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7231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火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炉,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火锅等烹饪用的火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火锅炉绝大多数火力不够猛,或火力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燃烧,这样就会导致热效率低、火力不均匀,同时压力阀均安装在餐桌上,在更换炉具的时候不便于拆卸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锅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锅炉,包括炉体、设有多个喷气孔的燃烧装置、环形盘、导气管、进气管和点火装置,燃烧装置设于炉体内的底部,位于环形盘的中心位置处,环形盘安装在炉体的顶部,点火装置设于炉体内部,包括带点火针的电子点火器和与电子点火器相连的燃气调节阀,点火针位于燃烧装置顶部边缘,导气管一端与燃烧装置相连,另一端与燃气调节阀相连通,进气管与燃气调节阀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锅炉,使用带多个喷气孔的燃烧装置,燃烧均匀,火力猛烈,使放在燃气炉上方的锅体受热均匀,受热面积大,提高了热效率,并采用电子点火器,提供安全方便的点火方式,同时,燃气调节阀嵌入在炉体内,便于火锅炉的拆卸和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燃烧装置可以是红外燃烧器,也可以是燃烧皿。由此,可以使燃气燃烧均匀,火力猛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燃烧器可以包括进气通道和与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燃气预混室。由此,可以使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充分燃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燃烧器还可以包括设于燃气预混室顶部的带有与燃气预混室相通的多个喷气孔的红外陶瓷板。由此,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通道与导气管可以为插入连接,导气管插入到进气通道中。由此,可以方便地拆装红外燃烧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燃气皿与导气管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而成,燃烧皿可以包括气体室和设于气体室上部带有与气体室相连通的喷气孔的内火环和外火环。由此,可以防止燃气泄露并使火力燃烧均匀,提高燃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炉体的最高点离燃烧装置的垂直距离可以为15 50mm。由此,锅体与燃烧装置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完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炉体可以设有燃气调节阀安装槽。由此,可以使燃气调节阀嵌入在炉体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炉体周边可以设有散热孔。由此,可以降低炉体的温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设于环形盘上的锅架。由此,可以放置锅体。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火锅炉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火锅炉的电子点火器与燃烧皿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火锅炉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火锅炉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火锅炉的电子点火器与红外燃烧器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红外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火锅炉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 :图I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火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图I所示的火锅炉的电子点火器与燃烧皿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如图I、图2所示,火锅炉包括炉体I、燃烧装置、环形盘4、导气管5、进气管6和点火装置,本实施例中,燃烧装置是燃烧皿2,点火装置包括带点火针7-1的电子点火器7和燃气调节阀8。此外,火锅炉还可包括锅架9,炉体I包括散热孔1-1和燃气调节阀安装槽1-2。炉体I可以嵌入在桌面下。燃烧皿2包括气体室2-1、内火环2-2和外火环2_3。气体室2-1设于炉体I内的底部,位于环形盘4的中心位置处。本实施例中,气体室2-1与导气管5是一体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气体室2-1和导气管5也可以是焊接而成。内火环2-2设于气体室2-1上部,内火环2-2设有与气体室2_1相连通的内火环喷气孔2-2-1。外火环2-3设于气体室2-1上部,外火环2-3设有与气体室2_1相连通的外火环喷气孔2-3-1。环形盘4安装在炉体I的顶部,锅体可以直接放置在环形盘4上使用,同时环形盘4可以盛接锅体溢出的水。导气管5 —端与气体室2-1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调节阀8相连通。进气管6与燃气调节阀8相连通。燃气调节阀8控制导气管5与进气管6的导通。燃气调节阀8与电子点火器7相连,并控制电子点火器7的开闭。电子点火器7的点火针7-1位于气体室2-1的顶部边缘。燃气调节阀安装槽1-2设于炉体I上,燃气调节阀8设于燃气调节阀安装槽1-2中。炉体I的周边设有散热孔1-1。锅架9设于环形盘4上。[004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炉体I的最高点与燃烧皿2的垂直距离h为20mm。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变更炉体I的整体高度,从而改变炉体I的最高点与燃烧皿2的垂直距离,炉体I的最高点离燃烧皿2的垂直距离为15 50mm。燃气调节阀8打开时燃气通过导气管5从内火环喷气孔2-2-1和外火环喷气孔
