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05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能源紧缺,节能减排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高温离 心机就应运而生了,高温离心机能效比之高打破了传统机组不可攻破的难题,但是其拥有 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了难以解决的缺点那就是除湿。由于高温离心机的冷水出水温度在 16 18°C之间,末端利用这些冷水处理空气的话由于其温度较高其除湿能力极其有限,难 以达到满足室内舒适环境的要求,所以就必须匹配相应的除湿处理设备。目前市场上采用的除湿设备是以溶液除湿或者是采用传统的除湿方式。采用溶液 除湿的话由于其设备体积很大因此需要专门的设备用房面积也相应的增大,在当今寸土寸 金的社会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机组用高温离心机而末端又采用传统的除湿方式的话,在 建筑系统里就得额外的增加一套传统的机组设备和管路系统,这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难度 系数同时也会提高初投资和运行费,达不到节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的除湿机占用空间大,除湿 后容易在出风口处凝露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 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壳体内部的压缩机、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 冷凝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将壳体内部分为相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 腔室;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限定第一腔室的第一腔室壁上,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位于 第一腔室内并依次沿进风至出风方向排布,连通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 膨胀阀;压缩机位于第二腔室内,压缩机的冷媒入口通过穿过隔离结构的管路与蒸发器连 接,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冷凝器连接后通过穿过隔离结构的管路与第一冷凝器连接。进一步地,该除湿机还包括表冷器,设置在第一腔室内,且位于进风口和蒸发器 之间。进一步地,表冷器包括溶液流通管和设置在溶液流通管上的散热片,溶液流通管 的入口和出口均穿设在第一腔室壁上。进一步地,隔离结构横向设置,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下分布,且第一腔室位于 第二腔室的上方。进一步地,隔离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隔离板和接水盘,其中,接水盘位于蒸发器的 下方。进一步地,接水盘具有导流口。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可打开的检修门,检修门对应于第一腔室。进一步地,第二冷凝器为壳管式冷凝器或套管式冷凝器。[0013]进一步地,膨胀阀为热力膨胀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壳体内部隔离出两个腔室,将压缩机 和第二冷凝器置于其中一个腔室内,与压缩机通过管路连通的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置于另 一个腔室内,在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之间设置有膨胀阀,且蒸发器靠近进风口处,这样经压 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经第二冷凝器放热成为汽液两相的状态,然后流经第一 冷凝器放热成为高压液态冷媒,然后流经膨胀阀降温降压后流经蒸发器吸热蒸发为气态冷 媒,然后流进压缩机进行下一循环的压缩,需要除湿的空气则从进风口进入后首先经过蒸 发器除湿至所要求的绝对含湿量,后经过第一冷凝器再热后从出风口送出,避免了低温空 气直接送至工作空间造成的出风口凝露现象,而且除湿机整体结构紧凑,有效地节约了除 湿机的占地空间。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主视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侧视机构;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以及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后视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 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该除 湿机包括壳体60,位于壳体60内的涡旋压缩机2,第一冷凝器5,蒸发器4,新风机6,膨胀 阀7,第二冷凝器1,隔离结构等。其中,隔离结构用于将壳体60内部分为相隔离的第一腔室61和第二腔室62,本 实施例中示出了隔离结构呈横向设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第一腔室61位于第二腔室62 的上方。第一冷凝器5、蒸发器4和膨胀阀7设置在开有进风口 10和出风口 11的第一腔 室61内,且第一冷凝器5靠近出风口 11设置,蒸发器4靠近进风口 10设置。膨胀阀7例 如为热力膨胀阀,设置在连通蒸发器4和第一冷凝器5之间的管路上。压缩机2和第二冷 凝器1位于第二腔室62内,第二腔室62内还设置有电控箱等,压缩机2的冷媒入口通过穿 过隔离结构的管路与蒸发器4连接,压缩机2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冷凝器1连接后通过穿过 隔离结构的管路与第一冷凝器5连接。隔离结构用于阻止外部空气进入第一腔室61内影 响空气的处理效果,且压缩机2所在的第二腔室62的腔壁上可以设置散热结构,避免压缩 机2过热损坏。本实用新型中冷媒在经过压缩机压缩后通过第二冷凝器1流经第一冷凝 器5放热,然后通过膨胀阀7降压后进入蒸发器4吸热,需要除湿的新风空气在新风机6的 作用下从进风口 10进入第一腔室61后依次经过蒸发器4、第一冷凝器5后从出风口 11排 出。新风流经蒸发器4时其内所含的水分冷却凝结,达到对新风除湿的效果,然后经过第一冷凝器5加热后再往工作空间送,可以避免过冷的新风直接排入工作空间造成的出风口 11 处凝露现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由于采用了隔离结构,将除湿机内部分为两部分,例如 分为图中所示出的上下两个腔室,蒸发器4和第一冷凝器5位于同一个腔室61内依次沿进 出风方向排布,且二者之间通过膨胀阀7连通,从而对需除湿的新风有效除湿的同时还能 提高出风温度,避免出风口的凝露现象。且与现有技术中的风冷式新风除湿机相比较,不需 设置淋水装置和回风机,具有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占地空间少,冷凝效果好的优点。