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空气、尤其是净化空气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231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空气、尤其是净化空气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循环空气、优选净化空气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净化室技术中已知,在净化室的天花板上设置用于冷却循环空气的冷却器。为了在净化室天花板上的冷却器必须铺设许多管道,这需要很大的结构上的费用。由于诸管道,只能以很高的费用改变天花板布局。此外冷却器存在泄漏的危险。冷却器可能滴水,从而可能损坏净化室内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形成该类型的装置,使其在结构上简单的构成的同时可具有最好的工作方式。
该目的借助本发明的具有权利要求1所表明的特征的这一种装置来达到。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循环空气的一部分经由返回通道输给排风扇。循环空气的另一部分绕过返回通道直接到达排风扇。通过循环空气的这样的分配,可以只冷却循环空气流过返回通道的那部分,而可以保持直接输给排风扇的循环空气部分是未冷却的。在返回通道的区域内循环空气冷却器设置成使其本身在泄漏时可以不在以下区域内滴水,由该区域排出循环空气。由于不需要用于直接输给排风扇的循环空气部分的冷却,对该部分取消相应的循环空气冷却器,从而可以以低的结构上的费用价廉地制造本发明的装置。如果将该装置用于净化室中,则在这样的净化室的天花板区域内可将排风扇例如安装于固定方格尺寸中。由于循环空气以同等的程度直接输给每一排风扇,每一排风扇的供风具有相同的温度。天花板布局的附加变化可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没有循环空气冷却器和相应的管道系统。
由其他的权利要求、描述和附图得出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借助附图中所示的几个实施形式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本发明的循环空气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图2至图7分别为用于本发明装置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一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相当于图2至7的视图;图9按照图8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俯视图;图10至图12分别为本发明装置的不同实施例的天花板布局的俯视图;图13一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另一实施形式的相当于图2至8的视图;图14按照图13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过滤器的俯视图;图15和16分别为另一本发明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相当于图2至8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该装置用于调节循环空气,优选在净化室内。图1示出一个净化室1的实例,其具有一双层地板2。在净化室1的天花板区域内设有多个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借其分别将净化空气向下送入净化室1内。在净化室1的相互对置的两侧设有返回空气井筒4、5,其由地板2一直延伸到净化室的天花板6。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从双层地板区域经由返回空气井筒4、5按已知的方式吸入循环空气。为每一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配置一吸入管道7,其通入净化室1的天花板6中并借其分别将循环空气的一部分直接输给相应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在该实例情况中,返回空气井筒4、5和各吸入管道7构成为使分别有50%的返回空气输给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由于并不经由双层地板2和返回空气井筒4、5引导全部的循环空气,双层地板2的净高和返回空气井筒4、5的横截面积均可选择小的。因此在返回空气井筒4、5的流通末端设置的循环空气冷却器8、9也可以比在传统的净化室中具有较小的流通面积。位于天花板6中的孔口10将一部分循环空气直接输给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天花板6中的孔口10的空气阻力与返回空气井筒4、5中的空气阻力经由冷却器8、9平衡。循环空气阻力由经由双层地板2和返回空气井筒4、5的循环空气的再循环确定并可以保持为微小的。返回空气经由孔口10吸入的部分未被冷却。但经由返回空气井筒4、5吸入的循环空气的部分必须比在全部循环空气经由返回空气井筒导回的净化室中更强地加以冷却。冷却的循环空气与经由吸入管道7导回的未冷却的循环空气直接经由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吸入区域最好地混合。
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以传统的方式在天花板6上有利地固定于固定方格尺寸中(图10至12)。
图2示出一具有壳体11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在壳体11中安装一风扇12。它吸入经冷却的循环空气13和经由吸入管道7输入的未经冷却的循环空气14。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吸入区域15的上方的区域内,冷却的和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3、14相互混合。循环空气在通过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以后作为供风18向下进入净化室内。
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壳体11具有示例的四角外形。壳体11的侧壁16、17向上延长并且包围吸入区域15。吸入管道7连接在一侧壁17上。如图2所示,吸入区域15是向上敞开的,从而由返回空气井筒4、5吸入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可不受阻碍地流入吸入区域。吸入管道7可以构成为软管或形状稳定的通道。吸入管道7垂直连接在侧壁17上。从吸入管道7流出的循环空气14在吸入区域15内向下偏转约90°并与从上向下流动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混合。
