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180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土壤换热器和热交换器,土壤换热器一端与热交换器连接,土壤换热器另一端与热交换器连接,送热管上安装第一循环泵,热交换器一侧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道连接压缩机,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膨胀阀连接,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散热风机,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与热水箱连接,送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送水管的一端伸入热水箱的上部,回水管的一端伸入热水箱的底部。该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有效的利用了地热资源冬暖夏凉的特点,节约了能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能耗显著增长,每年房屋竣工面积达18亿-20亿平方米,其中城乡住宅达13-15亿平方米,初步预计我国城市化与经济高速增长将持续到2030年。如何在住宅建筑总量增长迅速、居住者对舒适度要求提高的同时,通过技术策略实现住宅建筑节能,是建筑领域的重要课题。
[0003]利用地热资源的建筑是指利用了地表以下土壤相对地表以上冬暖夏凉的特性,这种特性广泛存在于更多的土壤中,相比传统的具有高品质地热水的地区更加广泛,该资源取之不尽;与此同时,现有节能建筑中,空气能热泵系统已经逐渐普及,空气能热泵系统在制冷时与空调是一致的,在制热时能够将空气中的低品位热源制热成较高温度后供人们使用,具有相比空调更加节能的特性;但是空气能热泵系统的室外换热器需要与室内换热器存在一定温差才能保证系统可靠高效工作,具体的,当空气能热泵系统制冷时,其室外换热器应当能够可靠的高效散热,当空气能热泵系统制热时,其室外换热器应当能够始终保持具有5°C以上的环境温度,这种要求在一些地区很难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该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有效的利用了地热资源冬暖夏凉的特点,节约了能源,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土壤换热器和设置在地表以上的热交换器,所述土壤换热器的一端通过送热管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土壤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回热管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送热管和回热管内均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送热管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热交换器一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一制冷剂管道连接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第二制冷剂管道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三制冷剂管道与膨胀阀连接,所述膨胀阀通过第四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第五制冷剂管道与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通过送水管和回水管与热水箱连接,所述送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所述送水管的一端伸入热水箱的上部,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伸入热水箱的底部。
[0006]上述的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8]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0009]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地热资源的冬暖夏凉来与热泵系统的室外交换器进行实时热交换,保证了热泵系统室外交换器在制冷时可靠散热,在制热时提供可靠低品位热源,因此具有更优的节能性能;与此同时,通过生活热水的热交换功能,可以进一步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低温生活热水。
[0010]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的制冷系统方便在夏天使用,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的热水系统方便在冬天使用,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I 一土壤换热器;2—热交换器;3—第一换热器;
[0016]4一散热风机;5—控制阀;6—压缩机;
[0017]7—冷凝 器;8—蒸发器;9 一第一制冷剂管路;
[0018]10—第四制冷剂管路;11 一热水箱;12—第二循环泵;
[0019]13—第二换热器;14 一第二制冷剂管路;15—第三制冷剂管路;
[0020]16一膨胀阀;17—回水管;18—送水管;
[0021]19一送热管;20—回热管;21—第一循环泵;
[0022]22—第五制冷剂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土壤换热器I和设置在地表以上的热交换器2,所述土壤换热器I的一端通过送热管19与热交换器2连接,所述土壤换热器I的另一端通过回热管20与热交换器2连接,所述送热管19和回热管20内均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送热管19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21,所述热交换器2 —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13,所述第一换热器3通过第一制冷剂管道9连接有压缩机6,所述压缩机6通过第二制冷剂管道14与冷凝器7连接,所述冷凝器7通过第三制冷剂管道15与膨胀阀16连接,所述膨胀阀16通过第四制冷剂管道10与蒸发器8连接,所述蒸发器8通过第五制冷剂管道22与第一换热器3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4,所述第二换热器13的两端分别通过送水管18和回水管17与热水箱11连接,所述送水管18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12,所述送水管18的一端伸入热水箱11的上部,所述回水管17的一端伸入热水箱11的底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9上设置有控制阀5。
[0024]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利用地热资源的冬暖夏凉来与热泵系统的室外交换器进行实时热交换,保证了热泵系统室外交换器在制冷时可靠散热,在制热时提供可靠低品位热源,因此具有更优的节能性能;与此同时,通过生活热水的热交换功能,可以进一步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低温生活热水。与第一换热器2连接的制冷系统方便在夏天使用,与第二换热器13连接的热水系统方便在冬天使用。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土壤换热器(I)和设置在地表以上的热交换器(2),所述土壤换热器(I)的一端通过送热管(19)与热交换器(2)连接,所述土壤换热器(I)的另一端通过回热管(20)与热交换器(2)连接,所述送热管(19)和回热管(20)内均盛装有传热介质,所述送热管(19)上安装有第一循环泵(21),所述热交换器(2) —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13),所述第一换热器(3)通过第一制冷剂管道(9 )连接有压缩机(6 ),所述压缩机(6 )通过第二制冷剂管道(14 )与冷凝器(7 )连接,所述冷凝器(7)通过第三制冷剂管道(15)与膨胀阀(16)连接,所述膨胀阀(16)通过第四制冷剂管道(10)与蒸发器(8)连接,所述蒸发器(8)通过第五制冷剂管道(22)与第一换热器(3)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4),所述第二换热器(13)的两端分别通过送水管(18)和回水管(17)与热水箱(11)连接,所述送水管(18)上安装有第二循环泵(12),所述送水管(18)的一端伸入热水箱(11)的上部,所述回水管(17)的一端伸入热水箱(1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9 )上设置有控制阀(5 )。
【文档编号】F24F5/00GK203628888SQ20132072528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麻树波 申请人:西安中科麦特电子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