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增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635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增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增湿器,该增湿器具有电动风扇装置,该装置布置在壳体中以在壳体内的供给空气开口和排出空气开口之间输送空气通流;空气通流的过滤装置;及用来把液体释放到空气通流中的装置。
在空气增湿器中,液滴被吸收并且通过空气通流排出,该空气通流产生在空气增湿器的壳体中,从而被导向以通过一些主体,这些主体释放液体,例如该主体由织物或者海绵材料或者类似材料形成。公知的空气增湿器的应用范围有限,因为它们在没有释放液体的情况下不能用作通风和/或换气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空气增湿器,该空气增湿器任意地用来加湿空气通流或者不加湿空气通流。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方法来实现。
把空气增湿器的壳体分成两部分,这使得各自的壳体元件可以任意地一起使用,或者相互独立地使用,其结果是,例如,第一壳体元件可以用作单纯的通风装置,因此减少了它的重量,而把两个壳体元件结合起来,除了通风之外,还能够释放液滴,即可以用来进行空气加湿和冷却。
根据空气增湿器的优选实施例,两个壳体元件基本上是箱形设计,并且一旦自由地设置或者安装到相互的上面,那么借助夹紧件如螺钉连接或者插入连接元件、夹子或者类似装置,使它们可以固定地但可松开地相互连接起来,壳体元件的箱形设计有利于空气增湿器的稳定性和机动性。优选的是,第二壳体元件的横截面形状和横截面尺寸大小设计成至少接近与第一壳体元件的相同,因此它是浴盆形或者壶形结构。第二壳体元件的浴盆结构能够储存相对较多的液体量如水,因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不会加满液体。
应该知道,第一壳体元件可以与一个风扇装置一起进行工作。但是,特别有利的是,提供一种双风扇装置来提高空气通流的表面积,同时减少了它的噪声。
有利的是,空气增湿器的第一壳体元件设置有至少一个供给空气的第一过滤级和至少另一个空气通流的排出空气的过滤级。在上下文中,沿着空气通流方向看去的第一过滤级可以形成颗粒过滤器,及如果合适的话,那么第二过滤级也可以形成为颗粒过滤器。如果第一过滤级形成为供给空气滤清器挡板,那么形成了空气增湿器的优选实施例,该挡板借助铰接或者借助插入连接而接合在供给空气的壳体开口上。在这种方法中,可以没有困难地快速接近过滤元件,例如出于清洁目的而接近它。此外,第二过滤级设计成排出空气过滤挡板。最后,这些过滤级中的每一个具有加入的细菌过滤器,在使用这种空气增湿器时,该过滤器有利于使用者的康乐和健康。还可以使用辅助的化学消毒装置,而不用细菌过滤器。
此外,在空气增湿器的一种改进中,提供了一种电离和臭氧化组件,该组件根据电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来进行工作,该组件在第一壳体元件中具有空气通流,除了供给空气滤清器之外,吸附催化剂装置形成为排出空气滤清器,从而消除了空气通流中的臭氧组分。有利的是,电离和臭氧化组件通过开关件与电源相连,因此在用臭氧处理空气通流的情况下或者在不用臭氧处理空气通流的情况下,空气增湿器可以任意地与第一壳体元件一起使用以作为通风装置,并且还可以与第二壳体室结合使用,以加湿空气。优选的是,电离和臭氧化组件由平的模件形成,或者由Siemens电离管形成。有利的是,空气通流中的臭氧部分对气体或者蒸汽中的odiferous颗粒如恶臭物质具有消毒和气味中和作用,并且对用来加湿的液体具有消毒和气味中和作用。
在空气增湿器的另一种改进中,至少一个用来释放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的装置使第一壳体元件具有空气通流。如果设置了具有这种性质的若干释放装置,那么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可以任意地在各自的主要成分上独立地致动,或者相互结合成混合物,以形成结合的香味。香味或者香气改善了室内空气,并且有利于使用者提神。优选的是,释放装置由一个或者多个容器形成,尤其地,这些容器呈管形或者杯形,并且在其内具有储存介质如硅胶,从而具有这样的能力储存香气和排出香气,例如连续地或者周期地储存香气和排出香气,优选地通过空气通流来排出香气。应该知道,其它合适的材料如氧化铝可以用作香味或者香气的储存介质。如所需要的那样,用来释放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的该装置可以连接到吸附催化剂装置的上游和/或下游。
此外,第一壳体元件设置在具有通道开口的底侧上,这些开口可以通过可转动的活板或者类似装置来控制,从而得到空气通流的分支部分,该分支部分的空气通流可以导入到第二壳体元件中并且可以从该第二壳体元件中出来。以这种方法引导到流体上方的、空气的分支部分用来吸收液体颗粒,并且加湿空气的通流,并且还改善了吸附催化剂的作用。活板的转动驱动可以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地如所需要的那样来实现,例如借助连接、销或者类似装置来实现,这些连接、销或者类似装置固定到第二壳体元件上,并且当两个壳体元件被连接起来时,进入到活板中,以实现自动的打开工作。
