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546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干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在将旋转提升叶片形成上下并排的多层的情况下,当以与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对应的方式决定各层的间隔(间隙)时,能够始终容易引导最佳的尺寸,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的干燥装置。干燥装置(10)在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11)内配设使由多片基础叶片(22、220)构成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沿着旋转轴(20)上下并排的多层而成。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设定为连结各基础叶片(22、220)的平坦面(23、230)的最外周端的圆直径的0~15%的比率。
【专利说明】
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卷起投入于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内的被干燥物的同时将被干燥物挤压于上述干燥槽内壁的导热面而使其干燥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干燥装置,公知有使粒状、粉末状、液状、块状等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干燥的装置。特别地,本 申请人:已经提出了通过被称为旋风散热片的独自的叶片的开发,能够实现理想的干燥条件的干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S卩,投入于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内的被干燥物通过构成安装于旋转轴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多个基础叶片的旋转而被卷起,并且通过离心力呈薄膜状挤压于干燥槽内壁的导热面,利用后续被卷起的被干燥物朝上方推压先前被卷起的被干燥物的作用,使被干燥物有效地干燥。
[0004]该装置是为了解决本 申请人:以前提出的如下课题:具有垂直螺旋旋转叶片的干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所具有的课题,即防止粘性较强的被干燥物附着与滞留于叶片导热面、防止固态物啮入基础叶片与导热面之间的间隙、改善被干燥物的卷起效率、通过导热面整个面的有效活用来提高干燥效率等课题。
[0005]另外,还公开有旋转提升叶片不限定为仅一层而构成为上下并排多层的装置。如上构成多层,从而在通过各层的基础叶片陆续将干燥物卷起的同时通过最上层的基础叶片卷起挤压于导热面而使其干燥的被干燥物后,获得干燥物。即,被干燥物设计为从干燥槽的底部至上部一边干燥一边连续上升。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40639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958869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3-19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上述的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干燥装置将旋转提升叶片构成为多层,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干燥效率,但因构成为多层而新产生了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点。
[0012]S卩,使被干燥物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连续地上升至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从而最初能够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但为了使干燥物逐层依次上升,各层的间隔(间隙)极其重要,从而存在其具体的尺寸的设定非常繁琐且困难的问题。
[0013]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现有的技术具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干燥装置:在将旋转提升叶片形成上下并排的多层的情况下,当根据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来决定各层的间隔(间隙)时,能够始终容易引导最佳的尺寸,从而能够容易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014]本案发明人们明确了如下事项:根据关于干燥装置的专心研究的结果,在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内部具备了旋转提升叶片的干燥装置中,在将旋转提升叶片做成上下并排的多层的情况下,将各层的间隔(间隙F)设定为适当的值,由此能够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015]鉴于上述的结论,用于实现上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主旨存在于以下的各项。
[0016][I] 一种干燥装置,具有:供被干燥物投入的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对上述干燥槽内壁的导热面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以及安装在设置于上述干燥槽内中心部且沿纵向延伸的旋转轴的旋转提升叶片,其特征在于,
[0017]上述旋转提升叶片由以上述旋转轴为中心在圆周方向并排配置的多个基础叶片构成,各基础叶片在俯视时分别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将被干燥物从各自的一端部载置而使其向另一端部移动的同时能够将其卷起的平坦面,该平坦面形成为朝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从一端部向斜上方延伸至另一端部,
[0018]上述旋转提升叶片配设为沿着上述旋转轴上下并排的多层,通过上述旋转轴的旋转,使多层的每个旋转提升叶片的各基础叶片旋转,从而执行如下干燥程序:使被干燥物在各基础叶片的平坦面上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移动的同时被卷起,并且利用离心力呈薄膜状挤压于上述导热面,
[0019]多层旋转提升叶片的上下之间的间隙设定为:使从旋转提升叶片的各基础叶片的另一端部最上端至其上一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各基础叶片的一端部最下端的尺寸为连结各基础叶片的平坦面的最外周端的圆直径的O?15%的比率,上述干燥工序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至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连续地依次重复,
[0020]在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上方配设阻止板,该阻止板设置于上述干燥槽内壁,阻止从所述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前往上方的、呈薄膜状挤压于上述导热面的被干燥物,使其从旋转提升叶片的内侧朝下方落下,
[0021]上述阻止板由配置成呈狭长状上下延伸的面与上述旋转提升叶片的旋转方向对置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并排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以上。
[0022][2]根据[I]所记载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层的旋转提升叶片配设为:在沿着上述旋转轴并排的上下之间,各自的各基础叶片在俯视时各以规定角度错开相位,以沿着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
[0023]上述旋转提升叶片的各基础叶片的平坦面以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的长度呈狭长形状延伸,并且除了最下层之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各基础叶片的平坦面设定为在俯视时在相同圆周上并排邻接的基础叶片彼此的平坦面在圆周方向上互不重叠的长度,
[0024]在多层的旋转提升叶片中,就上下并排的各自的各基础叶片的相对于下方的基础叶片而言,另一端部位于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附近的上方的基础叶片的一端部在俯视时不重叠而在上述相反方向隔离,并且位于比延长了上述下方的基础叶片的另一端部的平坦面的倾斜面更靠下方并且以上述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
