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及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298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及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类通风系统(例如新风系统或带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中,热交换芯体的密封安装以及过滤器的安装都不容忽视。特别地,如果热交换芯体安装的密封性不足,则会导致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发生互串,因而影响通风的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利文献CN201003839Y公开了一种带柔性密封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长方体形的板式热交换器1的四个侧棱边通过四个滑道2固定在通风系统的外壳上,其中每个滑道2上与板式热交换器1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固定槽7,并在固定槽7内设有柔性密封条8,该滑道2就是板式热交换器1的支承架。该文献认为,通过在滑道2的固定槽7内设置柔性密封条8,使得新风3和污风4之间不存在空气相互流串的空隙,保证新风3中不会混有污风4,污风4中也不会混有新风3,确保了通风系统的换气效率,并且由于柔性密封条8的可变形性,使得柔性密封条8不会很快地被板式热交换器1压坏。

然而,由于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结构是依靠密封条的压缩来达到柔性密封调节的效果,而在实际安装时,因为安装的误差、配合物料因重力产生变形等问题,不能保证密封条均匀受力且均处在最佳压缩状态,也就不能紧密贴合,因而不能保证可靠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其能保证热交换芯体的密封效果可靠,防止新风与室内排风互串混合。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热交换芯体的第一结构件和相对于所述热交换芯体固定的第二结构件,其中,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T型槽,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T型件,所述T型件滑动配合地安装在所述T型槽中。

优选地,所述T型槽与所述T型件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优选地,在所述T型槽的侧壁中设有密封条容纳槽,所述密封条容纳槽的开口面对所述T型件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T型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垂直地贯通至第一槽段的中部,其中,所述密封条容纳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槽段的侧壁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还包括过滤元件安装槽,所述过滤元件安装槽位于所述T型槽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分别位于所述T型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相对于所述T型槽的中线倾斜设置,使得所述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之间限定出燕尾形结构,所述T型槽位于所述燕尾形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燕尾形结构中,在所述T型槽的两侧设有第一空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还包括基板,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结构件自身,所述基板与所述T型槽的中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基板与所述T型槽之间设有第二空腔。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芯体呈四棱柱状,所述第二结构件位于所述四棱柱的棱边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系统,其包括排风通路和新风通路,还包括热交换芯体,所述排风通路经过所述热交换芯体的第一通路,所述新风通路经过所述热交换芯体的第二通路,以用于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芯体在所述通风系统中通过前面所述的安装结构进行安装。

本发明的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中,可以在T型件与T型槽之间至少形成一对贴合紧密的配合面,以防止气流从T型件的一侧到达另一侧,从而可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新风和室内排风互串混合。进一步地,通过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以及优选还采用柔性密封条,可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还能实现热交换芯体与过滤元件的一体安装,简化安装过程,同时使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结构件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热交换芯体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的密封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进行描述。

本发明针对热交换芯体的密封安装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安装结构,其可以适用于各类通风系统(例如新风系统或带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等)。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热交换芯体40的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热交换芯体40的第一结构件10和相对于所述热交换芯体40固定的第二结构件20。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结构件10包括T型槽11,所述第二结构件20包括T型件21,所述T型件21滑动配合地安装在所述T型槽11中。

由于T型件与T型之间存在多个配合面,并且这些配合面的空间取向各异,因此,在完成安装后,由于热交换芯体的自身重力的原因,T型件与T型槽之间至少存在一对贴合紧密的配合面,该配合面可以有效防止气流从T型件的一侧到达另一侧,从而可有效防止新风和室内排风互串混合,保证通风换气的效果。

例如,如图3所示,当T型件为图示的竖直取向时,在热交换芯体40的重力作用下,T型件的横边的下表面与T型槽的相应部位贴合紧密,从而在T型件的竖边两侧分别形成两对贴合紧密的配合面,从而使气流很难从T型件的左侧绕过T型件而到达其右侧,反之亦然。

另外,由于采用T型件与T型槽的滑动安装方式,本发明在具体安装时还具有安装容易、节省时间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T型槽11与所述T型件21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使得T型槽在完成装配的情况下产生向外扩张的形变,同时也就产生向内收缩的夹紧力,从而T型槽与T型件之间能够实现自动紧固,可明显增加二者之间的贴合紧密的配合面的数量,并且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形成多重密封,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

例如,在图3中,当所述T型槽11与所述T型件21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时,那么T型件的各个面与T型槽的相应面之间均可贴合紧密,即使是与重力作用无关的配合面,例如T型件的竖边的两个表面与T型槽的配合面,也不例外。

优选地,在所述T型槽11的侧壁中设有密封条容纳槽12,所述密封条容纳槽12的开口面对所述T型件21的表面,以用于在T型件与T型槽之间设置密封条50,例如柔性密封条。

如图3所示,由于T型件21的横边的尺寸小于T型槽11对应部位的尺寸,为了保证T型槽11与T型件21能够以合适的力度压紧密封条50,优选将密封条容纳槽12设置在T型件21的范围内,也即,在装配完成的情况下,密封条容纳槽12的开口面对所述T型件21的表面。

如图4所示,所述T型槽11包括第一槽段111和第二槽段112,所述第二槽段112垂直地贯通至第一槽段111的中部,也即,第一槽段111为图中的横向槽,其与T型件21的横边配合,第二槽段112为图中的竖向槽,其与T型件21的竖边配合,其中,优选地,所述密封条容纳槽12设置在所述第二槽段112的侧壁中,并且优选成对地设置在第二槽段112的两侧壁中。

