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946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具体为一种适于花炮药物、烤烟、药材、食品烘干及兼有室内取暖用的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干燥机或烘干机一般都采用燃煤锅炉或电锅炉加热水,将所产生的过热蒸汽通入烘箱中的散热器,来实现其中物品的干燥,这种干燥方式的缺点是,不管是燃煤的还是电锅炉,都需先将水加热产汽后方可工作,产气过程长;锅炉产的过热蒸汽需经热交换进行间接干燥,热能不能被充分利用,从锅炉到干燥机要敷设耐压管道和采取保温措施,上述种种原因使干燥机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干燥物品时间长。燃煤蒸汽锅炉一般都比较大,只能用在大型干燥机上,若用在较小干燥机上,因蒸汽无法储存会造成浪费,并且产生的蒸汽压力高,锅炉操作要求高,不够安全,上述锅炉配套设施多,投入大,成本高;而电锅炉用电量大,产汽成本高,同时也存在着用电安全和蒸汽压力高不安全的问题;尤其是上述锅炉用于花炮药物干燥时由于蒸汽管道是采用金属管,容易造成静电反应,在花炮药品的干燥过程中随时都有事故发生的可能。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专用于花炮药物烘干的热泵式干燥机,这种干燥机虽然比锅炉式蒸汽干燥成本费用要低,设备占地面积小,但热风出口处时有火星冒出,同样存在不安全的问题,不宜广泛推广使用。本发明人在先申请并授权专利号为ZL200820053504.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热风式限温快速干燥机”,这种干燥机采用了灯泡式发热装置,较好地解决了限温节能和干燥时间等问题,但仍存在能耗高、自动排湿保温较弱等缺陷,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改进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与整合,提供一种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该风干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装备方便、干燥时间短、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并能适用于烟花行业、食品行业、农作物等物品的烘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包括机体、低温加热仓、发热保温仓、发热装置、电机、风机鼓、电控操作平台、电源线,所述电控操作平台与电源线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自动排湿保温装置、穿设于热风出口管口端部具有测控温度的探头器、用于调节控制温度并装置于所述发热保温仓前向机框壁体中心下部位置可活动的调节风门,所述发热装置设在机体右边的发热保温仓内腔固定连接,为箱体式双层结构,所述低温加热仓内腔后部置有吸风弯管,该吸风弯管具有将发热保温仓内通过进风窗进入的余热回收加热并送回发热保温仓再发热升温后与发热风汇合一起,所述机体中部左边固设有一隔墙,隔墙的中下部位置开有连通低温加热仓为发热保温仓的热风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胆、内置穿设于发热胆箱体前壁的数根均布的发热棒、固定于发热胆箱体下部后端中部并直线穿设于机体后机框壁体的、热风出口管、位于发热胆左侧面上部中心的进风口构成,所述数根发热棒通过连接导线与电控操作平台中的电控元件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发热装置中的发热棒是为螺纹式U型发热管。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I、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操作安全,维修成本低,现有的烘干机在维修时更换 一个零部件约需2-3千元,而本实用新型维修时更换一个零部件还不到30元。2、由于发热棒是采用现有的螺纹式U型发热管,并由数根U型发热棒组合发热,使风干机发热升温时间快,温度高,比较现有的电热式烘干机升温80°C需要3-4小时,而本实用新型升温100°C只需要20分钟。3、又由于在低温加热仓内设有吸风弯管,能使发热保温仓内从进风仓进入的自然风余热能回收至发热加温仓内,再经风机加热送回到发热保温仓内,再次发热后与发热胆内的热风混合混为一体,多次发热升温后的热风除湿后流通到热风出口管送至干燥房直接干燥物品,因此生产热风能耗低,与现有同类型干燥机相比,每小时可节约用电4-6千瓦,干燥时间短。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还设计了自动排湿保温装置,开机使用两小时后,当热风温度为65度时,自动排湿保温装置自动起动,当热风温度低于62度时,该装置自动起动加热保温,当热风温度高于65度时,即可自动关机保温,因此干燥物品在风干过程中安全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经部分改装后还可作为花炮生产车间的冬天取暖设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截面俯视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中发热棒穿设端面放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左侧向立面放大视图。