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8396阅读:1172来源:国知局
热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双制冷循环(二元制冷循环)的低级侧循环中,调节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7所示,这种热泵装置由空调用制冷循环59和供热水用制冷循环63这2个制冷回路构成。

空调用制冷循环59通过将空调用压缩机50、室外热交换器51和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52a、52b、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53、室内热交换器54和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55a、55b、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56串联连接,并且将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57和供热水热源用节流机构58串联连接并与室内热交换器54和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55a、55b、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56并联连接而构成,使空调用制冷剂循环。

另外,供热水用制冷循环63通过将供热水用压缩机60、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61、供热水用节流机构62和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57串联连接而构成,使供热水用制冷剂循环。

空调用制冷循环59和供热水用制冷循环63连接,以使得在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57中,空调用制冷剂和供热水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能够同时进行空调用制冷循环59中的供冷或者供暖运转和供热水用制冷循环63中的供热水用热介质的加热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9/09875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像空调用制冷循环59中供暖负载高时、或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条件下的供冷运转时那样,在冷凝温度变高的(例如,50℃)的条件下,受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57中的空调用制冷循环59的影响,供热水用制冷循环63的蒸发温度也变高,在确保与蒸发温度低的情况同等的焓差的情况下,制冷剂-制冷剂热交换器57的出口的供热水用制冷剂的过热度容易变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供热水用压缩机60排出的供热水用制冷剂的温度过度上升,所以与过热度小的情况相比,具有供热水用压缩机60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供暖负载高的供暖运转时和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条件下的供冷运转时,也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的热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配管将压缩机、冷凝器、第1节流机构、蒸发器连接,使第1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第1制冷回路;使第2制冷剂在其中循环,在上述蒸发器中与上述第1制冷回路进行热交换的第2制冷回路;配置在上述第2制冷回路的上述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的第2节流机构和第3节流机构;和进行上述第2节流机构和上述第3节流机构的开度控制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具有减小上述第2节流机构的开度以使得上述蒸发器内的上述第2制冷剂的压力在规定值以下的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

由此,蒸发器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降低,蒸发器中的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的热交换量降低,蒸发器出口处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降低。因此,也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另外,能够将蒸发器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调节至期望的值。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热泵装置即使在第2制冷回路的冷凝温度变高的供暖负载高时和外部空气温度高的供冷运转时,也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而且,在第2制冷回路中与蒸发器并联的回路设置的热交换器、例如空调室内机在进行需要高冷凝温度的高温风供暖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制冷回路同时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的第2制冷回路进行供暖运转、第1制冷回路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的第2制冷回路进行供冷运转、第1制冷回路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4是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泵装置的第2制冷回路进行冷暖同时运转、第1制冷回路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5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更热泵装置的第2制冷回路的室内热交换器而进行冷暖同时运转、第1制冷回路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现有的热泵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

2冷凝器

3第1节流机构

4蒸发器

5第1制冷回路

18第2节流机构

19第3节流机构

20第2制冷回路

29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面的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配管将压缩机、冷凝器、第1节流机构、蒸发器连接,使第1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第1制冷回路;使第2制冷剂在其中循环,在上述蒸发器中与上述第1制冷回路进行热交换的第2制冷回路;配置在上述第2制冷回路的上述蒸发器的入口和出口的第2节流机构和第3节流机构;和进行上述第2节流机构和上述第3节流机构的开度控制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具有减小上述第2节流机构的开度以使得上述蒸发器内的上述第2制冷剂的压力在规定值以下的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

由此,蒸发器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降低,蒸发器中的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的热交换量降低,蒸发器出口处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降低。因此,也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

另外,能够将蒸发器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调节至期望的值。

由此,第2制冷回路的冷凝温度变高的供暖负载高时、或外部空气温度高得供冷运转时,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出温度,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而且,在第2制冷回路中与蒸发器并联的回路设置的热交换器、例如空调室内机在进行需要高冷凝温度的高温风供暖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制冷回路同时运转。

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还包括基于上述蒸发器的出口的上述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进行的上述第3节流机构的开闭控制。

由此,蒸发器中的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的热交换量降低,能够使蒸发器的出口处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降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的图。在图1中,热泵装置包括第1制冷回路5和第2制冷回路20这2个制冷回路。