图3示出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上连接两个吸入管道7的可能性。有利的是,将两吸入管道7连接在壳体11的相互对置的侧壁16、17上。两吸入管道7通入天花板6,从而经由天花板6中的孔口10吸入循环空气。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吸入管道7构成L形的并且通入延长的侧壁16、17的区域内。由于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在风扇12上方一定间距处流入吸入区域15,使循环空气14在从吸入管道7流出以后向下偏转约90°。来自返回空气井筒4、5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按前面的实施形式从上向下流动并与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混合。
该两吸入管道7具有相同的流通横截面。但也有可能使两吸入管道7具有不同的流通横截面。
根据要求,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也可以具有多于两个的吸入管道7。在一壳体11的矩形外形中可以例如在每一侧壁上连接一个吸入管道。
如在前面的实施形式中,天花板6中的吸入孔口10与所属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间隔开设置。借此确保返回空气14的吸入不受从过滤器—排风扇向下排出的供风18的干扰或反之。各吸入管道7再次可由软管或形状稳定的通道等构成。
图4示出将经由天花板6中的孔口10吸入的循环空气14借助于一导流板19输给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吸入区域15内的可能性。在吸入孔口10上垂直连接一管20,其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间隔距离设置并且具有比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壳体11较小的高度。导流板19以小的间距位于壳体11的盖21的上方。导流板19具有一直角弯曲的边缘22,其在盖21的高度上连接于壳体侧壁16。导流板19伸出于对置的壳体侧壁17以外并且越过管20。导流板19的伸出的末端同样成直角向下弯曲并且越过包含壳体11的盖21的平面延伸。导流板19以一间距位于盖21的上方并且与其共同形成一流动通道24,经由该通道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和冷却的循环空气13均达到吸入区域15。导流板19覆盖壳体11的盖21的全部表面。
经由孔口10吸入的循环空气14通过管20垂直向上流动。循环空气14碰到导流板19的伸出壳体11以外的区域并在那里被水平偏转向流动通道24的方向。来自返回空气井筒4、5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绕导流板19的弯曲边缘23流动并在那里偏转180°。偏转的循环空气13同样碰到导流板19的伸出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以外的部分并在那里被同样偏转向流动通道24的方向。在一混合区域25内实现冷却的和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3、14的混合,混合区域25位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旁边的区域内。在其通向风扇12的路径上,两循环空气流可满意地相互混合,在它们被吸入壳体11之前。流动通道15不仅通过弯曲的边缘22而且在其沿流动方向设置的各侧面可以是封闭的,从而流动通道只在向混合区域25的方向是敞开的。
来自返回空气井筒4、5的部分13也可以完全或部分地经由导流板19中的至少一个孔口,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上方的区域内直接输给风扇12。
在按图5的实施形式中管20位于如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壳体11的同一高度。在管20上连接一约90°弯曲的管接头26,由其中水平流出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管接头26的排出孔27,在按图10的侧视图中看,位于与壳体11的间隔一定距离处。经由天花板6中的孔口10吸入的循环空气14从排出孔27流向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方向,通过其风扇12吸入循环空气。由返回空气井筒4、5吸入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从上面流入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中。水平流动的循环空气14被向下偏转向风扇12的方向,并且在那里在进入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以前与冷却的循环空气13混合。在该实施例中,其对准位于壳体11的盖21中的吸入孔口吹入。天花板6中的吸入孔口10按照上述各实施形式离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排出孔具有足够的间距。借此使循环空气14的吸入不受由排出孔28向下排入净化室的净化空气的干扰。
按图6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构成为相同于按图5的实施形式。在壳体11旁边的一定间距处管20从天花板6垂直向上伸出,并伸出壳体11以上。在管接头26上连接一水平的管段29,在其上连接一端管接头30。它如同管接头26为一90°弯管,由其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在位于壳体11的盖21中的吸入孔口的上方向下排出。端管接头30的排出孔31以离盖21这样的间距设置,即,使通过风扇12吸入的冷却的空气13与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可以在吸入区域15内充分地混合。同样在该实施形式中,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对准位于壳体盖21中的吸入孔口吹入。由于排出孔31直接位于吸入孔口的上方,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在其通向风扇12的流动路径中不被偏转。
在按图7的实施形式中,将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内导向风扇12。在该实例情况下,过滤器—排风扇单元在净化室天花板6上具有两个吸入孔口10。在孔口10上分别连接一流动通道32、33,循环空气14在其中向上流入水平的流动通道34。从这里冷却空气达到风扇12。流动通道32至34结合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壳体11内,从而为向风扇12输送循环空气14不需要在壳体的外面的附加装置。由上面吸入来自返回空气井筒4、5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其在进入风扇12以前与在流动通道34中流动的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混合。
