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6909阅读:8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磁加热装置,例如电磁炉,其内部核心部件之一就是电磁加 热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由漆包线绕制而成,交变电流经过漆包线产生磁场使放置在电磁加 热装置上的器具产生感应电流,以使该器具自发热,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率转换。目前现有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可分为单层式或多层式结构。其中,单层式结构是 采用漆包线在同一平面绕制,形成一个单层线圈后再与支架、软磁铁、端子、套管等形成一 单层线圈盘,上述漆包线的两端子作为整个单层线圈的电流输入输出端接入至外围控制电 路。而多层式结构是先绕制一单层线圈,以与第一个线圈绕制方向相反或相同的方式再绕 制其他几个单层线圈,然后将上述多个单层线圈外围两个端子串接或并接起来,通过与支 架、软磁铁、端子、套管等形成多层线圈盘。其中,上述多层式结构包括双层结构。经过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的电磁加 热线圈盘都存在以下缺点1、针对上述单层式结构线圈盘,由于是单层绕制,要达到设计的电感值则需要绕 制更多圈,造成自身电阻大、铜损高、有效加热面积比较低,从而能效比较低,最大能效也只 能达到常用三级能效;同时由于绕制的线圈圈数多、直径大,用线长度长,成本高。2、对于上述多层式结构线圈盘,虽然弥补了单层式线圈盘能效比低下的缺点,但 在其制作时需要先分别绕制单个线圈盘,再将多数单个线圈盘进行组装以形成多层式结构 线圈盘,从而使得其制作工艺及步骤复杂,制作效率偏低,造成整个线圈盘的整体成本也大 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线圈盘能效比较低、制作工艺复杂、成本 高的技术问题,提供如下制作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较高能效比的电磁加热线圈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支架,以及固定绕制在所 述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其中,所述漆包线由N个单股线束集合而成,每一单股线束均具 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i个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与第i+Ι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 接端相连,且第i个单股线束中电流方向与第i+Ι个单股线束中电流方向一致,第1个单股 线束的第一连接端和第N个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入输出 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i从1开始依次取值至N-I。进一步,所述单股线束具有标识部件。更进一步,所述标识部件为包裹在所述单股 线束外围不同颜色的套层,或设置在所述单股线束端部铭牌。进一步,每个单股线束所具有的导线根数相同。进一步,所述漆包线绕制方式为疏绕、密绕或者密绕疏绕相结合。[0012]进一步,所述漆包线通过固定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表面;所述漆包线的周围设置 有第一组铁氧体;所述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组铁氧体。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支架,以及固定绕制 在所述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所述漆包线整体集合而成,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 中,漆包线两端部处的线束分成N簇;所述漆包线第一端部的第i+Ι簇线束与所述漆包线第 二端部的第i簇线束相连,且电流在所述漆包线中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一端部的第1簇 线束和第二端部的第N簇线束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 2的自然数,i从1开始依次取值至N-I。进一步,所述每簇线束具有标识部件。更进一步,所述标识部件为包裹在所述每簇 线束外围不同颜色的套层,或为设置在所述每簇线束上的铭牌。进一步,所述每簇线束所具有的导线根数相同。进一步,所述漆包线绕制方式为疏绕、密绕或者密绕疏绕相结合。进一步,所述漆包线通过固定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表面;所述漆包线的周围设置 有第一组铁氧体;所述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组铁氧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将单层绕制在支架上的漆 包线分成若干单股或者是将漆包线的两端部线束分成若干簇,然后对应的单股线束或者线 束簇串接在一起,剩余的两个单股线束或者线束簇作为输入输出接口接入到控制电路,以 让同一电流可在线圈盘中多次绕行后输出,实现了在单层的线圈盘上电流多层流动的效 果。通过对电流的循环利用以产生高密度高效率磁场,因此可以提高加热效果,且本实用新 型的线圈盘漆包线绕制简单、加工成本低。同时,上述结构的线圈盘,其面积大大减少,使得 加热区域更加集中,因此可以提升线圈盘热效率,故具有较高能效比。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的后视图;图3是一实施例漆包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每股线束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另一实施例漆包线的每一簇线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线圈盘的正视图, 图2为上述线圈盘的后视图。该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绕线支架1,绕线支架1 一表面上设置 有用于放置第一磁条51的卡槽52,其中卡槽52分布在绕线支架1的外圈部分和内圈部分。 在绕线支架1的另一表面上设置有放置第二磁条的卡槽62,卡槽62呈辐条状分布。本实施 例中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可以为聚磁铁氧体,该聚磁铁氧体由底部铁氧体、外圈铁氧体、内 圈铁氧体三部分组成。也可以依据需求选用其他合适磁导率的材料。[0026]电磁加热线圈还包括绕制绕线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漆包线可以通过固定胶固 定在所述绕线支架上,漆包线可以是疏绕、密绕以及密绕疏绕相结合中的任意一种。上述一 大匝漆包线一圈一圈均勻地绕制在绕线支架上,所述一大匝漆包线是由若干单股的线束集 结组成的(记为N个单股线束),每一单股线束均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其第i个 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与第i+Ι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接端相连,且第i个单股线束中电流 方向与第i+Ι个单股线束中电流方向一致,第1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接端和第N个单股线 束的第二连接端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i从1开始依次取值至N-1。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下面一并结合图3和图4具体说明本 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线圈的结构。在本实施所提供中,一大匝漆包线2总由三个单股线束 构成,具体为第一单股线束21、第二单股线束22、第三单股线束23,每一单股线束又由若 干根导电铜线构成,且每一单股线束中的若干根导电铜线绕制成一股后,再将所有单股线 束绕制成一大匝。请参阅图4,第一单股线束具有第一接线端210和第二接线端211,第二 单股线束具有第一接线端220和第二接线端221,第三单股线束具有第一接线端230和第二 接线端231,其中第一单股线束的第二接线端211和第二单股线束的第一接线端220串接 在一起,第二单股线束的第二接线端221和第三单股线束的第一接线端230串接在一起,第 一单股线束的第一接线端210和第三单股线束的第二接线端231作为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 接入控制电路(图中未示意)上。很显然,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同一电流可在线圈盘中 多次绕行后输出从而使其得以循环利用,实现了在单层的线圈盘上电流多层流动的效果, 即单层线圈盘具有多层线圈盘功能。由于充分利用电流从而产生高密度高效率磁场,加热 效果得以提高,而且漆包线绕制简单、加工成本低。并且,上述结构的线圈盘,其面积大大减 少,使得加热区域更加集中,进一步提升了线圈盘热效率。