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8068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加湿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超声波加湿器,如图I和图2所示,水槽I内的浮子导柱2均为圆形,而浮子3本身也是圆环形,浮子3套在浮子导柱2上靠水的浮力做上下运动。在浮子3内部有磁控元件,当水槽I有水时,浮子3浮起触动磁控元件,加湿器正常工作;当水槽I里面的水消耗完毕时,浮子3下沉导致磁控元件断开,加湿器停止工作。因此,浮子3在浮子导柱2上是否能运动顺畅就十分重要。当水槽I里面的水消耗完毕后,若浮子3不下沉,加湿器就会继续工作引起干烧,导致机子损坏甚至引起火灾。由于现有浮子导柱都是圆形,而浮子是圆环形。浮子上下运动时,浮子与浮子导柱表面接触的表面积大,受水的张力影响,或者当加湿器长时间使用没有清洗产生水垢等因素,浮子可能会卡在浮子导柱上不能下沉引起干烧,此类问题引起的加湿器故障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利用线接触阻力小与面接触阻力的原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阻力小的加湿器浮子导柱结构。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包括水槽和浮子,水槽内设有便于浮子依靠浮力沿其上下滑动的浮子导柱;所述浮子导柱为边数至少大于3的棱柱结构。所述浮子为圆环形,浮子套设于浮子导柱上且浮子内壁与浮子导柱线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把浮子导柱从惯用的圆形改为多边形(边数> 3)的棱柱结构,使得浮子和浮子导柱由原来的面接触变为线接触,大大减少运动时两者的接触面积,降低浮子导柱上水的张力对浮子运动的影响,以及加湿器长时间使用没有清洗产生水垢等因素影响,避免浮子卡在浮子导柱上不能下沉而引起干烧,加强浮子运动的可靠性。

图I是现有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浮子和浮子导柱装配关系放大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浮子和浮子导柱装配关系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016]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水槽4和浮子5,水槽4内设有便于浮子5依靠浮力沿其上下滑动的浮子导柱6 ;所述浮子导柱6为边数至少大于3的棱柱结构,如图4和图6所示,浮子导柱6为正六边形的棱柱结构,对应的浮子5为圆环形,浮子5套设于浮子导柱6上且浮子5内壁与浮子导柱6为线接触。这样,大大减少运动时浮子5与浮子导柱6的接触面积,降低浮子导柱6上水的张力对浮子5运动的影响,避免浮子5卡在浮子导柱6上不能下沉而引起干烧,加强浮子5运动的可靠性。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包括水槽和浮子,水槽内设有便于浮子依靠浮力沿其上下滑动的浮子导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导柱为边数至少大于3的棱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为圆环形,浮子套设于浮子导柱上且浮子内壁与浮子导柱线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器的浮子导柱结构,包括水槽和浮子,水槽内设有便于浮子依靠浮力沿其上下滑动的浮子导柱;所述浮子导柱为边数至少大于3的棱柱结构,该结构降低浮子导柱上水的张力对浮子运动的影响,以及加湿器长时间使用没有清洗产生水垢等因素影响,避免浮子卡在浮子导柱上不能下沉而引起干烧,加强浮子运动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2747553SQ20122026860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李海波, 林振华, 李文军, 陈永乐, 卢少权, 张培德, 刘清龙 申请人: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