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79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尤其涉及一种相对于外壳的前面呈直角方向配
置涡壳(scroll housing),从而不仅改善被排出的空气的流动,而且减小通常 设置在室内墙角的空调机的宽度,由此减小设置场所制约的超薄型结构的空 调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利用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移动来调节空 气的温度及湿度。空调机启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装置而 使制冷剂循环,由此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维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具体来讲,当压缩机压缩制冷剂而使制冷剂的压力上升至饱和压力时, 冷凝器吸收高压制冷剂所具有的热量而液化制冷剂,被液化的制冷剂根据膨 胀阀的节流降压作用压力被降低,并且该制冷剂在蒸发器蒸发的同时与室内 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来维持舒适的室内温度。
空调机根据是否将压缩机等机械装置设置到另外的室外机,而分为分体 式和一体式,且分体式空调机又可细分为站立在室内地面上的拒式和设置在 室内墙壁上的壁挂式。相比壁挂式空调机,柜式空调才几的容量大,从而可对 面积较大的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韩国专利申请第2006-0087637号等公开了 一种如下所述的空调机经过 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气通过内部安装有排风扇的涡壳加速之后经过热交换器, 最后从排出口排出。
吸入到空调才几内部的空气在涡壳内部旋转并加速。由于空气旋转的同时 被加速,从而由涡壳排出的气流与涡壳的空气流出口方向密切相关。即,由 空气流出口排出的空气根据在涡壳内部旋转加速而产生的离心力具有方向性 并向特定方向排出。
但是,以往的涡壳与空调机的前面部并排设置,从而涡壳的空气流出口 朝向空调机的侧面。即,作为空气流出口起始点的截断处(cutoff)相对空调
4机的前面呈直角方向配置涡壳。因此,被排出的气流倾向于空调机的左侧或 右侧,从而难以控制用于制冷制热的气流,并且为了改变气流还需要增加其 他的控制装置。
并且,以往的涡壳与前面部并排设置,从而空调机的宽度相比于厚度增 大。因此,在室内墙角设置空调机时,不能紧靠于墙壁面而浪费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外壳 的前面呈直角方向配置涡壳,从而不仅改善被4非出的空气的流动,而且减小 通常设置在室内墙角的空调机的宽度,由此减'J 、 i殳置场所制约的超薄型结构 的空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且形成有空 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出口的涡壳的空调机中所述涡壳相对于所述外壳前面呈直 角配置来实现。
所述空气流入口可设置为朝所述外壳的侧面方向。
优选地,所述空气流出口相对所述外壳后面以一定角度倾斜,以使所述 空气流出口朝向设在所述涡壳上方的热交换器。
所述外壳的后面可具有将排出的空气引导至设在所述涡壳上方的热交换 器的引导板。
优选地,所述引导板设在与所述热交换器相面对的位置,并具有向所述 热交换器凸出的引导凸出部。
朝向所述外壳的两侧面设置有多个所述空气流入口 ,所述各空气流入口 可设有用于过滤流向所述空气流入口的所述空气的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外壳由前面外壳和后面外壳构成,并且为了容纳相对于所 述前面外壳呈直角设置的涡壳,所述后面外壳的中央部分呈凸出状。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的前面和侧面中的至少 一处以上以所述外壳的长度 方向设有排出口。
并且,为了实现所述目的,也可以通过包4舌外壳和设在所述外壳内部的 热交换器以及朝所述热交换器形成空气流出口的涡壳的空调机来实现。
优选地,所述空气流出口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后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使所 述空气流出口朝向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外壳的后面可设有将^v所述空气流出口 4非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 换器的引导板。
优选地,所述涡壳朝所述外壳两侧面方向分别具有空气流入口,所述各 空气流入口设有用于过滤流向所述空气流入口的空气的过滤器。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排出通过所述涡壳的空气的排出口 ,所述排出口可以 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外壳的前面和侧面中的至少 一处。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也可以通过将通过外壳的吸入口被吸入的空 气经过设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涡壳和热交换器而排至所述外壳的排出口空调机 中所述涡壳具有朝向所述外壳的两侧面方向相互对称的空气流入口来实现。
