多火苗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97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火苗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火机,属于一种点烟器具。
现有的打火机从功能上可分为二大类,一是产生明火的普通打火机,二是丁烷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燃烧产生暗兰色火焰的防风打火机,其中还细分为喷枪火打火机和散形防风火打火机。
普通明火打火机中仅有一根供气导管。喷枪火打火机和散形防风火打火机中都具有一套雾化系统,其中包括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可进一步包括复燃丝,二者的区别在于,产生喷枪火的条件是出气头中部的出气导管中流出大量的气流,出气导管周围的分气流道中流出少量的气体,而产生散形防风火的条件是出气头没有中部的出气导管,或该导管关闭,或该导管中仅流出少量的气流,而导管周围的分气流道中流出大量的气流。
CN2064459U公开了一种双火苗打火机,该打火机具有一套雾化装置产生防风火,有另一外供气流道连接到燃烧炉内的明火燃烧管产生明火,其间安有一调节转换装置。这种结构的打火机结构不够紧凑,组装生产工艺繁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多火苗打火机,它不但能产生明火,而且可产生喷枪火,散状防风火,甚至可以产生多种类似火球状的各色火苗。
本实用新型的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在雾化器和出气头之间具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多火苗打火机能产生明火或防风火的原理是在整个雾化装置中设置机构,通过关闭现雾化装置中混合器的进气通道,使之不产生混合,使整个雾化装置处于类似明火打火机的直通输气管状态,打火机此时产生的是明火;或者通过用障碍物搅乱其雾化混合的气流,使雾化气软化,此时打火机产生的也是明火。本实用新型的多火苗防风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控制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
为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换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换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换装置的还一个实施例;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
图10中的出气头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和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详细实施例;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详细实施例;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详细实施例;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详细实施例;参见
图1、图2,该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1,贮气箱组件2,点火装置3,以及由雾化器4,混合室5,出气头6,燃烧炉7,复燃件8组成的防风组件9,其中的贮气箱组件2包括气箱,进气阀,出气阀,出气调节机构;在雾化器4和出气头6之间存在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
参见图3,上述的第一转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12和关闭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3的罩件14,控制机构12与罩件14可通过现有技术的种种方式连接或制成一体,控制机构12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以便于使用者控制。
图示结构的罩件14为筒体,其中最好的方案是圆筒,罩在混合室5的外壁,也可以罩在混合室5的内壁,雾化器4与混合室5可以制成一体或连成一体,混合室5上开有进气通道15,在产生防风火时,需要从进气通道15进空气,与从雾化器4中喷出的射流充分雾化混合,在需要产生明火时,通过控制机构12控制罩件14相对于混合室5移动或转动来关闭进气通道15,对于移动的方式,罩件14上可有进气流道16,此时,通过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3与罩件14上的进气流道16的对准与错开来实现进气通道13的连通与关闭,罩件14上也可没有进气流道16,此时依靠罩件14移开或罩住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3来实现进气通道13的开与闭;对于转动的方式,罩件14上应具有进气通道16,相对于混合室5转动罩件14,可实现混合室5上的进气通道13与罩件14上的进气通道16的对准和错开,即可实现进气通道13的开与闭。