[0025]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
[0026]在本发明的干燥装置10、10A、10B中,最重要的是将被干燥物朝圆周水平方向呈薄膜状挤压于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11、11A、11B内壁的导热面12并与其接触,并且使该接触朝纵向上升的同时连续地重复。此处,朝圆周水平方向的接触基于通过旋转提升叶片
21、210、31、31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挤压作用),从而朝纵向的上升与上述离心力相互作用而取决于叶片的角度(卷起作用)。
[0027]然而,通过本干燥装置10、10AU0B除去水分的被干燥物的种类各种各样,上述被干燥物不限定为具有一定的含水率、重量。另外,即便为相同的被干燥物,最初含水率仍较多且存在重量,从而容易产生离心力、容易上升惯性带来的量,但若水分蒸发因干燥而推进,则重量减轻,从而也不产生离心力,进而向纵向的上升力也变得不足。鉴于上述的事实,将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如何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从最初至最后,而且如何沿纵向上升为重要的课题。
[0028]关于使被干燥物沿纵向上升的卷起作用,若为将上下并排的各层的每个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间隔设为一定的状态,则与基于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直径的转速(圆周速度)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而即使上述的相关关系少许变动,特别地若不考虑上述挤压作用,则也能够容易地上升至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直径的1/2?2/3
左右的高度。
[0029]但是,若仅是这种程度的上升,导热面12在纵向不与被干燥物接触的面积比较大,无法有效地活用导热面12整个面,从而无法期望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干燥效率的提高。此处,为了使被干燥物沿纵向进一步上升,在仅设法改变基于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旋转的离心力、叶片的角度方面存在极限。
[0030]因此,发明人们根据进行了各种实验的结果,发现了为了使被干燥物沿纵向进一步上升,即为了提高卷起力而变得重要的是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考虑被干燥物的最初的含水量、干燥推进而使含水量减少从而最初的离心力、惯性力逐渐减少,若适当地设定上述上下之间的间隙F,则能够使被干燥物上升至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直径的3?4倍左右的高度。
[0031]然而,仅考虑使干燥物沿纵向上升的卷起作用,若不考虑使被干燥物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的挤压作用,则也明确产生接下来的问题。即,即使能够使被干燥物沿纵向上升较高,若被干燥物逐层相对于导热面12不均匀地成为薄膜状、另外被干燥物在干燥中途成为丸子状不成为薄膜状、被干燥物的干燥进一步推进而使水分消失,则也明确了被干燥物沿着导热面12朝下方下降,从而不与导热面12有效地接触,进而干燥效率降低至1/2?1/3的事实。
[0032]在以上的确凿的证据的基础上,发明人们根据专心研究的结果,这次明确了为了兼得最佳的挤压作用与卷起作用,将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设定为最佳的值尤为重要,该最佳的值为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直径的O?15%的比率。若为上述的比率的范围内,则能够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31遍布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逐层使被干燥物呈均匀的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并且能够经过最佳的时间使其依次上升。
[0033]根据通过上述的专心研究而能够获得的上述[I]所记载的干燥装置10、10A、10B,若使在多层的每个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旋转,则通过各自的平坦面23、230、33、330将被干燥物卷起的同时将被干燥物呈薄膜状挤压于干燥槽11、11A、11B内壁的导热面12而使其干燥。根据上述的干燥工序,即便为粘性较强的被干燥物,也难以附着于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导热面12,例如即使附着也通过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使被干燥物横跨导热面12整个面地卷起上升,因此被干燥物不会停滞。
[0034]并且,对被干燥物给予卷起作用,并且通过离心力给予对导热面12挤压的作用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平坦面23、230、33、330沿着导热面12呈细长形状,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向斜上方延伸,因此不单纯地对被干燥物给予冲击,而能够有效地发挥对被干燥物的卷起作用和对导热面12的挤压作用。
[0035]另外,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上下存在多层,从而逐层将被干燥物卷起的同时将其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从而以利用后续卷起的被干燥物将先前卷起的被干燥物推至上一层的方式使被干燥物上升。由此,能够连续地干燥被干燥物的同时使该被干燥物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31依次上升至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从而有效地活用干燥槽11、11A、11B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进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036]如上所述,此处尤为重要的是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设为成为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直径的O?15%的比率,从而能够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31遍布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逐层将被干燥物呈均匀的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并且能够经过最佳的时间使其依次上升。也可以在上述的比率的范围内以与被干燥物的具体的种类对应的方式适当地决定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尺寸。
[0037]假设,若上述间隙F小于与被干燥物的种类对应的最佳值,则被干燥物过于容易上升,而呈均匀的薄膜状挤压于干燥槽11、11A、11B内壁的导热面12,不久导致逐层立刻卷起被干燥物的大部分。相反若上述间隙F过大,则被干燥物无法逐层朝上方良好地交接,而导致上升在中途停止。另外,若上述间隙F为不足中间的值,则仍无法有效地活用干燥槽
11、11A、11B 整体。
[0038]另外,从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呈薄膜状挤压于朝向上方的上述导热面12的被干燥物被设置于干燥槽11内壁的阻止板30阻止,因此不会保持原样地上升而从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内侧朝下方落下。由此,被干燥物再次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重复干燥工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闻干燥效率。
[0039]另外,尤为重要的是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上下之间的基础叶片
22、220、32、320的相对的配置,但具体而言如上述[2]所记载那样,配设为在使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沿着旋转轴20并排的上下之间,各自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在俯视时各以规定角度错开相位,并且以沿着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
