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0395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具体来说是一种红外线技术的节能猛火灶。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国家科学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现今燃气灶的发展也主要是以节约能源为主要内容。节能型燃烧灶的主要特点是1、火力集中2、燃烧温度高3、热效能高4、低耗能、低噪音5、燃烧充分降低了有害气体排放,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利用红外线节能燃烧板的节能灶。红外线节能灶,即无烟式燃烧器,是采用燃气与空气在引射管中预混合,并雾化的方式,再使火焰通过红外线燃烧面板的原理。这种燃烧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使其充分燃烧,并使剩气较少,且无黄火黑烟、节能、洁净、卫生、环保。然而,目前市场中的红外线节能猛火灶仍然具有以下不足空气无法足够进入,使得无法充分混合,导致燃气使用率降低,同时从出火孔出来的火焰不够集中。这样,会使得节能的目的无法更高水平的达到,并且也有安全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上空气无法足够进入,导致燃气使用率低,以及火焰不够集中,不能高效节能的不足,设计开发了能够使空气充分进入,更加充分混合,使火力更为集中,从而更加体现节能效果的红外线节能猛火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包括引射管、炉架、挡板、炉头体以及作为燃烧面的多孔陶瓷辐射火盖,所述的引射管呈喇叭形,助风孔位于引射管喇叭形的喇叭口处;所述的挡板与炉头体底面成30°~60°夹角。
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具体来说炉头体内的挡板与炉头体底面所形成的最佳角度为45°。
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挡板的宽度与靠炉头体一端的引射管内壁直径相等;挡板顶部与靠炉头体一端引射管的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助风孔直径与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直径的比例为1∶1。其炉架直径与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直径的比例为3∶1。
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的出火孔孔形为梅花型或五角星形。
由于采用了敞口喇叭形的助风孔,使得空气更加易于进入引射管与燃气充分混合,在炉头体内设有一个45°夹角的薄板,使燃气与空气能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且出火孔的截面积比现有的炉灶的出火孔较小,其燃烧面板采用梅花形圆孔定向陶瓷板,使得出火孔的火力更为集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A向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引射管(4)、炉架(1)、挡板(3)、炉头体(5)以及作为燃烧面的多孔陶瓷辐射火盖(2)。引射管(4)呈喇叭形,助风孔位于引射管(4)喇叭形的喇叭口处;挡板(3)与炉头体(5)底面成45°夹角。挡板(3)的宽度与靠炉头体(5)一端的引射管(4)内壁直径相等;挡板(3)顶部与靠炉头体(5)一端引射管(4)的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助风孔直径与多孔陶瓷辐射火盖(2)直径的比例为1∶1。其炉架直径与多孔陶瓷辐射火盖(2)直径的比例为3∶1。多孔陶瓷辐射火盖(2)的出火孔孔形为梅花型。
使用时空气由引射管(4)的助风口进入,并在引射管(4)中与燃气充分混合,在进入炉头体(5)时,由点火装置点着,在炉头体内由挡板(3)使得火焰与空气充分混合,之后流向多孔陶瓷辐射火盖(2),从而使燃气完全充分燃烧。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包括引射管、炉架、挡板、炉头体以及作为燃烧面的多孔陶瓷辐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射管呈喇叭形,助风孔位于引射管喇叭形的喇叭口处;所述的挡板与炉头体底面成30°~6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特征在于炉头体内的挡板与炉头体底面成45°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特征在于挡板的宽度与靠炉头体一端的引射管内壁直径相等;挡板顶部与靠炉头体一端引射管的最高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特征在于助风孔直径与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直径的比例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特征在于炉架直径与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直径的比例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的出火孔孔形为梅花型或五角星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节能猛火灶,其主要由引射管、炉架、挡板、炉头体以及作为燃烧面的多孔陶瓷辐射火盖构成。引射管呈喇叭形,助风孔位于引射管喇叭形的喇叭口处;挡板与炉头体底面成45°夹角。多孔陶瓷辐射火盖的直径与助风孔和炉架直径的比例为分别为1∶1和1∶3。本实用新型使燃气与空气能更加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且出火孔的截面积比现有的炉灶的出火孔较小,其燃烧面板采用梅花形圆孔定向陶瓷板,使得出火孔的火力更为集中。
文档编号F24C3/04GK2878962SQ200620070089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6日
发明者余家健 申请人:余家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