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367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取暖炉具,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能好、热效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电取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电暖炉的炉身和炉盘大多采用传统耐火材料制成,然后在其上安装电阻丝。公告号为“CN2469344Y”、公告日为“ 2002年1月2日”、名称为“红外线直热式电热取暖炉”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暖炉,其缺点是热能不能充分散发、高温的电阻丝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而熔断;同时,也易造成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而且安全的电取暖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面板、炉膛、炉身、炉盘、防护拦、防护罩以及底座、电器元件和控制面板,所述炉膛的底部是呈锅底形的反射板,炉膛内固定有呈锅底形的炉盘,底座的顶部是与反射板形状、结构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反射板,圆筒形的炉身以及防护罩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反射板上,防护罩是由至少两块瓦型防护片和至少两对夹持块通过螺栓所构成的圆筒,在炉身的周围和炉盘内安装电热管;上述反射板的凸面、炉盘的凹面以及炉身的外表面均为光滑面,反射板以及炉盘的中央均有通孔。
防护罩是由四块防护片和四对夹持块构成的透明筒体;夹持块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热能反射板和反射筒,因此大大地提高了电取暖炉的散热效果;另外,由于将以往的电阻丝改为电热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延长了电暖炉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中环槽1 电热管2 面板3 炉膛4 炉盘5 反射板6环槽7 防护拦8 夹持块9 散热孔10 防护罩11 底座12 反射板13 炉身14 通孔15 电器元件16 控制面板17 螺栓18导线19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附图1-2中,其内固定装有锅底形炉盘5的炉膛4固定在面板3的下面,炉盘5内装有绝缘防水的电热管2,炉膛4的底部是锅底形的反射板6,反射板6的凸面设有两个同心的环槽1和环槽7,底座12的顶部是与射板6形状结构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反射板13;圆筒形的炉身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述两反射板的环槽1中,炉身14的外面盘绕有电热管2,防护罩1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述两反射板的环槽7中,圆筒形的防护罩11由四块瓦形防护片以及四对夹持块9通过螺栓18所构成。为了美观,构成防护罩11的防护片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耐高温玻璃。为了使热能最大限度地向周围辐射、散发,夹持块9上钻有多个散热孔10,同时炉盘5的凹面、反射板6和13的凸面以及炉身14的外表面应尽可能地光滑。炉盘5、反射板6、13的中央部位有供导线19穿过的通孔15,导线19与安装在底座12内的电器元件16连接。控制面板17安装在底座12的外面。为了防止烫伤,在防护罩11的周围还设有防护拦8,防护拦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炉膛4和底座12上。
权利要求1.一种电取暖炉,包括面板、炉膛、炉身、炉盘、防护拦、防护罩以及底座、电器元件和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4)的底部是呈锅底形的反射板(6),炉膛(4)内固定有呈锅底形的炉盘(5),底座(12)的顶部是与反射板(6)形状、结构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反射板(13),圆筒形的炉身(14)以及防护罩(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反射板(6)、(13)上,防护罩(11)是由至少两块瓦形防护片和至少两对夹持块(9)通过螺栓(18)构成的圆筒,在炉身(14)的周围和炉盘(5)内安装电热管(2);上述反射板(6)和(13)的凸面、炉盘(5)的凹面以及炉身(14)的外表面均为光滑面,反射板(6)、(13)以及炉盘(5)的中央均有通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防护罩(11)是由四块防护片和四对夹持块(9)构成的透明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夹持块(9)上设有多个散热孔(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取暖炉,属于一种取暖炉具。其技术方案包括面板、炉膛、炉身、炉盘、防护拦、防护罩以及底座、电器元件和控制面板,所述炉膛的底部是呈锅底形的反射板,炉膛内固定有呈锅底形的炉盘,底座的顶部是与反射板形状、结构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反射板,圆筒形炉身以及防护罩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反射板上,防护罩是由至少两块瓦型防护片和至少两对夹持块通过螺栓所构成的圆筒,在炉身的周围和炉盘内安装电热管;上述反射板的凸面、炉盘的凹面以及炉身的外表面均为光滑面,反射板以及炉盘的中央均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而且安全,特别适合于室内取暖之用。
文档编号F24C7/00GK2695826SQ20042003476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2日
发明者严凤权, 卢华 申请人:卢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