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42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加湿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湿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装置有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的空调机、用于去除空气的杂质以保持净化度的空气净化器、用于向空气中提供水分的加湿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器等。

现有的加湿器区分为:在震动板使水雾化并将其向空气中吐出的震动式加湿器;以及在加湿过滤器进行自然蒸发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

所述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区分为:利用驱动力旋转圆盘,水在空气中的圆盘表面进行自然蒸发的圆盘式加湿器;在被水浸湿的加湿媒介中因流动的空气来进行自然蒸发的加湿过滤器式加湿器。

现有的加湿器在加湿过程中,流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在过滤器中被过滤。

但是,现有的加湿器仅在湿度低的季节使用,而空气净化器不具有加湿功能,因此存在有需要配备两个产品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加湿器中加湿功能为其主要功能,用于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则为其附加功能,因此存在有空气净化功能较弱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加湿器或空气净化器无法区分出加湿或空气净化而使其单独地进行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在吐出空气的过程中也能够供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用户在将水倒入操作供水口时,能够确认水槽的水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分离顶盖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向可分离的顶盖组件发送和接收电源以及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将可分离的顶盖组件放置在可视主体上,且放置在可视主体的状态下,能够发送和接收电源以及控制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以下的记载能够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在进行加湿过程中也能够供水。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可以对用于接收电源的顶盖组件进行分离,在上部供水的过程中,也可以即刻确认水槽的水位。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在分离顶盖组件后,可对可视主体内部进行清扫。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可从进行空气净化的空气清洁模块中分离进行加湿的空气清洗模块,可通过连接流路将空气清洁模块的过滤空气供给空气清洗模块进行加湿。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基体,其内侧形成有水槽插入空间;水槽,其上侧呈开口状态,在其内部储存水,放置在所述水槽插入空间,与所述基体能够分离;顶盖组件,配置在所述水槽的开口上部,以能够与所述水槽分离的方式放置;空气清洗流入口,形成在所述水槽的侧部,向所述水槽内部吸入空气;吐出流路,形成在所述顶盖组件和所述水槽中的至少一方,或者形成在所述顶盖组件和所述水槽之间;供水流路,配置在所述顶盖组件内侧,将水向所述水槽内部引导。

在所述顶盖组件的上侧进行上部供水时,所供给的水可通过所述供水流路向所述水槽内部流动。

所述顶盖组件可以能够与所述水槽相分离,所述顶盖组件放置在所述水槽的呈开口状态的上侧。

本发明可还包括:可视主体,与所述水槽相结合,其至少一部分由能够从外部透视看到内部的材质形成;所述可视主体配置在所述水槽的上侧,能够与所述水槽一同从所述基体分离。

所述基体可包括底座连接器,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部连接器,所述底座连接器和所述顶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本发明可还包括:可视主体,与所述水槽相结合,其至少一部分由能够从外部透视看到内部的材质形成;所述可视主体配置在所述水槽的呈开口状态的上侧,能够与所述水槽一同从所述基体分离,所述可视主体包括连接器开口部,在所述顶盖组件放置于所述可视主体时,所述底座连接器和所述顶部连接器通过所述连接器开口部相接触并进行电连接。

所述可视主体可还包括供放置所述顶部连接器的连接器放置部,所述连接器开口部形成在所述连接器放置部。

所述底座连接器可还包括底座连接器通信部,所述顶部连接器还包括顶部连接器通信部,所述底座连接器通信部和所述顶部连接器通信部的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可视主体进行相互收发。

所述底座连接器通信部和所述顶部连接器通信部可通过ir信号相互收发控制信号,所述顶部连接器还包括使所述ir信号通过的顶部连接器窗口,所述底座连接器还包括使所述ir信号通过的底座连接器窗口,所述连接器放置部由能够使所述ir信号通过的透明材质形成。

所述顶盖组件可包括:顶盖格栅,以相分离的方式分别形成有所述供水流路和所述吐出流路;操作模块,组装在所述顶盖格栅,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信号;顶部连接器,向所述操作模块提供电源或控制信号;在所述顶盖组件被放置于所述可视主体时,所述底座连接器和所述顶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所述操作模块可还包括:上部供水导向件,将上部供水的水向所述供水流路引导。

所述操作模块可还包括:操作供水口,在其内侧形成所述供水流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所述顶盖格栅的所述供水流路与所述操作供水口相连通。

所述操作模块可包括:操作壳体,与所述顶盖格栅组装;操作供水口,形成在所述操作壳体的内侧,形成所述供水流路中的至少一部分;输入部,配置在所述操作壳体,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信号;操作控制部,控制所述输入部;所述操作控制部与所述顶部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所述操作壳体可包括:上部操作壳体,在其内侧形成有所述供水流路;下部操作壳体,与所述上部操作壳体组装,在其内侧形成有所述供水流路;内壁,配置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以及所述下部操作壳体中的至少一方,用于形成所述操作供水口。

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所述下部操作壳体以及所述内壁之间可形成有操作空间,所述操作空间对所述供水流路而言是封闭的,在所述操作空间配置有所述操作控制部和所述输入部。

所述上部操作壳体可还包括:上部供水导向件,将上部供水的水向所述操作供水口引导;所述上部供水导向件是形成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的倾斜面。