第1制冷回路5利用制冷剂配管40将压缩机1、冷凝器2、第1节流机构3和蒸发器4串联连接而构成。第1制冷剂在第1制冷回路5中循环。

另外,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配置有检测从压缩机1排出的第1制冷剂的温度的压缩机排出温度检测机构6,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配置有检测吸入到压缩机1的第1制冷剂的温度的压缩机吸入温度检测机构31。而且,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配置有检测吸入到压缩机1的第1制冷剂的压力的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32。而且,在蒸发器4设置有检测第2制冷回路20中的蒸发器4的中间温度的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中间温度检测机构30。

另一方面,第2制冷回路20通过利用第2制冷剂配管41将第2压缩机11、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15、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2个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和蒸发器4连接而构成。

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并联设置,在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的一方的入口侧分别分支地连接有与第2压缩机11的排出侧连接的排出制冷剂配管42和与第2压缩机11的吸入侧连接的吸入制冷剂配管43。在排出制冷剂配管42和吸入制冷剂配管43分别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a、13b、13c、13d。另外,在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的另一方的入口侧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14b。

另外,蒸发器4与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并联连接。蒸发器4的入口侧与排出制冷剂配管42连接,蒸发器4的出口侧与第2制冷剂配管41连接。在蒸发器4的入口侧设置有第2节流机构18,在蒸发器4的出口侧设置有第3节流机构19。

各室外热交换器12a、12b的一方的入口侧分支地分别与连接于第2压缩机11的排出侧和吸入侧的吸入制冷剂配管43和排出制冷剂配管42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与第2压缩机11之间分别设置有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a、16b。

在室外热交换器15的另一方的入口侧设置有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第2制冷剂在如上述方式构成的第2制冷回路20中循环。

另外,作为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除了r22、r410a、r407c、r32、r134a等氟利昂类制冷剂之外,能够使用二氧化碳(co2)等自然制冷剂,特别是作为第1制冷剂优选广泛用于高温用途的r407c、r134a、二氧化碳(co2)。

另外,在第2压缩机11的排出侧设置有检测从第2压缩机11排出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的第2压缩机排出压力检测机构21,在第2压缩机11的吸入侧设置有检测吸入到第2压缩机11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的第2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22。

在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和各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a、13b、13c、13d之间设置有检测第2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3a、23b,在各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和各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14b之间设置有检测第2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4a、24b。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15和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a、16b之间设置有检测第2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5,在室外热交换器15和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之间设置有检测第2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6。

另外,在第2节流机构18和蒸发器4之间设置有检测流入到蒸发器4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的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在蒸发器4和第3节流机构19之间设置有检测从蒸发器4流出的第2制冷剂的温度的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作为第1制冷回路5和第2制冷回路20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部29。控制部29中枢性地控制热泵装置的各部分,包括cpu、可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和非易失性地存储该基本控制程序的数据等的rom、暂时地存储由cpu执行的程序和规定数据等的ram、另外的周边电路等。

控制部29在第1制冷回路5中,基于压缩机排出温度检测机构6、压缩机吸入温度检测机构31、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32的检测结果,进行压缩机1的驱动控制和第1节流机构3的开度控制。

另外,控制部29在第2制冷回路20中,基于第2压缩机排出压力检测机构21、第2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22的检测结果、和室内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3a、23b、室内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4a、24b、室外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5、室外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6、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的检测结果,进行第2压缩机11的驱动控制和第2节流机构18、第3节流机构19、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14b、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的开度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控制部29进行的控制包括减小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以使得蒸发器4的内部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在规定值以下的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

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到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部29判断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是否比规定值(例如,3.0mpa)高,在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减少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控制部29判断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是否在规定值的范围(例如,2.6mpa以上3.0mpa以下),在处于规定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维持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然后,控制部29判断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是否比规定值(例如,2.6mpa)低,在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增加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

通过如上述方式进行控制,能够降低蒸发器4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

另外,通过控制部29,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基于第2制冷回路20的蒸发器4的出口的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进行控制。

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根据基于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计算出的冷凝温度-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检测出的温度来求出。

控制部29判断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是否在规定值的范围内(例如,3k≤sceva_o_r2≤7k),如果在规定值的范围内,则进行控制以维持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另外,判断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是否比规定值(例如,7k)大,在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增加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

