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900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热解炉、二燃室、余热锅炉、分汽缸、烟气净化装置、引风机、烟囱以及蒸汽用户,固体废物在所述热解炉内缺氧热解产生可燃性气体,所述可燃性气体进入所述二燃室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所述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所述余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进入所述分汽缸,分成若干股蒸汽,由不同的蒸汽用户使用;所述余热锅炉排出的降温后的烟气进入所述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烟气经所述引风机进入烟囱,并被排入大气中。本发明中热解炉和二燃室能够有效的处理各种形态的危险废物,并且用烟气作为热源,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可回收利用,在回收利用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专利说明】
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生产的繁荣以及医疗系统的普及,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有机生物质、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0003]热解焚烧是一种清洁的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工艺技术。固体废弃物在热解炉内,在缺氧甚至绝氧条件下热解产生可燃性气体,这些可燃性气体进入二燃室与充足的二次助燃空气混合燃烧。该工艺产生的烟灰、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少。
[0004]废物是潜在的资源。在废物焚烧处置系统中,烟气热量的回收利用也十分重要。为了使烟气热量利用最大化,不造成能源的浪费,要求选择合适的余热利用设备,并结合过程需要提供热源。
[0005]因此,亟需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热解炉、二燃室、余热锅炉、分汽缸、烟气净化装置、引风机、烟囱以及蒸汽用户,固体废物在所述热解炉内缺氧热解产生可燃性气体,所述可燃性气体进入所述二燃室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进入所述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余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进入分汽缸,分成若干股蒸汽,由不同的蒸汽用户使用。所述余热锅炉排出的降温后的烟气进入所述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烟气经所述引风机进入烟囱,并被排入大气中。
[0007]优选地,所述热解炉为单个热解炉或多个热解炉。
[0008]优选地,所述热解炉为固定式或转窑式或流化床式热解炉。
[0009]优选地,所述热解炉包括连续进料装置或间歇进料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的进料为包括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有机生物质、污泥在内的固体废物。
[0011]优选地,所述余热锅炉采用辐射式全膜式壁余热锅炉。
[0012]优选地,所述用户包括烟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冷凝器,锅炉除氧器、脱酸吸附剂加热器以及供暖设备。
[0013]优选地,所述二燃室内设置多个二次风进风口,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二燃室的四周。
[0014]优选地,所述二次风由所述空气加热器进行加热。
[0015]优选地,所述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还包括给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包括软水装置、软水水箱、软水水栗、除氧器和锅炉给水栗。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热解炉和二燃室能够有效的处理各种形态的危险废物,适应能力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运行稳定。本发明所提出的系统用烟气作为热源,在余热锅炉中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用于加热二次风、加热软水除氧、加热烟气温度以及其它蒸汽用户,多余的蒸汽冷凝回收利用,达到综合利用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能源的目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0019]图1为本发明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两个热解炉1、二燃室2、余热锅炉3、分汽缸4、烟气净化装置5、引风机6、烟囱7等装置以及蒸汽用户。
[0020]其中,热解炉I可为固定式或转窑式或流化床式热解炉。在其他实施例中,热解炉I也可以为单个热解炉或大于2个的多个热解炉。热解炉I还包括进料装置13,其可为连续进料装置或间歇进料装置13。进料装置13的进料包括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有机生物质、污泥在内的固体废物。
