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524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装置及一种搅拌收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工业生产中,常会涉及到熔融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其与另一种金属结合或附着的工艺。由于多数金属与氧接触均会氧化,如在静态锡炉或动态波峰炉中产生的锡渣(SnO和 SnO2)即是一种工业中金属氧化最常见的例子。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在融化状态下,金属 (或合金)氧化的状况会更加剧烈,很快会形成一层氧化物,且越聚越多。而在熔融金属与其他金属附着结合的工艺过程中,熔融金属须不停的流动循环,这一方面会加剧氧化速度, 另一方面意味着表层的氧化物和少量的氧气会被带到液面以下,即液体内部。那么氧化在内部同样会发生。这样氧化物将夹带良好的金属浮上液面,形成浮渣。由于浮渣不停的产生,浮出,造成浮渣累积越来越多,层层相叠,越来越厚,几小时后影响液面流动,甚至产生外溢,污染又危险。所产生的浮渣不能正常参与融合的生产过程,只能不断地打捞出来,另行处理。[0003]现有技术中,均采用人工捞渣的方式除去浮层,然而,上述方法效率低,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除去浮渣的方法效率低,不安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其该装置可有效的收集浮渣,利于浮渣的除去,并且效率高,使用安全。[000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收集装置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收集装置用于波峰焊工艺中,浮渣在流动的液面推动下不断的从进渣孔进入收集装置的收集区内,并在该区域聚集而不会再次扩散;尤其是在有还原剂作用的焊池中,还原剂对浮渣不断进行还原,将大块浮渣打散还原,将其中的锡释放,还原后残余的小块浮渣从进渣孔进入收集区,而大块的浮渣(内部包含有未被氧化的锡)无法有效的进入收集区,仍停留于焊池内,接收还原,直至形成还原后的小块浮渣,然后被收集。该装置可有效的收集还原后的浮渣,同时保证大块的浮渣可被充分的还原,避免其内部包含的未被氧化的锡跟随浮渣被收集除去,从而避免了锡料的浪费。[0007]上述结构中,所述筒体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围板和溢渣板;所述进渣孔设置于溢渣板上。更具体的,上述溢渣板为平板,围板与溢渣板固定,形成两端开口、 横截面为矩形的柱状筒体。[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可拆卸的固定于筒体上。通过可拆卸的固定方式,便于装置的拆卸和清洗,同时,也方便将收集的浮渣从收集区清除。[0009]具体的,所述溢渣板上固定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位置高于过滤板,低于所述进渣孔。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可将过滤板固定于特定的位置,防止过滤板在熔融锡液中受到浮力作用飘起,影响浮渣的收集;另一方面,方便拆卸,便于在除去收集到的浮渣时,将过滤板取出。[0010]进一步的,为了利于浮渣进入收集区,所述进渣孔在水平方向上呈长条状。更进一步的,所述溢渣板上具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进渣孔。通过上下排列的多个进渣孔,可大大提高对浮渣的收集效率,同时避免大块浮渣进入收集区。[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一端延伸出收集区,形成把手。在去除收集到的浮渣时,可通过把手,直接将过滤板取出,操作方便。[00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孔具有多个。[0013]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搅拌收集设备,包括相互连接的搅拌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驱动液体流动;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液体流动方向上,用于收集液体表面的浮渣;其中,所述收集装置为如前所述的收集装置。[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收集装置的进渣孔面朝所述液体流动的方向。此时,液面上的浮渣在液流的推动下,直接流入收集装置的收集区。[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装置可以为本领域采用的各种搅拌装置,只需能驱动液体流动即可,优选情况下,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支撑组件、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固定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搅拌轴两端分别固定于基板和支撑板上,所述基板和支撑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连接至动力组件并可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筒体具有进渣孔的一侧与基板和支撑板同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可驱动液体通过进渣孔进入收集区。[0016]具体的,上述结构中,筒体由围板和溢渣板构成时,通过溢渣板与基板和支撑板同时固定连接。[0017]对于上述搅拌收集设备,其中,动力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装置,例如电动机等,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情况下,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连接至电机本体的电机转轴。[0018]进一步的,上述搅拌组件中的搅拌轴具有主搅拌轴及副搅拌轴。[001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收集设备还包括传动组件,针对上述传动组件,可以采用各种结构,只要能将动力组件的动力传递给搅拌组件,使搅拌轴转动即可。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基板上并从上至下排列的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所述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啮合;所述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分别固定连接至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0020]针对上述结构,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有多种,例如可将输出轴直接与电机转轴固定或通过齿轮传动或连杆传动方式,将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只需使电机转轴转动时产生的动力能传递到输出轴,使其转动即可。[0021]此时,输出轴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转动,带动固定于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同时转动,进而带动与从动轮固定的从动轮固定轴转动。由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分别与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固定连接,此时,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产生转动,固定于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同时旋转,推动液体流动。[0022]更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中,所述输出轴与主搅拌轴为一体或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所述从动轮固定轴与副搅拌轴为一体或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当所述输出轴与主搅拌轴为一体时,即主动轮直接固定于主搅拌轴上;同样,当所述从动轮固定轴与副搅拌轴为一体时,即从动轮直接固定于副搅拌轴上。