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69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是一种以空气为传递热能介质,并且利用空气动 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一般是通过电力或其他设备进行燃烧的,其能源的消耗较大,如果在 使用过程中发生停电则无法继续工作。而锅炉所使用的燃料一般多以煤炭为主,然而煤炭 在燃料过程中容易产生有害气体,从而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另外,随着煤炭以及其 他可燃性燃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购买燃料所需的费用也随之增加。在公告号为CN 2735231Y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气锅炉,包括炉灰室、炉 排、炉体、燃烧室、烟囱,炉体下方外部设有吹风机,吹风机的排风口与炉体上的通风管道联 接相通,燃烧室内的通风管道是由下至上成多排式,通风管道的两端与炉堂内外壁之间的 通风气室固定联接与通风气室相通,炉体的上部具有热风出口与通风气室相通。该专利虽 然也是以空气为介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但却是通过外部的吹风机将空气输送至炉体内 部,如果发生停电也无法继续工作;由于通风管道由下至上成多排式结构,因此也增加了 加工成本;另外,由于此种锅炉在使用过程无法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 费。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空气为传递热能介质, 热传递效率快,燃料在气体的带动下燃烧更为充分,采用天然植物为燃料,可大幅度降低燃 料购买费用,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其他能源协助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炉体由 燃料桶、燃烧室、烟囱、点火桶与集尘室构成,所述烟囱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上侧表面,所述点 火桶与所述集尘室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下端,所述燃烧室分为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所 述点火桶的表面设有进风孔,所述点火桶与所述第一燃烧室之间设有至少一燃烧孔板,所 述进风孔与所述点火桶、所述燃烧孔板、所述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燃料室以及所述烟囱相 连通形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所述燃料桶设置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上侧,所述点火桶依次与所述第一燃烧室以 及所述第二燃烧室相连通,所述集尘室设置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下端。所述燃料桶的上侧表面设有燃料桶门,所述燃料桶的一侧板中部呈倾斜状延伸至 所述燃料桶的底部,所述燃料桶的另一侧板呈垂直状延伸至所述燃料桶的底部。所述进风孔的形状为圆角矩形。所述点火桶的顶部侧板与底部侧板一端呈倾斜状延伸至所述燃烧孔板的一侧,所 述顶部侧板与所述底部侧板端部形成的开口随着侧板的倾斜状延伸而逐渐减小。所述点火桶的上侧表面设有向上方打开的点火桶门。[0011]所述燃烧孔板的上端与下端采用插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点火桶与所述第一燃烧 室之间的固定槽内部,所述燃烧孔板的外侧设有把手。在所述燃烧桶与所述第二燃烧室之间还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燃料室内 部设置的热水管相连接。所述集尘室内部上侧设有燃烧炉排,所述燃料炉排的下侧设有灰抽屉。在所述第二燃料室的上侧表面还设有散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加工成本较低,以空气为燃烧介质并利用流体动力学 原理,通过两次热交换,从而大幅度提高燃烧效率与热传递效率;本实用新型可采用木屑、 玉米秸秆以及木炭等天然植物为燃料,其燃料的选取范围广,可降低燃料的使用量与使用 时产生的费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气体,使燃料在风的带动下燃烧的更加充分,并且 避免了有害气体与烟雾对空气的污染;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电力协助,燃料通过空气自然循 环燃烧,由于燃料可自动下落,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可单独使用,还可以与暖 气混合使用,可用于家庭、车间、办公室、暖气、发电设备、洗浴设备、烤肉等场所进行使用, 具有适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0018]图2为图1的剖面图;[0019]图3为图1的后视图;[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5为图4的剖面图。[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0023]1燃料桶2燃料桶门3点火桶[0024]4点火桶门5进风孔6燃烧孔板[0025]7第一燃烧室8第二燃烧室9燃烧室门[0026]10烟囱11燃烧炉排12灰抽屉[0027]13安全阀门14出水口15回水口[0028]16排水口17热水管18散热器[0029]19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该炉体 包括燃料桶、燃烧室、烟囱、点火桶与集尘室。其中,燃烧室分为第一燃烧室7与第二燃烧室 8,点火桶3的表面设有两个进风孔5,在点火桶与第一燃烧室之间设有一个燃烧孔板6,进 风孔5与点火桶3、燃烧孔板6、第一燃烧室7、第二燃料室8以及烟囱10相连通形成用于气 体流通的通道。燃料桶1设置于第一燃烧室的上侧,在其上侧表面设有燃料桶门2,点火桶 1依次与第一燃烧室7以及第二燃烧室8相连通。燃料桶1的一侧板中部呈倾斜状延伸至燃料桶的底部,而另一侧板则呈垂直状延伸至燃料桶的底部。燃料桶1中填充的适合在第 一燃烧室可通过倾斜状的侧板可自由下落到第一燃料室的内部,而适合在第一燃料室内燃 烧的燃料为碎屑状的燃料物,包括木屑、锯末、米糠、玉米芯、玉米秸秆等。点火桶3与集尘 室设置于炉体的下端,并且与第一燃烧室7相连通,点火桶3表面的两个进风孔5为圆角矩 形。点火桶的顶部侧板设有向上方打开的点火桶门4,由于点火桶门是向上方打开,因此使 点火的方式更为方便。另外,点火桶3的顶部侧板与底部侧板一端呈倾斜状延伸至燃烧孔 板6的一侧,其顶部侧板与底部侧板端部所形成的开口随着两个侧板的倾斜状延伸而逐渐 减小。