所述操作模块可还包括:水位显示部,显示所述水槽中储存的水位;在进行上部供水时,所述水位显示部在所述操作壳体显示水位。

所述操作壳体的上侧面可还包括:内倾斜面,朝向所述操作供水口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以及外倾斜面,朝与所述内倾斜面相反的方向以倾斜的方式形成;所述输入部配置在所述外倾斜面,所述水位显示部配置在所述内倾斜面,所述输入部、所述操作供水口以及所述水位显示部沿着用户视线配置在直线上。

在所述顶盖组件的下侧可配置有吐出加湿媒介,所述吐出加湿媒介覆盖所述吐出流路,对通过所述吐出流路的空气进行加湿。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具有如下效果中的一种或其以上。

第一、由于供水流路以及吐出流路相分离地构成,即使吐出空气时也能够倒水并实施供水。

第二、在将水倒入操作供水口实施上部供水时,能够即刻确认水槽中储存的水的水位。

第三、能够分离内置有电路的顶盖组件,只有在放置顶盖组件时才进行电连接。

第四、由于顶盖组件能够从可视主体分离,能够将分离出顶盖组件的整个空气清洗模块用水擦拭并进行清扫。

第五、由于底座连接器以及顶部连接器贯穿可视主体而进行电连接,即使将顶盖组件放置在可视主体也能够提供到电源。

第六、通过顶部连接器和底座连接器的接触提供到电源,通过通信部以无线方式发送和接收控制信号,因此能够使电接触达到最小。

第七、在操作模块的内侧配置有供水流路,外侧配置有吐出流路,因此,能够使所供给的水与吐出的空气之间的干涉达到最小,即使在吐出空气的加湿过程中也能够进行上部供水。

第八、由于在形成有供水流路的操作壳体上显示水槽的水位,用户在进行上部供水时,能够边确认水位边调节所供给的水的量。

第九、即使顶盖组件以可分离的方式被放置在可视主体上,也能够从外部供给到电源并使操作模块进行动作。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从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中分离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顶盖组件以及吐出加湿媒介壳体的分离立体图。

图9是从图8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主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2是从图8的顶盖组件中分离上部操作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图12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过滤器组件;20:送风单元;300:水槽;400:浇水单元;51:水槽加湿媒介;55:吐出加湿媒介;100:空气清洁模块;110:基体;120:上主体;125:水槽插入空间;130:下主体;140:上内主体;150:送风扇壳体;160:显示模块;170:空气导向件;200:空气清洗模块;210:可视主体;230:顶盖组件;101:吸入流路;102:过滤流路;103:连接流路;104:清洁连接流路;105:加湿连接流路;106:加湿流路;107:吐出流路;108:送风流路;109:供水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通过参照附图及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从而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包括:空气清洁模块100;以及放置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aircleanmodule)上侧的空气清洗模块200(airwashmodule)。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吸入外部空气后进行过滤,将过滤空气提供给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接收所述过滤空气并实施提供水分的加湿,将加湿空气向外部吐出。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储存水的水槽300。在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时,所述水槽300可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进行分离。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在空气清洁模块100上方。

用户可从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并对分离出的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清扫。用户可对分离出空气清洗模块200的空气清洁模块100内部进行清扫。在分离出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情况下,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上方面向用户开放。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包括后述的过滤器组件10,可从基体110分离出过滤器组件10后对其进行清扫。

用户可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供水。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形成有供水流路109,从而能够从外部向所述水槽300进行供水。

所述供水流路109以与吐出空气的吐出流路107相分离的方式构成。所述供水流路109被构成为能够随时向所述水槽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动作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结合在空气清洁模块100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从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连接流路103相连接。由于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流路103分散配置在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只有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于空气清洁模块100时,空气清洗模块200的流路和空气清洁模块100的流路才能通过连接流路103相互连通。

将形成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连接流路定义为清洁连接流路104,将形成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连接流路定义为加湿连接流路105。

对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中通过的空气的流动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对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包括:基体110;过滤器组件1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用于过滤空气;送风单元2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用于使空气流动。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水槽300,储存用于加湿的水,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浇水单元400(wateringunit),配置在所述水槽300的内部,喷射所述水槽的水;加湿媒介50,被所述浇水单元400喷射的水浸湿,向流动的空气提供水分;可视主体210(visualbody),与所述水槽300相结合,由能够看到内部的材质形成;顶盖组件23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形成有吐出空气的吐出流路107和进行供水的供水流路109。

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配置有吸入流路101、过滤流路102、送风流路108、清洁连接流路104。通过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气经由过滤流路102、送风流路108向清洁连接流路104流动。

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配置有加湿连接流路105、加湿流路106、吐出流路107以及供水流路109。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的清洁连接流路104和空气清洗模块200的加湿连接流路105只有在空气清洗模块200放置于空气清洁模块100时才进行连接。

通过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加湿连接流路105供给的过滤空气经由加湿流路106以及吐出流路107向室内吐出。所述供水流路109的结构被制作为与加湿流路106相连通,但是不吐出空气而仅能够接收供水。

首先,对空气清洁模块10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基体110(basebody)由上主体120(upperbody)和下主体130(lowerbody)构成。在所述下主体130上侧层叠所述上主体120,所述上主体120和下主体130被组装。

空气向所述基体110内部流动。

在所述下主体130配置有吸入流路101、过滤流路102以及送风流路108,并配置有用于形成所述吸入流路101、过滤流路102以及送风流路108的结构物。

在所述上主体120配置有连接流路103的一部分,并配置有用于将被过滤的空气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引导的结构物以及用于放置空气清洗模块200的结构物。