或多或少地加强把流体输送到空气的分支部分(branched-offpart)中,这个通过下面方法来实现,使蒸发体具有液体,借助使蒸发体的部分长度浸入到流体中,使这些蒸发体弄湿,同时使这些蒸发体的剩余部分伸出到空气通流的分支部分中。蒸发体使得液体的输送可以通过湿度测定法来改变和/或调整。有利的蒸发体可以由浮子体来形成,尤其由球形的浮子体、纸带的折叠部分、盘形体或者由浮子体所支撑的类似装置来形成,该浮子体由塑料如聚乙烯或者机织织物形成。
在空气增湿器的一种改进中,第二壳体元件设置有液体的填充或者再填充开口,该开口借助可转动或者可滑动的关闭件来控制,优选的是,该开口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的侧壁上。但是,如果第二壳体元件的部分长度和/或部分宽度横向向外地伸出到第一壳体元件的侧壁之外,那么第二壳体元件尤其容易填充有液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无意识地排出液体,因此该伸出的部分长度或者部分宽度借助可转动的、可滑动的或者插入连接元件来关闭。
在空气增湿器的另一改进中,第二壳体元件在内侧上设置有可拆下的柔性膜或者箔或者类似装置,从而借助下面方法以这种方式快速地、方便地除去来自液体的任何污染沉积物拔出和清洁膜或者箔,或者加入更换膜或者箔。为了使液体没有细菌,下面这些被证明是有利的所施加的箔包括含铜材料,如在塑料支撑中具有含铜材料。铜材料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在液体中成长。借助下面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把带形或者板形的、由铜或者铜合金所形成的一些主体加入或者放置在膜或者箔上。
最后,提供了空气增湿器的另一个改进,即将基本上是箱形的第一壳体元件与壶形的第二壳体元件结合成液体释放装置,该装置具有永久敞开的侧壁,优选的是,该侧壁是顶侧,通过该顶侧,第一壳体元件可以从上面插入到第二壳体元件中,当第一壳体元件被拔出时,一些通道开口可以自动地移动到打开位置和自动地关闭,这些通道开口形成在第一壳体元件的底侧中,从而允许部分的空气通流量通过。插头插入工作可以由下面方法来确定第一壳体元件的连接件或者扩宽部分进入到第二壳体元件的隆起部分或者边缘中。以这种方式所形成的空气增湿器好象是整体式装置,并且可以安全地、方便地运输,并且在运输时能够节省空间。优选的是,这些通道开口借助可转动或者可滑动的关闭件如活板来控制,在第一壳体元件的插入连接运动期间,在连续主体如销、带形零件或者类似装置的插入连接力的作用下,驱动这些活板,这些主体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的固定位置上。应该知道,在空气增湿器具有相互安装起来的壳体元件的情况下,用于空气通流的、供给空气和排出空气的开口在第一壳体元件的自由接近的壁上、例如在顶侧上相互邻近并且相互之间有一个距离。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空气增湿器的侧视图,其中部分是剖视图;图2示出了第一壳体元件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第二壳体元件的透视图4示出了通过第一壳体元件的剖视图;图5以沿着图2的线V-V所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图1所示的第一壳体元件;图6示出了通过第二壳体元件的局部剖视图;图7示出了蒸发体支撑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沿着图7的线VIII-VIII所截取的剖视图;图9示出了蒸发体支撑的另一个改进的前视图;图10示出了具有延伸的第二壳体元件的空气增湿器的透视图;图11示出了另一个空气增湿器的第一壳体元件的透视图;图12示出了通过第二壳体元件的剖视图;及图13示出了通过图11和12所示的空气增湿器的剖视图。
在图1-3中,1表示空气增湿器,该增湿器由第一壳体元件2和第二壳体元件3形成。两个壳体元件2、3作为独立的结构件、基本上是箱形的可以自由地叠在相互的顶部上,或者,一旦它们叠置起来,它们可以固定地但可以松开地相互连接起来。如从图4中所能详细地看到的一样,壳体元件2具有电风扇装置4和供给空气的开口5,该开口5借助空气滤清器挡板6来控制,以供给空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来给风扇空气进行导向的金属导向板7设置到风扇装置4中。空气滤清器挡板6形成了壳体元件2的壳体壁,并且具有许多孔9,以使供给空气通过它的整个表面上方。用8来表示的排出空气滤清器形成了另一个壳体壁并且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孔10。壳体元件2在用作单独装置时适合于用作通风室或者类似地方的装置。
用来释放香水、香料或者类似物质的装置用11来表示,该装置优选地设计成香味源(battery),并且借助流过的部分空气12把香水、香料或者类似物质连续地或者周期地释放到室内空气中,这些香水、香料或者类似物质借助储存介质如硅胶而储存在释放装置11中。