以上提到的混合室5上的进气通道13或罩件14上的进气通道16可具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形状,例如园孔、椭园孔或各种槽形。
参见图4,可以采用混合室5与雾化器4分离开的雾化装置,此时,分离的空间即为进气流道,可以通过上面提及的方案在二者之间加一罩件,移动罩件即可实现进气流道的开与闭;也可以把控制机构12与混合室5或者控制雾化器4相连或制成一体,通过控制机构12控制混合室5或雾化器4,使二者之间相对移动,即可实现进气流道的关、开。
参见图5,根据上面提到的扰动雾化、混合的气流可软化该气流,进而实现产生明火目的这一原理,可以由控制机构12和扰流障碍体17来组成明火与防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其中控制机构12与扰流障碍体17相互连接或制成一体。
图5中的扰流障碍体17深入至混合室5中,它的存在,尤其当它的某一部位处在射流的中心及中心附近位置时,将对射流进行扰动,软化射流,这样,即可产生出所需要的明火。
这种扰流障碍体可以为棒状物,也可以为条状物,或为球或为椭球,或为规则或非规则的多面体。
这种扰流障碍体还可以为柱形体,或为片状体,或为网片,所说的柱形体或片状体或网片的外周边与所放置的混合室的内壁之间留有过气间隙,因为仅需要扰流,而不是全部封闭混合室的整个流道。
上面说到的棒状物可以为直的丝,也可以为弯成任何形状的丝,也可以为几根丝的任意组合,还可以是一个从壳体上拧进拧出的螺丝。
上面说到的条状物可以为一直条,也可以为弯成任何形状的条状物,还可以在片条上打孔或槽。
上面说到的片状体或网片都可以具有V形或倒V形或U形或倒U形结构。以上种种解决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例如一个球或三角棱柱穿在棒头或棒的中间。
种种扰流障碍物17通过与控制机构12连接或制成一体,在混合室5中移动或转动即可实现扰流的目的。
参见图6,控制机构可既采用罩件14,又采用扰流障碍体17的组合方案,在需要产生明火时,同时实现封闭混合室5的进气流道13和对雾化器4上方的射流进行扰动,此时控制机构12、罩件14、扰流障碍体17相互连接或制成一体。
图示的方案中,控制机构12移动或转动罩件14,可达到所需要的产生明火的目的。
在移动罩件14时,障碍体17的长度应不超过射流的中心,否则会使射流永远处在扰流状态,此时,向上提升罩件14,即可实现扰流,因为射流在上方是逐渐散开的,但当障碍体17上具有一直孔,且该直孔与雾化器4上雾化孔对齐时,即使扰流障碍件17的长度超过射流的中心,也不会发生扰流,而罩件14向上提升,有孔的障碍体17将对上方已初步散开的射流产生扰动。
以上所述的附图所示及以上所述及的控制机构12,都可移用现有技术中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尤其是本人申请的有关双火苗打火机中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它可以是一滑块,此滑块在外壳上全方位滑动,可以是一个或一组的按钮,或为在外壳上旋转的转盘。
由于可依靠罩件的上、下移动或旋转来实现对混合室的进气通道封闭或开启来实现防风火与明火的转换,所以可以利用单管实现双火苗,这样,对防风火与明火的转换,除了上面提及的滑块外,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双火苗打火机,可有更多的结构可供选择、使用,例如,可采用圆珠笔上的公知的结构,压电陶瓷上的压套压下一次发出防风火(或明火),压套再压下一次,转换一下,发出明火(或防风火),还可以把现在的压套分成二半或在压套旁边再附加一个压套,其中的一半或附加的一个压套与罩件可通过公知的结构连接,仅压下压电陶瓷上的压套即发出防风火(或明火),压下二部分或全部即发出明火(或防风火),还可以采用凸轮来实现对罩件的上、下移动或旋转。
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尤其是为使打火机产生更妙的境界,例如产生各种类似火球状的各色火苗,在上述改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结全出气头处的各种结构变化。
参见图7,出气头6的第一种方案是一筒状体20,该筒状体20的剖面形状为“U”形,筒体20中装有一柱形体21,筒体20的下壁中部开有过气通道22,柱形体21中部开有主孔18,柱形体21与筒壁之间具有分气流道19,柱形体21最好为一齿片,在图示结构中,出气头6与混合室5制成一体。
参见图8,出气头6的第二种方案是剖面形状为倒U形的筒体24,筒体24上还有向上伸的孔管18,孔管18周围开有分气流道19。
参见图9,出气头6的第三种方案是一锥柱体23,或为一山形锥柱体,锥柱体23的中心开有主孔18,主孔18周围开有分气流道19。
参见
图10,出气头6的第四种方案是剖面形状为倒T形,其中心为主孔管18,主孔管18周围开有分气流道19。
孔管周围的分气流道19可以是以上提及的种种方案,对于图8和
图10所示的方案,该分气流道19还可以是把出气头劈去二边而自然形成,经反复试验,这种结构是比较合理、有效的,
图11就是这种结构的出气头的俯视图。
种种形式的出气头6均与混合室5配合,其配合方式可以参见图7-13中的结构。
其中,在图7中公开了一种出气头6与混合室5的相互固定连接,甚至制成一体的结构。
图8公开了一种出气头6与混合室5相互移动连接的结构,通过出气头6或者混合室5的上、下移动,可以达到关、全开或微开出气头6中的分气流通道19的种种方案。