所述基体110包括:下主体130,用于形成外形,在下侧面形成有吸入口111;上主体120,用于形成外形,与所述下主体130上侧相结合。

所述过滤器组件10以可装卸的方式组装在所述基体110。

所述过滤器组件10提供过滤流路102,并对外部空气实施过滤。所述过滤器组件10具有相对于所述基体110朝水平方向可进行装卸的结构。所述过滤器组件10以与沿着垂直方向逆流而上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过滤器组件10沿着水平方向滑动移动,对沿着垂直方向上侧流动的空气实施过滤。所述过滤器组件10水平地进行配置,沿着上下方向形成过滤流路102。

所述过滤器组件10相对于所述基体110可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滑动。

所述过滤器组件10包括:过滤器壳体11,配置在所述下主体130内部,用于形成过滤流路102;过滤器14,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1,对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实施过滤。

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下侧与吸入流路101相连通,上侧与送风流路108相连通。通过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气经由过滤流路102向送风流路108流动。

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一侧朝与所述过滤流路102相交叉的方向呈开口状态。通过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开口面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所述过滤器14。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开口面朝侧方向形成。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开口面配置在下主体130的外侧面。由此,所述过滤器14通过所述下主体130的侧方面插入,并位于过滤器壳体12内部。所述过滤器14以与所述过滤流路102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对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实施过滤。

所述过滤器14可以是通过对施加的电源进行带电来捕集空气中的杂质的电集尘过滤器。所述过滤器14可由通过过滤部件来捕集空气中的杂质的材质形成。所述过滤器14中可配置有多种结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由所述过滤器14的过滤方式或过滤器的过滤部件受到限定。

所述过滤流路102以与加湿净化装置的主要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流路102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配置,并使空气朝重力相反方向进行流动。即,所述加湿净化装置的主要流动方向被形成为从下侧朝向上侧。

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上侧配置有送风单元20。

所述过滤器壳体12的上侧面呈开口状态形成,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向所述送风单元20流动。

所述送风单元20生成空气的流动。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使空气从下侧向上侧流动。

所述送风单元20由送风扇壳体150、送风马达22以及送风扇24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马达22配置在上侧,送风扇24配置在下侧。将所述送风马达22的马达轴朝向下方设置,与所述送风扇24进行组装。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所述送风扇壳体150提供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在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有所述送风马达22以及送风扇24。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在所述过滤器组件10上侧,配置在所述上主体120下侧。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在内部形成送风流路108。在所述送风流路108配置有所述送风扇24。所述送风流路108将过滤流路102和清洁连接流路104相连接。

所述送风扇24为离心式风扇,其在下侧吸入空气后,朝径向外侧吐出空气。所述送风扇24朝径向外侧及上侧吐出空气。所述送风扇24的外侧端朝径向上侧形成。

为了与流动的空气的接触达到最小,所述送风马达22配置在所述送风扇24的上侧。所述送风马达22以被送风扇24包覆的方式设置。所述送风马达22不位于基于所述送风扇24的空气流路上,与由送风扇24流动的空气不产生阻力。

所述上主体120包括:上外主体128(upperouterbody),用于形成基体110的外形,与下主体130相结合;上内主体140(upperinnerbody),配置在所述上外主体128的内侧,所述水槽300插入所述上内主体140,所述上内主体140提供连接流路103;空气导向件170(airguide),将所述上内主体140和上外主体128相结合,用于将空气向所述水槽300引导。

由于所述上主体120将连接流路和水槽插入空间进行分离,能够使水槽300的水流入连接流路的情况达到最少。特别是,由于通过上内主体进行划分,连接流路将位于储存水的空间的外侧,能够抑制水流入连接流路。

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侧呈开口状态形成,所述水槽300插入所述上内主体140。所述上内主体140形成过滤空气流入的清洁连接流路104中的一部分。

所述上内主体140形成有与空气清洗流入口31对应的上流入口121。所述上流入口121并不是必要结构元件。只要是上主体120将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向连接流路103露出的形状即为充分。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将通过清洁连接流路104供给的空气向所述上流入口121引导。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将沿着基体110的外侧上升的空气向内侧进行汇集。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用于转换从下侧向上侧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只是,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在转换空气的流动方向时,使其角度达到最小以使空气的流动阻力达到最小。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以将上内主体140的外侧包覆360度的方式形成。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在360度全方向上将空气向所述水槽300进行引导。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将沿着下主体130的外侧被引导的空气向内侧汇集,并将所述空气提供给水槽300。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足够地确保向所述水槽300供给的空气的流量。

因此,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包括:导向部172,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形成;转换部174,与所述导向部172相连接,转换被引导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形成连接流路103。

所述导向部172沿着与过滤流路102大致相同的方向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172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所述转换部174沿着与所述过滤流路102相交叉的方向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部174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形成。

所述转换部174形成在空气导向件170的上侧。所述转换部174优选地通过曲面结构与导向部172相连接。

即使所述转换部174沿着水平方向形成,通过所述连接流路103的空气也将沿着大致倾斜的上侧方向流动。通过将所述连接流路103和过滤流路102的转换角与直前方向相近似的形成,能够减小空气的流动阻力。

所述导向部17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上外主体128。所述转换部174的上侧端固定在所述上内主体140。

在所述上内主体140外侧形成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中的一部分。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形成清洁连接流路104中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的空气通过上流入口121和空气清洗流入口31向水槽300内部流动。

