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电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658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电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电灶具,尤其是涉及有电饭锅和炉面电加热的组合式电灶具的结构。
背景技术
日常炊事常涉及做饭、煮炊事。所用电加热具种类较多,如常见的电饭锅、电磁灶、电热盘灶具、电辐射加热炉灶。
已有的电饭锅,也称电饭煲、电煮饭器,包含锅身,锅身中有上开口筒状腔形的内锅放置部,锅身有上开口的耐热材料制成的筒状的壳和大体相间隔套置在壳外的上开口筒状的外壳,内锅放置部的腔形大体上由筒状的壳成形;在内锅放置部中有可自由装卸的桶形封底的内锅,内锅由金属制成并在其内表面涂附有防粘的氟树脂盐如铁氟龙(teflon)涂层,在内锅放置部的内锅的上开口端沿部比内锅放置部的腔形的上开口端沿部稍高且稍大,并有环周间隙以方便上下装卸和调合对位,且烹调加热是对在内锅放置部的内锅进行,这样有利防溢安全、自然节能保温;在锅身中内锅放置部的腔形的下部装有电热装置如电热盘或感应加热线圈组、在锅身中也或有辅助电加热器,是在内锅放置部的内锅的外侧用于加热内锅;有控制装置,包含检测部,其中有以内锅为感测对象,在锅身装设的感温部,此感温部具有感温元件如热敏电阻、热电阻、双金属片、感温磁钢,此感温部是直接触及在内锅放置部的内锅的外表面以有效、敏感感测内锅的温度,常见已有感温部是将感温元件如热敏电阻装设在一金属罩壳内、此罩壳弹性活动地配装在电热盘中的通孔中并直接弹性触及内锅的外表面,有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元如可指定煮饭的烹调功能键、预约定时键,有如微电脑CPU构成的控制部,有控制输出执行部如继电器输出电路;有与操作元相应的电驱动显示部的显示元如煮饭功能显示、时间显示;有盖体,盖在内锅上。
上述的电饭锅,需煮饭时由用户通过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元向控制部发出指定煮饭烹调功能的信号并启动后,由控制装置按预定的此一指定煮饭烹调功能的工作步骤程序、相应的控制参数如温度参数和来自检测部的信号,进而由控制部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由控制输出执行部响应执行,控制供给所述电热装置的电力以自动完成此一烹调过程,而不必由人工对烹调过程参数进行跟踪检测和跟踪调节电力,其间,电驱动显示部的显示元显示报知相关信息。上述的电饭锅加热烹调、保温性能好,不须另外收纳内锅,又由于内锅是专配置的,热效率高且加热安全性好。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79926A的说明书公开介绍了一种减轻锅身及盖体表面脏污、使脏污易于清除的电饭锅,所记载的电饭锅其本体具有构成侧面的非磁性金属材料外侧壁。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52913A的说明书介绍了一种抑制内锅放置部上沿部时效劣化的电饭锅,所记载的电饭锅其锅身配设有金属制的主体罩。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02790A的说明书介绍了一种防止溢出、减轻锅体及盖体表面脏污且煮饭效果好的电饭锅,所记载的电饭锅具有在盖体的米汤检测装置。
在日常炊事中还常要用到适合于各种常见大小规格的锅具,炊事方式多样的炉面加热灶具(或称炉具),如电磁灶、电热盘灶具、电驱动红外线辐射加热炉灶。这样的炉面加热灶具的灶体上端面为炊事加热界面。
上述现有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有电器件安装、散热、烹调节能保温要求,造成电饭锅锅身体积较大;以电饭锅的锅身和、或以盖体外观面作为界面安装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元,界面区的结构缝隙多,对外观、防水渗、清洁、维修不利且外观面整体性较差;在炊事场所电饭锅的周身外表面易粘油污、又易磨损、清洁不便、不能长期保持如新;电饭锅常依靠其锅身底部摆放在台板上,易碰损锅身,安全性差;电饭锅的内锅是专配的,其炊事加热、控制调节也有专门性,不适合任意以其他常用各式锅具取代内锅进行烹调加热;而电饭锅与已有能适合于各式各样锅具加热的炉面加热灶具放在炊事场所十分散乱、整体性差、占用空间多且有余地、易积污、经常接插电源和拖拉电线不方便不安全;另外,炉面电加热不适合于煮饭对加热温度均衡、温度精确控制、自然保温、内锅收纳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电饭锅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炊事场所使用安全、方便、外表面整体性好、易于清洁的组合式电灶具。进一步提供一种灶体结构简单,在炊事场所放置方便、方便监视、控制、操作的组合式电灶具。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参见附图),包含至少二个电加热单元,其中有至少一个电饭锅单元和至少一个炉面电加热单元,上述电饭锅单元有呈上开口筒状腔形的内锅放置部(10),在内锅放置部中有可自由装卸的封底的上开口的内锅(37),有位于内锅外侧的电热装置(18),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含有操作元的控制操作部(61)、与内锅外表面直接接触的感温部(16),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内锅上有盖体(114);上述炉面电加热单元包含有电热装置(9)、有操作元的控制操作部(71)、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本组合式电灶具有一个灶体(3),有一块位于灶体上端面的基板(31),此基板上有至少一个通孔(12),上述电饭锅单元的内锅放置部(10)位于通孔(12)中,上述电热装置(9)位于灶体(3)中。
