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80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空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式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式空调大多具有除湿功能,基本原理是在空调制冷过程中,利用蒸发器的低温将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进行除湿。因此多数移动式空调是在制冷的同时完成除湿过程的,吹出的风是干燥的冷风。

但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天气潮湿但并不是很热的时候,用户只需要除湿而不需要制冷,并希望得到干燥的暖风,所以,目前的移动式空调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若此时用户放弃利用移动式空调的除湿功能而单独购买可常温除湿的除湿器,这样既浪费了用户的资金又浪费了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以上任一方面问题的移动式空调。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实现移动式空调的常温除湿。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移动式空调的制冷模式和除湿模式可分开单独进行。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空调,包括:壳体,内部限定有相互独立的蒸发腔和冷凝腔;蒸发器,设置于蒸发腔内;冷凝器,设置于冷凝腔内;并且壳体上设置有供蒸发腔连通于外部的蒸发腔第一通风口,以及供冷凝腔连通于外部的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并且移动式空调在运行于除湿模式下时,蒸发腔第一通风口配置成出风口,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配置成进风口,以及移动式空调还包括:连通组件,配置成从壳体外部连通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以将来自于蒸发腔的出风引入冷凝腔。

可选地,蒸发腔第一通风口设置于位于蒸发腔上方的壳体的顶壁上;并且冷凝腔第一通风口设置于位于冷凝腔上方的壳体的顶壁上。

可选地,壳体上还设置有位于蒸发腔侧面的壳体侧壁上的蒸发腔第二通风 口;以及位于冷凝腔侧面的壳体侧壁上的冷凝腔第二通风口。

可选地,上述移动式空调还包括:蒸发器风机,设置于蒸发腔内部,配置成将环境空气从蒸发腔第二通风口吸入蒸发腔,经过与蒸发腔换热后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送出;冷凝器风机,设置于冷凝腔内部,配置成将空气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吸入冷凝腔,经过与冷凝腔换热后从冷凝腔第二通风口送出。

可选地,连通组件包括:蒸发腔连通部,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连接,以限定蒸发腔第一通风口的出风方向;冷凝腔连通部,一端连接蒸发腔连通部,另一端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连接。

可选地,蒸发腔连通部包括:蒸发腔盖板,可拆卸地覆盖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上方;以及蒸发腔通风管,其一端与蒸发腔盖板相连,并连通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向水平方向弯曲,并且冷凝腔连通部包括:冷凝腔盖板,可拆卸地覆盖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上方;以及冷凝腔通风管,其一端与冷凝腔盖板相连,并连通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向水平方向弯曲而且与蒸发腔通风管相接。

可选地,蒸发腔通风管以及冷凝腔通风管的对接部分上分别设置有匹配的连接结构,以便拆装。

可选地,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卡扣连接结构。

可选地,蒸发腔通风管以及冷凝腔通风管使用波纹管,以便于改变管路延伸方向。

可选地,上述移动式空调还包括:水箱,设置于蒸发腔底部,配置成收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

本发明的移动式空调,通过连通组件将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对接。外界空气由蒸发腔第二通风口进入并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其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并被导入至蒸发腔的水箱中。完成对空气的除湿后,其余干燥的冷空气由蒸发腔第一通风口排出,然后由连通组件引导通过冷凝腔第一通风口进入冷凝腔,再次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温暖干燥的风,最后由冷凝腔第二通风口排出。因此,本发明的移动式空调实现了常温除湿的功能,避免了空调吹出干燥的冷风。

进一步地,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通过连通组件从壳体外部进行连通。连通组件所包含的蒸发腔通风管和冷凝腔通风管为波纹管,对接和分离都很方便。在两根管对接时,能够实现移动式空调的常温除湿功能;在两根管分离时,外界空气由蒸发腔第二通风口进入,通过蒸发器后降温再经蒸 发腔第一通风口排出,形成干燥的冷风,实现了移动式空调的制冷功能。这样既保留了移动式空调的制冷功能,又能够实现移动式空调的常温除湿功能,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的切换方便,操作容易。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除湿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除湿模式下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图4所示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除湿模式下的示意图。该移动式空调包括壳体10、蒸发器以及冷凝器。