所述上内主体140整体上构成篮筐(basket)形状。所述上内主体140的平截面形成为圆形,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在360度全方向上形成。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为将过滤空气向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引导的结构,根据实施例可不包括所述空气导向件170。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用于结合上内主体140或上外主体128。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以包覆所述上内主体140的方式形成。特别是,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以包覆上流入口121的方式形成,用于向所述上流入口121引导过滤空气。从俯视看去时,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为圆环(donut)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上端紧贴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端。

从俯视看去时,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上侧面和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侧面保持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内主体140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相结合或相紧贴的上内主体环126(upperinnerbodyring)。

形成有将所述上内主体140和上内主体环126相连接的内主体延长部148。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配置有多个。在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和上内主体环126之间形成有上流入口121。

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与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对应地形成。在放置所述水槽300时,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位于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的内侧。所述内主体延长部148和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彼此在内外相重叠。

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上端与所述上内主体环126相紧贴或相结合。所述空气导向件170的下端与上外主体128相紧贴或相结合。

由此,通过所述上内主体140和上外主体128之间的清洁连接流路104流动的空气被引导到上流入口121。

所述上内主体环126的直径和所述空气导向件170上端的直径保持一致或近似。所述空气导向件170和上内主体环126相紧贴以防止过滤空气泄漏。所述上内主体环126配置在空气导向件170的内侧。

在所述上外主体128可形成有把手129。在所述上主体120放置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所述把手129能够抬起整个加湿净化装置。

所述上内主体140在内部形成有水槽插入空间125,以能够插入供水槽300。

以所述上流入口121为基准,在外侧配置有清洁连接流路104,在内侧配置有水槽插入空间125。沿着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流动的空气将通过上流入口121。在所述水槽300放置于水槽插入空间125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上流入口121的过滤空气将流入水槽300内部。

另外,在上主体120的上侧结合外可视主体214。

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为可视主体210的结构,但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在上主体12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也可固定在空气清洗模块20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为可被去除的结构。

所述外可视主体214固定在上主体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与上外主体128相结合。所述外可视主体214与上外主体128的外侧面形成连续的面。

外可视主体214由可透视内部的材质形成。所述外可视主体214可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形成。

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或空气清洗模块200中的至少一方可配置有用于向用户显示动作状态的显示模块16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体110设置有用于向用户显示加湿净化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显示模块160。

在所述外可视主体214内侧配置显示模块160。所述显示模块160以紧贴在外可视主体214的内侧面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显示模块160从俯视看去时呈圆环形状。在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插入所述水槽300。

所述显示模块160被外可视主体214支撑。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边缘被上内主体环126支撑。所述显示模块160位于空气导向件170上侧。所述显示模块160可与底座连接器260(baseconnector)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

所述显示模块160位于空气导向件170上侧。所述显示模块160可配置在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所述显示模块160用于覆盖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以使用户无法看到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特别是,为了切断水渗透到所述上外主体128和上内主体140之间,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和外侧优选地实现密封。

所述显示模块160的内侧被上内主体140支撑,外侧被外可视主体218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160形成为环形态。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显示器160也可形成为弧形状。所述显示器160的表面由可反射光的材质形成,或者涂覆有可反射光的材质。

由此,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结水的情况下,可视主体210上结的水被投影或反射到显示器160表面。在所述可视主体210上结的水流落的情况下,所述显示器160中也会呈现出相同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对用户视觉上的刺激,用户能够直观地认知正在进行加湿。在所述显示器160投影的水滴图像除了具有给用户提供清爽感的感性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通知加湿状态的功能性效果。

所述显示器160的上侧面以倾斜的方式形成。所述显示器160以朝用户侧倾斜的方式形成。由此,其以内侧高、外侧低的方式形成。

接着,对空气清洗模块20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对过滤空气提供加湿。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可在加湿流路106呈现雨景(rainview)。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喷射水槽300的水,并将喷射的水进行循环。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将水变换为较小大小的液滴,通过飞散的液滴再次清洗过滤空气。在通过飞散的水滴清洗(washing)过滤空气时,将再次进行加湿及过滤。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加湿连接流路105、加湿流路106、吐出流路107以及供水流路109。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包括:水槽300、浇水单元400、加湿媒介50、可视主体210、顶盖组件230以及提手180(handle)。

所述提手180与可视主体210相结合,在所述可视主体210进行旋转,并容纳在所述可视主体210。通过所述提手180能够简便地仅提起空气清洗模块200,并将其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分离。

所述加湿连接流路105可配置在水槽300的外侧,并向所述水槽300的内部引导空气。所述加湿连接流路105可配置在可视主体210的外侧,并向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部引导空气。

所述加湿连接流路105可配置在水槽300或可视主体210中的至少一方的外侧,并向水槽300或可视主体210中的一方的内部引导空气。

所述吐出流路107可配置在顶盖组件230和可视主体210之间。所述吐出流路107可配置在顶盖组件230或可视主体210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实施例中,在顶盖组件230和可视主体210之间形成吐出流路107,在所述顶盖组件230的内侧中央配置供水流路109。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在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连接有电源,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提供到电源。

由于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为相对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可分离的结构,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设置有可分离的供电结构。

由于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和空气清洗模块200通过所述上主体120以可分离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所述上主体120配置有用于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提供电源的底座连接器260。

