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81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为满足空间以及换热需求,换热器可设置成分段结构,以两段为例,如图1中所示,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在一端经合页4’形成转动连接,在另一端进行管路3’的连接,管路3’经焊接而成,当需要将换热器打开时,需要先进行管路3’的拆焊,操作复杂且对管路3’造成损伤,影响管路3’的使用寿命。

本部分介绍仅用于方便技术的理解,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拆卸方便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

一种换热器,至少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具有相对打开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对靠近或对接的第二位置,所述换热器的连接管路设置于除去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的其他端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路中的至少部分管路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发生可恢复的弯曲或弯折。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路中的至少部分管路呈柔性,或者,所述连接管路中的部分管路能够相对所述连接管路中的其他管路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路中的至少部分管路为波纹管或钢丝管。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仅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端之间经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部能够相对所述连接结构转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端之间经连接管路连接,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分别将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对应的冷媒出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均具有部分管路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发生可恢复的弯曲或弯折。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设置有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之间经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一换热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之间经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热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部呈弯折或弯曲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换热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换热部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处设置有拆卸的挡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

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换热器围合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油气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四通阀和/或过冷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中具有能够相对转动的两个换热部,换热器的连接管路设置在除去这两个换热部的自由端的其他端部,通过改变连接管路的位置,使得当需要打开换热器时无需进行管路的拆焊,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维护及维修,且避免了对连接管路的损伤,延长连接管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采用上述换热器结构,方便维护和维修,使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正常状态下除去风机后的俯视图;

图3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正常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器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与第一连接管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与第二连接管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换热部;2’、第二换热部;3’、管路;4’、合页;

1、第一换热部;11、第一冷媒出入口;12、第二冷媒出入口;2、第二换热部;21、第三冷媒出入口;22、第四冷媒出入口;3、连接管路;31、第一连接管路;311、第一三通阀;312、第一柔性管;313、第一分流器;314、第二分流器;32、第二连接管路;321、第二三通阀;322、第二柔性管;4、合页;5、内支撑架;6、容置空间;7、挡板;81、风机;82、压缩机;83、油气分离器;84、气液分离器;85、四通阀;86、过冷器;87、风机支架;88、阀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至少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此处的转动时相对的,包括第一换热部1不动而第二换热部2转动、第二换热部2不动而第一换热部1转动以及两换热部均转动。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具有相对打开的第一位置(例如如图4中所示的位置)以及相对靠近(例如如图3中所示)或对接的第二位置,换热器的连接管路设置于除去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的其他端部,如此,通过改变连接管路的位置,使得当需要打开换热器时无需进行管路的拆焊,从而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维护及维修,且避免了对连接管路的损伤,延长连接管路的使用寿命。

此处所述的连接管路是连接换热部之间冷媒的管路,当换热器仅包括两个换热部即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时,连接管路设置于第一换热部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部2的第一端之间,第一换热部1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部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当换热器还包括其他换热部时,例如还包括第三换热部,则第一换热部1的第一端经连接管路与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换热部2的第一端经连接管路与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换热部1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部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连接管路3中的至少部分管路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发生可恢复的弯曲或弯折,以满足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相对转动的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发生弯曲或弯折是在不对连接管路3造成损害的前提下进行的。

其中,连接管路3中的至少部分管路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发生弯曲或弯折的具体实现方式不限,例如,可以将至少部分管路设置为呈柔性,例如可以将部分管路设置为波纹管、钢丝管等,还可以将部分管路设置为能够相对连接管路3中的其他管路发生相对转动,例如,将部分管路设置为与其他管路转动密封连接。此处,只要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转动,满足调整的要求即可。

无论换热器是作为蒸发器使用还是作为冷凝器使用,每一个换热部均需要一个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因此,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管路3包括第一连接管路31和第二连接管路32,第一连接管路31和第二连接管路32分别将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对应的冷媒出入口连接。具体地,第一换热部1的一端设置第一冷媒出入口11和第二冷媒出入口12,其中,当第一换热部1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第一冷媒出入口11作为集液口即冷媒出口,第二冷媒出入口12作为集气口即冷媒入口,当第一换热部1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第一冷媒出入口11为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出入口12为冷媒出口;第二换热部2的一端(即与第一换热部的相邻端)设置第三冷媒出入口21和第四冷媒出入口22,其中,当第二换热部2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第三冷媒出入口21作为集液口即冷媒出口,第四冷媒出入口22作为集气口即冷媒入口,当第二换热部2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第三冷媒出入口21为冷媒入口,第四冷媒出入口22为冷媒出口。第一连接管路31连接第一冷媒出入口11和第三冷媒出入口21,第二连接管路32连接第二冷媒出入口12和第四冷媒出入口22。第一连接管路31以及第二连接管路32上均具有部分管路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发生可恢复的弯曲或弯折。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冷媒出入口11与第三冷媒出入口21经第一三通阀311连接,第一冷媒出入口11与第一三通阀311之间和/或第三冷媒出入口21与第一三通阀311之间经第一柔性管312连接,第一柔性管312和第一三通阀311形成第一连接管路31,第一三通阀311的另外一个口经管路连接其他设备,例如如图2所示经阀门组件88(例如截止阀)连接室内换热器。如图6所示,第二冷媒出入口12与第四冷媒出入口22经第二三通阀321连接,第二冷媒出入口12与第二三通阀321之间和/或第四冷媒出入口22与第二三通阀321之间经第二柔性管322连接,第二柔性管322和第二三通阀321形成第二连接管路32,第二三通阀321的另外一个口经管路连接其他设备,例如如图2所示经阀门组件88(例如截止阀)连接室内换热器。其中,第一柔性管312和第二柔性管322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够呈柔性,以在轴线方向上能够发生弯曲即可,例如可以为波纹管、钢丝管等。

