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400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柜机,在其壳体的同侧于两角部分别设有倒角,使壳体的横截面由矩形区域和倒角区域组成,空调柜机的换热器在壳体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包括覆盖倒角区域的部分,能够增大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空调的能力。
【专利说明】空调柜机【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0002]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根据整体结构不同可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分体式空调由安装在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内的室内机和安装在室外空间的室外机构成,这两者之间通过冷媒配管相互连接。另外,空调器根据室内机的设置位置又可划分为,直立放置在室内使用的柜式空调器、悬挂安装在室内墙壁上使用的壁挂式空调器及安装在室内顶部使用的嵌入式空调器等,其中柜式空调器简称空调柜机。[0003]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柜机的室内机包括壳体1,该壳体I由顶板、面板11、背板
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和底座构成。在面板11的上部开设有出风口 3,在面板11的下部或左侧板13/右侧板14的下部开设有回风口 4,在壳体I内设置与回风口相对置的尚心风扇6,在壳体I内于离心风扇6上部倾斜设有换热器2,在该换热器2的底部设有固定在面板11上的接水盘5,换热器2的顶端与壳体I的背板12接触,其低端置于接水盘5内。室内气体由离心风扇6送至换热器2的迎风面处,这部分气体与换热器2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气体经由出风口 3送至室内。如图2所示,壳体I的横截面为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为换热器2在矩形上的投影面积,图中空白部分是为用以支撑换热器2的支撑托板及空调柜机其他部件所预留的避让空间。图2中的投影面积即为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它直接影响空调柜机的换热效率。
[0004]目前,为了提高空调柜机的外观或结构需要,往往需在壳体上设置直边倒角或圆弧倒角等,如图3所示,在壳体I位于后侧的两个角部(即背板12分别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连接处)形成直边倒角,由此使壳体I的横截面由矩形区域A和梯形区域B构成,在本实用新型中,梯形区域B被定义成倒角区域,它由两个倒角的侧边、连接这两个倒角起始位置的起始线段、连接这两个倒角终止位置之间的终止线段(图3中背板12的平面处宽度)共同围成。然而,由于壳体I的后部尺寸变小,换热器2无法靠近壳体I的背板12设置,即换热器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仅覆盖矩形区域A而无法覆盖倒角区域B,在壳体I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换热器2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小,不利于提高空调柜机的换热能力。同时,还导致壳体I内的空间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外观和结构需要又能确保换热效率的空调柜机。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柜机,在其壳体的同侧于两角部分别设有倒角,使所述壳体的横截面由矩形区域和倒角区域组成,空调柜机的换热器在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包括覆盖所述倒角区域的部分。
[0007]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空调柜机的换热器在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包括覆盖所述倒角区域的部分,换句话说,即在构成倒角区域的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器,能够增大所述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闻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闻空调的能力。
[0008]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所述矩形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倒角区域。
[0009]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换热器包括拼接设置的覆盖所述矩形区域的第一换热器和覆盖所述倒角区域的第二换热器,有利于简化换热器的结构,使其结构紧凑。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宽度与两个所述倒角在所述壳体上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宽度与两个所述倒角在所述壳体上的终止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确保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矩形区域和倒角区域的投影面积接近最大化,即确保所述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接近最大化,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闻空调的能力。
[0012]优选的,所述倒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背板与侧板相连接处,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端或下端。
[0013]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二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背板之间,使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恰好覆盖所述倒角区域。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拼接位置与所述倒角在所述侧板上的起始位置相对应。
[0015]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确保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矩形区域和倒角区域的投影面积接近最大化,即确保所述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接近最大化,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闻空调的能力。
[0016]优选的,至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两侧安装在形成于所述侧板内壁面的托板上,并该托板封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
[0017]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托板封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侧板之间的间隙,由空调柜机回风口被吸入的室内气体只能通过所述换热器流至所述壳体上方,然后再经由所述出风口排至室内。这样,能够增强所述换热器迎风面处气体的流动性,避免气体未经过热交换就由前述间隙流至所述壳体上方,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8]优选的,在所述托板上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拼接处设有加强筋。
[0019]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有所述加强筋,通过该加强筋能够提高所述托板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拼接处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所述换热器的固定稳固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空调柜机的结构不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空调柜机的换热器在其横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0022]图3为换热器在设有直边倒角的空调柜机横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柜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换热器在设有直边倒角的空调柜机横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为第一实施例;[0025]图6为换热器在设有弧形倒角的空调柜机横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为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图4?6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柜机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空调柜机的壳体I由顶板、面板11、背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和底座构成。图5所示,在壳体I后侧的两个角部(即左右侧板与背板连接处)分别形成直边倒角,不难理解,还可将直边倒角替换成图6所示弧形倒角,由此使壳体I的横截面由矩形区域A和倒角区域B构成。与图1所示空调柜机的结构类似,通常,在壳体I内收装有倾斜设置的换热器2和置于该换热器2下方的离心风扇。在面板11上于换热器2的上方和下方设有出风口 3和回风口 4,并回风口 4与离心风扇相对设置。在换热器2的底部设有接水盘5。