然后,判断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是否比规定值(例如,3k)小,在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与以减少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

通过如上述方式进行控制,蒸发器4中的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的热交换量降低,能够降低蒸发器4出口处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

对于如以上的方式构成的热泵装置,以下,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将室内热交换器12a、12b用作冷凝器使第2制冷回路20供暖运转、第1制冷回路5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例子的回路图。此外,在图2中表示涂黑的开闭机构为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从第2压缩机11排出的第2制冷剂通过打开状态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b、13d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2a、12b,向室内空气散热。

另外,在第1制冷回路5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第1制冷剂在冷凝器2中散热,基于由压缩机排出温度检测机构6检测出的温度,被第1节流机构3节流并流入到蒸发器4,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压力,从被第2节流机构18调节压力后的第2制冷剂吸热而被吸入到压缩机1。

另外,在蒸发器4中被第1制冷剂吸热的第2制冷剂,基于根据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冷凝温度和根据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过冷却度,利用第3节流机构19进行调节。另一方面,从室内热交换器12a、12b流出的第2制冷剂,基于根据由第2压缩机排出压力检测机构21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冷凝温度和根据由室内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4a、24b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各自的过冷却度,利用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14b进行调节。

利用第3节流机构19进行调节后的第2制冷剂和利用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14b进行调节后的第2制冷剂合流,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从室外空气吸热。

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基于根据由第2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22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蒸发温度和根据由室外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5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过热度,调节在室外热交换器15中流通的第2制冷剂。

而且,从室外热交换器15流出的第2制冷剂,通过打开状态的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a,被吸入到第2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a、13c和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b被关闭,第2制冷剂不流通。

图3是表示将室内热交换器12a、12b用作蒸发器使第2制冷回路20供冷运转、第1制冷回路5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例子的回路图。此外,在图3中表示涂黑的开闭机构关闭状态。

如图3所示,从第2压缩机11排出的第2制冷剂,通过打开状态的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b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5,向室外空气散热。另外,在第1制冷回路5中与第2制冷回路20的供暖运转时同样地,从压缩机1排出的第1制冷剂冷凝器2中散热,基于由压缩机排出温度检测机构6检测出的温度,由第1节流机构3进行调节而流入到蒸发器4,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压力,从利用第2节流机构18调节压力后的第2制冷剂吸热而被吸入到压缩机1。

另外,在蒸发器4中被第1制冷剂吸热的第2制冷剂,基于根据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冷凝温度和根据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过冷却度,利用第3节流机构19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从室外热交换器15流出的第2制冷剂,基于根据由第2压缩机排出压力检测机构21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冷凝温度和根据由室外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6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过冷却度,通过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进行调节。

由第3节流机构19调节后的第2制冷剂和由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调节后的第2制冷剂合流,在室内热交换器12a、12b中从室内空气吸热。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14b,基于根据由第2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22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蒸发温度和根据由室内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3a、23b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各自的过热度,对在室内热交换器12a、12b中流通的第2制冷剂进行调节。

而且,从室内热交换器12a、12b流出的第2制冷剂,通过打开状态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a、13c,被吸入到第2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b、13d和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a被关闭,第2制冷剂不流通。

图4是表示以室内热交换器12a作为冷凝器,将室内热交换器12b用作蒸发器使第2制冷回路20冷暖同时运转、第1制冷回路5也进行运转得情况的例子的回路图。此外,在图4中表示涂黑的开闭机构为关闭状态。

如图4所示,从第2压缩机11排出的第2制冷剂,通过打开状态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b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2a,向室内空气散热。另外,在第1制冷回路5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第1制冷剂在冷凝器2中散热,基于由压缩机排出温度检测机构6检测出的温度由第1节流机构3调节而流入到蒸发器4,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压力,从由第2节流机构18调节压力后的第2制冷剂吸热后被吸入到压缩机1。

另外,在蒸发器4中被第1制冷剂吸热后的第2制冷剂,基于根据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冷凝温度和根据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过冷却度,利用第3节流机构19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从室内热交换器12a流出的第2制冷剂,基于根据由第2压缩机排出压力检测机构21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冷凝温度和由室内热交换器第2温度检测机构24a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过冷却度,利用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进行调节。

由第3节流机构19调节后的第2制冷剂和由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a调节后的第2制冷剂合流,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2b和室外热交换器15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吸热。

