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846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增加,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相应增加,主要体现在新风空调系统不仅仅可以通风换气,还可以调节房间的温度、湿度,这样房间的舒适度才会有所提高,所以研究可以除湿的全热交换新风空调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除湿技术一般分为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冷却除湿、转轮除湿系统。冷却除湿是指利用冷却方法使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使水蒸气凝结析出,从而降低空气含湿量的方法,但之后出于舒适性的考虑,又需加热送风温度,冷热相抵的过程造成了能耗的增加,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运行方式的结果往往是湿度达不到控制要求;转轮除湿是运用固态吸附原理运行的,由于其再生耗能量较大,使用寿命较短,所以此种方案也不是最经济的。

所以,采用现有的新风空调系统进行除湿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以解决采用现有的新风空调系统进行除湿时,能耗较大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 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新风空调系统包括:除湿冷却换热器,该除湿冷却换热器为由多层除湿冷却换热单元叠加构成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留有供室外新风进入并流向室内的空隙,每层除湿冷却换热单元包括两层溶液膜和间于两层溶液膜中间的布水层;第一水系统,所述第一水系统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的布水层相连通,构成第一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对进入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温度调节;溶液再生器,所述溶液再生器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的溶液膜相连通,构成溶液循环系统,所述溶液循环系统对进入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湿度调节。

进一步,第一水循环系统上连接有冷媒循环系统,其中第一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与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溶液循环系统还包括:连通溶液再生器和除湿冷却换热器的溶液膜的溶液循环管路;所述溶液循环管路中位于所述溶液再生器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中间换热器,所述溶液循环系统中循环的稀溶液和浓溶液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溶液再生器为由多层换热单元叠加构成的层状结构,每层换热单元包括两层溶液膜和间于两层溶液膜中间的布水层。

进一步,溶液循环管路上,靠近除湿冷却换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溶液泵,靠近溶液再生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溶液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系统,所述第二水系统与溶液再生器的布水层相连通构成第二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与所述溶液再生器中的溶液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与冷媒循环系统相连接,其中第二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与冷媒循环系 统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冷媒循环系统为由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和四通阀连接构成的闭式循环系统;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水循环系统相连接并进行热交换;第二水循环系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接并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第一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第一水泵;第二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第二水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上设置有接收室外新风的室外进风口、向室外排出室内污气的室外排风口、向室内排出新风的室内进风口和接收室内污气的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除湿冷却换热器中层与层之间的空隙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该新风空调系统中设置有除湿冷却换热器,该除湿冷却换热器通过与其相连的水循环系统和溶液循环系统分别对进入其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不需要设置多级或多类冷却和除湿装置即可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同时调节,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同时水循环系统和溶液循环系统均与冷媒循环系统相连接且进行热交换,使得温度和湿度的调节都更加精确,用户体验感更佳。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冷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冷却换热器中单层除湿冷却换热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溶液再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溶液再生器中单层换热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展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现在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1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图;图2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湿度可调的新风空调系统的结构图;图3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除湿冷却换热器的结构图;图4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除湿冷却换热器中单层除湿冷却换热单元的侧视图;图5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溶液再生器的结构图;图6示出的是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溶液再生器中单层换热单元的侧视图。

如图1~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湿度可调的新 风空调系统,该新风空调系统包括:除湿冷却换热器1,该除湿冷却换热器1为由多层除湿冷却换热单元2叠加构成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留有供室外新风进入并流向室内的空隙,每层除湿冷却换热单元2包括两层溶液膜3和间于两层溶液膜3中间的布水层4;第一水系统5,所述第一水系统5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1的布水层4相连通,构成第一水循环系统6,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6对进入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温度调节;溶液再生器7,所述溶液再生器7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1的溶液膜3相连通,构成溶液循环系统8,所述溶液循环系统8对进入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湿度调节。该新风空调系统的除湿冷却换热器1通过与之相连通的水循环系统和溶液循环系统分别对进入其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不需要再设置多余的除湿或加湿装置即可在对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温度调节的同时进行湿度调节,极大地降低了能耗,适用性更好。

其中,该新风空调系统中选取膜换热器用作溶液再生器7,该溶液再生器7的具体结构为:由多层换热单元9叠加构成的层状结构,每层换热单元9包括两层溶液膜10和间于两层溶液膜10中间的布水层11,其中,每层换热单元9的两层溶液膜10均与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溶液膜3相连通,构成闭式的溶液循环系统8,使得溶液可以在整个溶液循环系统8中循环流动,满足该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需求。

