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885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室内的换气的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侧视结构图,图11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机体114在下表面具有检修罩101,在侧面具有室内吸入口 102、室内吹出口 103、屋外吸入口 104及屋外吹出口 105。另外,在机体114的中央部内,将排气用叶片106和供气用叶片107安装于电动机108。并且,机体114在排气用叶片106的外侧设有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在供气用叶片107的外侧设有供气用风扇壳体110。在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10的外周部配置有热交换元件111。 供气风路112从屋外吸入口 104通过供气用风路构成板115、热交换元件111、供气用叶片 107及吹出管117而到达室内吹出口 103。另一方面,排气风路113从室内吸入口 102通过排气用风路构成板116、热交换元件111、排气用叶片106及吹出管117而到达屋外吹出口 105(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热交换元件111进行通过排气风路113的空气与通过供气风路112的空气的热交换。即,热交换元件111从通过排气风路113的空气回收被进行空气调节后的室内空间的热量,并利用该热量对通过供气风路112的外部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而向室内供给。在有限的机体114的容积中,为了提高热交换元件111的热交换效率,使层叠的传热板的间距变窄来增加机体114的容积中的热交换元件111的传热板的张数,从而进行更多的热交换。在这样现有的热交换设备中,当在有限的机体容积中减小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来增加传热板的张数时,热交元件内部的通气阻力增加。因此,存在机体内部的风路的阻力(通气阻力)增加,从而换气量不足这样的问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349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在侧面设有室内吸入口、室内吹出口、屋外吸入口及屋外吹出口的箱状的机体;在机体的中央部内安装有排气用叶片及供气用叶片的电动机; 在排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的排气用风扇壳体;在供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的供气用风扇壳体;层叠有传热板且在传热板中流过彼此温度不同的空气而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从屋外吸入口通过热交换元件、供气用叶片而与室内吹出口连通的供气风路;从室内吸入口通过热交换元件、排气用叶片而与屋外吹出口连通的排气风路,在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设备的特征在于,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配置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一层叠间距比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二层
叠间距小。其结果是,从室内吸入口及屋外吸入口吸入室内及屋外的空气,该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传热板的层叠间距形成得宽的热交换元件的内部流动。之后,该空气被吸入排气用风扇壳体及供气用风扇壳体,并被从屋外吹出口及室内吹出口吹出。因此,通气阻力不会增加,且换气量也不会不足。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侧视结构图。图2是该热交换设备的仰视结构图。图3A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位于供气风路及排气风路的中间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元件的层叠方向的尺寸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混有不同的层叠间距的热交换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图7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图9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内的过滤器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图10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侧视结构图。图11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侧视结构图,图2是该热交换设备的仰视结构图。热交换设备在箱状的机体5的侧面设有室内吸入口 1、室内吹出口 2、屋外吸入口 3及屋外吹出口 4。在机体5的中央部内将排气用叶片6和供气用叶片7安装于电动机8。在排气用叶片6的外侧设有排气用风扇壳体9,在供气用叶片7的外侧设有供气用风扇壳体10。在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元件11。热交换元件11中层叠有传热板20,并流过彼此温度不同的空气即暖的空气和冷的空气,从而在传热板20中进行热交换。另外,在机体5内形成有供气风路12和排气风路 13。在此,供气风路12从屋外吸入口 3通过热交换元件11、供气用叶片7而到达室内吹出口 2。排气风路13从室内吸入口 1通过热交换元件11、排气用叶片6而到达屋外吹出口 4。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屋外吸入口及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位于供气风路及排气风路的中间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层叠间距的立体图。如图3A所示,屋外吸入口 3及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11的传热板20的层叠间距为第一层叠间距15a。另外,如图:3B所示, 供气风路12中的屋外吸入口 3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Ila和排气风路13中的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lib的传热板20的层叠间距为第二层叠间距 15b。在此,第二层叠间距15b比第一层叠间距1 大。并且,供气用风扇壳体10与室内吹出口 2、排气用风扇壳体9与屋外吹出口 4通过吹出管14连接。对这样的结构的热交换设备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电动机8运转时,排气用叶片6、 供气用叶片7旋转。在供气风路12中,从屋外吸入口 3吸入外部气体,外部气体在图1中的底面的周围、即热交换元件11的底面流动,并向热交换元件11流入。通过热交换元件11 后的外部气体被吸入供气用叶片7,之后从室内吹出口 2向室内供给。另一方面,在排气风路13中,从室内吸入口 1吸入室内的空气,室内的空气在图1 中的顶面的周围、即热交换元件11的顶面流动,并向热交换元件11流入。通过热交换元件 11后的空气被吸入排气用叶片6,之后从屋外吹出口 4向屋外排出。此时,在热交换元件11 中,在通过供气风路12与排气风路13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此,从室内吸入口 1及屋外吸入口 3分别吸入室内及屋外的空气。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传热板20的第二层叠间距1 形成得宽的热交换元件IlaUlb的内部流动。之后,被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吸入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并分别被从屋外吹出口 4及室内吹出口 2吹出。供气风路12的屋外吸入口 3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及排气风路13的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热交换元件分别与屋外吹出口 4及室内吹出口 2邻接。因此,风路面积最小, 且通气阻力最大。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中,将供气风路12的屋外吸入口 3之后紧邻的位置及排气风路13的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11a、 lib的传热板的第二层叠间距1 局部地扩宽。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大幅降低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降低屋外吸入口 3及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通气阻力。另外,如图3C所示,位于供气风路12的中间且位于排气风路13的中间的热交换元件Ilc的传热板20的第三层叠间距15c比第一层叠间距15a小。