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504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方式通常为下侧进风、上侧出风,或者背面进风、正面出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无论采用上述的哪一种出风方式,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制冷模式中空调器吹出的冷风吹人使人感受差的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面板,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上,出风面板具有避让出风口的避让位置和遮挡出风口的遮挡位置,出风面板位于避让位置时,空调器处于正常出风模式,出风面板位于遮挡位置时,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传动部,出风面板与传动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部驱动传动部以使出风面板沿竖直方向移动,或者,驱动部驱动传动部以使出风面板沿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传动部包括齿条,齿条与出风面板相连接,驱动部包括电机及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地,传动部与出风面板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传动部连接于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个侧边上。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设置于壳体上,出风面板通过导向部在壳体上滑动。

进一步地,出风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孔,出风孔为多个。

进一步地,出风面板包括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出风孔包括:第一条形出风孔,第一条形出风孔开设于第一出风区域上;第二条形出风孔,第二条形出风孔开设于第二出风区域上,第一条形出风孔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出风孔的中心线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第一条形出风孔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出风孔的中心线垂直。

进一步地,出风孔包括矩形孔,矩形孔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延伸,或者,矩形孔的长边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出风孔为圆孔结构,多个出风孔阵列地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壳体和出风面板。壳体具有出风口,出风面板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上,出风面板具有避让出风口的避让位置和遮挡出风口的遮挡位置,出风面板位于避让位置时,空调器处于正常出风模式,出风面板位于遮挡位置时,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出风面板使得该空调器具有常规出风模式和无风感出风模式,无风出风感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吹出的风以较大速度吹向人体降低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了该空调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出风面板与驱动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空调器出风面板的出风孔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空调器出风面板的出风孔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空调器出风面板的出风孔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空调器出风面板的出风孔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空调器出风面板的剖,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出风口;20、出风面板;21、出风孔;211、第一条形出风孔;212、第二条形出风孔;30、传动部;31、齿条;40、驱动部;50、上腔体;60、下腔体;70、换热器;8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出风面板20。壳体10具有出风口11,出风面板20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上,出风面板20具有避让出风口11的避让位置和遮挡出风口11的遮挡位置,出风面板20位于避让位置时,空调器处于正常出风模式,出风面板20位于遮挡位置时,空调器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出风面板20使得该空调器具有常规出风模式和无风感出风模式,无风出风感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吹出的风以较大速度吹向人体降低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了该空调器的舒适性,增加了用户体验感受。

其中,空调器还包括传动部30和驱动部40。出风面板20与传动部30相连接,驱动部40驱动传动部30以使出风面板20沿竖直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将驱动部设置成:驱动部40驱动传动部30以使出风面板20沿水平方向移动。这样设置使得控制出风面板20的运动方式简单容易实现。

如图3所示,传动部30包括齿条31。齿条31与出风面板20相连接,驱动部40包括电机及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齿轮与齿条31相啮合。这样设置使得出风面板20的运动方式更加牢靠、稳定。再者,使用齿条31与齿轮的配合方式,使得该出风面板20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加出风面板20的可靠性,将传动部30与出风面板20一体注塑成型。

其中,图3中示出了齿条31设置在出风面板20的一个侧边上。为了增加出风面板20能够稳定地实现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可以在出风面板20的多个侧边上设置齿条31或者其他的具有传动作用的传动结构,即可以将传动部30连接于出风面板20的至少一个侧边上。

为了进一步地实现出风面板20能够顺畅的实现滑动,在空调器上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设置于空调器的壳体10上,出风面板20通过导向部在壳体10上滑动。

如图3至图8所示,出风面板20上开设有出风孔21(如图8所示),出风孔21为多个。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出风面板20遮住空调器出风口时可以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出风面板20包括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出风孔21包括第一条形出风孔211,第一条形出风孔211开设于第一出风区域上。第二条形出风孔212,第二条形出风孔212开设于第二出风区域上,第一条形出风孔211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出风孔212的中心线具有夹角。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在无风感出风模式下,通过出风面板20导出的风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向,增加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优选地,第一条形出风孔211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出风孔212的中心线垂直。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出风孔21包括矩形孔,矩形孔的长边沿竖直方向延伸。当然,矩形孔的长边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设置能够增加出风面板20的出风效果,增加了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下出风的舒适性。

如图7所示,出风孔21也可以设置成圆孔结构或狭缝结构,多个出风孔21阵列地设置。该圆孔结构为微孔结构。微孔或狭缝的大小、出风角度、排列方式、形状经空气动力学计算采用特定方式以实现不同角度、较大范围的无风感送风。如图8所示,微孔的出风方向可以设置成扇形的结构的出风方向,即可以将出风面板20设置成弧形结构。当然,在本申请中,也可以将出风孔21的横截面设置成五边形或正方形的结构。

该空调可以采用柜机形式,该柜机外观整体为方形结构,正面出风。出风口可实现无风感送风、常规送风。该室内单元采用后向进风方式,设置有进风面板结构。空调器包括换热器70和风机80。换热器70设置于空调器上腔体50内,风机80设置于下腔体60中。空气经过蒸发器即换热器70换热后从上侧正面吹出。

该室内单元可实现常规送风、无风感送风两种模式。常规送风模式下,无风感面板在回置处即避让位置处,此时空调出风口无面板遮挡,可实现常规空调的送风模式。无风感送风模式下,电机驱动齿轮转动,齿轮齿条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无风感面板即出风面板20向空调出风口一侧逐渐伸出,最终无风感面板完全遮蔽出风口。从蜗壳出来的风经过无风感面板的整流作用,可以以较小的速度吹出,防止风以较大的速度吹到人体活动区域,从而避免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