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1851发布日期:2018-06-17 17:2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多为长方体型,机型较大,向下出风,出风口为细长型,送风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需要提供一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圆形底板、送风部件、圆形中隔板及离心风机。所述送风部件包括喇叭状外壳及喇叭状前壳,所述外壳的后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前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外壳前端,所述外壳与所述前壳形成环状前向气流通道。所述前壳后端与所述中隔板连接。所述外壳、所述前壳、所述底板及所述中隔板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离心风机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中隔板形成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且与所述离心风机相对的进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用于建立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从所述前向气流通道送出的气流。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由于送风部件的喇叭状外壳与喇叭状前壳之间形成有环状前向气流通道,前向气流通道排出的风能向四周扩散,从而增大了送风范围,且整体外型呈圆盘形,结构紧凑,机型较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向气流通道包括入风侧和出风侧,所述前向气流通道的横向截面积从所述入风侧向所述出风侧渐缩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侧呈狭缝状,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靠近所述出风侧设置且沿所述送风部件的轴向及径向延伸贯穿所述前壳及所述外壳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形成连通所述外壳外部及所述前壳内侧的辅助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气流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外壳上的辅助进风口及形成于所述前壳上的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辅助出风口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管为直线型,并沿所述送风部件的轴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管的数目为多个,并沿所述送风部件的圆周方向等距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管的数目为多个,并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出风口呈弧形长条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离心风机靠近所述外壳顶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离心风机的轴向与所述外壳的轴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形成有电机座,所述离心风机包括有电机及离心风轮,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机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离心风轮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呈圆形,所述离心风轮的外径小于所述入风侧的直径,所述离心风轮的内径与所述进风口的尺寸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隔板包括有设置在进风口的集流器,所述集流器形成有自所述中隔板的前表面向前及向内呈流线型延伸的环形前引流片及自所述前引流片向内及向后呈流线型延伸的环形后引流片。所述离心风轮包括前环形片、后环形片及连接所述前环形片及所述后环形片的叶片,所述前环形片的内侧向前及向内呈流线型延伸形成环形配合端,所述配合端与所述后引流片的末端缝隙配合并设置在所述后引流片的末端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弧形接水盘,所述弧形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接水盘的轴向与所述底板的轴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片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所述离心风机及所述外壳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与所述离心风机同轴设置的弧形段及自所述弧形段两端向下延伸的裙摆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弧形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离心风机同轴设置且两端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两端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中隔板间隔设置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与所述中隔板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空调室内机外部及所述进风口的入风通道。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又一平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再一平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空调室内机沿Ⅵ-Ⅵ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的空调室内机沿Ⅶ-Ⅶ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的空调室内机沿Ⅷ-Ⅷ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2的空调室内机沿Ⅸ-Ⅸ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3的空调室内机沿Ⅹ-Ⅹ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4的空调室内机沿Ⅺ-Ⅺ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6的送风部件沿ⅩⅨ-ⅩⅨ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图16的送风部件沿ⅩⅩ-ⅩⅩ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图16的送风部件沿ⅩⅩⅠ-ⅩⅩⅠ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是图18的送风部件的ⅩⅩ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可以为壁挂式室内机,具体应用时,空调室内机10可以与室外机(图未标)配合共同制冷或制热。

请一并参阅图5-9,空调室内机10包括前面板12、中隔板14、底板16、离心风机18、送风部件20、导流板22、换热器24及接水盘26。送风部件20夹设在底板16与中隔板14之间,送风部件20、底板16及中隔板14形成收容空间10a,离心风机18、导流板22、换热器24及接水盘26设置于收容空间10a内。空调室内机10基本呈碗状,空调室内机10为正面进风及出风。

前面板12、中隔板14及底板16均基本呈圆形,前面板1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圆柱状支撑脚120,支撑脚120固定设置在中隔板14上,中隔板14形成有进风口10b,前面板12与中隔板14之间形成有连通空调室内机10外部及进风口10b的入风通道10c。

请一并参阅图10-14,离心风机18包括后向离心风轮180及用于驱动离心风轮180转动的电机182,离心风轮180与电机182通过电机轴182a固定连接。底板16上形成有电机座160,电机182固定设置在电机座160上。