室内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4b和室外热交换器用节流机构17,基于根据由第2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22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蒸发温度和由室内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3b和室外热交换器第1温度检测机构25检测出的温度之差求出的、各自的过热度,对在室内热交换器12b和室外热交换器15中流通的第2制冷剂进行调节。

而且,从室内热交换器12b和室外热交换器15流出的第2制冷剂,通过打开状态的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c和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a,被吸入到第2压缩机11。在该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a、13d和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b被关闭,第2制冷剂不流通。

图5表示将室内热交换器12a用作蒸发器、将室内热交换器12b用作冷凝器使第2制冷回路20冷暖同时运转、第1制冷回路5也进行运转的情况的例子的回路图。此外,在图5中表示涂黑的开闭机构为关闭状态。

如图5所示,使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a、13d为打开状态,使室内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3b、13c为关闭状态,室外热交换器用开闭机构16a和16b的开闭状态不改变地进行运转。

在如上所述的运转状态下,第2制冷回路20在供暖运转中向室内空气的散热量需要较多的情况(例如,室内的温度为5℃,设定温度为30℃)、在供冷运转中室外空气的温度较高(例如,40℃)、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5的第2制冷剂的温度必需为室外空气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第2制冷回路20的高压侧压力变高。

因此,流入到蒸发器4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也变高,冷凝温度变高(例如,50℃),所以第1制冷回路5的蒸发温度也变高。此时,在确保与蒸发温度低时同等的焓差的情况下,从蒸发器4流出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变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9进行基于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的控制。

图6是表示基于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控制部29在开始运转的情况下,判断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出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是否比3.0mpa高(st1)。而且,在判断为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比3.0mpa高的情况下(st1:yes),控制部29减少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st2)。

接着,控制部29判断第2制冷回路20的蒸发器4的出口的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是否在3k≤sceva_o_r2≤7k的范围(st3)。而且,在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处于规定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st3:yes),控制部29进行控制以维持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st4)。

另外,在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不在范围内的情况(st3:no)、且比7k大的情况下(st5:yes),进行控制以增加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st6)。反之,在第2制冷剂的过冷却度sceva_o_r2比3k小的情况下(st5:no),进行控制以减少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st7)。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在3.0mpa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29,判断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是否比作为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的下限值的2.6mpa高,以使得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不过度降低(st8)。

而且,在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比作为下限值的2.6mpa高的情况下(st8:yes),控制部29进行控制以维持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st9)。反之,在第2制冷剂的压力peva_r2比作为下限值的2.6mpa低的情况下(st8:no),控制部29进行控制以增加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st10)。

而且,在进行了第2节流机构18的控制后,控制部29进行基于从st3至st7的流程的第3节流机构19的控制。

通过如上述方式进行控制,蒸发器4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降低,蒸发器4中的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的热交换量降低,能够降低蒸发器4的出口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由此,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也降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9具有减小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以使得蒸发器4内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在规定值以下的第1制冷回路排出温度抑制模式,所以蒸发器4内的第2制冷剂的高压侧压力降低,能够降低蒸发器4中的第1制冷剂和第2制冷剂的热交换量,蒸发器4的出口的第1制冷剂的过热度降低,能够降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

由此,在第2制冷回路20的冷凝温度变高的供暖负载高时、或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条件下的供冷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压缩机1的排出温度,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另外,与第2制冷回路20的冷凝温度无关地,能够单独控制蒸发器4中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所以能够进行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12a、12b中需要高冷凝温度的高温风供暖运转和第1制冷回路5的同时运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入口压力检测机构27检测蒸发器4内的第2制冷剂的压力而得到的压力,来调节第2节流机构18的开度,但如图1所示,也能够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中间温度检测机构30检测出的温度、由压缩机吸入温度检测机构31检测出的温度、或由压缩机吸入压力检测机构32检测出的压力进行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过冷却度sceva_o_r2调节第3节流机构19的开度,但是也能够通过基于由第2制冷回路蒸发器出口温度检测机构28检测出的温度进行调节,来进行控制以使压缩机1的吸入温度不超过上限。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泵装置抑制双制冷循环中的高级侧制冷回路的压缩机排出温度的上升,能够用于空气调节机、制冷机、干燥机、供热水空调复合装置、热水供暖机等的用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