图8和9示出在风扇12的吸入侧给输入的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以相对于风扇12的转向35的反向旋转的可能性。这点这样达到,即,使两吸入管道7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侧壁16、17上不相互对准对置地连接到侧壁16、17上,而是相互位错的。在图8和9中左边的吸入管道7接近壳体11的前壁36而右边的吸入管道7接近壳体11的后壁37连接到侧壁16、17上。因此来自接近前壁36和接近后壁37的吸入管道7的循环空气14流入由延长的壳体壁16、17、36、37包围的吸入区域15内。循环空气14的流入吸入区域15的方向相反于风扇12的转向35。通过这样的相反旋转扩大了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工作区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准相反旋转。如在按图3的实施形式中,吸入管道7以离壳体11的盖21的一定间距通入吸入区域15内。此外,按图8和9的实施形式构成为相同于按图3的实施例。
图10示出一天花板布局在采用所述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情况下的一个实例。净化室的天花板6按已知方式以固定方格尺寸制造。返回空气井筒4、5沿净化室1的全宽延伸。在两返回空气井筒4、5中以间距并列设置三个循环空气冷却器8、9。返回空气井筒4、5构成为狭窄的并且沿净化室的宽度延伸。在天花板6上安装各个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其成排连续并列设置。全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构成为相同的并且分别具有一吸入管道7,其分别连接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壳体11的角部。各吸入管道7以所述的方式通入天花板6,从而其可经由天花板6中的孔口10吸入循环空气的一部分。由于各吸入管道7相对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对角线设置,从而各吸入孔口10分别位于天花板6的对角线邻接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方格元件中。
在按图11的天花板布局中,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吸入管道7垂直连接到壳体11上。因此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具有按照图2的构成。天花板6中的各吸入孔口10因此位于直接在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前面的天花板6方格元件中。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再次成排并列连续设置并且相当于按图10的实施例均匀地沿天花板6分布设置。全部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按照前面的实施例同样地定位。
图12示出将吸入管道7不同地连接到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上的可能性。在该实施例中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设有相当于按图3的实施例的两个返回空气连接管。每一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两吸入管道7相互对准地设置并连接到壳体11的相互对置的侧壁16、17上。各邻近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具有相互90°位错设置的各吸入管道7。天花板6中的各吸入孔口10位于各邻接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天花板6方格元件中。由于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分别只通过一个方格元件彼此分离,邻近的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各吸入管道7分别相互90°位错设置。如果在邻近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之间存在两个方格元件,则邻近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的各吸入管道7也可以同样地定位。
借助图10至12所示的实施例不是用尽的。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可以根据要求和安装关系以任何适合的方式安装在天花板6上。甚至有可能,在天花板6上设置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不同的实施形式。
在所述实施例中,净化室1构成为使约50%的循环空气通由返回空气井筒4、5而约50%经由天花板6中各孔口10输给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这种分配关系可以与此不同。这样,可以例如经由返回空气井筒4、5导回的循环空气部分约为70%,而其余的30%的循环空气经由天花板6中的各孔口10吸入。经由各孔口10吸入的循环空气部分越多,返回空气井筒4、5中的循环空气冷却器8、9必须越强,其冷却通过它们吸入的循环空气。
所述的调节装置的设计导致结构上很简单的和特别价廉的构造。输入净化室1的供风18在每一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处具有相同的温度。由于在净化室1内和在返回空气井筒4、5内以及在天花板6上方的排风扇3的区域内压力关系是相同的,由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排出的空气部分也始终是相同的。
在全部所述的实施形式中,在吸入管道7或管20中设置至少一个节流装置38,优选一活门(图1)。借其可以手工或受控地改变通流横截面并从而改变容积流量。按这种方式可以补偿净化室1内可能出现的局部温度差。如果例如在一孔口10处的循环空气部分14与邻近孔口的循环空气部分相比很热,则利用节流装置38减少流过该孔口10的循环空气部分14的容积流量,使由相应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流入净化室1的供风18具有如由邻近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排出的供风相同的温度。
但也可以通过改变风扇12的转速达到温度补偿。在所述局部很热的循环空气部分14的情况下提高其转速,以便吸入更大部分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