中隔板14包括有设置在进风口10b的集流器28,集流器28形成有自中隔板14的前表面向前及向内呈流线型延伸的环形前引流片280及自前引流片280向内及向后呈流线型延伸的环形后引流片282。离心风轮180包括前环形片180a、后环形片180b及连接前环形片180a及后环形片180b的叶片180c,前环形片180a的内侧向前及向内呈流线型延伸形成环形配合端180d,配合端180d与后引流片282的末端缝隙配合并设置在后引流片282的末端内。

请一并参阅图15-22,送风部件20包括喇叭状外壳200、喇叭状前壳202及导风管204。外壳200的后端与底板16连接,前壳202的后端与中隔板14连接。离心风机18、导流板22、换热器24及接水盘26设置在外壳200内,前壳202设置在外壳200内且位于离心风机18前端。外壳200与前壳202形成环状前向气流通道20a,前向气流通道20a用于送出离心风机18建立的气流。导风管204沿送风部件20的轴向延伸贯穿前壳202及外壳200,导风管204形成连通外壳200外部及前壳202内侧的辅助气流通道20b。

前向气流通道20a包括入风侧20c和出风侧20d,前向气流通道20a的横向截面积从入风侧20c向出风侧20d渐缩变化,出风侧20d呈环形狭缝状。辅助气流通道20b包括形成于外壳200上的辅助进风口20e及形成于前壳202上的辅助出风口20f,辅助出风口20f位于送风部件20前端,辅助进风口20e位于送风部件20后端。辅助进风口20e与辅助出风口20f均呈弧形长条状。

离心风机18靠近送风部件20的外壳200顶端设置于外壳200内,离心风机18的轴向与外壳200的轴向平行。离心风轮180的外径小于入风侧20c的直径,离心风轮180的内径与进风口10b的尺寸相配合。

导风管204为直线型,并沿送风部件20的轴向延伸。具体地,导风管204为两端开口的空心柱体,导风管204的一端开口形成辅助进风口20e,导风管204的另一端开口形成辅助出风口20f。

导风管204靠近出风侧20d设置,导风管204的数目为多个,并沿送风部件20的圆周方向等距分布。导风管204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送风部件20的前壳202的后端向径向延伸形成有固定板202a,中隔板14的边缘抵接在固定板202a上并通过螺钉固定。

导流板22基本呈弧形,导流板22固定设置在底板16上且收容在送风部件20的外壳200内,导流板22与离心风机18同轴设置。

换热器24基本呈弧形片状,换热器24设置在离心风机18及送风部件20的外壳200之间,换热器24包括与离心风机18同轴设置的弧形段240及自弧形段240两端向下延伸的裙摆段242,换热器24围绕离心风轮180对称设置。导流板22的两端靠近换热器24的两端设置。

接水盘26基本呈弧形,接水盘26固定设置在底板16的底部,接水盘26的轴向与底板16的轴向平行。接水盘26的两端与换热器24的裙摆段242固定连接,接水盘26用于接收换热器24形成的冷凝水。导流板22位于接水盘26与离心风机18之间。

当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离心风机18工作使得收容空间10a内形成负压区,室内环境空气通过前面板12与中隔板14之间的入风通道10c并从进风口10b进入收容空间10a内,经过集流器28的整流,而后经过导流板22分流,均匀地吹向换热器24,与换热器24进行热交换后,从送风部件20的环形入风侧20c进入前向气流通道20a,并从环形出风侧20d排出空调室内机10。与此同时,当空调室内机10工作时,由前向气流通道20a的出风侧20d排出的空气会在出风侧20d的后部形成负压区,而导风管204的辅助出风口20f位于该负压区内,室内环境空气在导风管204的两端开口的压力差的驱动下从辅助进风口20e进入导风管204并从辅助出风口20f排出,并跟随从出风侧20d排出的经过换热器24热交换的空气一同向前运动,进而形成稳定的混合气流,从而可以实现凉而不冷、热而不燥的舒适送风效果,并增大室内空气循环流量,提升了室内整体升温、降温速度及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包括圆形底板16、送风部件20、圆形中隔板14及离心风机18。送风部件20包括喇叭状外壳200及喇叭状前壳202,外壳200的后端与底板16连接,前壳202设置在外壳200内且位于外壳200前端,外壳200与前壳202形成环状前向气流通道20a。前壳202后端与中隔板14连接。外壳200、前壳202、底板16及中隔板14形成收容空间10a。离心风机18收容于收容空间10a内,中隔板14形成有连通收容空间10a且与离心风机18相对的进风口10b。离心风机18用于建立从进风口10b进入并从前向气流通道20a送出的气流。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由于送风部件20的喇叭状外壳200与喇叭状前壳202之间形成有环状前向气流通道20a,前向气流通道20a排出的风能向四周扩散,从而增大了送风范围,且整体外型呈圆盘形,结构紧凑,机型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向气流通道20a包括入风侧20c和出风侧20d,前向气流通道20a的横向截面积从入风侧20c向出风侧20d渐缩变化。