上述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的第二通孔(13)部位,上述灶体(3)有呈灶体上端面向外展开的环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
上述基板(31)可以是玻璃板,所述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上的第二通孔(13)部位,所述灶体(3)有呈灶体上端面向外展开的环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
上述基板(31)可以是玻璃板,位于此玻璃板的下侧面有附着层(15),上述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上的第二通孔(13)部位。
上述基板(31)还可以是金属板,上述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上的第二通孔(13)部位,所述灶体(3)有呈所述基板(31)向外展开的环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
上述灶体(3)的通孔(12)部位有所述电饭锅单元的环形的护环(11),在灶体(3)中有上述电饭锅单元的呈上开口筒状的壳(33),护环(11)的内周口(4)与壳(33)的上开口口部相接,护环(11)的外周与基板(31)上侧面相接。
上述灶体(3)上端面有环绕于内锅放置部(10)的上开口周外的环状凹槽(14),在环状凹槽的内周和外周分别有内环凸状沿(39)和外环凸状沿(38),内环凸状沿内与内锅放置部(10)的上开口相接,外环凸状沿周外与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相间隔。
上述灶体(3)中有至少一个电饭锅单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的显示元。
有与上述灶体(3)和盖体(114)相分离的控制器(6),上述控制操作部(61)在控制器上的操作元有启动键(62)、保温键(67)、清除键(67)、烹调功能选择键(64)中的至少二个。
上述的炉面电加热单元可以为电磁炉单元,其电热装置(9)有位于灶体(3)上端面的炉面板(96)和位于炉面板下的感应加热线圈组(91)。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有一个灶体,有电饭锅单元和炉面电加热单元,其中电饭锅单元的内锅放置部位于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上端面的基板的一通孔中和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位于灶体中的结构;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位于基板上的第二通孔部位的结构。以基板为基础组合成为有电饭锅单元的组合式电灶具,在灶体基板下的电饭锅单元的部分受到基板遮护,灶体整体性好、外观面易保持长久如新、耐磨损、易于清洁、外观好。当基板采用玻璃板、及附着层结构,附着层为图案层和、或着色层时不易在日常操作中磨损图案层、着色层,附着层为衬板则可加强基板的强度,并且遮蔽板下的结构,不易粘油污且易洁,外观面更易保持长久如新;或当基板采用金属板时,外观面易洁、耐高温、抗碰损。用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做饭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炊事均可方便地进行。
(2)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周沿边结构,可借助于炊事场所预先开设有适当口的台板嵌入安放于开口部位,且由于周沿边是在灶体上端面展开因而凸出台板的高度较低,灶体大体嵌放在台板的开口中,少占炊事操作空间,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常现外表部分减少,减低碰损的可能,电源可在台板下敷设,日常操作在灶体基板以上,灶体安放、维修方便,外观面易保持长久如新、整体性好、协调、易清洁,用电饭锅单元做饭炊事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炊事均可方便、安全地进行。
(3)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的环形的护环,护环的内周口与灶体中壳的上开口口部相接,护环的外周与基板上侧面相接。这样电饭锅单元的内锅放置部的腔形位于基板的通孔中,腔形的上开口部位与基板上侧面相接,腔形接合在基板的通孔中。如此可少占表面空间、减少碰损的可能、操作方便,防止基板上的水液流入内锅放置部内以保证安全和易洁。
(4)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的内锅放置部上开口周外的环状凹槽,外环凸状沿周外与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相间隔的结构,使用中发生溢出时不至漫流,安全且易清洁;并防止灶体上端面的水、液流入内锅放置部内;在灶体上端面,电饭锅单元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炊事清洁可分别做。
(5)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在灶体有电驱动显示部的至少一个显示元的结构,显示元可呈灶体上方显示,显示视读方便。