优选地,如图中所示,在第一腔室61内还设置有表冷器3,该表冷器3设置在进风 口 10和蒸发器4之间,以对进入除湿机的新风进行预冷处理。从进风口 10进入的新风经 过表冷器时遇冷部分水分凝结,再通过蒸发器4即可以冷却除湿至所要求的绝对含湿量, 使得除湿机的除湿效果更好。结合图1、图3和图4可以看出表冷器3的一种优选结构,其 包括溶液流通管31和设置在溶液流通管上的多个散热片32,溶液流通管的入口 13和出 口 12均穿设在第一腔室61的腔室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可以与高温离心机配套 使用,高温离心机的冷水出水温度在16°C 18°C之间,将该部分冷水通过溶液流通管的入 口引入除湿机第一腔室61以对新风做预冷处理,可以使冷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增大 了除湿机的除湿能力、使得高温离心机和除湿机均达到高能效。参见图3,示出了隔离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隔离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隔离 板8和接水盘9,其中,接水盘9位于蒸发器4和表冷器3的下方,以便于收集经过表冷器3 和蒸发器4时冷却的水分。另外,在接水盘9上还可以开设导流口,通过管路将水分流通至 除湿机外部。优选地,第二冷凝器1可以用壳管式冷凝器也可以用套管式冷凝器,以使组装方 便灵活。优选地,在除湿机壳体上设置有可打开的检修门15,检修门15对应于第一腔室61, 有利于对除湿机内部检查维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其冷媒循环流动顺序为低温低压的气态 冷媒进入涡旋压缩机2经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经第二冷凝器1放热冷凝为汽液 两相的状态,然后再流经第一冷凝器5放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冷媒,然后再流经热力膨胀阀7 降温降压,然后再流经蒸发器4吸热蒸发为气态冷媒,最后又流进涡旋压缩机2完成一个循 环。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其对新风除湿处理的工作流程为新风流 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F所指方向,即从右至左依此流经表冷器3、蒸发器4、第一冷凝器5 ; 新风先流经表冷器3预冷处理后,再经过蒸发器4冷却除湿至所要求的绝对含湿量,最后再 经过第一冷凝器5再热后再往工作空间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机,克服了目前溶液除湿机体积过大和传统的 除湿设备的低能效的缺点,具有能效高,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能效高,适用范围广的优 点,尤其适用于和高温离心机配合使用。对于小风量的可以直接吊装的方式安装,可以不用 提供专门的设备用房,这样更是充分利用了室内建筑空间,对于大风量的由于其结构紧凑 所需要的设备用房面积也很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60),设置在所述壳体(60)上的进风口(10)和出风口 (11),位于壳体(60)内部的压缩机O)、蒸发器G)、第一冷凝器( 和第二冷凝器(1),其 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内部还设置有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壳体(60)内部分为相隔 离的第一腔室(61)和第二腔室(62);其中,所述进风口(10)和所述出风口(11)位于限定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腔室壁上,所 述蒸发器(4)和所述第一冷凝器( 位于所述第一腔室(61)内并依次沿进风至出风方向 排布,连通所述蒸发器(4)和所述第一冷凝器( 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膨胀阀(7);所述压缩机( 位于所述第二腔室(6 内,所述压缩机( 的冷媒入口通过穿过所述 隔离结构的管路与所述蒸发器(4)连接,所述压缩机(2)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1) 连接后通过穿过所述隔离结构的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表冷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 室(61)内,且位于进风口(10)和所述蒸发器(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冷器C3)包括溶液流通管和设 置在所述溶液流通管上的散热片,所述溶液流通管的入口(1 和出口(1 均穿设在所述 第一腔室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横向设置, 使所述第一腔室(61)和所述第二腔室(6 上下分布,且所述第一腔室(61)位于所述第二 腔室(62)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括相连接的隔离板 ⑶和接水盘(9),其中,所述接水盘(9)位于所述蒸发器⑷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9)具有导流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0)上设置有检修门(15), 所述检修门(1 对应于所述第一腔室(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1)为壳管式冷凝器或 套管式冷凝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7)为热力膨胀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壳体内部的压缩机、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将壳体内部分为相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限定第一腔室的第一腔室壁上,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位于第一腔室内并依次沿进风至出风方向排布,连通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膨胀阀;压缩机位于第二腔室内,压缩机的冷媒入口通过穿过隔离结构的管路与蒸发器连接,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第二冷凝器连接后通过穿过隔离结构的管路与第一冷凝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具有体积小,能效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F3/153GK201917015SQ201020650989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刘华, 姜国璠, 张治平, 曾揆, 王文彬, 蒋楠, 谢艳群, 钟瑞兴, 陈杰东, 黄章义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