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9981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及其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在进行制冷或制热运行时,室内空气由室内机的进风口吸入、经由滤网到达蒸发器,蒸发器利用其中的冷媒将空气冷却或加热,冷却或加热的空气由室内机的风扇送回室内。

目前空调室内机中的滤网,网目均匀分布,但由于进风口的进风角度和进风量并不均匀,因此到达蒸发器各个部分的风量并不均匀,进一步导致蒸发器有些部分过热,有些部分则未完成蒸发,造成冷媒没有充分发挥,影响制冷或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及其设计方法。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滤网,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蒸发器之间;

所述滤网包括至少两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中网目的密度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本区域的风速成正比。

可选的,所述蒸发器为分段式蒸发器,包括至少两个分段;所述区域的数量与所述分段的数量相等。

可选的,每个所述区域与一个所述分段在位置上对应。

可选的,每个所述区域的面积值为:

所述滤网的总面积乘以本区域对应的分段的换热面积,再除以所述分段式蒸发器的总换热面积。

可选的,每个所述区域的面积值相等;所述区域的数量为所述滤网的总面积除以每个所述区域的面积值。

可选的,每个所述区域中网目的密度值为:

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本区域的风速除以在各个所述区域的风速平均值,再乘以设定标准密度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设计方法,所述滤网位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蒸发器之间;

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在所述滤网中设置至少两个区域;

设置每个所述区域中网目的密度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本区域的风速成正比。

可选的,所述蒸发器为分段式蒸发器,包括至少两个分段;

所述在所述滤网中设置至少两个区域,包括:

在所述滤网中设置与所述分段的数量相等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置每个所述区域与一个所述分段在位置上对应。

可选的,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

设置每个所述区域的面积值为:所述滤网的总面积乘以本区域对应的分段的换热面积,再除以所述分段式蒸发器的总换热面积。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滤网中设置至少两个区域,包括:

设置每个所述区域的面积值相等;

设置所述区域的数量为所述滤网的总面积除以每个所述区域的面积值。

可选的,所述设置每个所述区域中网目的密度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该区域的风速成正比,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区域,使用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本区域的风速,除以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各个所述区域的风速平均值,再乘以设定标准密度值,作为本区域的网目的密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包括至少两个区域,每个区域中网目的密度与到达该区域的进风的风速成正比,即滤网的网目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风速越大的区域,网目密度越大,由此在风速较大的区域限制到达蒸发器的风量以避免蒸发器过热,在风速较小的区域提升到达蒸发器的风量以避免蒸发器未完成蒸发,提升制冷或制热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设计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滤网11位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蒸发器12之间。图1中未示出进风口。

如图1所示,滤网11包括至少两个区域,每个区域中网目的密度与进风口的进风在本区域的风速成正比。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滤网11的网目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风速越大的区域,网目密度越大,由此在风速较大的区域限制到达蒸发器12的风量以避免蒸发器过热,在风速较小的区域提升到达蒸发器12的风量以避免蒸发器未完成蒸发,提升制冷或制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空调室内机中的蒸发器12为分段式蒸发器,包括至少两个分段。此时,滤网11中区域的数量与上述分段的数量相等。例如,如空调室内机中的蒸发器12为三段式蒸发器,则滤网11中的区域数量也是三。

进一步,滤网11上每个区域与分段式蒸发器12的一个分段在位置上对应。

进一步,滤网11上每个区域的面积值与对应的分段的换热面积相关。

假设空调室内机采用N段式蒸发器,相应的,滤网中共分为N个区域,N大于等于2。N段式蒸发器的各个分段的换热面积分别为A1,……,AN。滤网11总面积为S。

滤网11中的第1个区域的面积值为:S1=A1*S/(A1+……+AN)。

滤网11中的第N个区域的面积值为:SN=AN*S/(A1+……+AN)。

将滤网11中区域的数量和蒸发器12的分段的数量关联起来,可以基于蒸发器12各个分段的换热面积来设置滤网11中各个对应区域的面积,从而更合理的将进风的风量分配到蒸发器12的各个分段,提升制冷或制热效果。