[0040]通过上述的特别的配置,投入于干燥槽11、11A、11B内的被干燥物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31朝向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以在各自的基础叶片22、220、32、320断续地连接的多重螺旋阶梯上升的方式边依次移动边被干燥。另外,通过第二层以及第二层之后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的旋转,能够对被干燥物补充上升力与离心力。如上,能够有效地活用干燥槽11、11A、11B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产生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地较高的干燥效率。
[0041]另外,上述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平坦面23、230、33、330仅具有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的长度并且独立,因此各基础叶片
22、220、32、320的平坦面23、230、33、330的外周端与导热面12之间的间隙U也不是一直连续,因此即使被干燥物中的异物啮入间隙U,也立即躲避而不继续啮合。
[0042]另外,若对上述特别的配置详细叙述,则在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将上下并排的各自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配置为相对于下方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另一端部,位于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附近的上方的基础叶片220、320的一端部在俯视时不重叠而沿上述相反方向隔离,并位于比延长了上述下方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另一端部的平坦面23、230、33、330的倾斜面更靠下方,以上述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由此,能够将被下层的基础叶片22、220、32、320卷起而朝斜上方移动的被干燥物与上层的基础叶片220、320的一端部可靠地交接。
[0043]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在将旋转提升叶片形成上下并排的多层的情况下,在以与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对应的方式决定各层的间隔(间隙)时,能够始终容易引导最佳的尺寸,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044]另外,被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呈薄膜状挤压于朝向上方的导热面的被干燥物被设置于干燥槽内壁的阻止板阻止,因此不会保持原样地上升而从旋转提升叶片的内侧朝下方落下,从而被干燥物再次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重复干燥工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闻干燥效率。
[0045]并且,设法各层之间的基础叶片的相对的配置,从而能够在各层之间使被干燥物顺利地依次上升,进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0047]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具备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俯视图。
[0048]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侧视图。
[0049]图4是图2的IV-1V线剖视图。
[0050]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构成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基础叶片的俯视图。
[005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构成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基础叶片的侧视图。
[005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0053]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构成逐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基础叶片的配置的一部分的展开图。
[0054]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使用时的作用的说明图。
[0055]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使用时的被干燥物的样子的说明图。
[0056]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0057]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0058]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俯视图。
[0059]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侧视图。
[0060]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构成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基础叶片的俯视图。
[0061]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构成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基础叶片的侧视图。
[0062]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0063]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所具备的构成逐层的旋转提升叶片的基础叶片的配置的一部分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基于附图,对代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65]图1?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66]如图1所示,构成干燥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干燥槽11构成为立式的圆筒形状。投入于该干燥槽11的内部的被干燥物涉及生活垃圾、剩饭、食品残渣、污泥、淤泥、家畜粪尿等许多方面,在该形态中,也为粒状、粉末状、液状、块状等各种各样,且含水量也多样。本干燥装置10能够对应任意种类的被干燥物。
[0067]干燥槽11的圆筒状的内壁成为将来自导热机构的热传递至被干燥物的导热面
12。作为导热机构例如构成为具备以包围干燥槽11的外周的方式形成的套管13、以及连结于该套管13并向套管13内送入蒸气的锅炉(省略图示)。在套管13设置有将蒸气导入套管13内的蒸气流入部13a以及将蒸气排出至套管13外的蒸气排出部13b。
[0068]作为上述导热机构的其他的例子,构成为代替蒸气而将热风送入套管13内、或者也可以由收容于套管13内的热介质与配设于套管13的外周的电加热器构成。即,将来自电加热器的热经由热介质传递至导热面12。也可以进一步使结构简化,将配设于套管13的外周的电加热器的热直接传递至导热面12。如上作为上述导热机构存在各种机构。
[0069]将被干燥物供给至干燥槽11的内部、排出至外部的结构也各种各样,例如,也可以在干燥槽11的上盖14的一部分设置能够进行开闭的供给口(省略图示),从该供给口将被干燥物投入内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导热面12的底板15附近设置能够进行开闭的排出口(省略图示),从该排出口将干燥完毕的被干燥物排出至外部。根据上述的结构,进行如下分批式的处理:直至全部的工序结束位置,在中途不供给被干燥物、不进行排出。
[0070]或者,如图11所示的、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A那样,也可以在干燥槽11的底板15附近连接供给管16,通过供给螺杆16a将被干燥物供给至干燥槽11内的底部。另一方面,在导热面12的上盖14附近连接排出管17,通过排出螺杆17a将干燥完毕的被干燥物排出至外部。根据上述的结构,一边连续供给被干燥物一边执行干燥工序,从而也能够连续排出干燥完毕的被干燥物的连续式的处理。