(6)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有与灶体和盖体相分离的控制器及在此控制器上的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元的结构,在灶体有显示元的结构,控制操作界面灵活,不受灶体结构限制,操作元的选择可如一般家用电器的操作钮、键,也不限于防水要求,灶体和盖体结构简化,显示元可呈灶体上方显示,可使灶体和盖体上面制成有较少结构接合缝的面,表面整体性好,清洁,安全、耐用,操作界面简明,同时方便监控。操作和显示界面改变仅在周身侧的结构以适合于在嵌入状态的实用。
(7)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所述的炉面电加热单元为电磁炉单元,用电饭锅单元做饭炊事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炊事均可方便地进行,位于灶体上端面的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炉面板部位易洁。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炊事场所使用。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实施例1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基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5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的护环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2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3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4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炉面加热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驱动显示部分局部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的实施例5的灶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组合式电灶具的基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14是图12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6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7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8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电灶具实施例9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19是图12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炉面加热单元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20是图12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驱动显示部分局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电灶具放置在炊事场所的情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灶具,参见附图1~6、10、11、21所示,有一个灶体3,有二个电加热单元,其中一个是电饭锅单元,一个是炉面电加热单元。上述的电饭锅单元有呈上开口筒状腔形的内锅放置部10,在内锅放置部的腔形中有内锅37,在内锅放置部的腔形下部有电热装置18,其控制装置包含有操作元的控制操作部61、有感温元件的感温部16,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在内锅37上有盖体114;上述炉面电加热单元有位于灶体3中的电热装置9,有控制操作部71、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
有一块位于组合式灶具的灶体3上端面的基板31,形成向外展开的围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本实施例中基板31是玻璃板,参见图4,基板31上有通孔12和通孔13。基板为灶体3的构成件。在基板31下侧面有附着层,附着层可以是工艺加工如涂、印附着的图案层与或着色层、可以是贴附的膜、粘着的衬板,而且附着层大体上遮蔽基板下方,附着层不限于单一层。本例中有一块金属衬板15用粘固介质17粘着在基板31下侧面(也可在基板31下侧面制上图案的附着层之后再粘合金属衬板15)。这样,灶体3上端面不易粘油污且易洁,外观面易保持长久如新、不易磨损,有外观好、衬强基板的优点。
参见图2~6,在基板31上的通孔12的部位有环状的金属材料的护环11。在灶体3的上端面有环绕于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的上开口周外的环状凹槽14,环状凹槽14由护环11成形,环状凹槽的内、外周分别有内环凸状沿39和外环凸状沿38,从而在内、外环凸状沿之间形成环凹槽形14,内环凸状沿39内与内锅放置部10的上开口相接,外环凸状沿38外与基板的上侧面相接,也即是护环11的外周紧贴相接基板31的上侧面。而外环凸状沿38周外与炉面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相间隔,这样,在灶体上端面,电饭锅单元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炊事清洁可分别做。