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的顶盖组件230配置有需要提供电源的操作部和显示器。在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配置有以可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器260相连接的顶部连接器270(topconnector)。所述顶部连接器270配置在顶盖组件23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顶盖组件230可进行分离,能够简便地清扫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或水槽300的内侧面。

所述顶盖组件230在内侧形成有供水流路109,在与可视主体210之间形成吐出流路107。所述顶盖组件230相对于所述可视主体210以可分离的方式进行设置。所述顶盖组件230配置有与底座连接器260进行电连接的顶部连接器270。

在放置所述顶盖组件230时,顶部连接器270将放置在底座连接器260上侧。所述顶盖组件230通过所述顶部连接器270从所述底座连接器260提供到电源。

在所述供水流路109周边配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水槽300的水位的水位显示部247。由此,在进行供水时,用户能够确认出在无法看到的水槽300中的水位达到何种程度。通过这样地在用户供水的移动路线上配置水位显示部247,能够防止用户过多地进行供水,并能够防止水槽300中的水溢出。

所述水位显示部247配置在所述顶盖组件230。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的可分离的供电结构能够有效地构成上部供水。

所述水槽30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上主体120。所述浇水单元400配置在所述水槽300内部,在所述水槽300内部进行旋转。

所述水槽300包括:水槽主体320,用于储存水;空气清洗流入口31,形成在所述水槽主体320的侧面;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在所述水槽主体320向上侧延伸形成,与所述可视主体210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主体320形成为上侧呈开口状态的圆筒形。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水槽主体320可形成为多种形状。

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在所述水槽300向上侧延伸形成。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用于形成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在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之间形成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

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形成在水槽主体320的侧面。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相对于水槽主体320在360度全方向上形成。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与加湿连接流路105相连通。

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用于将从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流落的水向所述水槽300内部引导。通过引导从所述可视主体210流落的水,能够使落水噪音达到最小。

所述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与可视主体210的下端相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水槽主体320的结构来形成空气清洗流入口31。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通过在所述可视主体210配置水槽主体延长部380来形成空气清洗流入口31。并且,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通过将多个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中的一部分配置在水槽300,多个水槽主体延长部380中的其余部分配置在可视主体210来构成空气清洗流入口31。并且,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通过与可视主体210和水槽300相区分的单独的结构来形成空气清洗流入口31。并且,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通过在可视主体210形成开口面来形成空气清洗流入口31,在水槽300也形成开口面来形成空气清洗流入口31。

即,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可配置在水槽300或可视主体210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可通过水槽300和可视主体210的结合来形成。可在将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配置在与水槽300和可视主体210相区分的单独的结构后,将其配置在水槽300和可视主体210之间。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可通过所述水槽300和可视主体210的结合来形成。

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配置在空气清洗模块200的侧部,并与加湿流路106相连接。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可与加湿连接流路105相连通或相连接。

所述浇水单元400具有向加湿媒介50进行供水的功能。所述浇水单元400具有使加湿过程变得视觉化的功能。所述浇水单元400具有在空气清洗模块200内部呈现雨景的功能。

所述浇水单元400旋转浇水壳体800(wateringhousing)并吸入所述水槽内部的水,将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并将被扬水的水朝径向外侧喷射。所述浇水单元400包括浇水壳体800,所述浇水壳体800向其内部吸入水,将被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将其朝径向外侧喷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喷射水而使浇水壳体800进行旋转。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使用喷嘴来代替所述浇水壳体800喷射水。可从喷嘴喷射水以向加湿媒介50进行供水,并能够类似地呈现雨景。根据实施例,可从喷嘴喷射水并使喷嘴进行旋转。

从所述浇水壳体800喷射的水浸湿所述加湿媒介50。从所述浇水壳体800喷射的水可朝向所述可视主体210或加湿媒介50中的至少一方喷射。

朝向可视主体210喷射的水可呈现雨景。朝向加湿媒介50喷射的水用于对过滤空气进行加湿。可实现为通过朝向可视主体210喷射水来呈现雨景后,使从可视主体210流落的水浸湿加湿媒介50。

在本实施例中,在浇水壳体800配置有高度不相同的多个喷射口。可使从某一个喷射口吐出的水在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形成液滴来呈现雨景,而从另一个喷射口吐出的水浸湿加湿媒介50来用于加湿。

所述浇水壳体800朝向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喷射水,喷射的水沿着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向下流落。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形成以水滴形态结成的液滴,用户可通过所述可视主体210看到所述液滴。

特别是,从可视主体210流落的水浸湿加湿媒介50以用于加湿。所述加湿媒介50可被浇水壳体800喷射的水以及从可视主体流落的水浸湿。

所述可视主体210与所述水槽300相结合,并位于所述水槽300的上侧。所述可视主体210的至少一部分由可透视内部的材质形成。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外侧可配置有显示模块160。所述显示模块160可与可视主体210或上主体120中的一方相结合。

所述显示模块160配置在可观察到雨景的视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160配置在所述上主体120。

在放置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时,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外侧面与所述显示模块160相紧贴。所述显示模块160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可由反射光的材质形成,或者涂覆有可反射光的材质。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结成的液滴还将投影到所述显示模块160的表面。由此,用户可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和显示模块160这两处观察到液滴的移动。

所述水槽300形成有空气疏通的空气清洗流入口31。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位于连接流路103和加湿流路106之间。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为连接流路103的出口,并且为加湿流路106的入口。

所述空气清洁模块100供给的过滤空气通过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向所述空气清洗模块200内部流动。