所述涡壳可包括朝向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出口 。
优选地,所述空气流出口向所述热交换器倾冻+—定角度。
所述外壳的后面可包括将所述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器侧的引导板,该 引导板包括向所述热交换器凸出的引导凸出部。
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机,其涡壳配制成相对于外壳的前面呈直角,从而 不仅可改善空气的流动,而且可在少受场所制约的情况下设置空调机。
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机可在各空气流入口处设置过滤器,因此能 够显著提高除尘能力。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涡壳和热交换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涡壳和热交换器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空调机的设置状态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的性能的图表;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涡壳和热交换器部分的侧
视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涡壳和热交换部分的侧视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立体图。 附图主要符号说明IO为空调机,20为外壳,22为前面,24为后面,26为侧面,40为涡壳,42为空气流入口, 44为空气流出口, 46为截断处, 50为热交换器,60为过滤器,70为排风机,72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涡 壳和热交换器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涡壳和热交换器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一几10包括具有排出口 36 的外壳20和具有空气流入口 42和空气流出口 44的涡壳40。
外壳20形成空调机10的外^见,外壳20的内部安装有用于运行空调机 10的各种部件,夕卜壳20分为前面22、后面24、侧面26。
前面22为具有空调机10的才喿作部(未图示)^f口排出口等的部分。前面 22通常呈扁平状,而且为了使外观华丽可以附加各种装饰。
后面24为空调机10的后部。在以往,相,于于前面22并排设置的涡壳 40的位置在本发明中变更90。,,人而相对于前面22呈直角方向,因此为了容 纳涡壳40,后面24的中央部分相比边缘部分突出。根据涡壳40的位置变更 而使空调机10的宽度(图4的符号W)随着后面24的中央部分突出的程度 相应减小。另外,在前面22设置板状的热交换器50等,因此宽度(图4的 符号W)缩小的程度也有限,相比前面22,后面24的宽度会更加缩小。由 于空调机10的宽度(图4的符号W)被缩小,而后面24的中央部分呈凸出 的形状,从而将空调机IO设置在墙角时减小设置空间。
侧面26为设置空调机10排出口 36的部分。排出口 36当使用时向外部 凸出,不使用时会被叠起来,从而使外观更加美丽。
涡壳40将吸入的空气根据涡壳40的形状旋转而加速之后排出。涡壳40 的两侧具有空气流入口 42,而涡壳40的上方形成有空气流出口 44。涡壳40 相对于外壳20的前面22呈直角配置空气流入口 42。换句话说,在涡壳40 中作为空气流出口 44起始点的截断处(CutOff) 46相对于外壳20的前面22 并排布置,或者排风机70的轴72相对于外壳20的前面22并排布置。
涡壳40以相对于前面22呈直角即外壳20的前后方向配置,因此相比以 往的相对于前面22并排布置的情况,空调机10的宽度(图4的符号W)被 缩小。相比空调才几10的宽度(图4的符号W),皮缩小的情况,厚度(图4的符号T)多少会增加,但是,在墙角部分设置空调机时,可以以缩小的宽
度(图4的符号W)更紧靠在壁面,从而能够节省空间。即,相对于外壳20 的前面22,涡壳40沿空调机的厚度方向为并排i殳置,沿空调机的宽度方向 为呈直角设置。如果以如上所述结构设置,则空气流入口 42从两侧面方向流 入空气,而空气流出口 44不会朝侧面上方排出空气而是朝外壳20的前面22 上方排出空气。
并且,由于前后方向配置涡壳40,因此,从涡壳40排出的空气方向对 于热交换器50来说是一定的。对此详细说明如下,在以往的情况下涡壳40 相对于前面22并排配置,从而被旋转并加速的空气在排出的瞬间根据离心力 产生向空调才几10的左侧或右侧偏向的气流。当气流偏向时,通过空调机10 的排出口 36排出的空气也会变成朝左侧或右侧中的某一方向偏向的气流(图 4的符号F3)因此,不能对整个室内空间形成流畅的制冷或制热。并且,通 常交换器50也与前面22并排方向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涡壳40的空气流出口 44并不朝热交换器50排出空气,而是朝与热交4灸器50的前面22并排的方 向排出空气的,因此降低热交换性能。
本发明由于朝外壳10的前后方向配置涡壳40,因此从涡壳40排出的空 气不会发生朝空调机10的左侧或右侧偏向的现象。进而,容易进行将通过空 调机10的排出口 36排出的空气均匀分配到整个室内空间的气流控制。并且, 由于本发明具有针对热交换器50不会左右偏向的空气朝热交换器50排出的 结构,因此可提高热交换性能且可均匀地进行热交换。
