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热风干燥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751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的热风干燥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的热风干燥方法及其装置。
作为方便面一般制作方法,首先将小麦粉、荞麦粉、淀粉等原材料加入搅拌机等拌合机中,加入预先调制的拌合水后,经规定时间拌和。而后将从拌和机取出的面团(ドウ,生面)在挂面机中形成面线,切成规定长度。再将切出的面线置于传送带上送入糊化装置,在糊化装置的蒸汽环境中蒸规定时间,蒸工序之后送入干燥工序去除面线水分。干燥完了、将面线急速冷却之后,进行填加工序。
作为进行前述干燥工序的装置,已知的热风干燥装置为使面线与70℃~90℃左右的热风接触,将面线的水分干燥到8~12%左右。
使用这种热风干燥装置制作出来的方便面叫“无油(ノンァラィ/non-fry)面”、“α面”或“α化面”,复原时间稍长,有爽利食感。
但在现有的热风干燥装置中,对从蒸工序顺序送来的面线难以均匀吹拂热风。即紊流状态的热风一接触到面线,容易产生面线一部分干燥不均匀,面线往往部分地变密干燥。从而,现有的热风干燥装置难以保持一定的面线干燥条件,难以提供品质稳定的方便面。
另外,为了不产生干燥不均匀也曾考虑把面线的干燥时间设定得长一些,但这样做,方便面制作的工艺性与生产率又有了问题。
因此本发明即是着眼于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面的热风干燥方法及其装置借较短干燥时间内向面线整个范围吹拂最适宜风速、风量的热量,可稳定制作出面线组织均匀致密的高品质方便面,并可提高其工艺性与生产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面热风干燥方法为设定对干燥最适宜的温度、风量和风速、且成层流状态流动地形成热风,在规定的干燥时间里交互反复进行对要干燥的面线从上方均匀吹拂前述热风的工序、和对前述面线从下方均匀吹拂前述热风的工序,对前述面线进行干燥。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面的热风干燥装置为成列配置连续通过传送带载置输送的面线的多个干燥室,各干燥室具有将干燥室内的空气加热成加热空气的加热器、作为热风送出前述生成的加热空气的送风装置、使从该送风装置送出的热风成层流状态流动并设定为对干燥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均匀吹拂前述面线的热风整流装置;同时,相邻一对干燥室中,一方干燥室具有对前述面线从上方吹拂前述热风的前述热风整流装置;另一方干燥室则具有对前述面线从下方吹拂前述热风的前述热风整流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面热风干燥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方案的面热风干燥装置中,前述热风整流装置具有导风部与整流部。其中,导风部是使从前述送风装置送出的热风整流为第一次层流状态,流向前述传送带宽度方向上方或其宽度方向下方;而整流部则为使从前述导风部流向前述传送带宽度方向上方或下方的热风设定为干燥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并控制为层流状态流动地均匀吹向前述面线。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面热风干燥装置是,在上述第二方案的面热风干燥装置中,前述导风部是一箱体,它具有从前述送风装置吸入前述热风的吸入口、与在前述传送带宽度方向上方或下方开口的送出口;同时,在该箱体内部,延设有从前述吸入口到前述送出口的层流板。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面热风干燥装置是,在上述第二、第三方案的面热风干燥装置中,前述整流部具有在与前述传送带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平行形成多个缝隙的风速控制板、在跨过前述多个缝隙状态下从前述风速控制板立起固定的多个受风板。将前述多个受风板的形状做成离前述导风部最近位置的受风板高度最低,受风面积最小;随着离开前述导风部的位置,受风板高度逐渐变高,受风面积逐渐变大。从导风部流来的热风,撞向各受风板、以被设定的最适宜的风量均匀向着前述风速控制板的面方向,同时借通过前述缝隙控制为最适宜的风速吹向前述面线。


图1是本发明的面热风干燥装置的平面剖面图;图2是面热风干燥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Ⅲ-Ⅲ剖视图;图4是图1的Ⅳ-Ⅳ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整流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传送带构造的立体图。
下边,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面的热风干燥装置。
图1是热风干燥装置2的平面剖面图;图2是热风干燥装置的侧视图。
该热风干燥装置外观上看为长方体形状;从该装置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穿过传送带4,载于该传送带、从前工序(如蒸工序)输送来的面线以规定速度在装置内部移动。
热风干燥装置2由沿长度方向分成多个的干燥室D1、D2、D3、D4、D5…构成。
如图3所示,左侧第一号的第一干燥室D1具有将室内空气加热到设定温度的加热器6、将生成的加热空气向配置传送带4的室的下方作为热风送出去的风扇8、将从送风风扇8来的热风导向传送带4的宽度方向上方的导风部10、将流过传送带4上方的热风整流成向传送带4下吹的整流部12。符号8a是风扇马达,符号4a是返回方向传送带,双点划线表示的符号24是包覆形成干燥室D1的箱体周围、并保持干燥室D1内温度的隔热垫。