[0071]另外,在干燥槽11内的中心部配设有沿纵向(铅垂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0。该旋转轴20被轴支为通过导热面12的上盖14与底板15的中心。在旋转轴20的中途以上下并排而成为多层的方式安装有旋转提升叶片21、210。旋转轴20的下端部以能够传动的方式连结于配设在干燥槽11的底板15的外侧的电动马达18,旋转轴20通过电动马达18的驱动而旋转驱动,从而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被设定为同步旋转。
[0072]上述旋转提升叶片21、210由配置为分别以旋转轴20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并排的多个基础叶片22、22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均具备三片基础叶片22、220而成。在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中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与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中,基础叶片22、220的长度分别不同。即,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的基础叶片22形成为比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基础叶片220长。以下,主要以旋转提升叶片21为代表,对其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3]如图2?图4所示,构成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的各基础叶片22分别呈相同形状,在俯视时分别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具有使被干燥物从一端部22a载置并向另一端部22b移动的同时能够卷起的平坦面23。该平坦面23形成为朝向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从一端部22a朝斜上方延伸至另一端部22b。即,各基础叶片22构成为将被干燥物载置在平坦面23上并将其卷起的同时通过离心力(参照图10)挤压于上述导热面12。
[0074]更加详细而言,各基础叶片22的平坦面23以一定宽度延伸至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的长度,上述平坦面23的外周端形成为沿着上述导热面12的圆筒形状的弧状。在该平坦面23的外周端与上述导热面12之间形成有允许各基础叶片22的旋转的间隙U(参照图10)。此外,间隙U不需要从基础叶片22的一端部22a直至另一端部22b为恒定,例如,也可以设定为朝向与基础叶片22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逐渐变宽。
[0075]另外,仅限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构成为各个基础叶片22的另一端部22b位于比除了沿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邻接之外的基础叶片22的一端部22a更高的位置且在俯视时重叠。即,各基础叶片22的长度成为遍布对在俯视时为360度大致三等分的大致120度的角度范围。另一方面,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各基础叶片220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各基础叶片22共通,但基础叶片220的长度被设定为比上述基础叶片22的长度短。
[0076]关于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各基础叶片220的平坦面230以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的长度呈狭长形状延伸,并且在俯视时沿相同圆周上并排邻接的基础叶片220彼此的平坦面230被设定为从一端部220a直至另一端部220b在圆周方向上互不重叠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任意的基础叶片220均为遍布在俯视时为大致60度的角度范围的长度,且为上述基础叶片22的长度的2/3左右。此外,上述基础叶片22、220的个数并不如上所述地限定于三片,也可以由两片或者四片以上构成。各基础叶片22、220的具体的长度、横向宽度的尺寸也为能够适当地决定的设计事项。
[0077]另外,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的各基础叶片22在呈放射状固定于上述旋转轴20的安装臂24的前端连结有一端部22a。此处安装臂24以与各基础叶片22的个数一致的方式设置有三条,分别配置为在与上述旋转轴20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展开,分别支撑所对应的上述基础叶片22。
[0078]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础叶片22与安装臂24—体成形,对一张金属板进行裁剪并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即,安装臂24为与基础叶片22相同地以一定宽度延伸的板状,且是从上述旋转轴20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件。在该安装臂24的前端侧一体连续有基础叶片22的一端部22a。
[0079]更加详细而言,安装臂24弯曲为在其宽度方向以与上述基础叶片22的平坦面23的倾斜一致的方式倾斜,如图4所示,相对于干燥槽11的底板15以规定角度倾斜。由此,安装臂24发挥积极地刮下滞留在底板15上的被干燥物的作用。另外,在安装臂24中,朝向旋转方向R的侧缘24a形成为锥形缘,并配置为与上述底板15对置。
[0080]另外,如图5、图6所示,除了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各基础叶片220连结于从小圆板部240a的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安装臂240的前端。在小圆板部240a形成有供上述旋转轴20插通并用于固定于旋转轴20的圆形贯通孔。安装臂240与上述安装臂24的情况相同地,以与各基础叶片220的个数一致的方式设置有三条,并分别配置为在与上述旋转轴20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展开,且各自的前端与上述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体地连结。
[0081]此处,安装臂240也与上述基础叶片220 —体成形,对一张金属板进行裁剪并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但是,与上述安装臂24不同,如图6所示,尤其没有设置宽度方向的倾斜。即,安装臂240分别配置为在与上述旋转轴20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全部平行地延伸。因此,最下层以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安装臂240不特别地发挥积极地刮下被干燥物的作用。
[0082]另外,省略图示,但关于上述各基础叶片22、220的另一端部22a、220a,也可以连结于呈放射状固定于上述旋转轴20的支撑臂的前端。此处,支撑臂不需要特别地发挥上述安装臂24那样的刮下的作用,只要为仅进行支撑而能够加强的构造,则也可以为任意结构,但也可以为了不与被干燥物的卷起作用干涉,而如细棒等那样构成为尽量小。
[0083]如图1所示,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将上述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配设于旋转轴20的下部且在其上方以等间隔并排为四层的方式配设有其他的旋转提升叶片210,从而构成为多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提升叶片210设置为四层,但该旋转提升叶片210也能够根据干燥槽11的高度、尺寸而配设为一层、二层、三层或五层以上。
[0084]在任意的层数的情况下也尤为重要的是各层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该间隙F基于上述的考察而被决定为从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的另一端部22b、220b最上端至其上一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最下端的尺寸成为连结各基础叶片22、220的平坦面23、230的最外周端的圆直径(以下,仅称为直径)的O?15%的比率。此外,若决定为成为O?9%的比率,则也明确能够期待更进一步的优良的效果。
[0085]此处,就各层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而言,若在成为上述各基础叶片22、220的直径的O?15%的比率的范围内,则不需要一律地为相同的值。例如,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与其正上方的第二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之间的间隙F设定为小于比第二层更靠上方的各旋转提升叶片210之间的间隙F。此外,最下层的基础叶片22的直径与除此以外的基础叶片220的直径考虑与上述导热面12之间的间隙U(参照图10)而为相同。