参见图2~4、6,在灶体3中有上开口筒形的金属制成的壳33,壳的上开口有向外的倒L形沿边。在通孔12部位还有断面呈L形的环形的衬环35,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但不限为非金属材料)。组装时将衬环35的直圆筒向上套合在通孔12中并可用介质粘固;在壳33的倒L形沿边和护环11的L形下折边相接的部位(如图所示部位19)有若干相应的工艺孔、并用紧固螺丝组装连接(图未详示)。即是将基板31紧固夹装在衬环35与护环11之间的部位,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口部相接。在壳33的底部还用通常方法安装有电热装置18、感温部16,电热装置18位于内锅37的外侧,感温部16与内锅37外表面直接接触,而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的中轴线大致与通孔12的中轴线103重合。
如所述形成组合式灶具的电饭锅单元的上开口腔形的内锅放置部10位于灶体3上端面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的结构,腔形上开口的部位与灶体3上端面的基板相接,腔形接合在基板的通孔中,也形成环状凹槽14的结构。进而,内锅37穿涉通孔12置于内锅放置部的腔形中并可自由装卸。如图6所示,内锅37在内锅放置部的腔形中有周间隙,可方便装卸和调位。内锅37封底、可盛米水,容积选在1~6升之间,在内锅放置部10的内锅的上开口端沿稍高和稍大于内环凸状沿39,并且内锅37的大部分位于基板31板面下。位于基板31下在壳33的外侧紧固套置有上开口筒形的外壳32。
参见图1~4、10,本实例的炉面电加热单元为电磁炉单元,其电热装置9有位于灶体3的基板31的通孔13部位的炉面板96、位于炉面板下的感应加热线圈组91。用粘合封闭介质94将炉面板96装在一环状金属框90中并且嵌装于通孔13部位。在灶体上端面下还装设了上开口腔形的底壳92,紧固组装时借助位于通孔13中的圈形衬环93和环状金属框90。炉面板96的中轴线与通孔13的中轴线105大致重合。这样,炉面板也为灶体3上端面的一部分,适合于对一般规格大小铁磁性锅具在灶体3上端面的炊事加热,炉面板部位易洁。当然,电热装置9位于灶体3中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此例。
参见图1、3、6、10、11,电饭锅单元的外壳32的外周小于基板31;炉面加热单元的底壳92位于基板31的下侧,底壳92的外周小于基板31,底壳22(电驱动显示部分)位于基板31的下侧,底壳22的外周小于基板31。外壳32的容腔与底壳92的容腔相间隔,互不相容。这样,电饭锅单元的保温性能好、外壳32的外表被基板遮护,灶体结构简化,减少电饭锅单元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电热源相互串热影响。
上述的盖体114可活动启闭,盖面有下凹形部111,在下凹形部有通孔115,盖面大体由金属制成。使用中内锅37发生溢出时不漫流、较安全和易清洁;下凹形部上的通孔可作为蒸汽出孔或安设蒸汽排出装置。
上述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的控制装置包含已有技术的控制部如CPU微电脑构成的控制部、包含已有技术的控制输出执行部(未作图示);控制装置还包含具有操作元的控制操作部、包含已有技术的如图中简示的感温部16,这在上面也有述及;此感温部16具有感温元件如热敏电阻,具体是将热敏电阻装设在一金属罩壳内、此壳弹性活动地配装在电热装置18上的通孔中与在内锅放置部10的内锅37的外表面直接接触以有效、敏感感测内锅的温度。所述电磁炉单元有已有技术的控制系统装置,其中有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元,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
有与灶体3和盖体114相分离的控制器6。在控制器上设有电饭锅单元、电磁炉单元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的器件如装在电路板上的CPU微电脑芯片、电路板(未作图示),有背壳60套装,控制器6上的控制装置、电源部分采用导线与灶体3上的电饭锅单元、电磁炉单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电路板,电热装置,控制装置的感温部的热敏电阻、热保险丝电联接。
图1所示,控制器6正面上设有操作元(在图21中控制操作部是简示为虚线框)。电饭锅单元的控制操作部61的操作元有启动键62、烹调功能选择键64、预约定时键65、少量煮饭键66、保温键67、清除键67、定时升键68、定时减键69。电磁炉单元的控制操作部71的操作元有定时设定键70(另外,相应的定时时间指示10、20、30、60分)、功率设置/温度设置调整键74和键76(相应显示是大、中、小功率档指示/温度设置档指示100、140、160、180、240度)、加热/保温选择键75、启动键77。另外,市电源由插头引入,在控制器6上有电磁炉单元的电源开关72和电源指示73、电饭锅单元的电源开关78和电源指示79。
参见图1、2、3、11,上述电饭锅单元的电驱动显示部和电磁炉单元的电驱动显示部(在图中合并标记为2)的显示元呈灶体3的上方显示,安装时先用粘固介质24将安装配件23粘合在基板31的下方,进而将电驱动显示部的电路板21、显示元的器件20封闭安装在基板31下方并贴近基板,再紧固套装底壳22,显示区位可透视光,在此显示区位的基板上、下面不制有遮挡视线的附着层。当然,封装形式并不限于此例。
