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355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地表内且至少一端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地道和设置于建筑体内部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建筑管道井、通风支管和抽风设备,建筑管道井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建筑体内,建筑管道井下端设置有进风口且该进风口与通风地道连通,建筑管道井上端设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伸出建筑体顶部并与外界连通,抽风设备设置于建筑管道井出风口处用于将建筑管道井内的气体抽出,建筑管道井与建筑体内每户住宅之间均连接有通风支管,本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能充分利用地冷、地热能源和现有建筑管道井,并使其与地道连通形成烟囱式通风构造,并借助抽风设备,加速通风通道内空气的流动,将地道内空气引入室内,出风口与住宅窗口形成气流,调整室内温湿度。
【专利说明】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的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西南夏热冬冷地区,尤其是山区坡地高层住宅建筑,因土地资源稀缺,建筑体型多为塔式高层建筑,该建筑自然通风困难,造成住宅内夏季闷热,冬季阴冷,多需使用空调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这样,既消耗了能源,又无法保证室内始终处于人体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状况。
[000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能充分利用地冷、地热能源和现有建筑管道井,并使其与地道连通形成烟囱式通风构造,并借助抽风设备,加速通风通道内空气的流动,将地道内空气引入室内,出风口与住宅窗口形成气流,调整室内温湿度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借助建筑管道井作为输风通道,将地道中的冷空气引入建筑体中住宅内,提高室内空气流动,以调整室内温湿度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地表内且至少一端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地道和设置于建筑体内部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建筑管道井、通风支管和抽风设备,建筑管道井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建筑体内,建筑管道井下端设置有进风口且该进风口与通风地道连通,建筑管道井上端设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伸出建筑体顶部并与外界连通,抽风设备设置于建筑管道井出风口处用于将建筑管道井内的气体抽出,建筑管道井与建筑体内每户住宅之间均连接有通风支管;
[0006]进一步,所述建筑管道井包括相互隔离的给水管道井、弱电井、强电井和送风井;
[0007]进一步,所述通风地道为混凝土预制方形管且通风地道内设有管道桥架,管道桥架固定于通风地道内壁顶面;
[0008]进一步,所述管道桥架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给水管道、弱电管道和强电管道;
[0009]进一步,所述通风地道内壁底部沿通风管纵向设有排水沟;
[0010]进一步,所述通风支管为扁管并沿楼板上表面铺设并延伸至住宅客厅内;
[0011]进一步,所述新风系统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置于沿坡体设置的多个建筑体内,通风地道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下方的水平段和设置于两相邻建筑体之间的倾斜段;
[0012]进一步,所述水平段沿边坡坡底侧倾斜;
[0013]进一步,所述抽风设备为轴流式风机。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利用现有建筑体内的建筑管道井和埋设于地表下的水电路输送管道作为送风通道,将地下水电路输送管道中的空气抽出并输送至建筑体内各个住宅中,从而在住宅中形成气流,调整室内温度,从而大幅度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增加了现有水电线路管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能在建筑管道井内形成气流,从而降低建筑管道井内水电线路的环境温度,避免建筑管道井内电路因温度过高发生自燃,从而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断面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管道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断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管道井4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地道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建筑管道井4式通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地表内且至少一端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地道13和设置于建筑体6内部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包括建筑管道井4、通风支管3和抽风设备,建筑管道井4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建筑体6内,建筑管道井4下端设置有进风口且该进风口与通风地道13连通,建筑管道井4上端设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伸出建筑体6顶部并与外界连通,抽风设备设置于建筑管道井4出风口处用于将建筑管道井4内的气体抽出,建筑管道井4与建筑体6内每户住宅7之间均连接有通风支管3,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下,由于埋设于地表下管路中的气体能够避免阳光的照射,来自于外界的空气在经过地表下管路中能够得到一定冷却,而当冬季阴冷的环境下,地表下管路中的空气吸收地热后,其温度相对较高,故地表下管路中的空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而本实施例的建筑管道井4式通风系统利用现有建筑体6内的建筑管道井4和埋设于地表下的水电路输送管道作为送风通道,将地下水电路输送管道中的空气抽出并输送至建筑体6内各个住宅7中,从而在住宅7中形成气流,调整室内温度,从而大幅度降低能源损耗同时增加了现有水电线路管道的利用率。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管道井4包括相互隔离的给水管道井8、弱电井9、强电井10和送风井,将强电路、弱电路和水路进行隔离,从而避免强弱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避免水管发生泄露造成触电事故。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地道13为混凝土预制方形管且通风地道13内设有管道桥架15,管道桥架15固定于通风地道13内壁顶面,采用混凝土预制方形管成本较低、管道结构强度高且输风阻力较小,管道桥架15用于铺设水电线路,同时又增强了通风地道13的结构强度。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桥架15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给水管道11、弱电管道12和强电管道14,将强电路、弱电路和水路进行隔离,从而避免强弱电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避免水管发生泄露造成触电事故。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地道13内壁底部沿通风管纵向设有排水沟,便于排除通风地道13内的渗水。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支管3为扁管并沿楼板上表面铺设并延伸至住宅7客厅内,通风支管3进入住宅7后在客厅墙壁内壁上开口,开口处距地面50cm,向室内输入空气,之后,由窗口排出,在室内形成流动气流。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置于沿坡体设置的多个建筑体6内,通风地道13包括设置于建筑体6下方的水平段2和设置于两相邻建筑体6之间的倾斜段1,山区坡地高层住宅7建筑,因土地资源稀缺,建筑体6型多为塔式高层建筑并沿坡地而建,导致这种依山而建的建筑自然通风困难,造成住宅7内夏季闷热,冬季阴冷,在建筑体6下方的地基处通常较为平坦,故建筑体6下方的通风地道13应沿水平方向布置,而相邻两建筑体6之间通常为边坡,故应设置与边坡斜度相当的倾斜段I以连接相邻的水平段2。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段2沿边坡坡底侧倾斜,由于通风地道13中通常发生渗水,为便于地道内的渗水的排出,水平段2也应当向坡底侧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抽风设备为轴流式风机5,该轴流式风机5安设在建筑管道井4顶端,使通风地道13及建筑管道井4内空气形成上升气流。
[002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表内且至少一端与外界连通的通风地道和设置于建筑体内部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建筑管道井、通风支管和抽风设备;所述建筑管道井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建筑体内,建筑管道井下端设置有进风口且该进风口与通风地道连通,建筑管道井上端设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伸出建筑体顶部并与外界连通;所述抽风设备设置于建筑管道井出风口处用于将建筑管道井内的气体抽出;所述建筑管道井与建筑体内每户住宅之间均连接有通风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管道井包括相互隔尚的给水管道井、弱电井、强电井和送风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地道为混凝土预制方形管且通风地道内设有管道桥架;所述管道桥架固定于通风地道内壁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桥架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给水管道、弱电管道和强电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地道内壁底部沿通风管纵向设有排水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支管为扁管并沿楼板上表面铺设并延伸至住宅客厅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置于沿坡体设置的多个建筑体内;所述通风地道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下方的水平段和设置于两相邻建筑体之间的倾斜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沿边坡坡底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管道井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设备为轴流式风机。
【文档编号】F24F5/00GK203940565SQ201420396075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发明者】王清江, 王悦 申请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王清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