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4202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房结构布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燃煤火力发电厂项目中,除尘器出口到烟囱中心线的距离是重要的占地指标之一,烟气系统大部分设备都布置在锅炉后,前烟道和除尘器布置相对比较固定,而除尘器后设备布置的占地尺寸和烟道造价对发电厂的初投资占比较大,烟道的阻力也直接影响着发电厂的运行经济性。
[0003]国内外对除尘器后设备的主要布置格局基本都是采用各设备顺列布置,即在除尘器后顺列布置双列引风机,双列引风机后布置脱硫吸收塔和烟囱。双列引风机通常是布置在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可横向或竖向布置,但这种布置方式不仅占地大,而且增加烟道阻力和烟道材料消耗量。另外,双列引风机布置在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双列引风机出口只是面向脱硫吸收塔入口,与脱硫吸收塔中心线是错开布置的,脱硫吸收塔和双列引风机布置位置较远。
[0004]传统的除尘器后设备布置方案,很难充分利用到各处空间,使得除尘器后设备的布置占地大、烟道长、阻力大,因为不管双列引风机是横向还是竖向布置,都没有利用到脱硫吸收塔和烟囱之间的横向上的空间。双列引风机布置在除尘器和脱硫吸收塔之间,拉大了除尘器出口至烟囱中心线的纵向距离,增加了占地和烟道的材料消耗。另外,如果是采用矩形烟道布置,烟道的阻力和材料耗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使得厂用电耗增大。而且,脱硫吸收塔入口前的烟道有水平90°直角弯头,流场分布不均,影响进入脱硫吸收塔内烟气均匀性。

【发明内容】

[0005]基于此,针对上述传统的除尘器后设备布置不合理,很难充分利用到各处空间,使得除尘器后设备的布置占地大、烟道长、阻力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除尘器六出口和双列引风机后烟气系统联合布置结构,包括与除尘器六个出口连接的双列引风机,与所述双列引风机对应连接的脱硫吸收塔,以及与所述脱硫吸收塔连接的烟囱,且依次连接的所述双列引风机、脱硫吸收塔及烟囱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脱硫吸收塔和所述烟囱竖直并排靠近设置,所述双列引风机横向并排设置于所述脱硫吸收塔外侧,所述脱硫吸收塔布置于所述双列引风机和烟囱之间,且所述双列引风机的出口均正对所述脱硫吸收塔设置。
[0008]将除尘器六出口后的双列引风机、脱硫吸收塔、烟囱等设备呈“一”字形的空间联合布置,使各设备之间布置更紧凑,减小了占地面积、减小了连接烟道的长度即节省了烟道材料,合理布置了除尘器后各设备,有效利用了除尘器后的立体空间。而且,依次设置的双列引风机、脱硫吸收塔及烟囱是根据它们的高度依次进行布置,将最矮小的双列引风机布置在外侧,脱硫吸收塔布置在中间,而将最高的烟囱布置在内侧,合理利用了除尘器后的立体空间。而且,使双列引风机横向设置并且双列引风机的出口均正对脱硫吸收塔入口设置,使引风机与脱硫吸收塔的连接烟道更平缓(不会出现较大较多的弯头),也使连接烟道设置较短,使烟气流场更均匀减小了烟气阻力,使得脱硫吸收塔入口烟气流场均匀,提高脱硫效率。另外,各设备之间布置合理,也不影响设备的检修维护,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而且,各设备及烟道可共用支撑框架,降低土建成本。
[0009]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除尘器六个出口和所述双列引风机的第一烟道,连通所述双列引风机和所述脱硫吸收塔的第二烟道,以及连通所述脱硫吸收塔和烟囱的第三烟道,且所述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的中心线也均位于所述脱硫吸收塔和所述烟囱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烟道靠近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吸收塔设置,所述第二烟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烟道正下方,所述第一烟道、第二烟道均设置于所述第三烟道侧下方,且所述第一烟道伸出于所述双列引风机外侧。将连通各设备的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也呈“一”字形空间联合布置,并将第一烟道设置在第二烟道正上方,而将第一烟道设置于第三烟道侧下方,即将第一烟道、第二烟道及第三烟道分层呈阶梯式设置,充分利用双列引风机、脱硫吸收塔及烟囱之间的横向和竖直立体空间,使各烟道与设备之间布置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小占地面积并减小烟道长度,而且还能保证各烟道顺畅流通。