在所述按图10至12的天花板布局中,每一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经由一个或两个吸入管道7与一个或两个孔口10相连接。在另一在图11中由虚线示出的实施形式中,为天花板6中的一单独的孔口10配置至少两个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有利地配置四个过滤器—排风扇单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孔口10吸入循环空气部分14,进入一管20,由其分出通向至少两个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相应的管道。按这种方式将两个或更多个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合并成一组,其通过一共同的孔口10得到循环空气部分14。在天花板布局的这样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全部所述的实施例。
按图13的实施形式在相当大程度上相当于按图7的。与其的区别基本上在于,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排风扇装置39和过滤器40是分离的装置。因此这些装置也具有分离的流动通道62、63和32’、33’。它们在安装好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中相互对准。
过滤器40的流动通道32’、33’由双壁构成的侧壁形成。过滤器框架40’设置在构成天花板6的导轨64、65上。双壁的侧壁相互平行设置并且在上面和下面是敞开的而且通过有利地由成型件构成的侧壁60、61(图14)相互连接。
排风扇装置39具有壳体11,其侧壁16、17构成为空心壁。它们对准于过滤器40的各侧壁设置。壳体11的其他的侧壁如在以前的各在侧壁16、17中安装L形流动通道62、63,其高度可自由移动地支承。两流动通道62、63构成为相同的并且相互镜面对称地设置。流运通道62、63的较长的侧边43、44位于相互对置的、相互平行的侧壁16、17中并且沿其长度和宽度延伸。较短的侧边45、46位于侧壁16、17的外面。两短的侧边45、46相互对准并位于壳体11的上方。如图13所示,短的侧边45、46,在俯视图中看,在离壳体11中的排风扇12的一定间距处终止。
如果排风扇装置39安装到过滤器40上,则过滤器40的双壁的侧壁和排风扇装置39的双壁的侧壁16、17分别形成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的一连续的双壁的侧壁。这些侧壁相当于按图7的实施形式构成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的各回流通道。循环空气14通过位于天花板6中的各孔口10流入各回流通道并且在风扇12的上方从侧边45、46中水平排出。来自返回空气通道4、5的冷却的循环空气13被从上面吸入并且在进入风扇12以前与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混合。
为了由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向下流入净化室的供风18不立即又被各孔口10吸入,其通过屏蔽件49、50与吸入的未冷却的循环空气隔开。这些屏蔽件优选由金属、塑料等的T形导轨构成。它们以其脚42对准于流动通道32’、33’的内壁47、48地固定在过滤器框架40’上。屏蔽件的49、50板条水平地位于过滤器40以下的一定间距处。
代替沿过滤器框架40’的侧壁长度延伸的流动通道62、63也可以将较短的或各个流动管可移动地支承于侧壁16、17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流动管外面的区域内封闭侧壁16、17,从而未冷的循环空气14完全进入流动管中。
在按图15的实施形式中过滤器—排风扇单元3具有一预过滤器51,其安装在一壳体顶罩52中。后者向上连接到壳体盖21上并且具有小于壳体11的基面。因此壳体顶罩52的侧壁53、54相对于壳体壁16、17的内壁55、56后移。由于流动通道62、63可垂直移动地设置于侧壁16、17中,可以将其拔出到使短的侧边45、46支承在壳体顶罩52上。由此较长的侧边43、44具有离过滤器40的相当于顶罩52的高度的更大的间距。
在该实施形式中,也在过滤器40的流入孔口10的旁边设置侧面的屏蔽件49、50。未冷却的循环空气14从流动通道62、63中在壳体顶罩52的上方水平地流出,并且在其到达风扇12以前与冷却的循环空气13混合。
此外,该实施例相同于按图13和14的实施形式构成。
按图16的实施形式与前面的实施例的区别只在于,壳体顶罩52中的预过滤器51为一化学过滤器。由于比按图15的预过滤器51较厚,相应远地从壳体11的侧壁16、17中拔出流动通道16、17。
按图13至16的实施形式的优点是,通过在侧壁16、17可移动设置的流动通道62、63可以无困难地适应于不同高度的过滤器—排风扇单元或预过滤器51。
权利要求
1.循环空气、尤其是净化空气的调节装置,它包括至少一个在一壳体内安装的排风扇,由一区域,优选由一净化室可经由至少一个返回通道将循环空气输给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一部分(14)可绕过返回通道(4、5)直接输给排风扇(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风扇(3)的壳体(11)上连接至少一个吸入管道(7)。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7)通入区域(1)的一天花板(6)。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7)通入排风扇(3)的一吸入区域(15)。
5.按照权利要求2至4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7)为一软管。
6.按照权利要求2至4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7)为一形状稳定的管道。
7.按照权利要求4至6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区域(15)至少部分地由排风扇(3)的壳体(11)的侧壁(16、17、36、37)的延长部限定。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7)通入壳体(11)的侧壁(16、17、36、37)的延长部中。
9.按照权利要求4至8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流过返回通道(4、5)的部分(13)可输给吸入区域(15)。
10.按照权利要求2至9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入管道(7)构成为大致L形的。
11.按照权利要求2至10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风扇(3)的壳体(11)的相互对置的侧面上分别连接至少一个吸入管道(7)。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道(7)在连接区域内相互对准地贴靠到壳体侧面上。
13.特别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能够以相对于排风扇(3)的转向(35)的相反旋转在排风扇(3)的吸入区域(15)内输入。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以相对于排风扇(3)的转轴的侧面一定间距流入吸入区域(15)内。