图2中所示透过为玻璃板的基板31在灶体3的上方显示的上述电驱动显示部2的如下列的显示元(在图1、3、11、21中电驱动显示部2是简化示意)电饭锅单元的数码显示器25、启动指示26、少量煮饭指示27、预约定时指示28、保温指示29和有相应于烹调功能选择键64的显示元精煮饭功能40、标准煮饭功能41、煮1小时粥指示42、煮2小时粥指示43、煮2小时汤指示44、煮3小时汤指示45。有电饭锅单元电源指示59。图2中为电磁炉单元的显示元如下列加热指示5、中功率档46、保温指示47、大功率档48、小功率档49、240度温度显示50、180度温度显示51、160度温度显示52、140度温度显示53、100度温度显示54、60分钟烹调定时55、30分钟烹调定时56、20分钟烹调定时57、10分钟烹调定时58。
这样,控制操作界面灵活、不受灶体和盖体结构限制,操作元的选择如一般家用电器的操作钮、键的型式,也不限于防水要求,灶体和盖体结构简化,可使灶体和盖体的上端面制成有较少的结构接合缝的面,成本低,易清洁,安全、耐用、不易碰损。监控方便、操作界面简明,操作和显示界面改变在周身侧的结构以适合于在嵌入状态的实用。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施例1的组合式电灶具。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3以基板31为基础组合而成一体,灶体的上端面不易粘油污且易洁,外观面易保持长久如新、耐磨损、外观好,灶体的上端面减少了结构接合缝,外表整体性好,灶体由其周沿边承托可借助于炊事场所预开有适当口的台板嵌放,且由于其周沿边30是在灶体上端面展开因而凸出台板高度较低,灶体大体嵌放在台板板面下,日常操作集中在灶体上面尤其是基板上,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外表常显现出的部分减少,减低碰损的可能,电饭锅单元的基板31下的外表为基板遮护,灶体有安放、维修方便,美观、整体性好、易洁的优点。在灶体上端面的环状凹槽,使用中发生溢出时不至漫流,较安全且减少清洁工作量;并防止灶体上端面的水、液流入内锅放置部内以保证安全和易清洁。用组合式电灶具的电饭锅单元做饭和炉面加热单元的炊事均可方便安全地进行。
参考图21所示本实施例1组合式电灶具在一炊事场所的厨柜安放的情景,将灶体3嵌放在厨柜的开有通口的台板101上的通口位,将控制器6选择安在灶体3界外的开有孔口的立侧面板102上,电导线及电源线在台板下敷设,在内锅放置部中有可自由装卸的内锅37,在灶体上有环形凹槽14,电驱动的显示在灶体的上方可视,控制操作部的操作元在控制器6的盒体正面,盖体可活动启闭(图21未示盖体)。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并大致参考图1~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7所示。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的壳形的护环11用图7所示位于通孔12部位的一个在内周口4有下伸边的金属环盘护环11替代,护环11也有呈上端面的环状凹槽14;将实施例1中的衬环35以图7所示的环状的上衬环104替代;将在实施例1中的壳以图7所示的有上开口上倾沿边的壳33替代。图7所示的内锅37的上口外扩。图7所示的为玻璃板的基板31的下侧有附着层15,附着层为着色层。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将上衬环104的直圆筒套合在灶体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将护环11的下伸边套合在上衬环104的内口,在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的内周口4相接的部位(如图7所示部位126)有若干相应的工艺孔、用紧固螺丝组装连接(图中未详示),即是将为玻璃板的基板31夹装在护环11与壳33的上倾沿边之间的部位,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口部相接。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定位于基板31的通孔12中。外壳32套置在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之下。
按照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功效。通过采用在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相接的部位的结构,夹装基板31的结构,可使组装成的灶体结构牢固。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并大致参考图1~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3将实施例1中的壳形的护环11用图8所示的位于通孔12部位的一个实体金属环盘的护环11替代,护环11也有呈上端面的环状凹槽14;将实施例1中的衬环35以图8所示的上衬环109、下衬环97替代;将实施例1中的壳以图8所示的有倒折形上开口沿边的壳33替代。图8所示的内锅37的上开口外扩。图8所示的灶体的为玻璃板的基板31的下侧有金属板的附着层15,金属板的附着层15是用介质17粘着在基板31的下侧。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将上、下衬环109、97的直圆筒套合在基板31的通孔12中并可用介质粘合;在壳33的上开口沿边与护环11的内周口下沿相接部位(如图8所示部位99)有若干相应工艺孔、用紧固螺丝组装连接(图中未详示),即是将基板31夹装在实体金属环盘的护环11与下衬环97、上衬环109、壳33的上开口沿边之间的部位,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口部相接。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位于基板31的通孔12中。外壳32套置在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之下。