如此,前向气流通道20a的横向截面积自入风侧20c向出风侧20d变小,从而提高经过前向气流通道20a的气流风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侧20d呈狭缝状,送风部件20还包括靠近出风侧20d设置且沿送风部件20的轴向及径向延伸贯穿前壳202及外壳200的导风管204,导风管204形成连通外壳200外部及前壳202内侧的辅助气流通道20b。

如此,送风部件20通过辅助气流通道20b引入室内的室温空气,从而增大了室内空气的循环流量,提升室内升温、降温速度及温度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气流通道20b包括形成于外壳200上的辅助进风口20e及形成于前壳202上的辅助出风口20f,辅助进风口20e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辅助出风口20f的面积。

如此,辅助进风口20e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辅助出风口20f的面积,从而提高从辅助出风口20f排出的室温空气的风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管204为直线型,并沿送风部件20的轴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管204的数目为多个,并沿送风部件20的圆周方向等距分布。

如此,辅助气流通道20b排出的室温空气能较好地与前向气流通道20a排出的经换热器24热交换的空气混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管204的数目为多个,并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如此,辅助气流通道20b排出的室温空气能较好地与前向气流通道20a排出的经换热器24热交换的空气混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出风口20f呈弧形长条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心风机18设置在底板16上,离心风机18靠近外壳200顶端设置于外壳200内,离心风机18的轴向与外壳200的轴向平行。

如此,离心风机18能较好地向送风部件20送风。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6形成有电机座160,离心风机18包括有电机182及离心风轮180,电机182固定设置在电机座160上,并用于驱动离心风轮180转动。

如此,电机182驱动离心风轮180转动以形成从进风口10b进入并从送风部件20的前向气流通道20a的出风侧20d排出的气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0b呈圆形,离心风轮180的外径小于入风侧20c的直径,离心风轮180的内径与进风口10b的尺寸相配合。

如此,离心风轮180能较好地向送风部件20送风,并保证换热器24的安装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隔板14包括有设置在进风口10b的集流器28,集流器28形成有自中隔板14的前表面向前及向内呈流线型延伸的环形前引流片280及自前引流片280向内及向后呈流线型延伸的环形后引流片282。离心风轮180包括前环形片180a、后环形片180b及连接前环形片180a及后环形片180b的叶片180c,前环形片180a的内侧向前及向内呈流线型延伸形成环形配合端180d,配合端180d与后引流片282的末端缝隙配合并设置在后引流片282的末端内。

如此,离心风轮180能较好地向送风部件20送风,减少送风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包括弧形接水盘26,弧形接水盘26设置在底板16的底部,接水盘26的轴向与底板26的轴向平行。

如此,接水盘26能较好地接收换热器24的冷凝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包括片式换热器24,换热器24设置离心风机18及外壳200之间,换热器24包括与离心风机18同轴设置的弧形段240及自弧形段240两端向下延伸的裙摆段242。

如此,换热器24的换热效率较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包括弧形导流板22,导流板22设置在外壳200内,导流板22与离心风机18同轴设置且两端靠近换热器24的两端设置。

如此,导流板22对从进风口10b流向送风部件20的入风侧20c的气流进行分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包括与中隔板14间隔设置的前面板12,前面板12与中隔板14之间形成有连通空调室内机10外部及进风口10b的入风通道10c。

如此,外部空气通过前面板12与中隔板14之间的入风通道10c和进风口10b进入空调室内机10的收容空间10a。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