进一步,溶液循环系统8还包括:连通溶液再生器7和除湿冷却换热器1的溶液膜的溶液循环管路12,该溶液循环系统8通过溶液循环管路12连通溶液再生器7的溶液膜10和除湿冷却换热器1的溶液膜3,使得溶液可以在溶液再生器7和除湿冷却换热器1间循环流动;所述溶液循环管路12中位于所述溶液再生器7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中间换热器13,所述溶液循环系统8中循环的稀溶液和浓溶液在所述中间 换热器13中进行热交换。在具体实施时,该新风空调系统在除湿冷却换热器1的出口处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通过实时的湿度检测,控制该溶液循环系统8中溶液的流量,从而实现对进入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湿度的调节。

进一步,溶液循环管路12上,靠近除湿冷却换热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溶液泵14,该第一溶液泵14用作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溶液循环的动力装置,靠近所述溶液再生器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溶液泵15,该第二溶液泵15用作所述溶液再生器7中溶液循环的动力装置。

第一水系统5包括第一水循环管路16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循环管路16中的第一水泵17,第一水循环管路16与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布水层4相连通,这样第一水系统5就与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布水层4构成第一水循环系统6,该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还设置有控制该系统中水流量的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通过控制该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水的流量对进入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温度进行调整,从而得到用户体验感较好的新风。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新风空调系统的第一水循环系统6上还连接有冷媒循环系统18,其中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与冷媒循环系统18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通过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与冷媒循环系统中的冷媒的热交换,可以使得该新风空调系统对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温度调节更加精细化,用户体验感更佳。

进一步,冷媒循环系统18为由压缩机19、第一换热器20、膨胀阀21、第二换热器22和四通阀23连接构成的闭式循环系统;所述第一换热器20与所述第一水循环系统6相连接并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与冷媒循环系统18中的冷媒的热交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由第二水循环管路 24和第二水泵25连接构成的第二水系统26,所述第二水系统26通过第二水循环管路24与溶液再生器7的布水层11相连通构成第二水循环系统27,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与所述溶液再生器7中的溶液进行热交换;同时,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与冷媒循环系统18相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18的第二换热器22相连接并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与冷媒循环系统18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同时与冷媒循环系统18中的冷媒和溶液再生器7中溶液的热交换可以保证该新风空调系统对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湿度的调节更加精准,用户体验的新风更加舒适,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全热交换器28;所述全热交换器28上设置有接收室外新风的室外进风口29、向室外排出室内污气的室外排风口30、向室内排出新风的室内进风口31和接收室内污气的室内回风口32;所述室内进风口31与所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层与层之间的空隙相连通。该新风空调系统采用所述全热交换器28对进入室内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初步的调整,这样,再采用之后的相关系统对新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就会更加快速,更加节能。

制冷除湿工作模式下,参照图1,该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全热交换器28启动,打开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25、第一溶液泵14和第二溶液泵15,冷媒从压缩机19排出,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一换热器20后回到压缩机19,在此过程中,冷媒分别与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和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同时,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与溶液再生器7中的溶液进行热交换,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对经过全热交换器28处理后进入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降温处理,并通过温控装置控制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流量,从而实现对室 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温度的调节,溶液循环系统8中的溶液吸收进入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中的水分,对其进行除湿处理,并通过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控制,吸收水分后的溶液浓度会降低,成为稀溶液流回到溶液再生器7中进行溶液再生,提高浓度后进入下一轮的循环中再次进行室外新风的除湿,同时,通过该溶液循环系统8中的中间换热器13加快稀溶液和浓度较高的溶液之间的温度传递,提高循环的效率。

制热加湿工作模式下,参照图2,该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全热交换器28启动,打开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25、第一溶液泵14和第二溶液泵15,四通阀23换向,冷媒从压缩机19排出,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22后回到压缩机19,在此过程中,冷媒分别与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和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同时,第二水循环系统27中的水与溶液再生器7中的溶液进行热交换,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对经过全热交换器28处理后进入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进行升温处理,并通过温控装置控制第一水循环系统6中的水流量,从而实现对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温度的调节,溶液循环系统8中的溶液对进入到除湿冷却换热器1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加湿处理,并通过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控制,溶液对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加湿处理后,自身的浓度会升高,成为浓度较高的溶液流回到溶液再生器7中进行溶液再生,降低浓度后进入下一轮的循环中再次进行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的加湿,同时,通过该溶液循环系统8中的中间换热器13加快稀溶液和浓度较高的溶液之间的温度传递,提高循环的效率。

该新风空调系统中设置有除湿冷却换热器,该除湿冷却换热器通过与其相连的水循环系统和溶液循环系统分别对进入其中的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不需要设置多级或多类冷却和除湿装置即可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同时调节,极大地降低了能耗,同时水循环系统和溶液 循环系统均与冷媒循环系统相连接且进行热交换,使得温度和湿度的调节都更加精确,用户体验感更佳。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