作为另一种选择,图5所示的壳体元件2安装有两个风扇装置4和4′,并且设置有两个相关的空气滤清器挡板6、6′。风扇装置4、4′产生了形成较大表面积的空气通流,并且在减少噪声的情况下只需要减少旋转速度,从而实现相同的空气输送。金属空气导向板7本身用来导向并且引导风扇空气。此外,在它的底表面区域中,壳体元件2设置有通道开口13、13′,这些开口用于空气通流12的分支部分12′。空气部分12′通过通道开口13进入到壳体元件3中,在该元件中,它在液体21的水平面被引导,并且在加浓有液体颗粒之后,然后它沿着排出空气滤清器8的方向通过通道开口13′返回到壳体元件2中。通道开口13、13′设置了可转动的活板14、14′,这些活板用作通道开口13、13′的关闭件,并且当壳体元件2安装到壳体元件3时,通过在壳体元件3内或者其上提供销15或者平的部分16可以人工地或者自动地运动到打开位置上,其结果是,这些活板运动到销15或者平的部分16中。在拆下壳体元件2并且不再有连续力时,这些活板14、14′自动地转回到壳体元件2的关闭位置上,优选地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加到该关闭位置上。
如图3所示,壳体元件3是浴盆形并且用来安装和储存相对较多的流体量21。为了方便处理壳体元件3,因此在相对侧壁上设置了把手17。此外,壳体元件3配置有优选的、可关闭的、流体21的填充开口18。图10示出了特别简单的液体21的填充开口。为此,附图中所示出的壳体元件3的部分长度3′超出了壳体元件2。
而在图2中,第一壳体元件2用作通风装置,在图1中,两个壳体元件1和2一起形成了空气增湿器1。在风扇装置4或者4和4′的吸入作用的影响下,供给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挡板6或者6和6′进入到壳体元件2中,然后通过排出空气滤清器8进入到室中。同时,部分空气量12′可以经过通道开口13、13′而通过壳体元件3,从而以流体加浓,并且作为加湿过的空气流与空气通流12一起离开壳体元件2。方便的是,壳体元件2设置有支撑棒19,从而可以使壳体元件2设置在竖直表面上方的一个距离上。
壳体元件2设置有电离或者臭氧化组件18,该组件18用来产生臭氧并把它释放到空气通流12中。借助臭氧,可以消除气体和/或蒸汽中的有害空气组分及存在于空气通流12中的细菌、微生物或者类似物。为了防止错误地把臭氧释放到室中,因此排出空气滤清器8由活性碳滤清器来形成。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离和臭氧化组件18设计成平的模件。其它形状的臭氧产生装置、例如借助Siemens电离管也是可以的。电离和臭氧化组件18可以设置有一个接通/关闭开关,其结果是,壳体元件2在用作单独的装置时可以用作通风和过滤装置,该装置具有或者没有所需要的臭氧发生装置,或者,如果它与壳体元件3结合使用,那么它可以用作这样的空气增湿器,该增湿器产生臭氧或者不能产生臭氧。
细菌滤清器20或者类似装置或者化学作用的消毒装置(未示出)具有供给空气滤清器6和/或排出空气滤清器8,从而给空气通流12进行消毒。
根据图4,壳体元件3设置有膜或者箔片,该膜或者箔片用来除去污染材料的沉积物,而污染材料收集在液体21中。借助除去膜或者箔片21,使壳体元件3很快地、方便地被弄干净。优选的是,箔片21具有铜,或者设计成镶嵌体的载体,这些镶嵌体由铜或者含铜的材料形成,从而又能损害细菌。
为了加强弄湿空气通流12,因此如图6所示,液体21具有呈球形的、用作蒸汽体的浮动体22或者具有吸湿性能的旋转运动盘形体23,借助使部分区间浸入到流体21中,它们吸收液体颗粒,并且在旋转运动期间,把这些流体颗粒释放到部分空气量12′中,其结果是,后者流入到它们中。
图7和8示出了蒸发体,该蒸发体由折叠纸带24来形成,并且由圆柱形浮子体25来支撑。图9示出了改进的浮子体26,该浮子体基本上为具有连续端侧的U形,同时它的翼26′被浸入到液体21中。蒸发体24由连接板25′来支撑,这些连接板中的每一个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到浮子体25、26上。
图11-13示出了空气增湿器1′的改进实施例。壳体元件2′(图11)和壳体元件3′(图12)用在空气增湿器1′中。优选的是,壳体元件3′是壶形结构并且用来储存液体21。壳体元件3′的顶侧敞开,并且壳体元件2′可以通过敞开侧安装到壳体元件3′中,借助使壳体元件2′的扩宽边缘带12″支撑在壳体元件3′的边缘3″上来限制插入工作。
壳体元件2′具有风扇装置27,该装置具有相关的金属空气导向板28,从而用来在壳体元件2′内产生空气通流12,并且给空气通流12进行导向。此外,空气通道开口13、13′设置在壳体元件2′的底部区域中,并且具有底部活板14、14′以作为关闭件。如果独立地使用壳体元件2′,那么借助重力使底部活板14、14′保持在关闭位置上,然后,当壳体元件2′被插入从而使两个壳体元件2′和3′一起使用时,借助使销15进入到底部活板14、14′中,使底部活板14、14′自动地转到打开位置上,这些销15设置在壳体元件3′中。供给空气的滤清器和排出空气的滤清器中的每一个具有细菌滤清器31,该供给空气的滤清器和排出空气的滤清器用29和30来表示。而且,图11-13所示的空气增湿器具有电离和臭氧化组件32和用来释放香味的装置33,该装置33设置在空气通流12的区域内。