所述加湿媒介50包括: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加湿流路106入口;以及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加湿流路106出口。所述加湿流路106的出口和吐出流路107的入口相互连接。因此,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也可以配置在吐出流路107。

由于所述连接流路103、加湿流路106以及吐出流路107并不是通过管道(duct)等结构物来形成,其边界不易明确进行区分。但是,在将实现加湿的加湿流路106定义为水槽加湿媒介51和吐出加湿媒介55之间时,能够自然地定义出连接流路103和吐出流路107。

所述连接流路103被定义为送风扇壳体150和水槽加湿媒介51之间的部分。所述吐出流路107被定义为吐出加湿媒介55之后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水槽300的空气清洗流入口31。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可位于与空气清洗流入口31同一平面上、外侧或内侧中的至少一处。由于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为了进行加湿而会被水浸湿,其优选地位于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的内侧。

浸湿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后流落的水优选地储存到所述水槽300。优选地被配置为,使浸湿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后流落的水不向所述水槽300外部流落。

由此,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对通过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的过滤空气提供加湿。

利用从所述加湿媒介50自然蒸发的水来加湿过滤空气。所述自然蒸发是指在未施加额外的热量的状态下水被蒸发的情形。随着与空气的接触越增加、空气的流速越快、空气中的压力越低,将促进自然蒸发。所述自然蒸发又称为自然汽化。

所述加湿媒介50促进水的自然蒸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媒介50被水浸湿,但是不浸泡在水槽300。

由于与所述水槽300中储存的水间隔开且以相分离的方式进行配置,即使水槽300中有储存的水,水槽加湿媒介51和吐出加湿媒介55并不处于始终被浸湿的状态。即,只有在以加湿模式动作时,水槽加湿媒介51和吐出加湿媒介55处于被浸湿的状态,在以空气净化模式动作时,水槽加湿媒介51和吐出加湿媒介55可保持干燥的状态。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覆盖所述空气清洗流入口31,空气贯穿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并向所述水槽300内部流动。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可配置在加湿流路106的出口或吐出流路107入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被配置为覆盖可视主体210的上部。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放置在可视主体21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吐出加湿媒介55可与顶盖组件230的底面相结合。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覆盖所述吐出流路107,加湿空气贯穿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后,向吐出流路107流动。

以下对形成所述吐出流路107的顶盖组件230进行说明。

图7是从图2所示的空气清洗模块中分离顶盖组件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顶盖组件以及吐出加湿媒介壳体的分离立体图,图9是在图8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图10是图8的主视图,图11是沿着图1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2是从图8的顶盖组件中分离上部操作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从图12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300和可视主体210制作成单独的部件。也可以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将所述水槽300和可视主体210一体地制作。例如,通过双重注塑,用透明的材质形成所述水槽300的一部分结构。在此情况下,可视主体210不会制作成单独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以顶盖组件230放置在可视主体210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在可视主体210与水槽300构成一体化时,其可放置在水槽300的呈开口状态的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230具有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可视主体210的特征。所述顶盖组件230除了提供吐出流路107以外,还提供用于供水的供水流路10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230位于吐出加湿媒介55的上侧。在本实施例中,配置有具有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的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在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上部配置所述顶盖组件230。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放置在可视主体210的上部。所述顶盖组件230放置在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的上部。所述顶盖组件230可与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本实施例中,顶盖组件230和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分别单独进行制作。

所述顶盖组件230放置在可视主体210而被支撑,向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则不施加荷重。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在内部配置有吐出加湿媒介55,用于覆盖可视主体210的上部。供水流路109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吐出流路107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

所述顶盖组件230包括:顶盖格栅232,用于形成吐出流路107和供水流路109;操作模块240,设置在所述顶盖格栅232;顶部连接器270,向所述操作模块240提供电源或信号。

所述顶盖格栅232包括:格栅吐出口231,用于形成吐出流路107中的至少一部分;格栅供水口233,用于形成供水流路109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格栅吐出口231和格栅供水口233沿着上下方向呈开口状态形成。所述格栅供水口233配置在顶盖格栅232的内侧中央,所述格栅吐出口231配置在所述格栅供水口233的外侧。

所述顶盖格栅232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可视主体210。所述顶盖格栅232放置在可视主体210的内侧。

所述操作模块240与顶盖格栅232相结合。所述操作模块240可输入用户的操作信号。所述操作模块向用户传送水位信息。在所述操作模块240配置有供水流路109。所述操作模块240与顶部连接器270进行电连接,并接收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提供的电源。

所述操作模块240(operationmodule)包括:操作壳体250,与顶盖格栅232相结合,在内侧形成有供水流路109中的至少一部分;操作空间243,形成于操作壳体250内部;输入部245,配置在所述操作壳体250;水位显示部247,配置在所述操作壳体250;操作控制部246,控制所述输入部245和水位显示部247。

所述操作壳体250包括:上部操作壳体242以及下部操作壳体244。

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和下部操作壳体244之间形成所述操作空间243,为了防止水渗透,对操作空间243进行密封。所述输入部245、水位显示部247以及操作控制部246配置在所述操作空间243。

在所述操作模块240形成有供水流路109。在所述操作模块240的中央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供水流路109的一部分。在所述操作模块240可配置有用于形成供水流路109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操作供水口241。所述操作供水口241配置在操作壳体的内侧,并沿着上下方向呈开口状态形成。