图9公开了一种出气头6与混合室5相互移动连接或相互转动连接的结构,在移动连接时,混合室5或者出气头6上下移动可以打开、关闭、微开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19,在转动连接时,通过混合室5上的分气流通20与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19重叠、错开、部分重迭来达到分、气流道19进入全开、全关、微开的状态。
图10公开了一种把出气头6与混合室5分离开,继而在二者之间夹入控气片或控气园盘21,控气片或控气园盘21上具有各种通孔22的组合,通过移动控气片21,或转动控气园盘21,实现出气头6上孔管18的开与闭,实现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19的开、闭和微开,该结构属于普通的机械设计结构,为简单起见,仅在图6中表示全部孔道都对齐的一种状态借以说明问题。
图12的结构与图8的结构十分相似,二者的差别在于在出气头6中心孔管18的下部有一锥形突出22,锥形突出22的存在可保证在出气头6与混合室5拉开一段距离时,即需要产生防风火时,能更好地引导混合、雾化的气体,保证防风火的点火率等质量。
图13公开了一种在出气头6和混合室5之间采用球阀23进行配合的结构,该球阀23可以具有各种公知的结构,目的是能达到封堵出气头6的中心孔管18,同时使混合室5中出来的混合气体引导到中心管18旁的分气通道19中,或达到仅使混合室5的气体到达中心孔管18,其中的球阀具有一中心孔24,在球的一侧开有一个缺口25,处于图示状态时,混合室5中的气体只能进入中心孔管18,旋转球阀90°,则中心孔管18被堵死,气体只能从缺口25通到分气通道19中。
以上种种的结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出气头6上的分气流道的开、闭、微开三种状态,以使打火机能产生多火,甚至产生各种形状的火焰。
对于图8、9、12所示的结构,可以具有一控制机构,第二控制机构与出气头6或混合室5连接或制成一体,第二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壳体。
对于
图10所示的结构,控气片或控气园盘21与第二控制机构连接或制成一体,第二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壳体。
对于
图13所示的结构,第二控制机构可以直接与球阀23相连接。
上面提及的二个方面不同的改进,在结构条件许可时,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尤其是控制机构可以合并为一个,下面列举几个详细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以上在出气头与混合室之间的改进可以与在雾化器和出气头之间加转换装置的改进综合,其二个改进处的控制装置最好联动,特别是第二个控制机构 有机地合并为一个。
考虑整个防风组件9在打火机中的结构安排,尤其是外壳1中结构空间窄小以及整个防风组件与贮气箱组件的连接关系,下面的几个实施例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方案。
图14和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详细实施例,通过控制杆26把整个雾化器装置上升,此时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5被罩件14罩住而关闭,不会产生射流的雾化与混合,同时,混合室5上升,顶住出气头6,则丁烷气通过出气头6的孔管18,产生明火,具体结构参见
图14,为改善此时明火的点火率,可以在罩件14上部开有一进氧通道27,以促进助燃。
通过控制杆26把整个雾化装置拉下,此时,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5被打开,丁烷气体此时雾化、混合,混合室5也与出气头6分开,上面提及的劈开结构的倒T形出气头6使孔管18周围的分气流道通气,此时产生的即为防风火,具体参见
图15,此时,罩件14上的进氧通道27也被关闭。
控制杆26可以认为是一控制机构,控制杆26的另一端与打火机外壳上的控制钮相连,该具体结构因属于一般机械设计的内容,未在图上示出;控制杆26也可直接伸至外壳上便于使用者控制。
混合器5中采用了一段喉管28,它可使紊乱的气流进行适当的集中,导出稳定的气流。
图16的结构与
图14、15所示的结构十分类似,依靠推杆29上、下移动整个雾化装置,使混合器5的进气通道15与同时具有罩件作用的出气头6上的筒壁开孔30配合,可以封闭、打开混合器5的进气通道,进而实现明火与防风火的转换。
图17示出了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控制机构12向上移动,通过一楔块31压进障碍体17,对气流进行扰动,同时,控制机构推动整个混合室5上升,顶住出气头6,此时,打火机产生明火,相反,控制机构12向下运动,障碍体17在复原弹簧32的作用下,退出射流中心,不发生扰流同时混合室5离开出气头6,则出气头6的孔管18周围的分气流道通气,此时,打火机产生防风火。在该实施例中,出气头6和雾化器4均不发生位置上的移动,所以整个雾化机构定位可靠。