此外,使第一烟道伸出双列引风机和脱硫吸收塔外侧便于与除尘器六出口连通,缩小脱硫吸收塔与除尘器之间的距离。将第一烟道靠近双列引风机设置,拉近了除尘器和双引风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除尘器出口和烟囱中心线的距离,大幅减少了烟道的材料量,且降低烟气系统压损,使设备更高效地运行,减少厂用电耗,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烟道包括六根分别与所述除尘器六个出口对应连通的第一分支烟道,且所述第一分支烟道均平行对齐设置于所述双列引风机旁侧;还包括两根错位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双列引风机连接的第一主烟道,每根所述第一主烟道与三根靠近设置的所述第一分支烟道逐渐汇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分支烟道和所述第一主烟道均设置为具有圆形空间缓转弯头的弯管。将第一烟道设置为两根三合一汇流管,分别连接除尘器六出口中的三个出口和双列引风机中的一列引风机。每根三合一汇流管均包括三根第一分支烟道和一根第一主烟道,每根第一分支烟道和第一主烟道上设置圆形空间缓转弯头进行过渡,方便将除尘器六个出口的烟气顺畅引入双列引风机内,并使烟气能从除尘器六出口处均匀地汇合到双列引风机处,使烟道中烟气流场均匀稳定,大大减小烟气流动阻力并降低能源消耗,使风机运行更加经济、安全、稳定。而且,将第一烟道的两根第一主烟道分层错位布置,能合理利用脱硫吸收塔旁边双列引风机上方的立体空间,也不会产生干涉或者布管困难。
[0012]进一步地,六根所述第一分支烟道分设为两组并列设置的并与所述第一主烟道连通的第一分支烟道组,两组所述第一分支烟道组关于除尘器中心线部分对称布置;每组所述第一分支烟道组包括左、中、右三根并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分支烟道,且左右两根所述第一分支烟道关于中间所述第一分支烟道部分对称布置。对六根第一分支烟道进行分组设置,使与靠近的三个除尘器出口连通的第一分支烟道各形成一组,能够就近设置烟道节省管道长度,而且能使烟道结构尽量简单。而且,通过分组能够对第一分支烟道的结构进行更加灵活的设计,使第一分支烟道组中的烟道能够对称布置,从而使得各第一分支烟道能够更均匀地布置,管道的连接过渡更加平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支烟道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不小于90°的由水平方向向竖直向下方向弯曲延伸的圆形空间缓转弯头,而一个所述第一主烟道上设置有一个不小于90°的由水平方向向竖直向下方向弯曲延伸的圆形空间缓转弯头,而另一个所述第一主烟道上设置有一个不小于90°的由竖直向下方向向水平方向弯曲延伸的圆形空间缓转弯头。这样便于对两根第一主烟道进行分层设置,而且通过设置不小于90°的圆形空间缓转弯头进行过渡,方便将除尘器出口的烟气顺畅均匀地引入双列引风机内,使烟气在分流处流场均匀稳定,大大减小烟气流动阻力并降低能源消耗。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烟道包括两根并列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双列引风机连通的第二主烟道,且每根所述第二主烟道均设置有两个圆形空间缓转弯头;所述脱硫吸收塔底部设置有向上倾斜突出的矩形塔台,两根所述第二主烟道均与所述塔台连通。将第二烟道设置为两根并列的分支烟道,并在分支烟道上设置两个圆形空间缓转弯头进行过渡,方便将进行双列引风机中出来的烟气顺畅均匀地引入脱硫吸收塔内,使烟气在管道中流动均匀稳定,大大减小烟气流动阻力并降低能源消耗。而且,因为脱硫吸收塔和烟道一般都设置为圆柱形而且结构都比较粗大,直接连接会破坏脱硫吸收塔的结构而且连接也不方便,通过在脱硫吸收塔入口处设置矩形塔台,矩形塔台的结构便于进行安装调整即方便与第二主烟道连通,使烟气能够顺利地经过塔台流入脱硫吸收塔底部,便于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烟道包括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塔顶连通的第三主烟道,所述第三主烟道设置有两个圆形空间缓转弯头,且所述第三主烟道向上弯曲延伸并且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烟囱内部。经过脱硫吸收塔处理后的烟气经过第三烟道流入到烟囱中,而在第三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