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172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目前对于空调附加功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如空气净化功能。目前的空调在空气净化的方面,主要方式是采用空气净化滤芯。净化滤芯用于净化或除去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气体。

净化滤芯在长时间工作后,其芯体上的灰尘和污染物会大量聚集,导致净化滤芯的净化功能下降,因此上述净化滤芯需要经常性的清洗和更换。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大多将空气净化滤芯安装于空调机壳内部。用户无法从空调外部直接取出净化滤芯,需要先将空调机壳拆卸后,才能取出净化滤芯,造成净化滤芯更换困难,不便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了一种便于用户拆卸净化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净化装置安装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使得离子风发生装置送风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内部用于容纳空调室内机的零部件,具有位于机壳顶部的进风口以及位于机壳横向两侧且朝向机壳侧向前方的至少一个侧向出风口;至少一个净化装置,设置于空调室内机横向两端区段的至少一个区段内,且位于进风口至侧向出风口的流动路径上,配置成去除流经其内部的空气中的杂质,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其中机壳的顶部对应每个净化装置的位置还设置有机壳开口,通过机壳开口能够直接将净化装置向上抽出空调室内机,以便于拆卸安装净化装置。

可选地,净化装置包括:框架,其顶面正对机壳开口;芯体,可拆卸地布置于框架限定出的区域内,具有沿芯体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且配置成吸附沿多个通孔流动的空气中的杂质。

可选地,框架顶面还设置有沿框架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内部中间还具有竖直设置的片状结构,以便于用户通过拿捏片状结构抽出净化装置。

可选地,机壳包括:后机壳,用于构成机壳的后部,其顶部形成有进风口和机壳开口;前机壳,设置于后机壳的前侧,以用于构成机壳的前部;以及至少一个导风筒,位于后机壳和前机壳之间的横向两端的至少一端,且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形成侧向出风口,其内部形成导风通道;其中净化装置分别设置于每个导风通道中,且导风筒的顶部设置有导风筒开口,导风筒开口与机壳开口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净化装置依次通过导风筒开口和机壳开口抽离空调室内机。

可选地,机壳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机壳开口处,用于密封机壳开口。

可选地,机壳开口的边缘还具有朝向机壳内部延伸的翻边,翻边共同组成一环套结构,环套结构用于对净化装置进行限位。

可选地,环套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还设置有卡孔,框架顶面的边缘相应地设置有卡片,卡片插入卡孔中,以固定净化装置。

可选地,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在机壳内从进风口至每个净化装置的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空气朝向侧向出风口流动。

可选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其中每个放电针的针尖与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放电针的针尖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放电针的针尖在金属网上的投影点;相邻两个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

可选地,离子风发生装置均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直对布置或错位布置。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内部用于容纳空调室内机的零部件,具有位于机壳顶部的进风口以及位于机壳横向两侧且朝向机壳侧向前方的至少一个侧向出风口;至少一个净化装置,设置于空调室内机横向两端区段的至少一个区段内,且位于进风口至侧向出风口的流动路径上,配置成去除流经其内部的空气中的杂质,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其中机壳的顶部对应每个净化装置的位置还设置有机壳开口,通过机壳开口能够直接将净化装置向上抽出空调室内机,以便于拆卸净化装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无需拆卸空调机壳就能够直接取出净化装置;安装净化装置时,只需要将净化装置沿机壳开口处由外向内推入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快捷。

进一步地,机壳开口的边缘还具有朝向机壳内部延伸的翻边,翻边共同组成一环套结构,环套结构用于对净化装置进行限位,使得净化装置的固定更加牢靠。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放电针与金属网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同时合理布局多个放电针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使得离子风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均匀的、较大风量的离子风,从而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密封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机壳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和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电模组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分解图。该空调包括:机壳12和至少一个净化装置50。机壳12内部用于容纳空调室内机的零部件,具有位于机壳12顶部的进风口10以及位于机壳12横向两侧且朝向机壳12侧向前方的至少一个侧向出风口11,也就是说,机壳12可以在其横向左侧或者右侧设置一个侧向出风口11,也可以如图2所示,在其横向两侧各设置一个,共计两个侧向出风口11。

