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079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简易的供暖装置传统做法是上水平管配置在散热器的上方,回水平管配置在散 热器的下方。但是将上水平管铺设在散热器的上方,有时条件不允许,比如有一设施挡住去 路不允许从上方通过,通常做法是将上水平管铺设在散热器的下方,同时用泵来驱动水流 动,这样势必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还要提高供暖装置的耐压性能,导致增加成本费用。 若给多组散热器供暖,一般做法是将多组散热器串接起来组成一个长散热器,从长散热器 一端的上口进水,另一端的下口出水,这种做法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正常供暖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供暖热效率高 的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包括散热器组A、散热器组B、加热器、上连接管、下连接管、 进水管和回水管,散热器组A的进水口和散热器组B的进水口之间通过上连接管连接,散热 器组A的出水口和散热器组B的出水口之间通过下连接管连接;进水管一端与加热器的出 水口连接,一端与上连接管连接;回水管一端与加热器回水口连接,一端与下连接管连接; 进水管和回水管的底部分别位于散热器组A或散热器组B的下方。所述的散热器组B顶端设有呈竖直方向的排气管一,排气管一顶端设有盛水盒; 排气管一一端与散热器组B垂直连通,一端与盛水盒连通,盛水盒顶端开口。所述的加热器出水口的进水管上连接有呈竖直方向的排气管二,排气管二的高度 高于盛水盒的高度。所述的加热器的回水口处安装排污阀。所述的散热器组A和散热器组B安装于同一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装置不用泵驱动水循环,不但节省了电能,还降低了对实用新型本 装置的耐压性能要求,进水管和回水管的底部分别位于散热器组B的下方,这样既经济、安 全又便于安装。2、散热器组B顶端和加热器出水口处分别设有排气管,使得气泡可以从排气管中 迅速排除,确保本装置工作时不窝藏气泡,使水在本系统中良好循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散热器组A1、散热器组B3、加热器7、上连 接管2、下连接管11、进水管9和回水管10,散热器组A1和散热器组B3安装于同一高度。 散热器组A1的进水口和散热器组B3的进水口之间通过上连接管2连接,散热器组A1的出 水口和散热器组B3的出水口之间通过下连接管11连接;进水管9 一端与加热器7的出水 口连接,一端与上连接管2连接;回水管10 —端与加热器7回水口连接,一端与下连接管11 连接;进水管9和回水管10的底部分别位于散热器组A1或散热器组B3的下方。散热器组 B3顶端设有呈竖直方向的排气管一 4,为了使该系统内充满水并可及时补水,在排气管一 4 顶端安装盛水盒5 ;排气管一 4 一端与散热器组B3垂直连通,一端与盛水盒5连通,盛水盒5 顶端开口。加热器7出水口的进水管9上连接有呈竖直方向的排气管二 6,保证排气管二 6 的高度高于盛水盒5的高度,防止盛水盒5中装满水时,水从排气管二 6上端流出。因排气 管二 6和盛水盒5上面均开口,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无压工作(水自重产生的压力除外)。 本实用新型的的散热器组A1和散热器组B3与加热器7形成并联关系,使热水同时到达两 个散热器中,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加热器7的回水口低于散热器组下端的高度,在加热器7回水口处安 装排污阀8,以便清除该系统中的污物。
权利要求1.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包括散热器组A、散热器组B、加热器、上连接管、下连接管、进 水管和回水管,其特征在于,散热器组A的进水口和散热器组B的进水口之间通过上连接管 连接,散热器组A的出水口和散热器组B的出水口之间通过下连接管连接;进水管一端与加 热器的出水口连接,一端与上连接管连接;回水管一端与加热器回水口连接,一端与下连接 管连接;进水管和回水管的底部分别位于散热器组A或散热器组B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组B顶端设 有呈竖直方向的排气管一,排气管一顶端设有盛水盒;排气管一一端与散热器组B垂直连 通,一端与盛水盒连通,盛水盒顶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出水口 的进水管上连接有呈竖直方向的排气管二,排气管二的高度高于盛水盒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的回水口 处安装排污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组A和散热 器组B安装于同一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自循环供暖系统,包括散热器组A、散热器组B、加热器、上连接管、下连接管、进水管和回水管,散热器组A的进水口和散热器组B的进水口之间通过上连接管连接,散热器组A的出水口和散热器组B的出水口之间通过下连接管连接;进水管一端与加热器的出水口连接,一端与上连接管连接;回水管一端与加热器回水口连接,一端与下连接管连接;进水管和回水管的底部分别位于散热器组A或散热器组B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性能优良,热效率高,可广泛用于供暖技术领域。
文档编号F24D19/08GK201779749SQ20102029872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丁勇, 于会迁, 戴惠民 申请人:鞍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