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414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受环境及生产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使用换热器的频率越来越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其的使用要求相对的也在日益提高,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但是现有的换热器设备通道较窄,当进行污水处理或其内的换热介质为纤维比较多的物质时,容易造成堵塞,且循环流动性不强,结垢较多,针对此种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使其组成较宽的通道,增加内部水或介质的流动性,不易堵塞且不易结垢,增加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的频率,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保证废水或较大的介质循环时顺利通过,不致堵塞,增加了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包括板片本体,所述板片四角均开设有用于介质流道的角孔,所述板片上沿所述角孔向所述板片中心依次分布有导流区、分流区和换热区;

所述换热区包括多排均匀分布的凸起,每排所述凸起的横截面的形状呈梯形,且每排所述凸起上均匀分布有奇数组第一凸凹结构,每相邻的两排凸起之间形成沟槽,所述沟槽上还均匀分布有奇数组第二凸凹结构,每相邻的两组所述凸凹结构的距离在30mm-35mm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凹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一加强凸起和第一加强凹槽,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一加强凹槽之间的中心距在10mm-12mm之间,所述第二凸凹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二加强凸起和第二加强凹槽,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凹槽之间的中心距同样在10mm-12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偶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一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与所述凸起奇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一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相反,所述沟槽偶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与所述沟槽奇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和所述沟槽上的每组所述第一凸凹结构和每组所述第二凸凹结构处于一条直线且与所述板片的中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高度范围在9-10mm,所述板片的下料厚度为0.9mm,所述凸起与所述板片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区包括多排均匀分布的方形凸起,且所述方形凸起与所述凸起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凸起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凸起的高度低于所述凸起的高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废水或介质通过几个区域最终进入换热区,其上较大的宽度保证了带有杂质的废水或较大的介质能够较容易的通过,不致堵塞而影响换热效果,保证了正常的换热效率,实用性较强。

(2)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凸凹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一加强凸起和第一加强凹槽,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一加强凹槽之间的中心距在10mm-12mm之间,所述第二凸凹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二加强凸起和第二加强凹槽,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凹槽之间的中心距同样在10mm-12mm之间,所述凸起偶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一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与所述凸起奇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一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一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相反,所述沟槽偶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与所述沟槽奇数排上的每组所述第二加强凸起和所述第二加强凹槽的放置顺序相反。多组换热片180度反向叠加组成换热器,对其凸起和凹槽的位置限制,保证其形成较宽且均匀的流道,且便于工作人员组装。

(3)本发明所述的凸起和所述沟槽上的每组所述第一凸凹结构和每组所述第二凸凹结构处于一条直线且与所述板片的中轴线平行。保证板片反向叠加时能够一一对应,任意的两块板片均能组合,节省了组装的时间。

(4)本发明所述的凸起高度范围在9-10mm,所述板片的下料厚度为0.9mm,所述凸起与所述板片通过冲压一体成型。防止水循环过程中的泄露问题,增加板片的使用寿命。

(5)本发明所述的分流区包括多排均匀分布的方形凸起,且所述方形凸起与所述凸起平行。保证了水从分流区更好的流入换热区,循环效果更好。

(6)本发明所述的方形凸起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凸起的高度低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分流区的流道宽于换热区,保证了水流较充分的流入换热区,在保证了换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换热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换热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凸起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板片;2-角孔;3-导流区;4-分流区;5-换热区;6-方形凸起;7-第二凸凹结构;8-第一凸凹结构;9-凸起;10-沟槽;701-第二加强凸起;702-第二加强凹槽;801-第一加强凸起;802-第一加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宽通道换热板片,包括板片1本体,板片1四角均开设有用于介质流道的角孔2,板片1上沿角孔2向板片1中心依次分布有导流区3、分流区4和换热区5,换热区包括多排均匀分布的凸起9,每排凸起9的横截面的形状呈梯形,且每排凸起9上均匀分布有奇数组第一凸凹结构8,每相邻的两排凸起之间形成沟槽10,沟槽10上还均匀分布有奇数组第二凸凹结构7,每相邻的两组凸凹结构的距离在30mm-35mm范围内,废水或介质通过几个区域最终进入换热区5,其上较大的宽度保证了带有杂质的废水或较大的介质能够较容易的通过,不致堵塞而影响换热效果,保证了正常的换热效率,实用性较强。

其中,第一凸凹结构8包括相邻的第一加强凸起801和第一加强凹槽802,第一加强凸起801和第一加强凹槽802之间的中心距在10mm-12mm之间,第二凸凹结构7包括相邻的第二加强凸起701和第二加强凹槽702,第二加强凸起701和第二加强凹槽702之间的中心距同样在10mm-12mm之间,凸起9偶数排上的每组第一加强凸起801和第一加强凹槽802的放置顺序与凸起9奇数排上的每组第一加强凸起801和第一加强凹槽802的放置顺序相反,沟槽10偶数排上的每组第二加强凸起701和第二加强凹槽702的放置顺序与沟槽10奇数排上的每组第二加强凸起701和第二加强凹槽702的放置顺序相反。多组换热片180度反向叠加组成换热器,对其加强凸起和加强凹槽的位置限制,保证其形成较宽且均匀的流道,且便于工作人员组装。

其中,凸起9和沟槽10上的每组第一凸凹结构8和每组第二凸凹结构7处于一条直线且与板片1的中轴线平行,保证板片反向叠加时能够一一对应,任意的两块板片1均能组合,节省了组装的时间。

其中,凸起9高度范围在9-10mm,板片1的下料厚度为0.9mm,凸起9与板片1通过冲压一体成型,防止水循环过程中的泄露问题,增加板片1的使用寿命。

其中,分流区4包括多排均匀分布的方形凸起,且方形凸起6与凸起9平行,保证了水从分流区4更好的流入换热区5,循环效果更好。

其中,方形凸起6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方形凹槽,方形凸起6的高度低于凸起9的高度,分流区4的流道宽于换热区5,保证了水流较充分的流入换热区5,在保证了换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换热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板片1,将多个板片1叠加成换热器的工作部分,将部分板片1垂直翻转180度后与未翻转的板片1交错放置,换热区5内的第一加强凸起801和第一加强凹槽802将会与翻转后的第一加强凹槽802和第一加强凸起801分别对应,使第一加强凸起801与第一加强凹槽802配合,使板片1之间凸起9的连接更加紧固,形成的较宽的流道在介质流动时不易错位,而在沟槽10上的第二加强凸起701和第二加强凹槽702保证了液体流动的均匀性,流动效果更好,设备运转时,介质通过角孔2进入板片1,经过导流区3、分流区4最终进入换热区5,换热区5内设置的较宽的流道保证了介质顺利通过,不易堵塞,换热后再从下部的角孔2流出,如此循环往复,以此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不易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