由于进风口设置于上述开口的斜下处位置,因此,由进风口导入的空气通过呈倾斜状 延伸两个侧板在通过燃料孔板表面的多个通孔后,从而导入第一燃料室的内部。燃烧孔板6 通过其外侧表面设有把手,将其上端表面与下端表面采用插入的方式设置于点火桶3与第 一燃烧室7之间的固定槽(图中未描述)内部。烟囱10与安全阀门13分别设置于第二燃 烧室8的上侧表面,在第二燃料室的外侧表面还设有燃烧室门9,适合在第二燃料室8内燃 烧的燃料为块状的燃料物,包括木头、木炭、煤块等。集尘室设置于第二燃烧室8的下端,燃 烧炉排11采用搭接的方式设置在集尘室的上侧,在燃烧炉排11的下侧设有拉抽式灰抽屉 12。在燃料桶1与第二燃烧室8之间还设有水箱19,该水箱19与第一燃料室7内部设置的 两个热水管17相连接,两个热水管17还与排水管相连接,该排水管端部的排水口 16延伸 至炉体的外侧。水箱19与分别通过其上侧与下侧的管路与设置于炉体外侧的出水口 14以 及回水口 15相连接。如图4与图5所示,其中,燃烧室分为第一燃烧室7与第二燃烧室8,在点火桶3的 表面设有一个进风孔5,在点火桶与第一燃烧室之间设有一个燃烧孔板6,进风孔5与点火 桶3、燃烧孔板6、第一燃烧室7、第二燃料室8以及烟囱10相连通形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 道。烟囱10与散热器18均设置于第二燃料室8的上侧表面。两个燃烧孔板6采用前后顺 序并且通过其外侧表面设有把手,将其上端表面与下端表面采用插入的方式设置于点火桶 3与第一燃烧室7之间的固定槽(图中未描述)内部。可通过调节两个燃烧孔板表面的多 个通孔的位置,可提高导入的第一燃烧室内的空气的流量,使第一燃烧室内的燃料随着空 气导入量的增加,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充分燃料,避免了可燃物由于没有充分燃烧而被输送 至灰抽屉而被丢弃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进风口导入的空气可提高点火桶门放入的火源,并 将带有火源的气体经燃烧孔板输送至第一燃烧室的内部,从而点燃下落在第一燃烧室内部 的碎屑状或颗粒状的燃料物,在第一燃烧室内部所产生的热量可将热水管加热,并将热量 传递与带有火源的气体、以及由燃烧可烧烧物所产生的炉灰,被分别导入到水箱、第二燃烧 室以及灰抽屉。带有火源的气体可将第二燃烧室内部放置的块状可燃物点燃,通过两次的 热交换,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与热传递效率。本实用新型利用流体的动力学原理,使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烟雾,可避 免有害气体与烟雾对空气的污染,有助于环保。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电力协助,所以使用更加 安全;通过空气自然循环,即可安静的正常燃烧,一次性添满木屑颗粒燃料可燃烧10个小 时左右,无需经常性添料;另外,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暖气片混合使用,可用于家庭、车 间、办公室、别墅、洗澡堂等场所进行使用,所以适用范围特别广泛。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炉体由燃料桶、燃烧室、烟囱、点火桶与集尘室构成,所述烟囱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上侧表面,所述点火桶与所述集尘室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分为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所述点火桶的表面设有至少一进风孔,所述点火桶与所述第一燃烧室之间设有至少一燃烧孔板,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点火桶、所述燃烧孔板、所述第一燃烧室、所述第二燃料室以及所述烟囱相连通形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 桶设置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上侧,所述点火桶依次与所述第一燃烧室以及所述第二燃烧室 相连通,所述集尘室设置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 桶的上侧表面设有燃料桶门,所述燃料桶的一侧板中部呈倾斜状延伸至所述燃料桶的底 部,所述燃料桶的另一侧板呈垂直状延伸至所述燃料桶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 孔的形状为圆角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 桶的顶部侧板与底部侧板一端呈倾斜状延伸至燃烧孔板的一侧,所述顶部侧板与所述底部 侧板端部形成的开口随着侧板的倾斜状延伸而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 述点火桶的上侧表面设有向上方打开的点火桶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 孔板的上端与下端采用插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点火桶与所述第一燃烧室之间的固定槽内 部,所述燃烧孔板的外侧设有把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 烧桶与所述第二燃烧室之间还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燃料室内部设置的热水管相 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 室内部上侧设有燃烧炉排,所述燃料炉排的下侧设有灰抽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 二燃料室的上侧表面还设有散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成的锅炉,其中,在点火桶的表面设有进风孔,燃料桶设置于第一燃烧室的上侧,点火桶与集尘室分别设置于炉体的下端,点火桶依次与第一燃烧室以及第二燃烧室相连通,集尘室设置于第二燃烧室的下端,点火桶与第一燃烧室之间设有至少一燃烧孔板,进风孔与点火桶、燃烧孔板、第一燃烧室、第二燃料室以及烟囱相连通形成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通过两次热交换,从而提高燃烧效率与热传递效率;可采用木屑、玉米秸秆以及木炭等天然植物为燃料,其燃料的选取范围广,使燃料在风的带动下燃烧的更加充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气体,并且避免了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文档编号F24H1/44GK201740015SQ2009202790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崔现珍 申请人:崔现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