导风部10是一箱体,它具有吸入从送风风扇8来的热风的吸入口、和在传送带4上方开口的送出口10b;在该箱体内部配设有层流板10c,用来将从送风风扇8来的紊流状态的热风变成层流状态的气流流至送出口10b。
如图5所示,整流部12这个构件具有在与传送带4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相互平行形成多个缝隙14的风速控制板16、和跨过多个缝隙14固定于风速控制板16上面的多个受风板18a…18f。多个受风板18a…18f由角材构成,离导风部10最近的受风板18a的立起部18a1最低,离导风部10最远的受风板18f的立起部18f1最高,它们中间的其他受风板18b…18e的立起部随着离开导风部10逐渐变高。即,受风板18a、18c、18f的立起部18a1、18c1、18f1的高度h1、h2、h3,成h1<h2<h3的关系。
这里,从导风部流来的热风,在撞到各受风板18a…18f的立起部之后向着风速控制板16流去,但各受风板18a…18f的立起部的受风面积设定为使得对面线的干燥最适宜的风量的热风向风速控制板16上面的整个范围均匀流动。另外,在风速控制板16上形成的多个缝隙14的形状,也设定成使得通过这些缝隙14流向下方的热风具有最适宜于面线干燥的风速。
图1与图2所示的第三干燥室D3、第五干燥室D5也具有与该第一干燥室一样的构造。
另外,从左侧为第二号的第二干燥室D2,如图4所示,它具有与第一干燥室D1相比较在相反位置配置的加热器6与送风风扇8、将从送风风扇8出来的热风导向传送带4的宽度方向下方的导风部20、将流过传送带4下方的热风整流成向传送带4上吹的整流部12。
导风部20是一箱体,它具有吸入从送风风扇8来的热风的吸入口20a、和向传送带4下方开口的送出口20b;在该箱体内部配设有层流板20c,用来将送风风扇8来的紊流状态的加热空气变成层流状态的流动、并流向送出口20b。
整流部12成图3所示整流部12的上下颠倒过来配置的状态。离导风部20最近的受风板18a的立起部最低,离导风部20最远的受风板18f的立起部最高,它们中间其他受风板的立起部随着离开导风部20逐渐变高。
该第二干燥室D2的整流部12也是,从导风部20流来的热风,撞到各受风板18a…18f的立起部之后向着风速控制板16向上方流去,但将各受风板18a…18f的立起部的受风面积设定为以对面线干燥最适宜的风量的热风向着风速控制板16下面整个范围均匀流动。同时,在风速控制板16上形成的多个缝隙14的形状设定为通过这些缝隙14流向上方的热风具有对面线干燥最适宜的风速。
图1与图2所示的第四干燥室D4也具有与该第二干燥室D2相同的构造。
这里,如图6所示,传送带4具有将面线收纳于其内部的框4b、覆盖框4b上部开口部的盖4c、连结各个框4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从热风干燥装置2长度方向的端侧移动向另一端侧的输送链4d。在框4b、盖4c上设置许多热风通风孔4e、4f。
下边来说明使用上述构成的热风干燥装置2的面线的干燥方法。
载于传送带4输送的面线一进入第一干燥室D1,第一干燥D1的加热器6生成的加热空气即通过送风风扇8形成热风送出至室内下方。而后,被送至导风部10的热风在其内部整流为第一次层流状态之后,送到传送带4上方。送到传送带4上方的热风,撞到整流部12的多个受风板18a…18f,一边实施风量控制,一边以均匀的空气密度流向风速控制板16上面整个范围。而后,流向风速控制板16的热风,借通过风速控制板16的多个缝隙14控制风速,一边整流为第二次层流状态,一边从上方吹拂传送带4上的面线。这样,从送风风扇8送来的热风即使成紊流状态,由通过导风部10整流为第一次层流状态;通过整流部12控制为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并整流为第二次层流状态,经这样整流的热风可对收纳于传送带4上的面线从上方均匀吹拂进行干燥。
通过第一干燥室D1之后,传送带4上所输送的面线一向第二干燥室D2内移动。第二干燥室D2的加热器6所生成的加热空气,由送风风扇8作为热风送出至室内下方。而后,送入导风部20内的热风在其内部被整流为第一次层流状态之后,送到传送带4下方。被送到传送带4下方的热风撞到整流部12的多个受风板18a…18f,一边实施风量控制,一边以均匀的空气密度流到风速控制板16下面整个范围。再后,流向风速控制板16的热风由通过风速控制板16的许多缝隙14实施风速控制,一边整流为第二次层流状态,一边从下方吹向收纳于传送带4上的面线。这样,由送风风扇8送出的热风即使成紊流状态,借通过导风部20整流为第一次层流状态;借通过整流部12控制为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并整流为第二次层流状态,从下方均匀地吹向收纳于传送带4上的面线,进行干燥。在这里,即使对面线从下方上吹热风,传送带4的盖4c也能确实保持面线浮起。
通过第二干燥室D2之后,传送带上输送的面线一移动到第三干燥室D3内,以与第一干燥室D1同样的动作从上方对面线均匀吹拂层流状态的热风进行干燥;下来,第四干燥室D4也以与第二干燥室D2同样的动作、第五干燥室D5也以与第一干燥室D1同样的动作对面线进行干燥。
这样,本实施例热风干燥装置2即对收纳于传送带4上被输送的面线,以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将控制到层流状态的热风在规定时间里从上方均匀吹拂进行干燥;而后,在规定时间里从下方均匀吹拂进行干燥,由于这样从上方与从下方反复进行加热空气的吹拂干燥,不会发生干燥不均匀,可以制作出面线组织均匀致密的高品质方便面。
另外,由于热风干燥装置2具有传送带4连续通过的多个干燥室D1、D2、D3、D4、D5…;在各干燥室内具有加热器6、送风风扇8、导风部10(20)、整流部12,对于载置于传送带4上移动的面线,各干燥室的导风部10(20)与整流部12以各自的风量、风速吹拂控制到层流状态的加热空气,故可以高精度进行加热空气的控制。