从室内吸入口 1及屋外吸入口 3分别吸入室内及屋外的空气,该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传热板20的第三层叠间距15c形成得小的热交换元件Ilc的内部流动。之后,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吸入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并被从屋外吹出口 4及室内吹出口 2吹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中,热交换元件Ilc从供气风路12中的屋外吸入口 3及排气风路13中的室内吸入口 1离开而位于各风路的中间。热交换元件Ilc从较多的空气从室内吸入口 1朝向排气用风扇壳体9以及从屋外吸入口 3朝向供气用风扇壳体10流动的最短风路部分离开。因此,热交换元件Ilc因空气流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影响变小。因此,即使将热交换元件Ilc的传热板20的第三层叠间距15c局部地减小,机体5 内的通气阻力也不会极端地变大。并且,进行比配置在屋外吸入口3及室内吸入口 1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11多的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设备整体的热交换效率。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元件的层叠方向的尺寸的立体图。热交换元件11中,传热板20的层叠间距15方向的尺寸(层叠方向的尺寸16)不同。这样,传热板20的层叠方向的尺寸16不同的多个热交换元件11向机体5内部的安装位置变得明确,能够消除热交换元件11的安装错误。因此,不仅能够可靠地进行机体5 制造时的热交换元件11的安装,而且能够提高使用时的热交换元件11的清扫等的维护性。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设备的混有不同的层叠间距的热交换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的外周部分别配置的各热交换元件11可以通过混有不同的层叠间距15而形成。这样,不是通过热交换元件11的混合配置,而能够通过热交换元件11自身来调整热交换效率和机体5内部的通气阻力。另外,由于能够不弄错地进行热交换元件11向机体 5内部的安装,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机体5制造时的热交换元件11的安装。并且,还能够提高使用时的热交换元件11的清扫等的维护性。(实施方式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 图7是表示该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在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热交换元件11且配置有旁通风路17(图7)。S卩,通过供气风路12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旁通风路17而直接被吸入供气用叶片7,并被直接向室内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排气风路13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旁通风路17而直接被吸入排气用叶片6,并被直接向屋外排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中,将热交换元件11和旁通风路17混合配置。其结果是,通过调整旁通风路17的配置位置,由此能够调整热交换设备的热交换效率和机体5内部的通气阻力。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 热交换设备在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的外周部全部配置图8所示的旁通风路17。这样,能够形成为在维持机体5的形状的状态下同时进行供气和排气的鼓风机。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设备的旁通风路内的过滤器的配置的仰视结构图。热交换设备在排气用风扇壳体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0的外周部配置旁通风路 17,该旁通风路17在内部设有过滤器18。这样,不用在机体5外部另行设置过滤器,就能够对向室内供给的空气进行净化。安装于旁通风路17的过滤器18可以使用尘埃用过滤器及除臭用过滤器。另外,作为安装于旁通风路17的过滤器18,可以通过使用吸声材料来降低机体5 内部的通风声。
工业实用性由于能够在不大幅降低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降低机体内部的通气阻力,因此能够适用于具有需要在维持机体的大小的状态下降低机体的通气阻力的热交换器的鼓风设备等的用途。符号说明1 室内吸入口2 室内吹出口3 屋外吸入口4 屋外吹出口5 机体6 排气用叶片7 供气用叶片8 电动机9 排气用风扇壳体10 供气用风扇壳体11、11a、lib、Ilc 热交换元件12 供气风路13 排气风路14 吹出管15 (传热板的)层叠间距15a第一层叠间距15b第二层叠间距15c第三层叠间距16 层叠方向的尺寸17 旁通风路18 过滤器20 传热板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设备,在侧面设有室内吸入口、室内吹出口、屋外吸入口及屋外吹出口的箱状的机体;在所述机体的中央部内安装有排气用叶片及供气用叶片的电动机;在所述排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的排气用风扇壳体;在所述供气用叶片的外侧设置的供气用风扇壳体;层叠有传热板且在所述传热板中流过彼此温度不同的空气而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从所述屋外吸入口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所述供气用叶片而与所述室内吹出口连通的供气风路;从所述室内吸入口通过所述热交换元件、所述排气用叶片而与所述屋外吹出口连通的排气风路,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有多个所述热交换元件, 所述热交换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所述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及所述排气风路中的所述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配置的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所述传热板的第一层叠间距比所述供气风路中的所述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及所述排气风路中的所述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所述传热板的第二层叠间距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元件中位于所述供气风路的中间且位于所述排气风路的中间的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所述传热板的层叠间距为第三层叠间距,所述第三层叠间距比所述第一层叠间距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元件的所述传热板的层叠间距方向的尺寸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的多个所述热交换元件中混有不同的层叠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的所述热交换元件的一部分替换为从所述屋外吸入口连通所述供气用叶片的旁通风路及从所述室内吸入口连通所述排气用叶片的旁通风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将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配置的所述热交换元件全部替换为从所述屋外吸入口连通所述供气用叶片的旁通风路及从所述室内吸入口连通所述排气用叶片的旁通风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旁通风路内设有对向室内供给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尘埃用过滤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除臭用过滤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旁通风路内设有降低所述机体内的通风声的吸声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该热交换设备具备机体、电动机、排气用风扇壳体、供气用风扇壳体、热交换元件、供气风路、排气风路,所述热交换元件配置多个而构成,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处配置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一层叠间距比供气风路中的屋外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及排气风路中的室内吸入口之后紧邻的位置处的热交换元件的传热板的第二层叠间距小。
文档编号F24F7/08GK102549345SQ201080039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中曾根孝昭, 桥本俊彦, 织户忍, 高山吉彦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