按照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功效。通过采用在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相接的部位的结构,夹装基板31的结构,可使组装成的灶体结构牢固。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并大致参考图1~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的壳形的护环11用图9所示的位于通孔12部位的一个在内周口4有下伸边的实体金属环盘的护环11替代,护环11也有呈上端面的环状凹槽14;将实施例1中的衬环35以图9所示的上衬环106、下衬环107替代;将在实施例1中的壳以图9所示的一有上开口上倾沿边的壳33替代。图9所示的内锅37的上口外扩。图9所示灶体的为玻璃板的基板31的下侧有附着层15,附着层15为图案层(未图示图案)。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将上衬环106、下衬环107的直圆筒套合在基板31的通孔12中并且可用介质粘合,将护环11的下伸边套合在上衬环106、下衬环107的内口,在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相接的部位(如图9所示部位127)有若干相应工艺孔、用紧固螺丝组装连接(图中未详示),即是将基板31夹装在护环11与壳33的上倾沿边之间的部位,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口部相接。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定位于基板31的通孔12中。外壳32套置在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之下。
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功效。通过采用在壳33的上开口与护环11的内周口4相接部位的结构,夹装基板31的结构,可使组装成的灶体结构牢固。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参考图1、2、3,并大致参考图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12、13、14、19、20所示。如图12、13、14、19、20所示,有一块位于组合式灶具的灶体3上端面的基板31,基板为非磁性金属板,基板为灶体3的一构成件,在基板31上开制有通孔12、通孔13、通孔80,基板31上有呈上端面环绕于通孔12的环状凹槽14,在环状凹槽的内周和外周分别有内环凸状沿39和外环凸状沿38,外环凸状沿周外与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相间隔。
灶体上的环状凹槽14由金属板的基板31一体制成形,基板在通孔12的孔口部有下弯折边并与金属材料的壳33的上开口相接,在相接部位(如图14所示部位36)有相对应的工艺孔和紧固螺丝用于紧固联接,也可焊接。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定位于基板31的通孔12中,腔形的中轴线大致与通孔12的中轴线103大体重合。环状凹槽14也呈灶体3上端面环绕在内锅放置部的腔形的上开口周外。外壳32套装在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下。
参见图12、13、19,本实施例炉面加热单元为电磁炉单元,在基板上的通孔13周边有沉边,在灶体的此通孔部位用介质119粘合、密封装配电磁炉单元的电热装置9的炉面板96、电热装置9的电磁感应线圈组91位于炉面板96下,在基板板面下有上开口腔形的底壳92,组装时借助于基板31在通孔13部位的下折边。炉面板96即也为灶体3上端面的一部分,电磁炉单元的炊事在灶体3上端面上。炉面板96的中轴线与通孔13的中轴线105大体重合。
参见图12、13、20,在基板31上通孔80周边部位有沉边,在灶体上端面的此通孔部位用介质83粘合、密封装配有一块可透视片板如玻璃片板82,并且电驱动显示部2的显示元的器件20封闭安装在玻璃片板82的下方并贴近,组装时借助于基板31的通孔80部位的下折边安装电驱动显示部的电路板21、显示元的器件20、底壳85,电驱动显示部的显示元透过玻璃片板82呈灶体3上方显示,显示区位可透视光。
(本实施例5组合式电灶具的立体外观、灶体参考图1、3所示和实施例1中的说明,电驱动显示部2的显示元参考图2所示和实施例1中的说明,控制操作部的部分参考图1所示和实施例1中的说明。)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的功效。通过灶体的基板31采用金属板,环状凹槽14由基板31一体制成形的结构,基板31上通孔12的口部与壳33的上开口相接的结构,可使组装成的灶体结构牢固,结构接合缝少,易洁,耐用,外观好;内锅放置部的腔形位于基板的通孔中的结构简化,腔形接合在面板的通孔中,少占表面空间、减少碰损的可能、操作方便。显示区位外观好,炉面板区位易洁。
