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7815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咀属于冶金、石化、重型机械、轻工、建材等部门燃烧装置的核心技术之一。
由于我国国产重油粘度大、沸点高、挥发性差,因此一般的燃烧喷咀雾化性能都比较差,有些部门引进了国外喷咀,但仍不适宜国产重油工作,如引进的英国Laidlaw重油气动喷咀,由于压力油板孔径小,使喷咀结焦、积炭与堵塞,致使喷咀无法使用;法国Sory公司的重油气动雾化喷咀也存在类似问题,内混式重油气动喷咀虽然雾化性能好,但工作参数之间相互影响与关连。引进产品价格也特别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国国情设计的一种雾化性能好,燃烧状况佳的新型气动雾化喷咀。为此设计人研制了一种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咀。具体结构如图所示


图1为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咀结构图。
图2为两级密封旋流式重油气动雾化喷咀。
参看
图1旋流式重油气动雾化喷咀。由喷咀头(1)和喷咀蕊子(2)组成,喷咀头为圆柱形,前端喷口为喇叭形,蕊子中部定位环(3)的横截面为十字梅花形,前端喷咀口为喇叭形,在喇叭口基部与定位环气路对应处,各开有使气流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的气孔(4),并且气孔(4)轴线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蕊子的喇叭口边沿与喷咀头内孔喉道有一环缝。工作过程是雾化介质分为两路,一路由气孔(4)切线方向进入油腔并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油射流首先受旋转气流的剪切作用,进行第一次雾化,破碎成大小不一的油滴,并形成一喷雾锥。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较大的油滴处于喷雾锥的外层,受由环缝高速喷出的另一路气流的剪切作用,进行第二次雾化。
对于高压燃油的场合,可采用两级突扩,两级旋流的方式进行多级雾化,使其得到更佳的雾化效果,如图2所示在喷咀蕊子定位环上下部蕊子的圆周面上,各开有3-4个使气流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且轴线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气旋孔(5)、(6),蕊子的底部为平面,在下部圆周面上均匀开有数个使燃油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且其轴线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的切向进油孔(7)。雾化介质一路由气旋孔(5)进入油腔,另一路通过梅花形定位环的通路进入定位环上部,又有部份以切线方向由气旋孔(6)进入油腔,还有一部份则由环缝进入喷口。油腔直径呈收缩二级突扩形。
工作过程是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燃油由切向油孔(7)进入油腔进行初步雾化,受气旋孔(5)以切线方向高速进入的雾化介质的剪切作用,进行第二次雾化,紧接着又受气旋孔(6)以切线方向高速射入的雾化介质的剪切作用,进行第三次雾化,内喷口形成的喷雾锥边沿稍大的雾滴又受到从环缝中高速喷出的雾化介质剪切作用进行再次雾化。因此本实用新型气动雾化喷咀,经过二次突扩降压,两次气流旋转作用而形成了多次雾化。
上述两种结构的旋流式重油气动雾化喷咀,具有雾化特性好,燃烧效率高,火焰长度与张角变化宽、工作可靠、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用于冶金、石化、建材、轻工、重型机械等部门的轧钢加热炉、均热炉、常减压炉、玻璃窖炉、锻造炉、锅炉等燃烧装置中。
图例说明如下1、喷咀头 2、喷咀蕊子3、定位环 4、气孔5、气旋孔 6、气旋孔7、切向进油孔 8、分油转接段9、进油阀座
权利要求1.一种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嘴,由喷嘴头和喷嘴蕊子组成,其特征是喷咀头为圆柱形,前端喷口为喇叭形,蕊子中部定位环的横截面为十字梅花形,前端喷咀口为喇叭形,在喇叭口基部与定位环气路对应处,各开有使气流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的气孔,并且气孔轴线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蕊子的喇叭口边沿与喷咀头内孔喉道有一环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咀,其特征是在定位环上下部蕊子的园周面上,各开有数个使气流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且轴线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气旋孔,油腔直径呈收缩两级突扩形,蕊子的底部为平面,在下部园周面上均匀开有数个,使燃油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其轴线与喷咀轴线成一定角度的切向进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咀,其特征是在喷咀蕊子定位环上下部蕊子的圆周面上的气旋孔,各为3-4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咀,其特征是蕊子下部的切向进油孔为3-4个。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冶金、石化、重型机械、轻工建材部门燃烧装置的重油旋流式气动雾化喷嘴,由喷嘴头和喷嘴芯子构成,喷嘴头为圆柱形,前端喷口为喇叭口,芯子为“十”型,定位环为梅花形,在与定位环通路对应的圆周面上各开有数个使气流以切线方向进入油腔的气旋孔,且气旋孔轴线与喷嘴轴线成一定角度。芯子的喷口为喇叭形,其边沿与喷嘴头喇叭形内沿有一环缝,该实用新型雾化性能好,燃烧效率高,不但适宜一般重油烧炉,也适用于高压燃油的窑炉。
文档编号F23D11/38GK2139215SQ9223919
公开日1993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7日
发明者顾善建, 杨茂林, 黄勇, 张英年, 覃洪波, 梁雪萍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