至少一个净化装置50设置于空调室内机横向两端区段的至少一个区段内,且位于进风口10至侧向出风口11的流动路径上,配置成去除流经其内部的空气中的杂质,以对空气进行净化。上述流动路径如图3所示,空气由进风口10进入空调室内机中间部分,通过室内机内置的风机组件将空气分别送往一个或多个侧向出风口11。上述净化装置50可以根据侧向出风口11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设置,可以在每个侧向出风口11附近均配置一个净化装置50。机壳12的顶部对应每个净化装置50的位置还设置有机壳开口124,通过机壳开口124能够直接将净化装置50向上抽出空调室内机,以便于拆卸净化装置5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壳12具有位于其后侧上部的至少一个进风口10、分别位于机壳12两侧且朝向机壳12侧向前方的第一侧向出风口111和第二侧向出风口112。具体地,本发明的各出风口11的朝向设计可使得:经第一侧向出风口111和第二侧向出风口112送出的风吹向机壳12的侧向前方,由此可形成左、右双面环抱送风的效果,减弱了对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置的限制,增大了空调室内机送风的角度,扩大了其送风范围,提高了其制冷/制热效。相应地,可以在第一侧向出风口111和/或第二侧向出风口112的附近位置设置净化装置50,用于对即将排出侧向出风口11的空气进行净化。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净化装置5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装置50包括:框架51和芯体52。框架51顶面正对机壳开口124。芯体52布置于框架51限定出的区域内,具有沿芯体52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通孔521,且配置成吸附沿多个通孔521流动的空气中的杂质。上述芯体可以为蜂窝状活性炭,能够强效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去除空气中的PM2.5。优选地,在通孔521的内壁还可以涂覆粉末状催化剂。上述催化剂可以用于分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包括用于分解氮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等。上述框架51顶面还设置有沿框架51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511,凹槽511内部中间还具有竖直设置的片状结构512,以便于用户通过拿捏片状结构512抽出净化装置50。上述框架51暴露芯体52用于气体流通的两个侧面,以使得空调内部空气沿芯体52的通孔521流经芯体52。上述框架51还具有多个限位凸起513,芯体52卡入限位凸起513和框架51的底边之间。这种设计便于从框架51内取出该芯体52。芯体52从框架51内取出后,可更换和清洗,清洗或更换后的芯体52直接卡入框架51内部,完成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上述机壳开口124设置于净化装置50的上方,用于取出净化装置50,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机壳开口124的数量需要根据净化装置50的数量进行设置,若机壳12内部包括左右两个净化装置50,则需要设置两个机壳开口124。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装置50近似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且竖直设置于机壳内。机壳开口124为长方形,其大小与净化装置50水平截面的大小相匹配,使得净化装置50能够从机壳开口124中抽出。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密封板123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密封板123,密封板123可拆卸地设置于机壳开口124处,用于密封机壳开口124。密封板123的大小与机壳开口124相适配,其两对侧边的边缘还设置有卡片,机壳开口124的边缘相应设置有卡槽,便于密封板123的固定安装。密封板123拆卸后,可以通过机壳开口124观察到框架51的顶面,用户可以通过拿捏片状结构512抽出净化装置50。

在本实施中,机壳12还包括:后机壳122、前机壳121和至少一个导风筒60。后机壳122用于构成机壳12的后部,其顶部形成有进风口10和机壳开口124。前机壳121设置于后机壳122的前侧,以用于构成机壳12的前部。导风筒60,位于后机壳122和前机壳121之间的横向两端的至少一端,且导风筒60的外侧端口形成侧向出风口11,其内部形成导风通道。其中净化装置50分别设置于每个导风通道中,且导风筒60的顶部设置有导风筒开口61,导风筒开口61与机壳开口124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净化装置50依次通过导风筒开口61和机壳开口124抽离空调室内机。

导风筒60根据侧向出风口11的数量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2只在左侧设置侧向出风口11,则可以在机壳12的横向左端对应设置导风筒60。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2两侧均具有侧向出风口11,那么可以在机壳12的横向两端各设置一个导风筒60(图3中只示出一侧的导风筒60)。导风通道呈柱状,其由内到外地沿一圆弧形曲线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里所称的“内”和“外”均意指机壳12的内部和外部。该圆弧形曲线所在圆的圆心位于该圆弧形曲线的前侧,即该圆弧形曲线具有向后凸出弯曲的形状。由此,不但能够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减小气流阻力,提高侧向出风口11的风速和风量;而且还能够使侧向出风口11更容易形成环抱式的送风效果,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具有最佳的舒适度。优选地,还可以在导风筒60形成的侧向出风口11处设置导风板70,以调控出风风向。