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参考图12、13、14、19、20和图1、2、3所示,并大致参考图5、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如图15所示的基板31为非磁性金属板,基板有在通孔12周外的稍高于基板面的上凸环状沿121,基板31上有安装孔。本实施例如图15所示的位于通孔12部位的实体金属环盘状的护环11(护环大体类似实施例1中的壳形的护环11),护环11上面也有环状凹槽14。如图15所不内锅37上开口外扩。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在护环11底部、金属材料的壳33的上开口倒L形上折沿、基板31的通孔12边的部位(如图15所示的部位123)有相应的工艺孔和紧固螺丝、垫环用于紧固(未详图示),护环11紧固装于通口12部位,护环11的内周口4与壳33的上开口口部对接,护环11的外周与基板31上侧面相接,壳33的上开口的倒L形的上折沿在基板的通口12边上。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定位于灶体3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腔形的中轴线与通口12的中轴线103大致重合。外壳32套置在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之下。
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5大致相同的功效。通过采用金属的基板31、实体金属环盘的护环11,可使灶体结构牢固。基板稍高于板面的上凸环状沿121,不易积污、防外围渗入。
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参考图12、13、14、19、20和图1、2、3所示,并大致参考图5、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如图16所示的基板31为非磁性金属板,基板在通口12边有上倾沿。本实施例如图16所示的位于通孔12部位的金属环盘状的护环11(护环类似实施例1中壳形的护环11),护环上面有环状凹槽14,护环的内周口4部位有下伸边。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在护环11的下伸边与壳33的上开口相接部位(如图16所示的部位124)有相对应的工艺孔和紧固螺丝用于紧固联接(图未详示),这样将基板31紧固夹持在护环11和壳33的上开口沿边之间,而护环11的外周与基板的上侧面还可焊接相连接。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定位于灶体3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借助于基板31上的工艺孔,外壳32大体相间隔地套装在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下。
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5大致相同的功效。通过采用金属板的基板31、金属环盘的护环11,在护环下伸边与壳33上开口相接部位的结构,紧固基板31的结构,可使灶体结构牢固。
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参考图12、13、14、19、20和图1、2、3所示,并大致参考图5、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如图17所示的位于通孔12部位的实体金属环盘状的护环11(护环大体类似实施例1中的壳形的护环11),护环的上面也有环状凹槽14,护环的内周口4部位有下伸边。基板31为非磁性金属板并在通口12周边有上凸阶面。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以如图17所示相接部位125的结构将护环11的内周口4与壳33的上开口口部相对接,在基板31、外壳32与护环11的外周底部相应的部位(如图17所示的部位128)有相对应的工艺孔和紧固螺丝用于将护环11紧固在基板31上(图未详示)。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定位于灶体3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腔形的中轴线大致与通孔12的中轴线103重合。外壳32相间隔地紧固套装在金属材料的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下。(另外,紧固夹持护环11在基板31上的结构不限于所述例,如也可用紧固螺丝由护环的上端面将护环紧固在基板上,则相应护环11的外周部、基板31有工艺通孔)这样可获得与实施例1、5大致相同的功效。通过采用金属板的基板31,口部相接部位125及紧固护环11在基板上的结构,通口12周边上凸阶面的结构,可使灶体结构牢固、简单。
实施例9本实施例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结构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参考图12、13、14、19、20和图1、2、3所示,并大致参考图5、6、10、11所示,其结构特点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如图18所示位于通孔12部位的一金属环盘状的护环11(护环类似实施例1中的壳形的护环11),护环11上面也有环状凹槽14;基板31为非磁性金属板;有一环状的上衬环108。
本组合式电灶具的灶体的电饭锅单元部分组装时,将上衬环108的直圆筒套合在灶体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将壳33的上开口沿边架设在护环11的内周口4边上,将壳33套合在上衬环108的内口内,内环凸状沿39即为壳33的上开口沿边。这样内锅放置部10的腔形位于灶体3的基板31的通孔12中。外壳32套置在金属材料的壳33外并位于基板31之下。
通过采用金属板的基板31,护环11的内周口4与壳33的上开口沿边相接的结构,可获得与实施例1、5大致相同的功效。
