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3754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 二、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灶具燃烧器的火孔排布有很多形式,但都为保证内环火孔的正常燃 烧,而预留有二次空气的进风通道。现有燃烧器上的二次进风通常分为下部进风或水平进 风,下部进风通道通常设置在内、外环之间的区域,使该区域漏空便于进风;水平进风通道 通常设置在外环腔体上。采用下部进风通道,汤液等污垢容易下漏,使灶具内部生锈,影响 使用;采用水平进风通道,由于热态状况下空气的对流变慢,导致二次空气往往补充不足, 燃烧不充分,易产生黄焰,影响用户使用。 三、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具有二次空气立体进风通道;当热态状 况下空气对流变慢时,或燃气成分、燃气压力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仍能具有很好的二次 进风效果;同时对汤液等污垢下漏也起到一定的防护性,确保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包括内环固定座、外环固定座、炉头、内环火盖、外 环火盖;该炉头由二次空气立体进风通道、炉头外腔体和炉头内腔体组成;该二次空气立 体进风通道包含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和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炉头外腔体 的下方部位,水平贯穿并于外部大气相通。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的排布数量η多1。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炉头外腔体 与所述炉头内腔体的中间部位。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隆起的凸台高度为所 述炉头外腔体内侧高度的0. 3~0. 8倍。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的垂直进风深度 <所 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隆起的凸台高度,其底部与外部大气相通。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隆起的凸台下沿高度 彡1mm,可有效防止汤液的渗漏。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隆起的凸台水平面的 最大投影直径<所述炉头外腔体内侧直径;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隆起的凸台下沿水平 面的最小投影直径多所述炉头内腔体内侧直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 空气垂直进风通道隆起的凸台上沿水平面的内侧最大投影直径<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 通道隆起的凸台下沿水平面的内侧最小投影直径。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的排布数量η多1,并 与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交叉排布。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的出口进风形式为条 缝形或齿形。
[0016]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 1.在燃烧器炉头上同时开设有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和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 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炉头外腔体与所述炉头内腔体的中间部位,底部并与 外部空气相通,其隆起的凸台下沿有一定高度,可有效防止汤液的渗漏;
[0018] 2.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与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形成的立体式进风更能 有效的补充二次空气量,为火焰的正常燃烧提供保障,并有助于提高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9] 图1 :本实用新型的总装俯视图
[0020] 图2 :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1] 图3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空气走向示意图
[0022] 标号说明
[0023] 1、内环固定座;2、外环固定座;3、内环火盖;4、外环火盖;5、炉头;51、二次空气垂 直进风通道;52、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3、炉头外腔体;54、炉头内腔体;Fl、二次空气垂 直进风走向;F2、二次空气水平进风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包括内环固定座1、外环固定座 2、内环火盖3、外环火盖4、炉头5。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头5由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 52、炉头外腔体53和炉头内腔体54组成。
[002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头5安装于所述外环固定座2的上方,并套于内环固定座1 上。
[002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盖4安装于所述炉头外腔体53上,构成外混气腔;所述 内环火盖3安装于所述炉头内腔体54上,构成内混气腔。
[002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2位于所述炉头外腔体53的下方部 位,水平贯穿并于外部大气相通。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2的排布数量η为三个(也可以 n ^ 1) 〇
[00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位于所述炉头外腔体53与所述炉 头内腔体54的中间部位。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高度hi为所述炉头外 腔体53内侧高度h2的0. 3~0. 8倍。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的垂直进风深度h3 <所述二次空 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高度hl,其底部与外部大气相通。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下沿高度h4彡1_,可 有效防止汤液的渗漏。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水平面的最大投影直 径:0 所述炉头外腔体53内侧直径:0 E;
[003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下沿水平面的最小投 影直径:0 AS所述炉头内腔体54内侧直径:0 C。
[00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上沿水平面的内侧最 大投影直径:0 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下沿水平面的内侧最小投影 直径0 A。
[003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的排布数量η为三个(也可以 η多1),并与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2交叉排布。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的出口进风形式为条缝形或齿形。
【主权项】
1. 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包括内环固定座(1)、外环固定座(2)、内环火盖 (3)、外环火盖(4)和炉头(5);炉头(5)由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二次空气水平进风 通道(52)、炉头外腔体(53)和炉头内腔体(54)组成;炉头(5)安装于所述外环固定座(2) 的上方,并套于内环固定座(1)上;外环火盖(4)安装于所述炉头外腔体(53)上,构成外混 气腔;内环火盖(3)安装于炉头内腔体(54)上,构成内混气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2)位于 所述炉头外腔体(53)的下方部位,水平贯穿并于外部大气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2)的排 布数量n彡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位于 所述炉头外腔体(53)与所述炉头内腔体(54)的中间部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 的凸台高度为所述炉头外腔体(53)内侧高度的0. 3~0. 8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的垂 直进风深度<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高度,其底部与外部大气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 的凸台下沿高度彡1_,可有效防止汤液的渗漏。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 的凸台水平面的最大投影直径<所述炉头外腔体(53)内侧直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 的凸台下沿水平面的最小投影直径多所述炉头内腔体(54)内侧直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 起的凸台上沿水平面的内侧最大投影直径<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隆起的凸台 下沿水平面的内侧最小投影直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的 排布数量n多1,并与所述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52)交叉排布。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51)的 出口进风形式为条缝形或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空气立体进风燃烧器,包括内环固定座、外环固定座、内环火盖、外环火盖、炉头。在燃烧器炉头上开设有二次空气立体进风通道,该二次空气立体进风通道包含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和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炉头外腔体与所述炉头内腔体的中间部位,底部并与外部空气相通,其隆起的凸台下沿有一定高度,可有效防止汤液的渗漏;所述二次空气垂直进风通道与二次空气水平进风通道交叉排布,形成的立体式进风更能有效的补充二次空气量,为火焰的正常燃烧提供保障,并有助于提高热效率。
【IPC分类】F23L9-00, F23D14-00, F23D14-46
【公开号】CN204345631
【申请号】CN201420869443
【发明人】贺滨, 刘涛, 王小明
【申请人】浙江莫尼厨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