壳体10内部限定有相互独立的蒸发腔和冷凝腔(由于被壳体10遮蔽,图中未示出)。蒸发腔和冷凝腔之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以提高各自的换热效率。在一些可选实例中,该壳体1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蒸发腔和冷凝腔之间的分隔壁没有任何缝隙,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性。

蒸发器设置于蒸发腔内,壳体10上设置有供蒸发腔连通于外部的蒸发腔第一通风口,该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可以设置于位于蒸发腔上方的壳体10的顶壁上。

冷凝器设置于冷凝腔内,壳体10上设置有供冷凝腔连通于外部的冷凝腔第一通风口。该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可以设置于位于冷凝腔上方的壳体10的顶壁上。在蒸发腔第一通风口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同时设置于壳体10的顶壁上时,两者将壳体10的顶壁分割为两部分。

壳体10上还设置有位于蒸发腔侧面的壳体10侧壁上的蒸发腔第二通风口13;以及位于冷凝腔侧面的壳体10侧壁上的冷凝腔第二通风口(由于被壳体10遮挡未示出)。

优选地,上述四个通风口可以均为矩形,并且通风口处设置有保护移动式空调内部结构的格栅。

另外,移动式空调还包括:蒸发器风机、冷凝器风机、水箱30以及连通组件20。蒸发器风机设置于蒸发腔内部,冷凝器风机设置于冷凝腔内部,在移动式空调器进行常温除湿时,蒸发器风机将环境空气从蒸发腔第二通风口13吸入蒸发腔,经过与蒸发器换热后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送出。冷凝器风机将环境空气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吸入冷凝腔,经过与冷凝器换热后从冷凝腔第二通风口送出。水箱30设置于蒸发腔底部,配置成收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连通组件20包含蒸发腔连通部以及冷凝腔连通部,配置成从壳体10外部连通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以将蒸发腔的出风引入冷凝腔。

蒸发腔连通部包括:蒸发腔盖板21和蒸发腔通风管23。蒸发腔盖板21可拆卸地覆盖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上方;蒸发腔通风管23的一端与蒸发腔盖板21相连,并连通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向水平方向弯曲。冷凝腔连通部包括:冷凝腔盖板22和冷凝腔通风管24。冷凝腔盖板22可拆卸地覆盖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上方;冷凝腔通风管24的一端与冷凝腔盖板22相连,并连通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向水平方向弯曲而且与蒸发腔通风管23相接。

具体地,上述蒸发腔盖板21和冷凝腔盖板22的尺寸要求能够分别完全覆盖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以防止漏风。优选地,在本实施中,连通组件20中的两块盖板恰好完全覆盖壳体10顶部,使得移动式空调保证密闭性的同时外形更加美观。两块盖板的中央均设置有孔洞,两个孔洞使得蒸发腔第一通风口和冷凝腔第一通风口的至少一部分分别连通于蒸发腔通风管23和凝腔通风管24。

上述两个孔洞分别与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的一端相连,使得从蒸发腔第一通风口排出的空气能够通过孔洞进入蒸发腔通风管23,进入冷凝腔通风管24的空气能够通过孔洞进入冷凝腔第一通风口。在本实施例中,孔洞优选为圆形以配合通风管的连接,孔洞的半径应大于预设数值,以保证移动式空调内部的空气流通顺畅,上述预设数值的大小可以根据移动式空调的大小以及功率来确定。

上述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两根通风管的开口半径需要和上述两个孔洞半径相匹配,在两个通风管连接孔洞的一端还设置有螺纹连接结构或者卡扣连接结构,并且孔洞也具有相配合的螺纹或卡槽结构,利于固定连接。上述两根通风管可选用多段硬质塑料管连接而成,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波纹管,以便改变形状和风向。