[0028]收装在壳体I内的换热器2由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拼接而成,其中,第二换热器22位于第一换热器21的上方。以第一换热器21为例,第一换热器21包括若干狭长形的第一散热片211和供制冷剂流通的第一换热管212,这多个第一散热片211沿壳体I的左右方向叠加设置,在单个第一散热片21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顺序排列的多个安装通孔。第一换热管212由平行设置的若干直管和U形弯头构成,这多个直管沿左右方向依次穿过第一散热片211上的安装通孔,并通过U形弯头连通相邻直管,使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管212内沿迂回往复的方向流通。在第一换热器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将第一换热管212与第一散热片211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管板213。同理,第二换热器22具有与第一换热器21类似的结构,在第二换热器2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管板223。
[0029]如图4所示,第一换热器21沿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和沿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均大于第
二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2与第一换热器21处于同一平面内,该第二换热器22在第一换热器21的顶端居中设置,使这两者的中心线重合。第二换热器22的第二换热管222与第一换热器21的第一换热管212连通,实现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流通。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内表面上分别一体形成沿换热器2的倾斜方向设置的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该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为长条形板状部件。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两侧分别支撑在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上,通过螺钉(紧固件)使第一管板213和第二管板223分别固定在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上。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分别朝向壳体I内侧延伸并封闭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两侧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之间的间隙。
[0030]另外,在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上于第一换热器21与第二换热器22相拼接处设有加强筋,通过该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的对应于第一换热器21与第二换热器22相拼接处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2的固定稳固性。
[0031]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一换热器21的拼接位置与倒角在左右侧板上的起始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换热器21的宽度与两个倒角在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上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第二换热器22的宽度与两个倒角在背板12上的终止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即背板12的平面处宽度)。第一换热器2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矩形区域A,第二换热器2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倒角区域B,能够增大换热器2的有效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闻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闻空调的能力。
[0032]另外,由于第一托板131和第二托板141封闭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两侧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换热器2与壳体I之间的密闭性,使由回风口 4被吸入的室内气体只能通过换热器2流至壳体I上方,然后再经由出风口 3排至室内。这样,能够增强换热器2迎风面处气体的流动性,避免气体未经过热交换而由前述间隙流至壳体I上方,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例如,如图5或图6所示,在壳体I后侧的两个角部分别形成直边倒角或弧形倒角,此时,第二换热器22靠近背板12 —侧设置。然而并非局限于此,还可将背板或面板直接形成弧形,即对称设置的两个倒角的终止位置重合,此时,第二换热器的宽度对应连接前述弧形的两端所形成弦的弦长。
[0035]又例如,如图5或图6所示,在壳体I的后侧设置直边倒角或弧形倒角,此时,第一换热器21靠近壳体I的前侧设置,第二换热器22靠近壳体I的后侧设置。然而并非局限于此,为了外观或结构需要,也可在壳体的前侧设置直边倒角或弧形倒角,此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设置位置互换;或者,在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直边倒角或弧形倒角,此时,第二换热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顶端和低端。另外,还可在壳体的左侧和/或右侧设置直边倒角或弧形倒角,此时换热器的设置方式与前述类似。
[0036]又例如,上述换热器并不局限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还可设有与它们相拼接的第三换热器甚至第四换热器,该第三换热器和/或第四换热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倒角区域内未被第二换热器所覆盖的区域,即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尽量全部覆盖倒角区域。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在于保护换热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倒角区域,不限定实现该目的的换热器的个数和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柜机,在其壳体(I)的同侧于两角部分别设有倒角,使所述壳体(I)的横截面由矩形区域和倒角区域组成,其特征在于,空调柜机的换热器(2)在所述壳体(I)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包括覆盖所述倒角区域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包括拼接设置的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所述第一换热器(21)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所述矩形区域,所述第二换热器(22)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倒角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宽度与两个所述倒角在所述壳体(I)上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宽度与两个所述倒角在所述壳体(I)上的终止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设置在所述壳体(I)的背板(12)与侧板(13、14)相连接处,所述第二换热器(22)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上端或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拼接位置与所述倒角在所述侧板(13、14)上的起始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的两侧安装在形成于所述侧板(13、14)内壁面的托板(131、141)上,并该托板(131、141)封闭所述换热器(2)与所述侧板(13、14)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板(131、141)上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与第二换热器(22)相拼接处设有加强筋。
【文档编号】F24F13/30GK203396068SQ201320366188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4日
【发明者】张明杰, 李文江, 刘伟杰, 丁爽, 袁俊军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