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903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电磁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节能设备,尤其是一种电磁加热系统。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储油槽、循环泵、膨胀槽、电磁加热器组以及PLC主控柜,还包括注油泵,所述注油泵和循环泵的进口端与储油槽连通,注油泵的出口端与膨胀槽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端与电磁加热器组连通,所述膨胀槽通过连接管路连通至循环泵的进口端,所述连接管路上连接有油气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是一种大功率、热量利用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运行过程中不结碳,提高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能很好地取代对类似锅炉等大型设备的加热,而且耗能小,绿色环保。
【专利说明】电磁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节能设备,尤其是一种电磁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中国目前能源供给形势严峻,环境质量包袱沉重。随着油荒、电价上涨、油价上涨等能源状况紧张,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各行各业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代替电、煤、天然气等加热方式的加热设备。
[0003]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聚集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有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
[0004]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性材料由于存在不可逆磁化过程造成磁感应强度落后于磁场强度的变化,这就是磁滞现象,铁磁材料在磁化过程中有磁滞现象引起的能力损耗会转化为热能。
[0005]综上,电磁加热实质上是涡流现象和磁滞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380^/501^的交流电,逆变为15?30&112的电源,进而产生交变磁场,发生祸流+磁滞现象,最终快速高效加热对象。
[0006]目前,利用电阻丝进行加热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尤其是在加热料筒领域,但加热功率不能很高,即使加热功率可以做到很高,但是热量损耗也同时增大,即热量的利用率会变低,这也属于能源的潜在浪费。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大功率、热量利用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才能很好地取代对类似锅炉等大型设备加热的加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
[0008]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储油槽、循环泵、膨胀槽、电磁加热器组以及?IX主控柜,还包括注油泵,所述注油泵和循环泵的进口端与储油槽连通,注油泵的出口端与膨胀槽连通,循环泵的出口端与电磁加热器组连通,所述膨胀槽通过连接管路连通至循环泵的进口端,所述连接管路上连接有油气分离器;
[0009]还包括放置循环泵、膨胀槽和电磁加热器组的钢架,所述膨胀槽位于电磁加热器组的上方,循环泵位于电磁加热器组的下方;
[0010]所述电磁加热器组由若干电磁加热器并列放置且通过接管首尾串联或并联串接而成,所述电磁加热器包括外筒、以及缠绕在外筒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所述外筒的一端为导热介质入口,外筒的另一端为导热介质出口,外筒的筒腔内设置有一内筒,内筒的两端固定有端盖,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有螺旋状导流管,且内筒和外筒之间具有距离为1.1?2.1cm的空隙。
[0011]当导热油由冷变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水蒸气和杂质,油气分离器可以帮助挥发水蒸气和杂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加热器的一侧电连接有电磁加热器控制柜。如果电磁加热器温度超过生产所需温度,可以暂停加热并保温,如果温度低于生产所需温度,可以控制电磁加热器自动升温。