上述实施例2~9的组合式电灶具在炊事场所安放的情景大致参见图21的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灶具不限于上述内容的实例,如灶体的为玻璃板的基板不限为平面板,玻璃板可加上金属衬框;可在与灶体和盖体分离的控制器上也装设电驱动显示部的显示元的器件;将内锅放置部装设位于基板的通孔中的结构方式不限于所例;组合式灶具的电饭锅单元的外壳还可以是组合结构,在壳外周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可加保温材料;可盛少量溢液的环凹槽形部的凹形形式也是多样的;炉面电加热单元也可选择电热盘单元、电驱动红外线辐射加热单元;在基板上还可开散热孔口。可以理解将电饭锅单元的内锅与盖体的闭合做成旋合卡扣结构就可适用于电饭压力锅单元的结构形式。本组合式电灶具适合于在炊事场所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电灶具,包含至少二个电加热单元,其中有至少一个电饭锅单元和至少一个炉面电加热单元,上述电饭锅单元有呈上开口筒状腔形的内锅放置部(10),在内锅放置部中有可自由装卸的封底的上开口的内锅(37),有位于内锅外侧的电热装置(18),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含有操作元的控制操作部(61)、与内锅外表面直接接触的感温部(16),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内锅上有盖体(114);上述炉面电加热单元包含有电热装置(9)、有操作元的控制操作部(71)、有显示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灶体(3),有一块位于灶体上端面的基板(31),此基板上有至少一个通孔(12),上述电饭锅单元的内锅放置部(10)位于通孔(12)中,上述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位于灶体(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的第二通孔(13)部位,所述灶体(3)有呈灶体上端面向外展开的环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1)是玻璃板,所述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上的第二通孔(13)部位,所述灶体(3)有呈灶体上端面向外展开的环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1)是玻璃板,位于此玻璃板的下侧面有附着层(15),所述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上的第二通孔(13)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1)是金属板,所述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位于基板(31)上的第二通孔(13)部位,所述灶体(3)有呈所述基板(31)向外展开的环绕灶体周的周沿边(30)。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体(3)的通孔(12)部位有所述电饭锅单元的环形的护环(11),在灶体(3)中有所述电饭锅单元的呈上开口筒状的壳(33),护环(11)的内周口(4)与壳(33)的上开口口部相接,护环(11)的外周与基板(31)上侧面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体(3)上端面有环绕于内锅放置部(10)的上开口周外的环状凹槽(14),在环状凹槽的内周和外周分别有内环凸状沿(39)和外环凸状沿(38),内环凸状沿内与内锅放置部(10)的上开口相接,外环凸状沿周外与炉面电加热单元的电热装置(9)相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体(3)中有至少一个电饭锅单元的电驱动显示部(2)的显示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有与所述灶体(3)和盖体(114)相分离的控制器(6),所述控制操作部(61)在控制器上的操作元有启动键(62)、保温键(67)、清除键(67)、烹调功能选择键(64)中的至少二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组合式电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面电加热单元为电磁炉单元,其电热装置(9)有位于灶体(3)上端面的炉面板(96)和位于炉面板下的感应加热线圈组(9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电灶具,涉及有电饭锅和炉面电加热的组合式电灶具。旨在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在炊事场所散乱、整体性差、占用空间多、易积污、使用不方便、安全性差等问题。本组合式电灶具包含有电饭锅单元和炉面电加热单元,电饭锅单元有内锅放置部(10)及其中的内锅(37)、电热装置(18)、有控制操作部(61)和感温部(16)的控制装置、电驱动显示部(2)、盖体(114);炉面电加热单元有电热装置(9)、控制操作部(71)、电驱动显示部(2),有一个灶体(3),有一块位于灶体上端面的基板(31),此基板上有至少一个通孔(12),内锅放置部(10)位于通孔中,电热装置(9)位于灶体(3)中。适用于在炊事场所使用。
文档编号F24C7/00GK2601365SQ0323339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4日
发明者徐庆 申请人:徐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