2-3-1冒出,同时电子点火器7点燃冒出的燃气。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将进气管6插接到燃气罐输出口上,旋开燃气调节阀8,此时电子点火器7将内火环喷气孔2-2-1和外火环喷气孔2-3-1冒出的燃气点燃。实施例2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火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图4所示的火锅炉的电子点火器与红外燃烧器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图4所示红外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火锅炉包括炉体I、燃烧装置、环形盘4、导气管5、进气管6和点火装置,本实施例中,燃烧装置是红外燃烧器3,点火装置包括带点火针7-1的电子点火器7和燃气调节阀8。此外,火锅炉还可包括锅架9,炉体I包括散热孔1-1和燃气调节阀安装槽 1-2。炉体I可以嵌入在桌面下。如图6所示,红外燃烧器3包括进气通道3-1和与进气通道3-1相连通的燃气预混室3-2和设于燃气预混室3-2顶部的设有与燃气预混室3-2相通的喷气孔的红外陶瓷板
3-3。进气通道3-1与导气管5为插入连接,导气管5插入到进气通道3-1中。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3-1为单孔通道。在其它是实例中,进气通道3-1也可以为双孔通道。红外燃烧器3设于炉体I内的底部,位于环形盘4的中心位置处。环形盘4安装在炉体I的顶部,锅体可以直接放置在环形盘4上使用,同时环形盘4可以盛接锅体溢出的水。导气管5 —端插入到红外燃烧器3的进气通道3-1中,另一端与燃气调节阀8相连通。进气管6与燃气调节阀8相连通。燃气调节阀8控制导气管5与进气管6的导通。燃气调节阀8与电子点火器7相连,并控制电子点火器7的开闭。电子点火器7的点火针7-1位于红外燃烧器3的顶部边缘。燃气调节阀安装槽1-2设于炉体I上,燃气调节阀8设于燃气调节阀安装槽1-2中。炉体I的周边设有散热孔1-1。锅架9设于环形盘4上。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炉体I的最高点与红外燃烧器3的垂直距离h为20mm。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变更炉体I的整体高度,从而改变炉体I的最高点与红外燃烧器3的垂直距离,炉体I的最高点离红外燃烧器3的垂直距离为15 50mm。燃气调节阀8打开时燃气依次通过导气管5、进气通道3-1和燃气预混室3-2,从红外陶瓷板3-3的喷气孔冒出,同时电子点火器7点燃冒出的燃气。[0063]使用该实用新型时,将进气管6插接到燃气罐输出口上,旋开燃气调节阀8,此时电子点火器7将红外陶瓷板3-3的喷气孔冒出的燃气点燃。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火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设有多个喷气孔的燃烧装置、环形盘、导气管、进气管和点火装置; 燃烧装置,设于所述炉体内的底部,位于所述环形盘的中心位置处; 环形盘,安装在所述炉体的顶部; 点火装置,设于所述炉体内部,包括带点火针的电子点火器和与电子点火器相连的燃气调节阀,点火针位于燃烧装置顶部边缘; 导气管,一端与所述燃烧装置相连通,另一端与燃气调节阀相连通; 进气管,与燃气调节阀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是红外燃烧器或燃烧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包括进气通道和与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的燃气预混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设于燃气预混室顶部的带有与燃气预混室相通的多个喷气孔的红外陶瓷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与导气管为插入连接,导气管插入到进气通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皿与导气管一体成型或者焊接而成,燃烧皿包括气体室和设于气体室上部带有与气体室相连通的喷气孔的内火环和外火环。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最高点离燃烧装置的垂直距离为15 5Ctam。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设有燃气调节阀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周边设有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环形盘上的锅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火锅炉。该火锅炉包括炉体、设有多个喷气孔的燃烧装置、环形盘、导气管、进气管和点火装置,燃烧装置设于炉体内的底部,位于环形盘的中心位置处,环形盘安装在炉体的顶部,点火装置设于炉体内部,包括带点火针的电子点火器和与电子点火器相连的燃气调节阀,点火针位于燃烧装置顶部边缘,导气管一端与燃烧装置相连,另一端与燃气调节阀相连通,进气管与燃气调节阀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锅炉,使用带多个喷气孔的燃烧装置,燃烧均匀,火力猛烈,使放在燃气炉上方的锅体受热均匀,受热面积大,提高了热效率,并采用电子点火器,提供安全方便的点火方式,同时,燃气调节阀嵌入在炉体内,便于火锅炉的拆卸和安装。
文档编号F24C3/04GK202660606SQ20122037199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李永南 申请人:李少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