被吸入的空气根据排风机70的旋转而加速,并通过形成在排风机70上 方的空气流出口 44排出。空气流出口 44为流入到涡壳40而加速的空气被排 出的部分。由于朝外壳10的前后方向配置涡壳40,因此空气不会偏向左侧 或右侧而加速,/人而通过空气流出口 44排出的空气也不会偏向而朝向于热交 换器50。
优选地,空气流出口 44相对空调机10的后面24朝热交换器50方向倾 斜5。至6。的一定角度a。如果无一定角度a朝上方形成空气流出口 44时,则 从空气流出口 44排出的空气由于较强的离心力集中到热交换器50的上侧。 因此,如果测定通过热交换器50的空气的风量,则如由F1所图示,热交换 器20的上侧风量大于平均风量,而热交换器50的下侧风量小于平均风量, 从而形成上下侧风量不均匀的现象。与此相反,如果空气流出口 44向热交换器50倾斜一定角度a,则从空气流出口 44排出的空气在热交换器50的下侧供给相对更多的空气。因此,如果测定通过热交换器50的空气的风量,则如由F2所图示可知,从热交换器50的上侧到下侧形成较均匀的风量。
如上所述,从空气流出口 44排出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入口 42吸入,而且在空气流出口 42处设有过滤器60。
过滤器60分别设在形成于涡壳40的左右侧的空气流入口 42处。由于过滤器60分别设在空气流入口 42处,因此过滤器60的面积增大而提高净化能力。并且,开放设在外壳20的前面22的门(未图示)之后,仅利用向前引出过滤器60的动作就可以筒单地更换过滤器60。
下面,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参照图4及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效果。
图4是图1的空调机的设置状态图,图5是表示图1的空调机的性能的图表。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10,相对前面22呈直角方向设置涡壳(图2的符号40),因此相比以往的空调机(虚线),缩小宽度W,而该宽度W缩小的程度为后面24相比前面22更大。由于缩小宽度W,因此将空调机10设在室内的墙角部C时,可以更加紧靠于墙角部C。由此,缩小了用于^:置空调机10的必要空间,/人而可以有效地使用空间。
并且,相对前面22呈直角方向设置涡壳(图2的符号40 ),因此从空调机10排出的空气形成一定的气流F4。以往的空调机(虚线)由于涡壳(图2的符号40)与前面22并排i殳置,因此沿着涡壳(图2的符号40)旋转并排出的空气产生偏向一个方向的气流F3。为了^Ki偏向的气流F3需要设置其他控制装置。与此相反,本发明的空调机IO相对前面呈直角方向设置涡壳(图2的符号40 ),因此可以将气流F4向所希望的一定位置排出。
另外,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性能的图表。图表的纵轴表示集尘能力。如图表所示可知,相比以往的空调机A,本发明的空调机B可提高约4倍的集尘能力。如上所述的集尘能力的差距是通过形成在涡壳(图2的符号40 )左右侧的空气流入口 (图2的符号42 )和在其上分别设置的过滤器(图2的符号60)产生的。即,由于空气流入口 (图2的符号42)的面积相比于以往的要大,且分别设有过滤器(图2的符号60),因此流经过滤器(图2的符号60)的空气阻力减小,从而可从结果直观的认识到集尘能力的差距,
9并且如上所述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实验证实。
图6及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及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涡壳和热交换
器部分的侧视图,在此只对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且为了说明,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了相同的符
号,而对变更的部分使用了附加"a"乃至"b"的符号。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具有将从空气流出口44排出的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50侧的引导板80a。引导板80a具有向热交换器50凸出的引导凸出部82a,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凸出部82a被折成尖锐的角度。
具有引导凸出部82a的引导斧反80a将^U呙壳40a的空气流出口 44排出的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50的下侧。因此,空气不会集中到热交换器50的上侧,而通过热交换器50的空气从热交换器50的上方到下方形成均匀的风量。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引导板80b的引导凸出部82b形成圆滑的曲线。并且,第三实施例的涡壳40b与第二实施例的涡壳40a相同。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的立体图,在此只对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并且为了说明,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引用了相同的符号,而对变更的部分引用了附加"c"的符号。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10c除了设在侧面26的侧面排出口 36之外还具有前面排出口 34c。