同时,一大匝漆包线一次性在绕 线支架上绕制而成,制作工艺也相当简单。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了另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本实施中的线 圈盘与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圈盘的区别在于,固定绕制在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是整体 集合而成,该一大匝漆包线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漆包线两端部处的线束分成N 簇。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一大匝漆包线并没有事先分成若干单股后再由各个单股集结 而成,而是只是在这一大匝漆包线的两个端部分成了 N簇,漆包线的其他部分是不分簇的。 然后,本实施例中的漆包线第一端部的第i+Ι簇线束与所述漆包线第二端部的第i簇线束 相连,所述第一端部的第1簇线束和第二端部的第N簇线束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 入输出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i从1开始依次取值至N-I。此处以N取3为 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大一匝漆包线的结构。请参阅图5,一大匝漆包线第一端部和第二 端部,第一端部具有第一线束簇31、第二线束簇41、第三线束簇51,第二端部具有第一线束 簇32、第二线束簇42、第三线束簇52,每一簇线束又由若干根导电铜线构成。其中,线束簇 41和线束簇32串接在一起,线束簇42和线束簇51串接在一起,第一端部的线束簇31和第 二端部的线束簇52作为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接入控制电路(图中未示意)上。本实施例 的线圈盘除了具有前一实施例的线圈盘的优点外,由于一大匝漆包线只是在其两个端部分 成了多个簇,漆包线的其他部分并不分簇,因此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以绕制的漆包线需要满足某一设定的电感值时,单层线圈盘需要绕制36圈为例,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圈盘,若一大匝漆包线分成2个单股线束或者2簇线束,那么只 需要绕制18圈,若一大匝漆包线分成3个单股线束或者3簇线束,那么只需要12圈左右。 很显然,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线圈盘面积大大减少,使得加热区域更加集中,进一步 提升了线圈盘热效率,而且所用铜线资源也大大减少,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上述的单股线束或者每一簇线束具有标识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部 件为包裹在所述单股线束外围或者每一簇线束外围的不同颜色的套层。例如,需要两两串 接在一起的一组单股线束或者一组线束簇,它们使用同一种颜色以与其他组的单股线束或 者线束簇区分开。请参阅图1,在第一单股线束的第一接线端210和第三单股线束的第二接 线端231之间的线束,图中灰色阴影部分为同一颜色,白色部分表示另一种颜色。在单股线 束或者每一簇线束具有标识部件可以方便将单股线束或者每一簇线束串接起来,有效提高 生产效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标识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单股线束端部或者每一簇线束上的 铭牌。上述铭牌上可以记录有对应串接在一起的单股线束或者线束簇的信息。进一步,上述的单股线束或者每一簇线束所具有的导电铜线根数相同。这样电流 可以有效地在串接在一起的每一圈线束中流动,可以-避免因导电铜线数量不均造成某些 导电铜线中电流过大而被烧断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支架,以及固定绕制在所述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其特 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由N个单股线束集合而成,每一单股线束均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 接端;第i个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与第i+Ι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接端相连,且第i个单股 线束中电流方向与第i+Ι个单股线束中电流方向一致,第1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接端和第 N个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2 的自然数,i从1开始依次取值至N-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股线束具有标识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件为包裹在所述 单股线束外围不同颜色的套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件为设置在所述 单股线束端部铭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每个单股线束所具有的导线 根数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绕制方式为疏绕、 密绕或者密绕疏绕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通过固定胶固定 在所述支架上表面;所述漆包线的周围设置有第一组铁氧体;所述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组铁氧体。
8.—种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支架,以及固定绕制在所述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所述 漆包线整体集合而成,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漆包线两端部处的线束分 成N簇;所述漆包线第一端部的第i+Ι簇线束与所述漆包线第二端部的第i簇线束相连,且 电流在所述漆包线中的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一端部的第1簇线束和第二端部的第N簇线 束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i从1开始依 次取值至N-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簇线束具有标识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件为包裹在所述 每簇线束外围不同颜色的套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件为设置在所述 每簇线束上的铭牌。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簇线束所具有的导线 根数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绕制方式为疏 绕、密绕或者密绕疏绕相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通过固定胶固定 在所述支架上表面;所述漆包线的周围设置有第一组铁氧体;所述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组铁氧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包括支架,以及固定绕制在所述支架上的一大匝漆包线,其中,所述漆包线由N个单股线束集合而成,每一单股线束均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i个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与第i+1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接端相连,且第i给单股线束中电流方向与第i+1个单股线束中电流方向一致,第1个单股线束的第一连接端和第N个单股线束的第二连接端作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盘的输入输出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i从1开始依次取值至N-1。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加热效果较好、绕制简单、加工成本低。
文档编号F24C7/06GK201893953SQ20102064431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张高志, 李梅, 王都, 黄庆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