图1即以分段式蒸发器为例示出,图中左侧第一列网目所在的区域对应三段式蒸发器的上部分段,中间三列网目所在的区域对应三段式蒸发器的中部分段,右侧一列网目所在的区域对应三段式蒸发器的下部分段。滤网11中的每个区域与一个分段在位置上对应。滤网11中的每个区域的面积可以按照上述计算公式来确定。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滤网11中的区域数量也可以和蒸发器12的分段没有关联关系,而根据其他规则确定。例如,设定滤网11中的每个区域的面积为一个固定值,使用滤网11的总面积除以这个固定值,就可以得到区域的数量。当然,每个区域的面积值也可以不同,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于根据其他规则确定每个区域的面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再给出图示。

无论滤网11中的区域数量采用哪种方式确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滤网11的每个区域中的网目密度值可以依据下面的公式来确定。

滤网11中共分为N个区域,N大于等于2,设定标准密度值为Fstd,进风口的进风在N个区域的风速为V1,V2,……,VN,这些风速的值可以通过测试得到。

针对第1个区域,网目的密度值F1=V1/average(V1+V2+……+VN)*Fstd。其中,average表示取平均值。

针对第2个区域,网目的密度值F2=V2/average(V1+V2+……+VN)*Fstd。其中,average表示取平均值。

针对其他区域,网目的密度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每个区域的网目的密度与本区域的风速成正比。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设计方法流程图,滤网位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蒸发器之间。

图2所示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1中,在所述滤网中设置至少两个区域。

在步骤22中,设置每个所述区域中网目的密度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在本区域的风速成正比。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滤网的设计方法,将滤网中的网目设置为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风速越大的区域,网目密度越大,由此在风速较大的区域限制到达蒸发器的风量以避免蒸发器过热,在风速较小的区域提升到达蒸发器的风量以避免蒸发器未完成蒸发,提升制冷或制热效果。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的设计方法流程图,滤网位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蒸发器之间,蒸发器为分段式蒸发器、并包括至少两个分段。

图3所示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1中,在滤网中设置与所述分段的数量相等的区域。

在步骤32中,设置每个区域与一个所述分段在位置上对应。

在步骤33中,设置每个区域的面积值为:滤网的总面积乘以该区域对应的分段的换热面积,再除以所述分段式蒸发器的总换热面积。

假设空调室内机采用N段式蒸发器,相应的,滤网中共分为N个区域,N大于等于2。蒸发器的各个分段的换热面积分别为A1,……,AN。滤网总面积为S。

滤网中的第1个区域的面积值为:S1=A1*S/(A1+……+AN)。

滤网中的第N个区域的面积值为:SN=AN*S/(A1+……+AN)。

将滤网中区域的数量和蒸发器的分段的数量关联起来,可以基于蒸发器各个分段的换热面积来设置滤网中各个对应区域的面积,从而更合理的将进风分配到蒸发器的各个分段,提升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步骤34中,针对每个区域,使用进风口的进风在该区域的风速,除以进风口的进风在各个区域的风速平均值,再乘以设定标准密度值,得到本区域的网目密度值。

假设滤网中共分为N个区域,N大于等于2,设定标准密度值为Fstd,进风口的进风在N个区域的风速为V1,V2,……,VN,这些风速的值可以通过测试得到。

针对第1个区域,网目的密度值F1=V1/average(V1+V2+……+VN)*Fstd。其中,average表示取平均值。

针对第2个区域,网目的密度值F2=V2/average(V1+V2+……+VN)*Fstd。其中,average表示取平均值。

针对其他区域,网目的密度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每个区域中的网目的密度和本区域的风速成正比。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滤网中的区域数量也可以和蒸发器的分段没有关联关系,而根据其他规则确定。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21可以包括:设置每个区域的面积值相等;设置区域的数量为滤网的总面积除以每个区域的面积值。当然,每个区域的面积值也可以不同,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设置滤网中区域的数量,都可以采用上述网目的密度值计算公式,来确定每个区域中网目的密度值。

针对那些尺寸规格已定的滤网,可以通过在滤网中增加格栅结构的方式,来调整不同区域的网目的密度,针对那些规格未定的滤网,可以按照前文给出的方法,先确定各个区域的面积,再确定每个区域中网目的密度,通过格栅结构来设置不同区域的网目的密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