所述操作供水口241由内壁248(innerwall)形成。所述内壁248可配置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或下部操作壳体244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操作壳体244和内壁248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上部操作壳体242和内壁248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由此,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下部操作壳体244以及内壁248之间形成操作空间243。

虽未在本实施例中图示,在所述供水流路109上或在水槽300可设置有净水过滤器(未图示)。所述净水过滤器可使硬水净化为软水。在配置有所述净水过滤器的情况下,其优选配置在操作壳体上,在重力作用下被软水化后再移动到水槽300。

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配置有上部供水导向件236,以将上部供水的水引导至所述操作供水口241。所述上部供水导向件236可制作成单独的部件,或者可利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的一部分面。

本实施例的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包括内倾斜面242-1和外倾斜面242-2。所述上部供水导向件236可形成在内倾斜面242-1。

将与所述操作供水口241邻近的上部操作壳体242的内侧以倾斜的方式形成,从而形成所述上部供水导向件236。

所述外倾斜面242-2与上部供水导向件236的倾斜方向相反。若内倾斜面242-1形成为朝向操作供水口241倾斜,则外倾斜面242-2形成为朝向外侧倾斜。

所述上部供水导向件236的结构不限定于内倾斜面242-1。上部供水导向件236可以是漏斗(hopper)形态的结构物。在所述顶盖组件230的上侧可配置有单独的水箱,所述上部供水导向件可将水箱和操作供水口241相连接。上部供水导向件可以是用于引导水的流路。

所述输入部245可以是能够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的触摸板。输入部245可通过电压方式或电容方式接收用户输入的触摸操作。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输入部245可以是按键。

所述输入部245配置在上部操作壳体242的底面。所述输入部245可配置有发光构件(未图示)。可选择性地从所述发光构件发出光。

例如,当需要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信号时,所述输入部245可进行发光。例如,当需要用户认知由用户输入的操作信号时,输入部245可进行发光。另外,在加湿净化装置按照用户输入的操作信号进行动作时,输入部245可进行发光。

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的表面可涂层能够使光选择性地透过的材质。由此,从所述输入部245发出的光能够透过上部操作壳体242,用户能够看到透过的光。在所述输入部245不进行发光时,外部的光在所述上部操作壳体242的表面反射,用户将无法确认输入部245的位置。

所述输入部245配置在外倾斜面242-2的下侧。所述水位显示部247配置在内倾斜面242-1的下侧。

输入部245、操作供水口241以及水位显示部247可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尤其是,所述输入部245、操作供水口241以及水位显示部247在用户的视线可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输入部245可位于前方,操作供水口241位于输入部245的后方,水位显示部247位于操作供水口241后方。

由此,在用户进行上部供水时,可一边将水倒入操作供水口241,一边确认水位显示部247。

在所述操作壳体250配置有用于显示所述输入部245的输入部显示区域255和用于显示所述水位显示部247的水位显示区域257。

在以操作供水口241为基准时,所述内倾斜面242-1和外倾斜面242-2的倾斜方向相反,而在用户的视线方向上,倾斜方向可以相同。

所述输入部显示区域255配置在外倾斜面242-2,,水位显示区域257配置在内倾斜面257。所述输入部显示区域255和水位显示区域257相对于用户的视线可沿着相同的方向以倾斜的方式进行配置。

所述输入部显示区域255和水位显示区域257可朝向前方以倾斜的方式进行配置。

所述操作控制部246检测所述输入部245的信号,对所述输入部245的信号进行分离并传送给控制部(未图示)。所述控制部可配置在基体110。

所述输入部245可隐藏在上部操作壳体242,并只有在进行动作时才发光,从而向用户暴露其位置。所述输入部245、水位显示部247以及操作控制部246可通过底座连接器260提供到电源。

所述操作空间243被密封以防止水渗透。为此,在上部操作壳体242和下部操作壳体244之间设置有垫圈249(gasket)。

操作壳体250和顶部连接器270分别单独地制作后组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下部操作壳体244连接操作控制部246和顶部连接器270。在所述下部操作壳体244形成有用于与顶部连接器270相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孔244b。

所述顶部连接器270的一部分贯穿所述连接器连接孔244b进行插入,并与所述操作空间243内部的部件进行电连接。由于所述顶部连接器270通过下部操作壳体244相结合,能够更容易地构成密封结构。即使水向外倾斜面242-2流落,水也不会渗透到所述连接器连接孔244b。

所述顶部连接器270与操作模块240进行组装而构成顶盖组件230。由于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可进行分离,能够将顶盖组件23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可视主体210,能够从基体110发送和接收电源或者电信号。

在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放置于底座连接器260上侧时,其与底座连接器260进行电连接,在所述顶部连接器270从底座连接器260分离时,其与底座连接器260的电连接被切断。

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可以不需要额外的结构物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底座连接器260的上侧。例如,在顶盖组件230放置于可视主体210时,其可以是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位于可视主体210的外侧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顶部连接器270位于可视主体210的内侧,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上侧配置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下侧配置所述底座连接器260。

即,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以可视主体210为边界相分离。因此,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需要通过可视主体210传送电源以及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电连接,由此提供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和底座连接器260通过无线通信传送信号。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送通信信号。

所述可视主体210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顶部连接器270的连接器放置部212。在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放置顶部连接器270的至少一部分。顶部连接器270位于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的上侧,底座连接器260位于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的下侧。