进一步地,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一般在集液口上还设置有分流器,例如,如图5中所示,第一换热部1具有多个第一冷媒出入口11即集液口,多个第一冷媒出入口11经第一分流器313与第一连接管路31连接,即第一分流器313包括多个分别与第一冷媒出入口11连接的第一分支口以及一个第一总口,第一总口与第一连接管路31连接,例如第一总口经第一柔性管312与第一三通阀311的一个口连接。第二换热部2具有多个第三冷媒出入口21即集液口,多个第三冷媒出入口21经第二分流器314与第一连接管路31连接,即第二分流器314包括多个分别与第三冷媒出入口21连接的第二分支口以及一个第二总口,第二总口与第一连接管路31连接,例如第二总口经第一柔性管312与第一三通阀311的另一个口连接。为增加柔性,还可将第一冷媒出入口11与第一分流器313的第一分支口之间、以及第三冷媒出入口21与第二分流器314的第二分支口之间设置为经柔性管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部2的第一端之间经连接结构形成连接,且第一换热部1和/或第二换热部2能够相对连接结构转动,此处的连接结构指的是区别于连接管路的机械结构,使得第一换热部1的整体结构与第二换热部2的整体结构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为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转动形成支撑。连接管路3在第一换热部1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部2的第一端之间形成连接,如此,当第一换热部1经连接结构与第二换热部2发生相对转动时,连接管路3上的至少部分管路也能够发生弯曲或弯折,进而能够方便可靠地改变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夹角。

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够使得两换热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可,例如可以为如图2中所示的合页4,合页4包括两个能够发生相对转动的页片,其中一个页片与第一换热部1固定,另一个页片与第二换热部2固定,当然,转动结构也可以为其他铰接结构。另外,还可设置内支撑架5,以对第一换热部1、第二换热部2以及连接结构形成支撑,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部1和/或第二换热部2呈弯折或弯曲状,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呈弯曲状,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围合形成容置空间6,从而能够使得换热器在周向上均能实现换热,提高结构紧凑性并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换热器为空调的室外机,可将风机81设置在换热器围成的容置空间6内,以达到“小面积,大能力”的效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当换热器还包括其他换热部时,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可不呈弯折或弯曲状,亦能够达到围成容置空间的目的。

第一换热部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换热部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换热部1的自由端与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以将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的位置固定。如此,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当需要将换热器打开查看内部器件时,只需将第一换热部1的自由端与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拆开,并将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打开一定的角度即可,可拆卸连接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够方便拆卸即可,例如可以为卡接、插接以及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连接。而若将连接管路设置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自由端,则需要将连接管路焊接在一起,且呈刚性,当需要将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拆开时,需要对焊接好的管路进行拆焊,维修效率低,且对连接管路造成的损伤,影响连接管路的使用寿命,而图2所示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维护及维修。可替代地,将连接结构内设置阻尼件,使得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转动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亦能够达到固定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的效果。

其中,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自由端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换热部1的自由端的端面与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的端面对接,能够保证换热效率及外形的美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换热部1自由端的端面与第二换热部2的自由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间隙处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板7,通过挡板7将间隙挡住,如此,既能够降低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的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够保证换热效率及外形的美观。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除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外,还可设置其他的换热部,例如,可以设置第三换热部,第一换热部1的第一端与第三换热部的第一端之间经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且第一换热部1能够相对第一连接结构转动;和/或,第二换热部2的第一端与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端之间经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且第二换热部2能够相对第二连接结构转动,如此,可将第三换热部固定,当需要将换热器打开和关闭时,可只转动第一换热部1或者只转动第二换热部2以及或者转动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采用如上所述的换热器。具体地,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换热部1和/或第二换热部2呈弯折或弯曲状,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围合形成容置空间6,室外机的风机81、压缩机82、油气分离器83、气液分离器84、四通阀85、过冷器86等器件均可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6内,且风机81位于其他器件的上方,并通过风机支架87安装于换热器内,为提高换热器的安装可靠性,还可再增加固定螺母对换热器进行固定。如此,能够使得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另外,当需要对空调室外机进行维修时,只需将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拆开,实现快速安装及售后维修。

具体地,空调室外机正常运行时如图2和图3所示,当需要进行维修时,首先将冷媒放光,然后如图4所示将挡板7以及固定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的螺母拆卸,将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打开一定的角度,方便维修人员对换热器内器件的查看、维修及更换,维修完成后,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密闭性检测,密闭性合格后将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合上并将挡板7安装好,对室外机进行复原,完成整个维修过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