图4是图I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棒单元放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I-图6中,I-机体、2-低温加热仓、3-吸风弯管、4-隔墙、5-热风出口管、6-探头器、7-发热保温仓、8-发热胆、9-发热棒、10-电机、11-风机鼓、12-进风口、13-热风通道、14-电控操作平台、15-电源线、16-自动排湿保温装置、17-调节风门、18-进风窗、19-散热孔、20-散热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图I、图2、图3、图4、图5、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其构成机体I、低温加热仓2、吸风弯管3、隔墙4、热风出口管5、探头器6、发热保温仓7、发热胆8、发热棒9、电机10、风机鼓11、进风口 12、热风通道13、电控操作平台14、电源线15、自动排湿保温装置16、调节风门17、进风窗18、散热孔19、散热窗20及电控元件、连接导线、紧固件等装配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机体I由隔墙4将机框内腔分隔成低温加热仓2和发热保温仓7,隔墙4中心下部适当位置开有一个热风通道13,使低温加热仓2与发热保温仓7相连通;在低温加热仓2底部上方固装有相互连体构造的吸风弯管3、电机10和风机鼓11,其中吸风弯管3 口端穿设于隔墙4右下部位置与发热保温仓7相连通。位于机体I右边的发热保温仓7内腔固装一个由发热胆8、发热棒9、热风出口管5、进风口 12构成的发热装置,其中热风出口管5位于发热胆8下部箱体后端中部成直线穿设于机体I后机框壁体外侧面,数根发热棒9均布排列平行穿设于发热胆箱体前壁并置于发热胆内腔,在发热胆8箱体的左侧面上部中心处构造有一个对应热风通道13的进风口 12,数根发热棒是通过连接导线与电控操作平台14中的电控元件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装置中的发热胆8为箱体式双层结构;所述的低温加热仓2中的吸风弯管3具有回收由进风窗18进入发热保温仓7内腔的余热经加热升温后送回发热保温仓7内再次发热升温的功能作用,并与发热胆中的热风汇合一起保温,从而 实现高效节能保温功效。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控操作平台14装置在机体I右边位于发热保温仓7上方前部斜端面上,由连接导线连接电控操作平台中的电控元件与数根发热棒9和电机10 ;所述自动排湿保温装置16固装在电控操作平台14右下角位置并由连接导线连通控制排湿保温。在机体I前后机框壁体上端部及左侧边机框壁体的中部位置处均布开有多个散热口 19,位于低温加热仓2内腔前端的机框壁体中下部位置还设置具有可活动风门的散热窗20,上述散热孔19和散热窗20具有散热、进风流通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棒9是采用螺纹式U型发热管。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和改进,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包括机体(I)、低温加热仓(2)、发热保温仓(7)、发热装置、电机(10)、风机鼓(11)、电控操作平台(14)、电源线(15),所述电控操作平台与电源线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自动排湿保温装置(16)、穿设于热风出口管(5) ロ端部具有测控温度的探头器(6)、用于调节控制温度并装置于所述发热保温仓前向机框壁体中心下部位置可活动的调节风门(17),所述发热装置设在机体右边的发热保温仓内腔固定连接,为箱体式双层结构,所述低温加热仓内腔后部置有吸风弯管(3),该吸风弯管具有将发热保温仓内通过进风窗(18)进入的余热回收加热并送回发热保温仓再发热升温后与发热风汇合一起,所述机体中部左边固设有ー隔墙(4),隔墙的中下部位置开有连通低温加热仓与发热保温仓的热风通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其特征是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胆(8)、内置穿设于发热胆箱体前壁的数根均布的发热棒(9)、固定于发热胆下部后端中部并直线穿设于机体(I)后机框壁体的热风出口管(5)、位于发热胆左侧面上部中心的进风ロ(12)构成,所述数根发热棒通过连接导线与电控操作平台(14)中的电控元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其特征是所述发热装置中的发热棒(9)是为螺纹式U型发热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热风式限温快速风干机。包括机体、低温加热仓、发热保温仓、发热装置、电机、风机鼓、电控操作平台、电源线,所述电控操作平台与电源线连接,特征是还包括自动排湿保温装置、穿设于热风出口管口端部具有测控温度的探头器、用于调节控制温度的调节风门,发热装置设在机体右边的发热保温仓内腔固定连接,低温加热仓置有吸风弯管,机体中部左边固设有一隔墙,隔墙的中下部位置开有热风通道,发热装置包括发热胆、内置穿设于发热胆箱体前壁的数根均布的发热棒、固定于发热胆下部后端中部并直线穿设于机体后机框壁体的热风出口管、位于发热胆左侧面上部中心的进风口构成,数根发热棒通过连接导线与电控操作平台连接,发热棒是为螺纹式U型发热管。
文档编号F26B21/00GK202371978SQ2011204611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易新良 申请人:易新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