[0086]作为上述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具体的值例如在上述直径为2000mm的情况下,在O?300mm的范围内进行设定。此处,根据干燥槽11的具体的内径尺寸,上述直径各种各样,根据该干燥槽11的内径尺寸具体地设定上述直径、上下之间的间隙F。另外,根据被干燥物的种类适当地决定在上述O?300mm的范围内设定为怎样的间隙。
[0087]例如,在被干燥物为下水道道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的情况下,含水率为80?85%,若被干燥物的水分蒸发推进而成为65?70%的含水率,则粘性显著地增大,从而一部分成为块状。根据上述的特性,若上述上下之间的间隙F在上述O?300mm的范围内中的、特别地100?180_的范围内决定,则能够实现稳定的更高的干燥效率。上述的数值根据干燥槽11的内径尺寸变动,例如,在上述直径为100mm的情况下,上下之间的间隙F在50?90mm的范围下适当地决定。
[0088]或者,在被干燥物为下水道污泥且未脱水污泥的情况下,含水率为95?98%,且呈液状的状态,因此即使如上述那样水分蒸发推进而成为65?70%,固态物的容量也极端地少。根据上述的特性,若上下之间的间隙F在上述O?300mm的范围内中的、更狭窄的30?120mm的范围内决定,则即使粘性较高也能够提高与套管13接触的接触效率。另外,在上述直径为100mm的情况下,上下之间的间隙F在15?60mm的范围内适当地决定。与其他的被干燥物对应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在后面进行叙述,但均在成为上述直径的O?15%的比率的范围内具体地决定。
[0089]将上下之间的间隙F设为成为直径的O?15%的比率的数值限定的临界的意义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即,在上述的比率的范围内决定上下之间的间隙F,从而能够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遍布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逐层将被干燥物呈均匀的薄膜状地挤压于套管13的导热面12,并且能够经过最佳的时间使其依次上升。
[0090]在上下之间的间隙F不足直径的0%,即上下的各基础叶片22、220即便只有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产生额外的湍流而相互干涉,从而卷起作用被抵消。另一方面,若上下之间的间隙F大于直径的15%,则不论被干燥物的种类如何,被干燥物均无法逐层朝上方良好地交接,而存在上升在中途停止的情况,该情况通过发明人们的多数的实验能够明确。此外,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下限通过上述直径的0%以上的数值,也能够确认存在与实际的被干燥物的种类对应的最佳值。
[0091]再者,与上述上下之间的间隙F—并尤为重要的是各层之间的基础叶片22、220的相对的配置。针对上述的配置也根据发明人们的专心研究的结果,通过设定为接下来的特别的配置,而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干燥效率。即,如图7所示,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在沿着上述旋转轴20并排的上下之间,配设为各自的各基础叶片22、220在俯视各错开相位规定角度而呈沿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
[0092]更加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就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的基础叶片22与其上一层、即从下数第二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基础叶片220的相位而言,相对于下方的基础叶片22的另一端部22b设定为位于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附近的上方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在俯视时不重叠而在上述相反方向上隔离,且位于比在下方的基础叶片22的另一端部22b的平坦面23所延长的倾斜面更靠下方。
[0093]另外,第二层及第二层之后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基础叶片220分别呈相同形状,上下并排的各基础叶片220与上述相同地,相对于下方的基础叶片220的另一端部220b设定为位于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的附近的上方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在俯视不重叠而在上述相反方向上隔离规定角度(图9中的距离B),且位于比在下方的基础叶片220的另一端部220b的平坦面230所延长的倾斜面更靠下方。
[0094]通过上述的配置,如图9所示,在上述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中,被下层的基础叶片220卷起并朝斜上方移动的被干燥物不会被上层的旋转的基础叶片220的下表面挤压,而被上层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时机良好地捧起,被干燥物以在各基础叶片22、220的多重螺旋阶梯上升的方式依次移动。另外,通过第二层及第二层之后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旋转,能够对被干燥物补充上升力与离心力。
[009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上方配置有设置于上述干燥槽11内壁且阻止从上述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朝向上方的被干燥物而使其从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内侧朝下方落下的阻止板30。阻止板30由配置为上下呈狭长状延伸的面与旋转提升叶片210的旋转方向对置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阻止板30设置有三片,但该阻止板30的具体的形状及配置为能够适当地决定的设计事项,也可以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根据干燥槽11的内径尺寸,例如伴随着内径增大而使个数增加。
[0096]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7]从处于干燥槽11的上盖14的供给口向干燥槽11内投入被干燥物。然后,对电动马达18进行驱动,从而使旋转轴20朝R方向旋转。同时,从锅炉向套管13内导入蒸气,对导热面12进行加热。旋转提升叶片21、210伴随着旋转轴20的旋转而旋转,针对各个基础叶片22、220,被干燥物从一端部22a、220a载置于平坦面23、230上,并向另一端部22b、220b侧移动。
[0098]此时,在被干燥物作用有使其朝向上方的力,从而被干燥物被卷起,并且通过离心力挤压于导热面12(参照图9、图10)。给予上述的卷起作用与挤压作用的各基础叶片22、220的平坦面23、230沿着导热面12呈细长形状延伸,并且外周端呈在与导热面12之间保持间隙U的弧状。因此,并不是对被干燥物仅给予冲击,而有效地进行对被干燥物的卷起作用与对导热面12的挤压作用。
[0099]而且,被干燥物并非通过一个连续的叶片而在干燥槽11内上升移动,被干燥物被各个基础叶片22、220依次卷起,并且挤压于导热面12。因此,即便为粘性较强的被干燥物等,也不会附着于导热面12,从而也不会在导热面12上的特定位置滞留被干燥物。另外,各基础叶片22、220仅具有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周范围内的长度地独立,因此各基础叶片22、220的平坦面23、230的外周端与导热面12之间的上述间隙U也并不一直连续,因此即使被干燥物中的异物啮入间隙U,也立即躲避而使啮合不再持续。
[0100]特别地,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的各基础叶片22为与其他层的各基础叶片220相比较长的尺寸,因此最初相对于在干燥槽11的底部滞留较多的被干燥物,能够施加进一步大的卷起力。因此,能够使被干燥物从干燥槽11的底部朝向上方的各层顺利地移动。并且,对最下层的各基础叶片22进行支撑的安装臂24如图4所示地相对于底板15倾斜,因此滞留在底板15上的被干燥物不仅通过基础叶片22,通过安装臂24也能够积极地捧起。由此,能够更加早期地使被干燥物与导热面12接触。