[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将搅拌收集设备置于焊池中,控制熔融焊料的液面高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此时,可有效的防止主动轮和从动轮在旋转过程中被卡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0024]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关于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啮合部及输出轴,比较其高低时,比较的具体标准均定义为啮合部的最高点及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例如,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啮合部低于所述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即表示为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低于所述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特定情形下,输出轴为横截面变化的阶梯轴或锥形轴,本实用新型中都可使用,只需基板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高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即可。例如,当输出轴为阶梯轴,其与基板连接处的横截面小于主动轮固定处的横截面,此时,在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的前提下,可以使输出轴上主动轮固定处的输出轴的最低点低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的最高点。[0025]通常,上述搅拌方法为将搅拌机置于焊池中,熔融焊料液面为水平面,为便于搅拌,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均处于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比较熔融焊料液面、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啮合部、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之间高低关系时,均以上述正常使用状态为基础。[0026]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渣孔最下方的边缘高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在使用过程中,使液面位于进渣孔最下方的边缘处,如前所述, 一方面可有效的避免主动轮和从动轮在旋转过程中被卡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对浮渣进行有效的收集。


[0027]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装置的前方立体示意图。[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装置的侧后立体示意图。[00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收集设备的前方立体示意图。[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收集设备的侧后立体示意图。[0031]其中,11、电机本体;26、主动轮;27、从动轮;31、主搅拌轴;32、副搅拌轴;33、搅拌叶片;41、第一支架;42、第一限位板;43、支撑板;44、第二支架;45、第二限位板;46、连接板;47、基板;5、导流板;8、盒体组件;81、溢渣板;811、进渣孔;812、定位螺母;82、围板;9、 过滤组件;91、过滤板;911、过滤孔;9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33]参见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收集装置结构包括盒体组件8和过滤组件9。 所述盒体组件8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围板82和溢洛板81。[0034]所述溢洛板81为板状结构,溢洛板81上开设有进洛孔811,作为浮洛的入口。进渣孔811可以设置多个,如图I和图2所示,进渣孔811具有两个。[0035]所述围板82为半包围结构,围板82与溢渣板81固定连接,形成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即溢洛板81和围板82各自作为筒体侧壁的一部分。[0036]过滤组件9包括过滤板91,过滤板91设置于围板82与溢渣板81形成的筒体内, 过滤板91同时与围板82和溢洛板81连接,形成以过滤板91为底部,以围板82和溢洛板 81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0037]过滤板91上开设有过滤孔911,用于将焊料从收集区内过滤掉,使浮渣停留于收集区内。如图I和图2所示,过滤孔911具有多个。[0038]详见图2,所述进渣孔811高于过滤板91,低于围板82上边缘,便于浮渣从进渣孔 811进入收集区。[0039]同时,溢渣板81上设置有定位螺母812,用于定位过滤板91的位置,防止过滤板 91在液面中受浮力作用飘起。具体的,定位螺母812位置高于过滤板91,低于进渣孔811。 通过定位螺母812将过滤板91固定于进渣孔811之下。[0040]另外,过滤板91的一端延伸至收集区外,形成把手92。把手92位置高于围板82。 通过把手92可方便的取出过滤板91,继而便于将过滤出的浮渣除去。[0041]参见图3和图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搅拌收集设备包括搅拌装置和收集装置。[0042]收集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0043]搅拌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结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 3和图4所示,该搅拌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支撑组件、搅拌组件。[0044]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本体11和电机转轴(图中未示出)。[0045]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固定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33 (图中搅拌叶片33的结构仅为存在该部件的示意,并非限定本实施例中搅拌叶片33的倾斜方向一定如图中所示)。如图所示,搅拌轴具有两个,为主搅拌轴31和副搅拌轴32。主搅拌轴31和副搅拌轴32上均固定有多个搅拌叶片33。[0046]支撑组件包括基板47、连接板46、支撑板43、第一支架41、第一限位板42、第二支架44、第二限位板45。主搅拌轴31和副搅拌轴32两端各自分别固定于基板47和支撑板 43上,同时,基板47和支撑板43通过连接板46固定连接。[0047]该搅拌收集设备还包括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包括输出轴(图中未示出)和从动轮固定轴(图中未示出),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固定于基板47上并从上至下排列,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电机转轴,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主动轮26 和从动轮27相互啮合;主搅拌轴31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至输出轴。副搅拌轴32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至从动轮固定轴。[0048]输出轴位于从动轮固定轴斜上方,同样,与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搅拌轴31位于与从动轮固定轴固定连接的副搅拌轴32的斜上方。[0049]上述斜上方定义为,在竖直方向上,输出轴位于从动轮固定轴上方;在水平方向上,输出轴位于从动轮固定轴前方或后方。[0050]主搅拌轴31固定连接至电机转轴。