为了便于处理空气增湿器,尤其在固定使用时,还设置了管线或者软管线,这些管线或者软管线被安装到第二壳体元件3′中,并且通过人工或者连续地通过自动控制使第二壳体元件3′经过相应的线路周期地供给液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增湿器,该增湿器具有电动风扇装置,该装置布置在壳体中以在壳体内的供给空气开口与排出空气开口之间输送空气通流;至少一个用于空气通流的过滤装置;及用来把液体释放到空气通流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元件(2),其容纳风扇装置(4),该风扇装置具有过滤带(6、8)及供给空气(9)的开口和排出空气的开口(10),第二壳体元件(3),其作为容器用来储存液体(21),两个壳体元件(2、3)形成了独立的结构装置,这些独立的结构装置相互可以固定起来并且相互可以拆开,第一壳体元件(2)可以用作独立的装置,而与第二壳体元件(3)无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壳体元件(2、3)基本上是箱形设计,并且自由地设置或者安装到另一个的上面或上方,借助夹紧件如螺钉连接或者插头连接元件如夹子或者类似装置,该两个壳体元件(2,3)可以固定地但可松开地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元件(3)具有第一壳体元件(2)的横截面形状和横截面尺寸大小,并且设计成浴盆形或者壶形,从而接合在第一壳体元件(2)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元件(2)具有一种双风扇装置(4,4′),从而提高了空气通流(2)的表面积,并且减少了噪声。
5.如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给空气的第一过滤级(6)和至少另一个用于空气通流(12)的排出空气的过滤级(8)。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沿着空气通流(12)方向看去的第一过滤级(6)和/或第二过滤级(8)形成颗粒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级(6)形成为供给空气滤清器挡板,该挡板借助铰接或者借助插入连接而保持在第一壳体元件(2)上,并且盖住空气通流(12)的供给空气的壳体开口(5)。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级(8)设计成排出空气过滤挡板,并且借助铰接或者借助插头连接保持在第一壳体元件(2)上。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元件(2)内的第一过滤级(6)和/或第二过滤级(8)在每种情况下设置有辅助细菌过滤器(20)或者化学消毒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和4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电离和臭氧化组件(18)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2)中,该组件被设置到空气通流(12)中并且根据电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来进行工作,吸附催化剂装置设置作为排出空气过滤器(8),以除去空气通流(12)中的过量臭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电离和臭氧化组件(18)形成为平的模件,或者由Siemens电离管来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吸附催化剂装置由碳过滤器来形成,尤其由活性碳过滤器(8)来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装置(11),该装置设置到空气通流(12)中,从而释放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如果设置了若干释放装置(11),那么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可以在各自的主要成分上独立地致动,或者相互结合从而形成结合的香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用来释放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的装置(11)由一个或者多个容器来形成,尤其地,这些容器呈管形或者杯形,并且在其内装有液体或者固体储存介质如硅胶、氧化铝或者类似物质,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被储存在储存介质中,并且借助特殊的气态介质如空气通流(12)可以从储存介质中排出。
15.如权利要求13和14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到空气通流(12)中的用来释放香味、香气或者类似物质的装置(11)连接到吸附催化剂装置(18)的上游和/下游中。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底侧上的第一壳体元件(2)具有通道开口(13,13′),这些开口可以通过可枢转动的活板(14,14′)来控制,从而得到空气通流的分支部分(12′),该分支部分可以导入到第二壳体元件(3)中并且可以从该第二壳体元件中出来。