而且由于收纳于传送带4上移动的面线连续通过多个干燥室D1、D2、D3、D4、D5…进行干燥,不会降低方便面的制造效率,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工艺性。
再者,由于可以以简单构成形成导风部10、20和整流部12,并可以以这些导风部10、20与整流部12以高精度控制的风量、风速产生层流状态的热风、可望降低装置制作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将加热器6与送风风扇8配置于各干燥室D1、D2、D3、D4、D5…的内部上方,但这些配置并非为本发明要旨所限。
另外,干燥室D1、D2、D3、D4、D5…的数量也不为本实施例数目所限。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传送带4是在框4b内收纳面线,而以盖4c覆盖着进行输送,但比如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构造一边防止因热风上吹使面线浮起、一边将面线载置于网状传送带上输送,也可取得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导风部10、20与整流部12相当于本发明的热风整流装置。
如上述说明,如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面的热风干燥方法,由于将干燥中设定了最适宜的温度、风量与风速、且成为层流状态的流动所生成的热风对要干燥的面线在规定的干燥时间里从上方均匀吹拂的工序,与对前述面线从下方均匀吹拂的工序交互反复进行吹拂,面线不会产生不均匀现象,可以制作出面线组织均匀致密的高品质方便面。
另外,如采用本发明方案一所述的面热风干燥装置,由于对载置于传送带输送的面线,各干燥室热风整流装置以对干燥最适宜的风量、风速并控制为层流状态的热风从上方或下方均匀进行吹拂,故可对热风进行高精度控制。
另外,由于载置于传送带输送的面线连续通过多个干燥室在短时间内完成干燥,不会降低方便面制作效率,并可大幅度提高工艺性。
如采用本发明方案所述的发明,以简单构成的热风整流装置,可高精度生成设定干燥最适宜的温度、风量与风速并成为层流状态流动的热风。从而,也可望限制装置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的热风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对干燥最适宜的温度、风量和风速,并形成层流状态流动那样地生成热风,在规定的干燥时间里,交互反复进行对要干燥的面线,从上方均匀吹拂前述热风的工序、和从下方对前述面线均匀吹拂前述热风的工序,来进行前述面线的干燥。
2.一种面的热风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列状地配置着连续通过载于传送带上输送的面线的多个干燥室,各干燥室具有将干燥室内的空气加热成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将前述生成的加热空气作为热风送出的送风装置;使从该送风装置送出的热风成层流状态流动、并设定干燥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均匀吹拂前述面线的热风整流装置;同时,在相邻一对干燥室中,一方干燥室具有对前述面线从上方吹拂前述热风的前述热风整流装置,另一方干燥室则具有对前述面线从下方吹拂前述热风的前述热风整流装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的热风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热风整流装置具有导风部与整流部,其中导风部使从前述送风装置送出的热风整流成第一次层流状态后流向前述传送带宽度方向上方,或宽度方向下方;而整流部则是将从该导风部流向前述传送带宽度方向上方或下方的热风,设定成对干燥最适宜的风量与风速,且控制为层流状态流动均匀吹向前述面线。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的热风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导风部是一箱体,它具有从前述送风装置吸入前述热风的吸入口,以及在前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上方或宽度方向下方开口的送出口;同时,在该箱体内部,设有从前述吸入口延伸到前述送出口的层流板。
5.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面的热风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整流部具有风速控制板与多个受风板,其中,风速控制板在与前述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平行形成多个缝隙;而多个受风板则是在跨过前述多个缝隙状态下从前述风速控制板立起来固定;前述多个受风板形状做成离前述导风部最近位置的受风板高度最低、受风面积最小,随着离开前述导风部的位置,受风板高度逐渐变高,受风面积逐渐变大;从前述导风部流来的热风,撞到各受风板并被设定为最适宜的风量均匀向着前述风速控制板的面方向,同时由通过前述缝隙被控制到最适宜的风速向前述面线吹去。
全文摘要
一种面的热风干燥装置,从其长度方向一端侧到另一端侧通过传送带,从前工序输送来载于该传送带的面线以规定速度在装置内部移动。该装置由沿长度方向分开的多个干燥室D
文档编号F26B21/00GK1323541SQ0013196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2日
发明者樱泽初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富士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