[0051]第一支架4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基板47远离主搅拌轴31的一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42,电机本体11与第一限位板42固定连接,电机本体11与第一支架4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板42的两侧。[0052]第二支架44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支撑板43远离主搅拌轴31的一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45。[0053]溢渣板81侧面与基板47和支撑板43同时固定连接,并且进渣孔811朝向主搅拌轴31。[0054]该搅拌组件中,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同时,溢渣板81上进渣孔811的最下方的边缘(即最下方的进渣孔811的下边缘)高于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 的哨合部,低于输出轴。[0055]另外,基板47和支撑板43上均固定有导流板5,导流板5与收集组件分别位于基板47和支撑板43的两侧。导流板5向远离收集组件的方向延伸,同时,基板47和支撑板 43上的导流板5各自向远离搅拌轴的方向延伸,即,基板47和支撑板43上的导流板5形成 “八字型”结构,较窄的开口朝向收集组件。[0056]上述搅拌收集组件的使用过程如下[0057]将该搅拌收集组件架设于焊池侧壁上,使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4分别固定于焊池两相对的侧壁上,并且第一限位板42和第二限位板45位于两侧壁的外侧,使搅拌组件、传动组件、导流板5、收集组件位于焊池内。[0058]微调搅拌装置的位置,使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浸入熔融焊料中,且焊池内熔融焊料的液面高于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47连接处的最低点。并使液面位于溢渣板81最下方进渣孔811的下缘处。启动电机本体11,电机本体11驱动电机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转动,进而与输出轴固定的主搅拌轴31转动,并且,输出轴的转动驱动固定于输出轴上的主动轮26转动,与主动轮26啮合的从动轮27产生转动,继而与从动轮27固定连接的从动轮固定轴转动,从动轮固定轴的转动带动与从动轮固定轴固定连接的副搅拌轴32的转动,此时,主搅拌轴31和副搅拌轴32均转动,从而使固定于主搅拌轴31和副搅拌轴32上的搅拌叶片33旋转,驱动熔融焊料流动。[0059]通过上述搅拌收集设备,使焊池内熔融焊料的液面高于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24与基板47连接处的最低点。一方面,使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的啮合部浸没于熔融焊料中,一方面可以避免主动轮26和从动轮27在转动过程中被卡死,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对浮渣进行有效的收集。[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上述搅拌收集设备在焊池中,与还原剂同时使用时,还原剂可将形成的大块浮渣打散、还原,形成小块浮渣,小块浮渣在搅拌装置的驱动下,向收集装置流动,通过进渣孔811,进入收集装置的收集区。而大块浮渣(内部含有锡料)会被进渣孔 811阻挡,仍停留于焊池内,被还原剂还原。此时,收集装置可避免对未还原完全的浮渣进行收集,提高了锡料的使用率,同时收集装置内收集的浮渣在收集区内聚集,不会重新扩散开,提高了收集的效率。当需要除去浮渣时,直接通过把手92将过滤板91取出,即可将浮渣除去。[00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围板和溢渣板;所述进渣孔设置于溢渣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可拆卸的固定于筒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渣板上固定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位置高于过滤板,低于所述进渣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渣孔在水平方向上呈长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渣板上具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多个进渣孔。
7.根据权利要求1、2、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一端延伸出收集区,形成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孔具有多个。
9.一种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搅拌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驱动液体流动;所述收集装置设置于液体流动方向上,用于收集液体表面的浮渣;其中,所述收集装置为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的进渣孔面朝所述液体流动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动力组件、支撑组件、搅拌组件;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固定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板、连接板和支撑板,所述搅拌轴两端分别固定于基板和支撑板上,所述基板和支撑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连接至动力组件并可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转动; 所述筒体具有进渣孔的一侧与基板和支撑板同时固定连接; 所述搅拌组件可驱动液体通过进渣孔进入收集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连接至电机本体的电机转轴;所述搅拌轴包括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 所述搅拌收集设备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基板上并从上至下排列的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所述输出轴连接至电机转轴,所述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啮合; 所述主搅拌轴和副搅拌轴分别固定连接至输出轴和从动轮固定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渣孔最下方的边缘高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啮合部,低于输出轴与基板连接处的最低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主搅拌轴为一体或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固定轴与副搅拌轴为一体或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集装置,包括盒体组件和过滤组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四周闭合、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筒体连接,形成以过滤板为底部,以筒体为侧壁,顶部开口的收集区;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渣孔,所述进渣孔高于过滤板,低于筒体上边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搅拌收集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装置收集浮渣的效率高,利于除去浮渣,并且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F27D27/00GK202814137SQ20122031076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胡海涛, 伍华华 申请人:深圳市堃琦鑫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