[0013]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连接有回油管,储油槽、膨胀槽和电磁加热器上设置有排油管。回油管的导热油回到循环泵内再用,排油管是当加热系统不工作时,用来排除导热油,去除杂质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包括在用循环泵和备用循环泵。设置备用循环泵可以防止在用循环泵需要检修而被迫停工造成的损失。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是一种大功率、热量利用率高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运行过程中不结碳,提高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能很好地取代对类似锅炉等大型设备的加热,而且耗能小,绿色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9]图3是图2在A-A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磁加热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俯视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加热器的剖视图。
[0024]图中:1.储油槽,2.循环泵,3.膨胀槽,4.电磁加热器,5.PLC主控柜,6.注油泵,7.连接管路,8.油气分离器,9.回油管,10.排油管,11.钢架,12.电磁加热器控制柜,41.外筒,42.电磁加热线圈,43.内筒,44.端盖,45.螺旋状导流管,46.空隙,41a.导热介质入口,41b.导热介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6]如图1?4所示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储油槽1、循环泵2、膨胀槽3、电磁加热器组以及PLC主控柜5,还包括注油泵6,注油泵6和循环泵2的进口端与储油槽I连通,注油泵6的出口端与膨胀槽3连通,循环泵2的出口端与电磁加热器组连通,膨胀槽3通过连接管路7连通至循环泵2的进口端,连接管路7上连接有油气分离器8,油气分离器8上连接有回油管9,储油槽1、膨胀槽3和电磁加热器4上设置有排油管10 ;还包括放置循环泵2、膨胀槽3和电磁加热器组的钢架11,膨胀槽3位于电磁加热器组的上方,循环泵2位于电磁加热器组的下方,电磁加热器4的一侧电连接有电磁加热器控制柜12。另外,循环泵2包括在用循环泵和备用循环泵。
[0027]如图5?7所示,电磁加热器组由若干电磁加热器4并列放置且通过接管首尾串联或并联串接而成,电磁加热器4包括外筒41、以及缠绕在外筒41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42,外筒41的一端为导热介质入口 413,外筒42的另一端为导热介质出口 416,外筒41的筒腔内设置有一内筒43,内筒43的两端固定有端盖44,内筒43和外筒41之间设置有螺旋状导流管45,且内筒43和外筒41之间具有距离为1.1?2.的空隙46。
[0028]如图4所示,具体流程为:?10主控柜5控制循环泵2从储油槽1中将导热油送至电磁加热器4加热,导热油受热膨胀产生的油量被收集到膨胀槽3内,在导热油由常温变到10000以上时,?IX主控柜5控制油气分离器8开始工作,挥发掉导热油中的水蒸气和杂质,如果温度超过生产所需温度,电磁加热器控制柜12控制电磁加热器4暂停加热并在所需温度时保温,如果温度低于生产所需温度,电磁加热器控制柜12控制电磁加热器4自动升温。当膨胀槽3内导热油量缺位时应降温到1001:以下才能通过注油泵6将储油槽1内的导热油补充至膨胀槽3,膨胀槽3内的常温导热油可以通过连接管路7回至循环泵2循环综合温度后再升温。当加热系统不工作时(设备检修时),可以通过排油管10将膨胀槽3和电磁加热器4内的导热油排出回收到储油槽1中。
[0029]该产品电磁加热系统利用夜间低谷时段进行生产,将经济的谷电电能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尤为理想,充分利用谷电是能源的双倍节约,这必将大大减少碳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政策。
[003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储油槽(I)、循环泵⑵、膨胀槽(3)、电磁加热器组以及PLC主控柜(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油泵¢),所述注油泵(6)和循环泵(2)的进口端与储油槽(I)连通,注油泵(6)的出口端与膨胀槽(3)连通,循环泵(2)的出口端与电磁加热器组连通,所述膨胀槽(3)通过连接管路(7)连通至循环泵(2)的进口端,所述连接管路(7)上连接有油气分离器(8); 还包括放置循环泵(2)、膨胀槽(3)和电磁加热器组的钢架(11),所述膨胀槽(3)位于电磁加热器组的上方,循环泵(2)位于电磁加热器组的下方; 所述电磁加热器组由若干电磁加热器(4)并列放置且通过接管首尾串联或并联串接而成,所述电磁加热器⑷包括外筒(41)、以及缠绕在外筒(41)外部的电磁加热线圈(42),所述外筒(41)的一端为导热介质入口(41a),外筒(41)的另一端为导热介质出口(41b),外筒(41)的筒腔内设置有一内筒(43),内筒(43)的两端固定有端盖(44),内筒(43)和外筒(41)之间设置有螺旋状导流管(45),且内筒(43)和外筒(41)之间具有距离为1.1?2.1cm的空隙(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器(4)的一侧电连接有电磁加热器控制柜(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8)上连接有回油管(9),储油槽(1)、膨胀槽(3)和电磁加热器⑷上设置有排油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2)包括在用循环泵和备用循环泵。
【文档编号】F24H7/04GK204202179SQ20142060770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王凯 申请人:常州市凯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