由于第二槽段112为开口槽,其横截面的一端贯通至第一槽段111中,另一端敞开,因而该第二槽段112发生向外扩张的形变相对容易,因而更加适合在该槽段中设置密封条。

如图7所示,在T型件、T型槽以及密封条完成安装后,由于T型槽产生向外的扩张变形,其同时也就产生了向内的夹紧力F,该夹紧力F可以均匀地对密封条进行挤压,从而使两边的密封条受力均匀,易于保证两边的密封条始终处于最佳压缩状态,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特别地,密封条容纳槽12设置在所述第二槽段112的侧壁中,使得密封条的密封效果不受重力形变的影响,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密封性。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结构件10还包括过滤元件安装槽13,所述过滤元件安装槽13位于所述T型槽11的外侧,以用于安装过滤元件30。

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元件30可以通过与热交换芯体40的滑动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完成滑动安装。可以想到的是,为了安装过滤元件30,可以采用两个第一结构件10,从而,过滤元件30可以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结构件10的相对设置的过滤元件安装槽13中。过滤元件安装槽13优选为矩形槽,从而可以实现三个边均与过滤元件30贴合,以保证过滤效果。

优选地,第一结构件10为一体式结构,即,T型槽11与过滤元件安装槽13位于一体式结构中,这种设置可以简化安装过程,并实现过滤元件30与热交换芯体40的一体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构件10包括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13,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13分别位于所述T型槽11的两侧,并优选相对于所述T型槽11的中线对称。

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在T型件的两侧同时安装过滤元件,从而对室外新风气流和室内排风气流同时进行过滤,以保证进入室内的新风洁净,同时保护热交换芯体的内部通路的表面不被脏污,保证换热效果。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13相对于所述T型槽11的中线倾斜设置,使得所述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13之间限定出燕尾形结构14,所述T型槽11位于所述燕尾形结构14中。

燕尾形结构14能够保证T型槽11和过滤元件安装槽13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在T型槽11与过滤元件安装槽13的相邻槽壁之间形成可靠的支承结构。

同时,这种情况下,两个过滤元件安装槽13形成V形,从而容易保证各个安装槽13中安装的过滤元件与热交换芯体的侧面平行,以使结构紧凑。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燕尾形结构14中,在所述T型槽11的两侧设有第一空腔15。所述第一空腔15优选为多边形空腔,并且所述第一空腔15的各个边优选分别与邻近的T型槽11的侧壁及燕尾形结构14的外侧壁平行。第一空腔15一方面保证了燕尾形结构14的支承强度不受影响,另一方减轻了第一结构件10的重量和材料用量,有利于降低成本。例如,如图所示,第一空腔15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其两个底边与燕尾形结构的底边平行,同时也与T型槽的第一槽段111平行,梯形的两个腰中,一个腰与T型槽的第二槽段112平行,另一个腰则与过滤器安装槽13的侧壁平行。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结构件10还包括基板16,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结构件10自身,所述基板16与所述T型槽的中线垂直,也即,可以与T型槽的第一槽段111平行。

例如,借助于基板16,第一结构件10可以安装在通风系统的例如壳体等基础件上,进而可将热交换芯体40和过滤元件30等相对于通风系统进行固定。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基板16与所述T型槽11、所述过滤元件安装槽13之间设有第二空腔17。所述第二空腔17优选为多边形空腔,其各个边优选分别与所述基板16的外表面、过滤元件安装槽13的槽底面、T型槽11的槽顶面平行。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空腔17的横截面优选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其上底和下底分别由基本16和燕尾形结构14提供,两个腰则平行于过滤元件安装槽13的槽底面。

与第一空腔15的作用类似地,第二空腔17也能减轻第一结构件10的重量和材料用量,同时也能保证第一结构件10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热交换芯体40呈四棱柱状,优选为板式全热交换芯体,例如X型件式全热交换芯体,所述第二结构件20位于所述四棱柱的棱边处。容易想到的是,本发明的热交换芯体40在具体安装时,可以在四个棱边处均采用本发明的安装结构,也可以仅在一个或多个棱边处采用本发明的安装结构,而在其余的棱边处采用其他安装结构。

当热交换芯体40在四个棱边处均采用本发明的安装结构时,一方面可以保证密封效果,特别是在采用过渡或过盈配合的情况下、以及采用密封条的情况下,密封效果更佳;另一方面还可以方便地实现热交换芯体与过滤元件的一体安装,保证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系统,例如新风系统或带新风功能的空调系统等,其包括排风通路和新风通路,还包括热交换芯体40,所述排风通路经过所述热交换芯体40的第一通路,所述新风通路经过所述热交换芯体40的第二通路,以用于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热交换芯体40在所述通风系统中通过前面所述的安装结构进行安装。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芯体的安装结构,以T型槽与T型件的滑动配合安装方式,充分利用T型结构的结构面复杂等特点,特别是在二者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使得该安装结构具有自动紧固的特点,能够保证安装的密封性,再配合使用柔性密封条,则使密封效果更佳。

同时,第一结构件上,在T型槽的外侧一体地构造出过滤元件安装槽,使得过滤元件可以与热交换芯体一体安装,保证结构紧凑。

特别地,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的密封效果不受重力形变的影响,能够保证密封条均匀受力且均始终在最佳压缩状态,使得密封效果更加可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