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209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电暖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暖气,属于采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供暖制度改革的深入,新的采暖方式不断涌现。其中电采暖以其易操控、易计量、不占用使用空间、免维护等优点,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采暖方式。电暖气作为采暖设备的发展势头很猛,各种形式的电暖气也在不断涌现。电暖气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包括对流式、蓄能式和微循环等三种形式,电暖气从外观上又可以分为油汀式电暖气、暖风机和热辐射型暖气,每种电暖气都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使用要求。然而,目前电暖气的形式和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多功能的需求,许多客户在选购电暖气时,对市场上电暖气功能单一这一问题比较头疼。此外,目前的电暖气对客户的舒适性要求考虑的不全面,没能很好地为客户营造良好舒适的室内环境。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闻。

实用新型内容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暖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新型电暖气,包括电暖气壳体,所述电暖气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和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内的底端,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内的中上部;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主要由电发热组件和弧形反射器组成;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充注在循环管道内的循环介质及设置在循环管道外侧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道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循环管道的后方设计有风机。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在运行时,强化了微循环的对流散热,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对流换热效率。所述电暖气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槽。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在所述储水槽内注满水,因冬季室内的空气湿度很低,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暖气可利用自身的热量加强储水槽内水分的蒸发,近而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仓Il造一个令人舒适的室内环境。所述电暖气壳体上设置有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及风机控制开关,其分别包括高、中、低三档,其分别与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和风机电连接。所述循环管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循环管道为紫铜管,紫铜管的重量较轻、散热性好且连接牢固度非常强。所述循环介质为超导液,所述超导液为40 55度相变的超导液,超导液的启动温度低,相对于水暖设备来说,可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紫铜管中注入超导液后,需要进行真空处理,这种真空超导液可以进一步增强微循环的采暖效果。所述散热片为铝箔片,铝箔片的设计增大了换热面积,大大地提高了换热的效果,且换热相对来说也比较均匀。所述储水槽的底端设置有放水阀。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集热辐射式、微循环式、强迫对流式等采暖方式于一体,其中热辐射式升温快,局部采暖效果明显;微循环式采用真空超导液循环散热,同时利用铝箔片可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可以进行强迫对流,强化换热,从而可快速提高整个房间内的温度。2、本实用新型采暖热效率高,性能安全可靠,多档位设计可进一步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功能全面,局部采暖和房间整体采暖都适用。3、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加湿室内的空气,提高空气的湿度,近而提高房间的舒适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2、电暖气壳体3、电加热管4、紫铜管5、超导液6、铝箔片7、风机8、单向阀9、储水槽10、放水阀11、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2、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3、风机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远红外线热辐射型电暖气即插即用,升温迅速,局部采暖效果非常明显,但远红外热辐射无法用于整个房间的采暖,同时利用远红外热辐射很容易使空气非常干燥。微循环式电暖气在散热器中充注导热介质,利用导热介质在散热器中的循环来提高室内温度,它运行可靠,采暖效率比较高,在提高整个房间的温度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但在需要局部快速升温的地方,它的性能则不尽人意,稍稍逊色于远红外线热辐射。而且,目前大多数电暖气没有考虑到冬季室内空气的湿度过低这一问题。此外,人体不同部位对热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人体的下半部分对热的敏感程度差一点,上半部分对热的敏感度高一些,所以在对电暖气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体下半部分需升温迅速,同时温度稍微高一些,人体上半部分的温度要求尽量温和一些,温度场相对来说均匀一些。因此,本实用新型为适应人体的需求,采用了集热辐射式、微循环式、强迫对流式等采暖方式于一体的电暖气设计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新型电暖气,包括电暖气壳体2,所述电暖气壳体2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I和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I设置在电暖气壳体2内的底端,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2内的中上部;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I主要由电发热组件和弧形反射器组成;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充注在循环管道内的循环介质及设置在循环管道外侧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道为紫铜管4,所述循环介质为超导液5,所述超导液5为40 55度相变的超导液,所述散热片为铝箔片6 ;所述紫铜管4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电加热管3,所述紫铜管4的后方设计有风机7,所述紫铜管4的入口端设置有单向阀8 ;所述电暖气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槽9,所述储水槽9的底端设置有放水阀10 ;所述电暖气壳体2上设置有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1、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2及风机控制开关13,其分别包括高、中、低三档,其分别与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1、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和风机7电连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紫铜管4中注入超导液5后,需要进行真空处理,这种真空超导液可以进一步增强微循环的采暖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1,升温迅速,可以充分发挥热辐射取暖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电暖气的下部升温迅速,温度偏高,根据空气的流动原理,有利于提高整个电暖气的采暖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1分为高、中、低三档,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I的发热量。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循环式加热装置采用铝箔片6作为散热片,可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该装置中的电加热管3可为微循环部分提供热源;超导液5被充注到紫铜管4内后需进行真空处理,这种真空超导液微循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传热效率;加热超导液5到一定温度后,超导液5会气化,气化后的超导液5在装有铝箔片6的紫铜管4内循环,蒸汽可迅速充满整个紫铜管4,从而向外部散热;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12分为高、中、低三档,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微循环的散热量。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7可强化微循环部分的空气对流,传热效率明显提高;风机控制开关13也分为高、中、低三档,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开关,从而控制散热速率。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电暖气壳体2、紫铜管4、风机7、储水槽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暖气,包括电暖气壳体,所述电暖气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和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内的底端,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内的中上部;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主要由电发热组件和弧形反射器组成;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充注在循环管道内的循环介质及设置在循环管道外侧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道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循环管道的后方设计有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气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储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暖气壳体上设置有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控制开关及风机控制开关,其分别包括高、中、低三档,其分别与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和风机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为紫铜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介质为超导液,所述超导液为40 55度相变的超导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铝箔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的底端设置有放水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暖气,包括电暖气壳体,所述电暖气壳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和微循环式加热装置,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内的底端,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设置在电暖气壳体内的中上部;所述远红外热辐射式加热装置主要由电发热组件和弧形反射器组成;所述微循环式加热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充注在循环管道内的循环介质及设置在循环管道外侧的散热片,所述循环管道的底端外侧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循环管道的后方设计有风机。本实用新型采暖热效率高,性能安全可靠,多档位设计可进一步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功能全面,局部采暖和房间整体采暖都适用。
文档编号F24D19/10GK203163066SQ20132013884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
发明者孙荣融 申请人:孙荣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