[0101]并且,旋转提升叶片21、210上下存在多层,从而逐层卷起被干燥物的同时将其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并且通过后续卷起的被干燥物将先前卷起的被干燥物按至上一层的方式使被干燥物上升。由此,能够连续地干燥被干燥物的同时使该被干燥物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依次上升至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从而有效地活用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进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102]如图10所示,逐层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的被干燥物在一侧具有与导热面12接触的面,并且在另一侧具有与干燥槽11内的空间的空气接触的蒸发面。而且,与导热面12接触的被干燥物通过来自导热面12的热,引起该情况下的某种程度的水分蒸发。含水率因与导热面12接触时的水分蒸发而降低的被干燥物以与含水率较高的被干燥物替换的方式向上述蒸发面移动。
[0103]向上述蒸发面移动的被干燥物暴露于空气,从而水分蒸发进一步推进。另外,被干燥物从导热面12侧向蒸发面移动,与此同时,通过基于各基础叶片22、220的卷起作用,后续卷起的被干燥物连续地按压先前卷起的被干燥物,从而被干燥物沿着导热面12逐渐上升。换句话说,被干燥物从导热面12向蒸发面移动的同时沿着导热面12被卷起,从而上升的同时被干燥。上述的干燥工序逐层被依次重复。
[0104]此处尤为重要的是如上所述那样的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将该间隙F的值设为成为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直径的O?15%的比率,从而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遍布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逐层使被干燥物呈均匀的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并且能够经过最佳的时间使其依次上升。也可以在上述的比率的范围内,根据被干燥物的具体的种类适当地决定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尺寸。
[0105]具体而言例如,关于生活垃圾,烹调残渣、过期产品的食品等的蔬菜屑非常多,在整体上纤维质较多,因此粘着性不足。在主要处理上述的特性的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10中,使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值根据干燥槽11的内径尺寸变动,但作为与该内径尺寸对应的各基础叶片22、220的直径的O?15%,大体设定为20?120_。由此,能够相对于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维持作为被干燥物的生活垃圾的干燥所需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0106]另外,在海鲜那样的生物的情况下,若干燥推进,则粘性消失,从而成为干透的状态,因此相对于导热面12非常容易成为薄膜。在主要处理上述的特性的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10中,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值与干燥槽11的内径尺寸对应地变动,但大体设定为50?200mm。由此,能够相对于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维持作为被干燥物的生物的干燥所需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0107]另外,在废液的情况下,水分量较多,固态物非常少。在主要处理上述的特性的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10中,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值与干燥槽11的内径尺寸对应地变动,但大体设定为100?250_。由此,能够沿着干燥槽11的导热面12使被干燥物有效地上升,从而仍能够相对于导热面12整个面可靠地接触。
[0108]另外,在水果的情况下,水分比较多且糖分也较多,因此水分蒸发而使固态物的比率增多,伴随与此粘着率增高。根据上述的特性,能够容易向纵向的上部上升且在下部、中间部形成空间,从而接触恶化而难以均匀地成为薄膜,但将上述间隙F的值设定为80?150mm,从而能够将被干燥物可靠地呈薄膜状挤压于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
[0109]另外,在米饭、面条、荞面等那样的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含水率较少,但通过加热,而成为年糕状,从而使粘度非常高。上述的碳水化合物无法在现有的干燥装置中进行干燥,但根据本干燥装置10,将上述间隙F的值设定为O?80mm,从而能够相对于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维持作为被干燥物的碳水化合物的干燥所需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0110]另外,乌贼的内脏的水分非常多,同时油脂部分较多且固态物较少,若蒸发推进使水分消失,则因油而成为稠糊的浆液。在主要处理上述的特性的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10中,将上述间隙F的值设定为30?150mm,从而能够使被干燥物可靠地呈薄膜状挤压于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进而能够生成品质良好的干燥物。
[0111]另外,在对动物的遗体以及病死动物等的切碎物进行干燥的情况下,上述动物的油非常多,因此若使水分蒸发则成为固态物与较多的油的混合物。在主要处理上述的特性的被干燥物的干燥装置10中,将上述间隙F的值设定为80?180mm,从而能够相对于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将被干燥物维持为干燥所需的良好的接触状态。
[0112]再者,在茶籽饼等的情况下,被脱水,因此水分较少且几乎不存在粘性,因此将上述间隙F的值设定为O?60_,从而能够使被干燥物沿纵向有效地上升,进而能够相对于导热面12整个面可靠地接触。此外,在如粉状体那样含水率为30?50%较少的被干燥物的情况下,粘性较少,因此将上述间隙F的值设定为O?30mm,从而能够使被干燥物沿纵向有效地上升,进而能够相对于导热面12整个面可靠地接触。
[0113]如以上那样,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在上述间隙F的值分别未落在各基础叶片22、220的直径的O?1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向纵向的上升效率恶化,与导热面12的接触效率也恶化,从而作为干燥装置10的重要的性能之一的干燥时间极端增多。特别地,上升效率降低无法发挥活用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的立式的优点。因此,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的尺寸尤为重要。
[0114]另外,与上述间隙F的值相同地尤为重要的是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基础叶片22、220的相对的配置。上述的配置如上述的图7以及图8所示,配设为上下之间的各基础叶片22、220在俯视时以规定角度错开相位,并呈在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的多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重)的螺旋阶梯状并排。
[0115]通过上述的特别的配置,首先通过最下层的基础叶片22与安装臂24从干燥槽11的底部被捧起的被干燥物通过离心力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的同时被正上方的第二层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捧起。并且,被第二层的基础叶片220卷起的被干燥物相同地呈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的同时被正上方的第三层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捧起。
[0116]S卩,投入于干燥槽11内的被干燥物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朝向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各自的基础叶片22、220以在断续地连接的多重螺旋阶梯上升的方式依次移动的同时被干燥。另外,通过第二层及第二层之后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旋转,能够对被干燥物补充上升力与离心力。如上,能够有效地活用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117]特别地,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的各基础叶片22形成为比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各基础叶片220较长,从而该最下层的各基础叶片22被配置为各自的另一端部22b在比沿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邻接的其他的基础叶片22的一端部22a更高的位置在俯视时重叠。由此,最初相对于在干燥槽11的底部滞留较多的被干燥物,能够施加更大的卷起力,从而能够使被干燥物从干燥槽11的底部朝向上方的各层顺利地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臂24也发挥积极地刮下滞留在底板15上的被干燥物的作用。
