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板和基于该吸热板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230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吸热板和基于该吸热板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热板和基于该吸热板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该吸热板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它包括保温壳体、透明盖板和设于该保温壳体内的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将所述保温壳体和所述透明盖板所形成的集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和下通道。该吸热板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扰流效果好的优点;该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集热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吸热板和基于该吸热板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热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一种利用空气为热媒的太阳能加热装置,可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采暖、通风、除湿等领域。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是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主要包括保温外壳、透明盖板和设于保温外壳内的吸热板,吸热板将吸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和下通道,保温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工作原理为:当太阳辐射能透过透明盖板后,其能量被涂有选择性涂层的吸热板吸收,并转换成热能,工质从进气口进入,分别从上、下通道流经吸热板,吸热板将热能传递给工质,使工质的温度升高,工质通过出气口流出并将热量输送到需要用热的地方,由于空气从进口到出口的流道往往是阻力最小的地方,因此空气很难均匀的流过吸热板上的各点,导致换热不均,吸热板的集热效率不高。
[0003]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吸热板,已解决现有吸热板扰流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以解决现有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圆形鼓泡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圆形凹坑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贯穿该吸热板的通孔,所述吸热板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0006]基上所述,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0007]基上所述,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0008]基上所述,所述圆形鼓泡的直径等于所述圆形凹坑的直径设置。
[0009]基上所述,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
[0010]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吸热板的两侧设置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空气在流经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时,空气的流向改变,从圆形鼓泡的两侧和顶部流过,从圆形凹坑的凹陷部分流过,对空气的流向起到扰乱效果,能够强化空气和吸热板之间的换热;进一步的,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的中心位置均开设通孔,两侧的空气可以通过该通孔流通,使得空气的扰乱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同侧横向相邻的两列圆形凹坑对应相邻的两个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同向竖向相邻的两列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这种结构使得扰乱空气流动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的,使用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使换热的效果更佳,也降低了制作成本,更佳容易应用。
[0011]一种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保温壳体、透明盖板和设于该保温壳体内的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将所述保温壳体和所述透明盖板所形成的的集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保温壳体的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圆形鼓泡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圆形凹坑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贯穿该吸热板的通孔,在所述吸热板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0012]基上所述,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0013]基上所述,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0014]基上所述,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
[0015]基上所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两端的对角端。
[0016]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设置吸热板将气流通道分为上通道和下通道,并在吸热板上设置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空气在流经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时,空气的流向改变,从圆形鼓泡的两侧和顶部流过,从圆形凹坑的凹陷部分流过,对空气的流向起到扰乱效果,能够强化空气和吸热板之间的换热;进一步的,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的中心位置均开设通孔,上、下通道的空气可以对流,使得空气的扰乱效果更好;进一步的,同侧横向相邻的两列圆形凹坑对应相邻的两个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强化扰乱效果,同侧竖向相邻的两列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空气的扰乱效果,换热效果也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的,使用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使换热的效果达到最佳,也降低了制作成本,更佳容易应用,其具有设计科学、结构简单、集热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吸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吸热板的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分布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主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B-B向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A-A向视图。
[0022]图中:1.出气口 ;2.保温壳体;3.进气口 ;4.吸热板;5.上通道;6.下通道;7.透明盖板;8.圆形凹坑;9.圆形鼓泡;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吸热板4,所述吸热板4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所述吸热板4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9在所述吸热板4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8, —侧的所述圆形凹坑8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9,所述圆形鼓泡9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圆形凹坑8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贯穿该吸热板4的通孔10,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9和所述圆形凹坑8按照一列圆形鼓泡9、一列圆形凹坑8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这种结构使得空气在流过该吸热板的两侧时,能够扰乱空气的流向,使空气在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之间爬坡、分流和流经凹陷部位,大大延长了空气流经吸热板4的时间,设于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中心位置的通孔可以使吸热板两侧的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了空气的扰乱效果,所述吸热板4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9和所述圆形凹坑8中,所述圆形凹坑8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9的中点位置设置,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9和所述圆形凹坑8中,所述圆形凹坑8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9的中点位置设置,所述圆形鼓泡9的直径等于所述圆形凹坑8的直径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更大化的提高吸热板对空气地扰乱效果,并且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的分布更加工整,便于加工制造。
[0026]实施例2
[0027]一种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保温壳体2、透明盖板7和设于该保温壳体2内的吸热板4,所述吸热板4将所述保温壳体2和所述透明盖板7所形成的的集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5和下通道6,所述保温壳体2的两端设有进气口 3和出气口 1,所述吸热板4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9在所述吸热板4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8, —侧的所述圆形凹坑8在所述吸热板4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9,所述圆形鼓泡9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圆形凹坑8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贯穿该吸热板4的通孔10,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9和所述圆形凹坑8按照一列圆形鼓泡9、一列圆形凹坑8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热板4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种结构使得空气在流过该吸热板的两侧时,能够扰乱空气的流向,使空气在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之间爬坡、分流和流经凹陷部位,大大延长了空气流经吸热板4的时间,设于圆形鼓泡9和圆形凹坑8中心位置的通孔可以使吸热板两侧上、下通道的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了空气的扰乱效果,使得空气能够与吸热板4充分接触进行换热,大大提高了该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9和所述圆形凹坑8中,所述圆形凹坑8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9的中点位置设置,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9和所述圆形凹坑8中,所述圆形凹坑8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9的中点位置设置,这种结构能够更大限度的扰乱空气流动,强化空气与吸热板之间的换热,使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果更佳;所述进气口 3和所述出气口 I设于所述保温壳体2两端的对角端,使空气流经吸热板4的行程更长,换热效果更好。
[00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圆形鼓泡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圆形凹坑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贯穿该吸热板的通孔,所述吸热板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鼓泡的直径等于所述圆形凹坑的直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
6.一种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保温壳体、透明盖板和设于该保温壳体内的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将所述保温壳体和所述透明盖板所形成的的集热空腔分隔为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保温壳体的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热板的两侧均设有圆形鼓泡和圆形凹坑,同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按照一列圆形鼓泡、一列圆形凹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圆形鼓泡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圆形凹坑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贯穿该吸热板的通孔,所述吸热板的一侧涂有选择性吸热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侧横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同侧竖向排列的相邻的两列所述圆形鼓泡和所述圆形凹坑中,所述圆形凹坑对应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形鼓泡的中点位置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为薄金属板冲压制成,一侧的所述圆形鼓泡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凹坑,一侧的所述圆形凹坑在所述吸热板的另一侧形成所述圆形鼓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渗透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保温壳体两端的对角端。
【文档编号】F24J2/22GK203629079SQ201320745230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李水莲, 王亚平, 王红霞, 周辉, 李廷锋 申请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