前面排出口 34c形成在外壳20c的前面22c,并呈纵向延长状。由于涡壳(图2的符号40)向外壳20c的前后方向配置,因此从前面排出口 34c排出的空气的气流F5不是偏向左侧或右侧的气流F6、 F7,而是自然地朝向前面22c的前方的气流。因此,不用另外设置使空气的气流F5不偏向的装置也可以设置呈纵向延长状的前面排出口 34c,从而不^又节约了成本,而且可以设计成与其它产品有区别的具有美丽外观的空调4凡10c。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所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更,而这种修改例或变形例都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且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出口的涡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前面呈直角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口设置为朝 所述外壳的侧面方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口相对所述 外壳后面以一定角度倾斜,以使所述空气流出口朝向设在所述涡壳上方的热 交换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后面具有将排 出的空气引导至设在所述涡壳上方的热交换器的引导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设在与所述热 交换器相面对的位置,并具有向所述热交换器凸出的引导凸出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外壳的两侧面设 置有多个所述空气流入口,所述各空气流入口设有用于过滤流向所述空气流入口的空气的过滤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前面外壳和后 面夕卜壳才勾成,为了容纳相对于所述前面外壳呈直角设置的涡壳,所述后面外壳的中央 部分呈凸出状。
8、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前面和侧面 中的至少 一处以上以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设有排出口 。
9、 一种空调才几,该空调才几包括外壳;设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热交换器; 以及朝所述热交换器形成空气流出口的涡壳。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口相对于 所述外壳的后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空气流出口朝向所述热交换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后面设有将 从所述空气流出口排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器的引导板。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具有向所述 热交换器凸出的引导凸出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朝所述外壳两 侧面方向分别具有空气流入口 ,所述各空气流入口设有用于过滤流向所迷空气流入口的空气的过滤器。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用于排出 通过所述涡壳的空气的排出口 ,所述排出口以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外壳的前面和侧面中的至少 一处。
15、 一种空调器,该空调机将通过外壳的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气经过设在 所述外壳内部的涡壳和热交换器而排至所述外壳的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具有朝所述外壳的两侧面方向相互》f称的空气流入口 。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包括朝向所述 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口朝所述 热交换器倾斜一定角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后面包括将 所述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换器侧的《I导板,该引导板包括朝所述热交换器凸 出的引导凸出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机。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出口的涡壳。其中所述涡壳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前面呈直角配置。根据本发明,由于涡壳相对外壳的前面呈直角方向配置,因此不仅可改善空气的流动,而且可在少受场所制约的情况下设置空调机。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592373SQ200810213759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卢秀赫, 宋明燮, 尹仁喆, 李智炯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