[0118]并且,如图9所示,上下并排的各基础叶片220被配置为相对于下方的基础叶片220的另一端部220b位于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附近的上方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在俯视时不重叠而沿上述相反方向隔离,且位于比在上述下方的基础叶片220的另一端部220b的平坦面230延长的倾斜面更靠下方。由此,能够使被下层的基础叶片220卷起并沿着导热面12向斜上方移动的被干燥物与上层的基础叶片220的一端部220a可靠地交接。
[0119]另外,第二层及第二层之后的各基础叶片220为在以旋转轴20为中心的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呈圆弧状延伸的长度,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邻接的基础叶片220彼此的平坦面230能够容易地配设为在圆周方向上互不重叠,而在上下之间以规定角度错开相位。此外,各基础叶片22、220在呈放射状固定于旋转轴20的安装臂24、240的前端连结有一端部22a、220a,但对于另一端部22b、220b而言,若也相同地构成为连结于呈放射状固定于旋转轴20的支撑臂的前端,则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撑强度。
[0120]在图1中,从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朝向上方的被干燥物被设置于干燥槽11内壁的阻止板30阻止,不会保持原样地上升而从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内侧朝下方落下。由此,被干燥物再次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重复干燥工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此外,结束干燥的被干燥物在停止电动马达18的驱动后,能够从处于干燥槽11的底板15附近的排出口取出至外部。
[0121]接下来,参照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A中,在旋转轴20的下部设置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并且在其上部设置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其他的旋转提升叶片210共四层。该上下的层数也可以根据干燥槽11的高度、尺寸设置合计六层以上,且为能够适当地变更的设计事项。
[0122]就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与上下之间的基础叶片22、220的相对的配置而言,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干燥槽11的底板15附近的壁面连接供给管16,通过供给螺杆16a将被干燥物供给至干燥槽11内的底部,另一方面在导热面12的上盖14附近的壁面连接排出管17,通过排出螺杆17a将干燥完毕的被干燥物排出至外部。
[0123]在上述的干燥装置1A中,可以进行使被干燥物的供给间断而间歇地获得干燥物的分批式的处理,还能够进行连续地供给被干燥物,并且连续地排出干燥物的连续式的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进行连续式的处理为前提,能够省略上述阻止板30。
[0124]接下来,参照图12?图18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B在旋转轴20的下部设置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在其上方进一步设置四层结构不同的旋转提升叶片310而形成多层结构。此外,干燥槽11、导热面12、套管13等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一种类的部位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125]上述旋转提升叶片31、310由配置为以分别以旋转轴20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并排的多个基础叶片32、32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均具备六片基础叶片32、320而成。在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与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0中,基础叶片32、320的长度分别不同。即,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的基础叶片32形成为比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0的基础叶片320 长。
[0126]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的各基础叶片32在分别呈放射状固定于旋转轴20的合计六条安装臂34的前端分别以等间隔地并排的方式设置有基础叶片32。各基础叶片32分别呈相同形状,在俯视时分别沿圆周方向延伸较短,并且具有使被干燥物从一端部32a载置向另一端部32b移动的同时能够将其卷起的平坦面33。
[0127]各基础叶片32的平坦面33构成为:形成为朝向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从一端部32a向斜上方延伸至另一端部32b,将被干燥物载置在各基础叶片32上并将其卷起的同时通过离心力挤压于上述导热面12,从而使被干燥物干燥。
[0128]各基础叶片32的长度被设定为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各自的另一端部32b位于比在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上邻接的其他的基础叶片32的一端部32a高,且在俯视时重叠。此外,基础叶片32与安装臂34也一体成形,与上述旋转提升叶片21相同地,对一张金属板进行裁剪并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
[0129]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除了最下层以外的其他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0的各基础叶片320连结于从小圆板部340a的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安装臂340的前端。在小圆板部340a形成有供上述旋转轴20插通并用于固定于旋转轴20的圆形贯通孔。安装臂340以与各基础叶片320的个数一致的方式设置有六条,分别配置为在与上述旋转轴20的轴向正交的平面上展开,各自的前端一体连结于上述基础叶片320的一端部320a。
[0130]各基础叶片320分别呈相同形状,在俯视时分别沿圆周方向延伸较短,并且具有将被干燥物从一端部320a载置向另一端部320b移动的同时能够将其卷起的平坦面330。对于各基础叶片320的平坦面330而言也构成为:形成为朝向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从一端部320a向斜上方延伸至另一端部320b,将被干燥物载置在各基础叶片320上并将其卷起的同时通过离心力挤压于上述导热面12,从而使被干燥物干燥。
[0131]各基础叶片320的长度被设定为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周范围内,并且邻接的基础叶片320彼此的平坦面330从一端部320a直至另一端部320b在圆周方向上互不重叠。此夕卜,各基础叶片320、安装臂340、以及小圆板部340a也一体成形,与上述旋转提升叶片210相同地,对一片金属板进行裁剪并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
[0132]在本实施方式中,任意的基础叶片32、320也形成为比上述基础叶片22、220短。如上基础叶片32、320的高度也被抑制与长度缩短对应的部分,与上述基础叶片32、320相比在上下方向上体积不增加,即便使层数增多,也能够尽量抑制干燥槽11的总高度。此外,基础叶片22、220不限定于上述的六片,其个数、具体的长度、横向宽度的尺寸也为能够适当地决定的设计事项。