在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放置于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时,其水平移动将受到限制。为此,所述可视主体210形成有连接器卡位部211,其用于限制所述顶部连接器270的水平移动。在放置顶部连接器270时,所述连接器卡位部211与顶部连接器270的侧部相紧贴。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配置有连接器开口部213。所述连接器开口部213以贯穿可视主体210的方式形成。所述连接器开口部213沿着上下方向呈开口状态形成。

所述连接器开口部213和连接器放置部212可配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器放置部212配置连接器开口部213。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的一部分呈开口状态而形成连接器开口部213。

在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或者底座连接器260中的至少一方可配置有第一连接器电极261,在另一方配置有第二连接器电极271。

配置在所述顶部连接器270或底座连接器260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电极261贯穿连接器开口部213,与配置在另一方的第二连接器电极271相接触。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电极261和第二连接器电极271相接触时,其进行电连接,相分离时,其电连接被解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电极261配置在底座连接器260,所述第二连接器电极271配置在顶部连接器27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也可以在顶部连接器270配置第一连接器电极,在底座连接器260配置第二连接器电极。

所述顶部连接器270包括顶部连接器壳体272和顶部连接器盖2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连接器壳体272和顶盖格栅232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将所述顶部连接器壳体272单独地制作后组装在顶盖格栅232。

所述顶部连接器壳体272的下侧面呈开口状态形成。所述顶部连接器盖274与顶部连接器壳体272进行组装,并覆盖呈开口状态的所述顶部连接器壳体272的底面。

所述底座连接器260和顶部连接器270将除去电源以外的电信号以非接触方式进行通信。为了实现底座连接器260和顶部连接器270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使用多种通信模块。

由于所述底座连接器260和顶部连接器270以彼此近距离的方式进行配置,可使用适合于近距离通信的ir、zigbee、nfc、蓝牙等。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连接器260和顶部连接器270通过ir信号进行通信。为了传送所述ir信号,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应当为能够使ir信号通过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由透明的材质形成。由于整个所述可视主体210由可透光的透明材质形成,不需要仅为了所述连接器放置部212而配置其他材质。

在所述底座连接器260配置有能够使所述ir信号通过的底座连接器窗口263。所述顶部连接器270上配置有能够使所述ir信号通过的顶部连接器窗口273。

在所述顶部连接器窗口273的上侧配置有顶部连接器通信部275。在所述底座连接器窗口263的下侧配置有底座连接器通信部265。

从所述顶部连接器通信部275传送的信号经由所述顶部连接器窗口273、连接器放置部212以及底座连接器窗口263,在底座连接器通信部265接收。

与此相反地,从底座连接器通信部265传送的信号经由底座连接器窗口263、连接器放置部212以及顶部连接器窗口273,在顶部连接器通信部275接收。

从所述顶部连接器通信部275向底座连接器通信部265传送的信号可以是用户在所述操作模块240输入的操作信号。从所述底座连接器通信部向顶部连接器通信部275传送的信号可以是用于控制水位显示部247的信号。

另外,在所述顶盖组件230的下侧配置有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用户可通过形成在所述顶盖组件230的操作供水口241进行供水。

本实施例的所述顶盖组件230通过操作供水口241露出供水帽430。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的外侧可使空气通过,内侧可使水通过。空气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水从上侧向下侧通过。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在外侧提供用于使空气通过的吐出流路107,在内侧提供用于使水通过的供水流路109。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00包括上壳体1410、下壳体1420以及供水帽1430。在所述上壳体1410和下壳体1420之间配置有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

所述上壳体1410和下壳体1420形成有多个空隙。所述上壳体1410和下壳体1420在整体上形成为圆环形状。

在所述上壳体1410和下壳体1420的呈开口状态的内侧组装所述供水帽1430。所述供水帽1430与所述上壳体1410和下壳体1420中的一方相结合,并可进行分离。

在所述供水帽1430的外侧形成有蓄水池1441,其临时存储通过供水流路109供给的水。在所述蓄水池1441配置有供水口1445,所述供水口1445将水向加湿流路106进行引导。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40形成有蓄水池壁1444。所述蓄水池1441形成在所述蓄水池壁1444和供水帽1430之间。

所述蓄水池壁1444可形成在所述上壳体410或下壳体1420中的至少一方。

用户可在顶盖组件230的上侧进行供水。掉落到操作供水口241的水沿着供水帽1430的表面流动并临时存储到蓄水池1441,然后通过供水口1445向吐出加湿媒介壳体1440下部流动。

通过所述供水口1445的水掉落到可视主体210内部后,向浇水壳体800上部掉落。

在所述浇水壳体800进行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上部供水供给的水向可视主体210内侧面飞散。然后,飞散的水沿着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流动并储存到水槽300内部,从而使水槽300的水位上升。

控制部判断水位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的信号,并在水位显示部247显示水槽300的水位。

用户在进行上部供水时无法看到水槽300内部的水位,但是可通过配置在操作供水口241周边的水位显示部247即刻确认上升的水位。

由于用户能够在进行上部供水的过程中通过水位显示部247确认水位,能够调节上部供水流量。

另外,本实施例中以顶盖组件230可从可视主体分离的结构进行了说明。

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顶盖组件230也可以是不可分离的结构。即,所述顶盖组件230也可以组装或固定在可视主体210。另外,所述顶盖组件230也可以固定在与可视主体构成一体化的水槽。在所述顶盖组件230固定在可视主体或水槽的状态下,顶部连接器和底座连接器可相连接。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主张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地加以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