净化装置50位于导风通道内,导风筒60的顶部还设置有导风筒开口61,净化装置50顶端部分伸出导风筒60顶部到达机壳开口124处,并且导风筒开口61与机壳开口124在竖直方向上对齐,以便于净化装置50能够沿竖直方向抽离空调室内机。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机壳122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机壳开口124的边缘还具有朝向机壳12内部延伸的翻边,翻边共同组成一环套结构125,环套结构125用于对净化装置50进行限位。环套结构125的下边缘的形状与导风筒60顶面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净化装置50暴露于导风筒60以外的部分位于环套结构125内。上述环套结构125的至少一个侧面还设置有卡孔126,框架51顶面的边缘相应地设置有卡片514,卡片514插入卡孔126中,以固定净化装置50。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设置在机壳内从进风口10至每个净化装置50的流动路径上,也就是说离子风发生装置40设置于净化装置50远离其对应的侧向出风口11的一侧,或者说离子风发生装置40与净化装置50并排设置,且离子风发生装置40更加靠近机壳12中央。其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空气朝向侧向出风口11流动。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离子风发生装置40均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410。每个放电模组410均具有金属网411和位于金属网411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412。放电针412的针尖靠近金属网411,放电针412和金属网411上分别施加正负高压电极,放电针412相当于产生电晕放电的放射极,金属网411相当于接收极。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内侧意指金属网411的朝向机壳12几何中心的一侧,与内侧相对的外侧意指金属网411的朝向机壳12外部的一侧。也就是说,每个放电模组410所产生的离子风的流向均为从内向外,多个放电针412与金属网411的排布方向与离子风的流向相同。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电模组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9,为了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送风速度,本发明的设计人进行了大量的风速测量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将每个放电针412的针尖与金属网411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即a可取值为0.7、0.8、0.9、1.0、1.1、1.2或1.3,L1为使得金属网411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放电针412的针尖与金属网411之间的距离,金属网411的风速中心点为放电针412的针尖在金属网411上的投影点)的关系后,一方面,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正常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还可确保放电针412在金属网411产生有效离子风的区域内能够部分重叠以达到无影灯的投射的效果,从而使得金属网411的离子风分布更加均匀。

为了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量,本发明的设计人进行了大量的针尖投影半径测量的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将相邻两个放电针412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即b可取值为0.3、0.4、0.5、0.6或0.7,a的取值与上述相同)的关系后,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正常的使用需求。同时,对相邻两个放电针412之间的距离进行特别设计后,既能够避免相邻两个放电针412之间因距离太近而发生风速相互抵消,又能够避免两个放电针412之间的距离太远而导致风量减少以及风量分布不均匀。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放电针412与金属网411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同时合理布局多个放电针412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使得离子风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均匀的、较大风量的离子风,从而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40均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410,每个放电模组410均具有金属网411和位于金属网411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412。由此,每个放电模组410中的放电针412与对应的金属网411之间将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从而可使得离子风经过多个放电模组410进行多次加速,可以实现风速的叠加,以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并且在高速出风作用下能够形成负压,进一步的增大进风量、提高多级离子送风模块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放电模组410的放电针412直对布置,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内的投影重合。由此,每个放电针412的尖端所对应的区域会产生较大较强的电场,因此该区域会产生局部风速较高的离子风,该离子风吹到用户身上会另用户具有较强的风感。换句话说,此种布置方式可在金属网411的每个风速中心点附近获得局部的较大风速,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单独由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送风时的风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放电模组410的放电针412错位布置。其中一种错位布置的方式为: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面的方向上错位布置,且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相应放电针412在离子风发生装置10的出风面内的投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错位布置,但相应放电针412所处的高度相同)。由此,在水平方向上的若干个线性区域内可产生较为均匀的柔和风,多个放电模组的叠加又可在该线性区域内形成较大较强的电场,因此该线性区域内的离子风风速相对较高。进一步地,多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水平面内所形成的每组彼此相邻的三个放电针投影均形成等腰三角形,以确保离子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离子风分布比较均匀。

另一种错位布置的方式为: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的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均错位布置。由此,离子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离子风可在其出风面内均匀分布,以在低电压、低电场强度、低功率的情况下实现柔和、均匀和大风量的送风。也就是说,每相邻的两个放电模组410的放电针412均相互错位,可填补每个放电模组410的多个放电针412之间的间隙。由此,可在金属网411的整个区域内形成比较均匀的离子风,提升了整体的送风量。进一步地,多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出风面内所形成的每组彼此相邻的三个放电针投影均形成等边三角形,以确保离子风发生装置产生的离子风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每个放电模组410还包括壳体416、具有多个金属导电片414的金属导电条413以及与金属导电条413电连接、并垂直于金属导电条413的至少一个PCB多层板415。PCB多层板415具有前后两层绝缘保护层以及位于两层绝缘保护层之间的导电层,该导电层与金属导电片414电连接。壳体416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扣4161,金属导电条413的金属导电片414扣合在壳体416的卡扣4161中。

PCB多层板4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其大致呈长方形;或者PCB多层板4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PCB多层板415均呈垂直于金属导电条413延伸的细长条状。

多个放电针412均匀地分布在至少一个PCB多层板415的朝向金属网411的外侧。具体地,每个PCB多层板415的外侧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放电针412的针孔。针孔的孔径稍小于放电针412的直径,以使针孔与放电针412过盈配合。插入放电针412的针孔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也即是针孔的围绕放电针412的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以保证放电针412与PCB多层板415内的导电层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同时又可严格地避免导电层裸露于外部,从而避免产生乱放电或打火的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内”、“外”、“横”、“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