[0133]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图12所示,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3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尤为重要。该间隙F的值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地,设为成为旋转提升叶片31、310的直径的O?15%的比率,从而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遍布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0,连续地依次重复逐层使被干燥物呈均匀的薄膜状挤压于导热面12的干燥工序。
[0134]另外,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就各层的旋转提升叶片31、310的上下之间的基础叶片32、320的相对的配置而言,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地,在俯视时各错开相位规定角度,并配设为呈沿与旋转方向R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多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重)的螺旋阶梯状并排。根据上述的特别的配置,能够有效地活用干燥槽11内壁的纵向的导热面12整个面,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发挥了立式的优点的非常高的干燥效率。
[0135]以上,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变更、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除了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31之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中,均由相同形状、相同倾斜度的多个基础叶片220、320构成,但也可以根据需要,使上述结构不同。
[0136]例如,也可以将旋转提升叶片21、31与旋转提升叶片210、310配设为从最下层按顺序交替地并排。总之,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中的、至少任一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长度形成为不限定于最下层而与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长度不同的尺寸即可。如上,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结构能够通过投入干燥槽11、11A、IIB的被干燥物的性质与状态、分量等,选择适当的结构来组合。
[0137]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38]在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中,能够对应包含液状的各种各样的被干燥物,特别地,即便为包含固态物、半固态物的被干燥物、粘性较强的被干燥物,也能够广泛地利用为能够有效地使其干燥的干燥装置。
[0139]符号的说明
[0140]10—干燥装置,1A—干燥装置,1B—干燥装置,11 一干燥槽,IlA—干燥槽,IlB—干燥槽,12—导热面,13—套管,13a—蒸气流入部,13b—蒸气排出部,14 一上盖,15—底板,16—供给管,16a—供给螺杆,17—排出管,17a—排出螺杆,18—电动马达,20—旋转轴,21一旋转提升叶片,22—基础叶片,23—平坦面,24—安装臂,30一阻止板,31一旋转提升叶片,32—基础叶片,33—平坦面,34—安装臂,210—旋转提升叶片,220—基础叶片,230—平坦面,240—安装臂,310—旋转提升叶片,320—基础叶片,330—平坦面,340—安装臂。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燥装置(10、10A、10B),具有:供被干燥物投入的立式圆筒形状的干燥槽(11、11AU1B);对所述干燥槽(11、11A、11B)内壁的导热面(12)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以及安装在设置于所述干燥槽(11、11A、11B)内中心部且沿纵向延伸的旋转轴(20)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由以所述旋转轴(20)为中心在圆周方向并排配置的多个基础叶片(22、220、32、320)构成,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在俯视时分别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将被干燥物从各自的一端部载置而使其向另一端部移动的同时能够将其卷起的平坦面(23、230、33、330),该平坦面(23、230、33、330)形成为朝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从一端部向斜上方延伸至另一端部, 所述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配设为沿着所述旋转轴(20)上下并排的多层,通过所述旋转轴(20)的旋转,使多层的每个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旋转,从而执行如下干燥程序:使被干燥物在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平坦面(23、230、33、330)上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移动的同时被卷起,并且利用离心力呈薄膜状挤压于所述导热面(12), 多层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上下之间的间隙(F)设定为:使从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另一端部最上端至其上一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的各基础叶片(220、320)的一端部最下端的尺寸为连结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平坦面(23、230、33、330)的最外周端的圆直径的O?15 %的比率,所述干燥工序从最下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31)至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连续地依次重复, 在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的上方配设阻止板(30),该阻止板(30)设置于所述干燥槽(11)内壁,阻止从所述最上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前往上方的、呈薄膜状挤压于所述导热面(12)的被干燥物,使其从旋转提升叶片(210)的内侧朝下方落下, 所述阻止板(30)由配置成呈狭长状上下延伸的面与所述旋转提升叶片(210)的旋转方向对置的板状的部件构成,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并排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10、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配设为:在沿着所述旋转轴(20)并排的上下之间,各自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在俯视时各以规定角度错开相位,以沿着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 所述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平坦面(23、.230,33,330)以在俯视时为360度的圆周范围内的长度呈狭长形状延伸,并且除了最下层之外的其他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0、310)的各基础叶片(220、320)的平坦面(230、330)设定为在俯视时在相同圆周上并排邻接的基础叶片(220、320)彼此的平坦面(230、330)在圆周方向上互不重叠的长度, 在多层的旋转提升叶片(21、210、31、310)中,就上下并排的各自的各基础叶片(22、.220、32、320)而言,相对于下方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另一端部位于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附近的上方的基础叶片(220、320)的一端部在俯视时不重叠而在所述相反方向隔离,并且位于比延长了所述下方的基础叶片(22、220、32、320)的另一端部的平坦面的倾斜面更靠下方并且以所述多重螺旋阶梯状并排。
【文档编号】F26B17/22GK104321603SQ20138002633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金井正夫 申请人:金井正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