17.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元件(3)具有用于液体(21)的填充或者再填充开口(18′),该开口借助活板来控制,该活板由可枢转或者可滑动的关闭件来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用于液体(21)的填充或者再填充开口,第二壳体元件(3)横向向外地伸出到第一壳体元件(2)的侧壁之外一个部分长度(3′)和/或一个部分宽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用作填充或者再填充开口的第二壳体元件(3)的该部分长度(3′)和/或该部分宽度借助可转动的、可滑动的或者插头连接元件来关闭。
20.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把液体输送到第二壳体元件(3)内的空气通流(12)的分支部分(12′)中,这个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可弄湿的蒸发体来提高和/或调整,该蒸发体的部分长度被浸入到液体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蒸发体形成为浮子体(22),尤其是,该浮子体呈球形并且由塑料如聚乙烯形成,或者蒸发体形成为织物、折叠元件(24)如纸带或者盘形体(23),该盘形体由浮子体或者类似装置可旋转地支撑,它的一部分永久地浸入到液体(21)中,同时剩余部分伸出到空气通流(12)的分支部分(12′)中。
22.如权利要求1、3、16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元件(3)在内侧上设置有可拆下的膜或者箔(21′)或者由柔性材料形成的类似物。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膜或者箔(21′)由含铜材料或者类似材料来形成。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膜或者箔(21′)在内侧上在固定位置上或者松开地支承镶嵌体,该镶嵌体呈带形或者板形并且由铜或者铜合金来形成。
2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或多个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它具有第一壳体元件,该第一壳体元件在其内具有风扇、过滤器、发出香味的装置、电离和臭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本上是箱形的第一壳体元件(2′)和壶形第二壳体元件(3′),第二壳体元件作为具有开口侧的液体储存装置,通过该开口侧,第一壳体元件(2′)可以插入到第二壳体元件(3′)中,空气(12)通流的部分分支量(12′)的通道开口(13、13′)在插入状态时自动地移动到打开位置上,这些通道开口在第一壳体元件(2′)的底侧上被关闭,并且当第一壳体元件(2′)从第二壳体元件(3′)中拔出来时,这些通道开口(13、13′)自动地关闭。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通道开口(13、13′)借助可枢转的或者可滑动的关闭件(14、14′)来进行控制,由于重力或者插头连接力的作用,这些关闭件借助连续体如销(15)、带零件或者类似装置可以运动到打开位置上,该连续体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3′)内的固定位置上,在第一壳体元件(2′)的插头连接运动期间,插头连接力可以通过第一壳体元件(2′)来施加。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空气通流(12)的供给空气和排出空气的开口形成在第一壳体元件(2′)的顶侧上,这些开口相互邻近并且相互隔开一个距离。
28.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元件(3′)支撑管子或者软管线路(34),通过人工或者通过连续的自动控制使第二壳体元件(3′)通过管子或者软管线路(34)周期性地填充或者再填充液体(21)。
29.如权利要求1、5或8所述的空气增湿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排出空气的过滤级(8)构成在壳体元件(2)的侧壁和/或顶侧上。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增湿器,它具有电动通风装置,该装置布置在壳体中以在壳体内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之间供给空气通流;至少一个空气通流的过滤装置;及装置,它把流体供给到空气通流中。借助提供两个自动的、可连接的或者可拆下的壳体元件(2、3),可以任意地加湿该空气通流,使用其中的第一壳体元件(2),而与作为独立装置的第二壳体元件(3)无关。所述第一壳体元件设置有通风装置(4)、过滤装置(6、8)和空气入口(9)及出口(10),所述第二壳体元件(3)形成为储存流体的容器。
文档编号F24F6/04GK1620580SQ02828332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24日
发明者京特·佩茨, 罗尔夫·佩茨 申请人:彼佩茨电镀制品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