[0021]其中,固体废物在热解炉I内缺氧热解产生可燃性气体,所述可燃性气体进入二燃室2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3产生蒸汽。余热锅炉3采用辐射式全膜式壁余热锅炉。余热锅炉3所产生的蒸汽进入分汽缸4,分成若干股蒸汽,由不同的蒸汽用户使用。如图所示,蒸汽用户包括烟气加热器8、空气加热器9,冷凝器10,锅炉除氧器11、脱酸吸附剂加热器12以及供暖(未图示)等。
[0022]接下来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过程。固体废物由进料装置13—次性加入热解炉I后,关闭进料口,打开并调节热解炉I的风机14,再打开燃烧器(未图示)引燃炉内的废物。固体废物在燃烧器的作用下,在缺氧的环境中进行热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
[0023]可燃性气体通过烟道进入二燃室2中。二燃室2中可燃性气体在合理的二次配风下继续燃烧,烟气焚烧温度2 IlOO0C,烟气停留时间2 2s,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通过烟道进入余热锅炉3中。
[0024]余热锅炉3包括水冷壁和汽包(未图示)。高温烟气在余热锅炉3中与水冷壁中的软水进行换热,温度降至550°C排出余热锅炉3并进入烟气净化装置5中。水冷壁中水升温产生一定压力的蒸汽,蒸汽通过汽包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后的蒸汽再通过分汽缸4分配至各个用汽点进行热能利用。
[0025]烟气净化装置5出口的烟气温度约为70°C,烟气经烟气加热器8加热后温度升至120°C,在引风机6的作用下进入烟囱7,进而排入大气中。
[0026]空气通过二次风机输送至空气加热器9中,空气与蒸汽进行热交换,温度升至50?150 °C,然后输送至二燃室2内。二燃室2内设置多个二次风进风口,且均匀分布在二燃室2的四周,采用切线送入的方式,使二次风与烟气混合的更均匀,有利于炉内完全燃烧。
[0027]本发明还包括给水系统,对余热锅炉3进行供水。余热锅炉3的给水系统是由软水装置31、软水水箱32、软水水栗33、除氧器11、锅炉给水栗34等组成。自来水经软水装置31处理后进入软水水箱32储存,软水在软水水栗33的作用下输送至除氧器11;除氧器11通入蒸汽加热,除去水中的氧,水温升值104°C,再由锅炉给水栗34输送至余热锅炉的汽包中。余热锅炉3的蒸汽系统是由分汽缸4及用汽设备组成。余热锅炉3产生的蒸汽由汽包输送至分汽缸4,再由分汽缸4分配至各用汽点。其中一路蒸汽输送至空气加热器9,用来加热二次风,空气温度由20°C升至50?150°C;—路蒸汽输送至烟气加热器8,用来加热湿法洗涤后的烟气,烟气温度由70°C升至120°C; —路蒸汽输送至除氧器11,用来加热软水除去水中的氧气;一路蒸汽输送至厂区内用户;多余的蒸汽输送至冷凝器10进行冷却。蒸汽利用后变成冷凝水,输送至除氧器11内循环利用。
[0028]本发明的热解炉I和二燃室2能处理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有机生物质、污泥等的固体废物。余热锅炉3采用了辐射式全膜式壁余热锅炉,与通常使用的热管式余热锅炉相比具有不易结灰结渣、不易堵塞、抗腐蚀性能好等优点。
[0029]显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解炉、二燃室、余热锅炉、分汽缸、烟气净化装置、引风机、烟囱以及蒸汽用户,固体废物在所述热解炉内缺氧热解产生可燃性气体,所述可燃性气体进入所述二燃室燃烧;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所述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所述余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进入所述分汽缸,分成若干股蒸汽,由不同的蒸汽用户使用;所述余热锅炉排出的降温后的烟气进入所述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烟气经所述弓I风机进入烟囱,并被排入大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为单个热解炉或多个热解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为固定式或转窑式或流化床式热解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包括连续进料装置或间歇进料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的进料为包括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有机生物质、污泥在内的固体废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采用辐射式全膜式壁余热锅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包括烟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冷凝器,锅炉除氧器、脱酸吸附剂加热器以及供暖设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燃室内设置多个二次风进风口,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二燃室的四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由所述空气加热器进行加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焚烧余热回收利用还包括给水系统,所述给水系统包括软水装置、软水水箱、软水水栗、除氧器和锅炉给水栗。
【文档编号】F23J15/02GK105864799SQ20161036469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朱先涛, 娄慧如
【申请人】上海第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