图18为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在混合室5和雾化器4之间设一调整套33,在图中所示结构状态时,雾化器4上的射流通过调整套33上的锥头34进入混合室5,混合室5上的进气通道15处于开通状态,此时打火机产生防风火。上移调整套33,密封圈35与调整套33一体上升,此时不但混合室5上的进气通道15被关闭,而且气流大部分通过雾化器4上的开孔36从打开的雾化器4与调整套33之间的通道37进入锥头34,此时锥头34顶到出气头6上,关闭出气头6的孔管18周围的分气流道,打火机产生明火。在调整套33与雾化器4之间设有一属于现有技术内容范围的密封装置38,调整套33通过公知的各种方式连到壳体上或壳体外进行控制,在调整套上,可以在调整套33与混合室5之间加装弹簧,在自然状态,弹簧矸下调整套33,使打火机产生防风门,图中未示出弹簧。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上、下移动的方式以及采用二部分变化控制部位联动的方式,比较适合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火苗打火机,当然,这种移动控制方式可经公知技术转换成转动控制的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器和出气头之间有一可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转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关闭混合室进气通道的罩件,控制机构与罩件连接或制成一体,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转换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雾化器或混合室连接或制成一体,并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转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扰流障碍体,扰流障碍体伸入防风组件的混合室中,控制机构与扰流障碍体连接或制成一体,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转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关闭混合室进气流道的罩件,扰流障碍体,上述控制机构、罩件、扰流障碍体之间互相连接或制成一体,扰流障碍体伸入防风组件的混合室中,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关闭混合室进气通道的罩件为一筒体,所说的筒体可与雾化器或混合室的内壁或外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机构为一滑块,所说的滑块在外壳上全方位滑动;或为一个或一组的按钮;或为在外壳上旋转的转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出气头的孔管具有分气流道,所说的出气头与混合室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出气头是一剖视断面为U形的筒状体,筒体中装有一柱形体,筒体下壁中部开有出气通道,柱形体中部开有一主孔,柱形体与筒壁之间具有分气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出气头是一锥柱体,锥柱中心开有主孔,主孔周围开有分气流道;或者出气头的一剖面为倒T形,中心为主孔管,主孔管周围开有分气流道;或者出气头的剖面形状为倒U形的筒体,筒体上还有一中心孔管,孔管周围开有分气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或10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出气头与混合室连成一体;或者出气头与混合室之间旋转连接或移动连接;或者出气头与混合室相互分离;或者出气头与混合室之间有一球阀。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火苗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出气头与混合室之间的配合可通过一个第二控制机构来实现,所述的第二控制机构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或者第二控制机构与上述的第一控制机构联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火机,属于点烟器具,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在雾化器与出气头之间具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第一转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和关闭混合室进气通道的罩件,控制机构与罩件连接或制成一体。该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
文档编号F23Q2/16GK2115467SQ91225158
公开日1992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19日
发明者王志林 申请人:王志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