在本实施例中,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优选使用波纹管。波纹管可以在其限度内任意伸长缩短并弯曲,因此,在实现两管对接时,无需考虑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的长度、弯曲部分的位置、弯曲角度等因素,对接简单方便。在两根通风管的对接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结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以及各种可拆解的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为过盈连接,蒸发腔通风管23的对接部分和冷凝腔通风管24的对接部分的管壁皆为平滑的圆柱形(没有波纹结构),并且蒸发腔通风管23的对接口直径略小于冷凝腔通风管24的对接口直径,以便将蒸发腔通风管23的对接部分插入冷凝腔通风管24的对接部分实现两根管的连通。两根管实现连通之后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管道。过盈的连接方式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有利于移动式空调能够快速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开启移动式空调后,外界空气由蒸发腔第二通风口进入并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其中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为水并被导入至蒸发腔下方的水箱30中,其余干燥的冷空气由蒸发腔第一通风口排出,然后由连通组件20引导通过冷凝腔第一通风口进入冷凝腔,再次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温暖干燥的风,最后由冷凝腔第二通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移动空调的常温除湿功能。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式空调拆除了上述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之间的连接,使两根管各自形成独立的管道。一部分外界空气由蒸发腔第二通风13口进入,通过蒸发器后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并被导入至水箱30,然后剩余空气经蒸发腔第一通风口由蒸发腔通风管23排出,形成干燥的冷风,整个蒸发腔相当于空调室内机部分;另一部分外界空气由冷凝腔第一通风口进入,经过冷凝器后带走冷凝器的热量通过冷凝腔第二通风口排出,整个冷凝腔相当于空调室外机部分。另外,用户可以自由调节蒸发腔通风管23的长度和弯曲程度来实现不同的冷风送风方向的要求。

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式空调拆除冷凝腔连通部,冷凝腔直接通过冷凝腔第一 通风口吸入空气。其原理与操作方式与图2所述基本一致。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除湿模式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移动式空调的壳体10上增加设置有选择空调工作模式的开关40,开关40具有“除湿”和“制冷”的标识供用户进行选择。蒸发腔通风管23和蒸发腔盖板21的连接方式以及冷凝腔通风管24和冷凝腔盖板22的连接方式均采用过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可使管道旋转的连接方式。在移动空调内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另外,带动冷凝器风机转动的电机可以正反向转动,正向转动时,空气由冷凝腔第一通风口12进入冷凝腔,再由冷凝腔第二通风口排出;反向转动时,空气由冷凝腔第二通风口进入冷凝腔,再由冷凝腔第一通风口12排出。上述控制装置可以对冷凝器风机的正反转向进行控制。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可以采用多段波纹管。

开启移动式空调后,开关40处于除湿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冷凝器风机的电机正向转动并手动将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通过转动实现对接。外界空气由蒸发腔第二通风口13进入并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其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并被导入至蒸发腔的水箱30中,其余干燥的冷空气由蒸发腔第一通风口排出,然后由连通组件20引导通过冷凝腔第一通风口12进入冷凝腔,再次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形成温暖干燥的风,最后由冷凝腔第二通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了移动空调的常温除湿功能。

图5是图4所示的移动式空调工作于制冷模式下的示意图。开启移动式空调后,开关40处于制冷模式下,手动使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由图4所示位置各自沿相反方向转动180°,实现两根管的开口背对设置,并且控制装置控制冷凝器风机的电机反向转动。一部分外界空气由蒸发腔第二通风口13进入,通过蒸发器后降温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并被导入至水箱30,然后剩余空气经蒸发腔第一通风口由蒸发腔通风管23排出,形成干燥的冷风;另一部分外界空气由冷凝腔第二通风口进入,经过冷凝器后带走冷凝器的热量通过冷凝腔12第一通风口后由冷凝腔通风管24排出。从而实现了移动式空调的制冷。

由于从冷凝腔第一通风口12排出的风为热风,排入室内环境会对用户造成不适,因此优选地,可以通过增加冷凝腔通风管24水平部分的段数来加长管道,使得冷凝腔通风管24的开口可以通过窗户伸出室外,将热风排出,增强用户舒适度。该加长段与冷凝腔通风管2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便于拆卸的连接方式。在用户切换至除湿模式之前,需要将此加长段 拆卸下来。

在用户切换至除湿模式之后,再次手动将蒸发腔通风管23和冷凝腔通风管24各自沿相反方向转动180°,实现两根管开口的再次对接,并且控制装置控制冷凝器风机的电机正向转动,实现上述除湿功能。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