15.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1)的至少两个相互对置的侧面(16、17)上相互位错地各连接至少一个吸入管道(7)。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的两部分(13、14)在排风扇(3)的吸入区域(15)内被混合。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可经由至少一个导向元件(19)输给排风扇(3)。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19)间隔距离地搭接排风扇(3)的壳体(11)。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19)与排风扇(3)的壳体(11)共同限定循环空气(13、14)的一流动通道(24)。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混合区域(25)位于流动通道(24)的前面,其中流入循环空气的两部分(13、14)。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可经由至少一个管(20)输给混合区域(25)。
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经由至少一个管(20)输送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20)离排风扇(3)的壳体(11)一定间距地设置。
24.按照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20)的排出孔(27)位于排风扇(3)的壳体(11)旁边的一定间距处。
25.按照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20)的排出孔(31)对准排风扇(3)。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20)的排出孔(31)和排风扇(3)具有一共同的轴线。
2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风扇(3)的壳体(1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的流动通道(32至34;32’、33’、62、63)。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动通道(32至34;32’、33’、62、63)至少部分地结合于排风扇(3)的壳体(11)中。
29.按照权利要求1至28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未经冷却地流向排风扇(3)。
30.按照权利要求1至29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返回通道(4、5)具有至少一个循环空气冷却器(8、9)。
31.按照权利要求1至30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一排风扇装置(39)和一过滤器(40)构成为至少两部分的。
32.按照权利要求27、28和31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风扇装置(39)的流动通道(62、63)设置于壳体(11)的两相互对置的双壁地构成的侧壁(16、17)中。
33.按照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动通道(62、63)高度可调节地设置于壳体(11)的侧壁(16、17)中。
34.按照权利要求31至33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动通道(62、63)具有L形状。
3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动通道(62、63)以其较长的侧边(42、44)伸入壳体(11)的侧壁(16、17)中。
36.按照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动通道(62、63)以其较短的侧边(45、46)支承在壳体(11)上和/或排风扇装置(39)的预过滤器(51)用的一壳体顶罩(52)上。
37.按照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顶罩(52)具有小于壳体(11)的基面。
38.按照权利要求34至37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动通道(62、63)的较长的侧边(43、44)基本上沿壳体(11)的侧壁(16、17)的全长和/或全宽延伸。
39.按照权利要求31至38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风扇装置(39)的侧壁(16、17)与过滤器(40)的流动通道(32’、33’)对准。
40.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40)的流动通道(32’、33’)由双壁构成的侧壁形成。
41.按照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40)的流动通道(32’、33’)在安装好的过滤器一排风扇单元(3)中与排风扇装置(39)的侧壁(16、17)相叠合。
42.按照权利要求39至41之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40)的流动通道(32’、33’)在净化室天花板(6)的区域内具有用于循环空气(13、14)的部分(14)的各个孔口(10)。
43.按照权利要求31至42之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过滤器(40)上设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屏蔽件(49、50)。
44.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屏蔽件(49、50)具有基本上T形的横截面。
45.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屏蔽件(49、50)构成为基本上沿流动通道(62、63)的全长延伸的导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循环空气、尤其是净化空气的调节装置。为了以净化室技术对循环空气进行调节,在天花板上设置有冷却器用于冷却循环空气。对于冷却器需要一些管道,它们需要显著高的结构费用并使净化室天花板布局的改变困难。此外可能由于冷却器的泄露而损坏净化室中的设备。为了在结构简单的构成同时能够优化运行方式,循环空气的一部分直接输给排风扇。循环空气的另一部分经由一返回通道导入过滤器—排风扇单元。本发明装置优选用于调节净化室中的循环空气。
文档编号F24F13/02GK1637356SQ20041010468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8日
发明者赫尔穆特·鲍尔, 曼弗雷德·伦兹 申请人:M+W山德尔简易工程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