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56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挂壁式空调内机其出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下部,制热时向地面送风,制冷时水平方向送风,这种出风方式配合伸出式导风板能很好的实现送风舒适性。而当挂壁式空调改进为坐挂式空调,安装位置调整到贴近地面的高度时,该种传统出风方式便受到了限制,制冷出风口在机壳的下部无法使冷气充满房间,导致制冷失效;制热时朝地面吹风也可能导致扬尘,拉低空调健康模块的功效。根据上述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具有用于向上输出冷风的第一出风口和向下输出热风的第二出风口,对于该种空调室内机需要一种调整出风方向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没有调整出风方向的结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一风道和与第二出风口相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交,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通过枢转轴安装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相交处以控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导风板包括分别位于枢转轴的两侧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相对于第一导风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导风板呈弧形,导风板向枢转轴所在的方向拱起;或,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呈角度设置,第一导风板为朝背离第二导风板的方向拱起的弧形,或第二导风板为朝背离第一导风板的方向拱起的弧形。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和/或,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上部,在第二出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第二导风板沿远离枢转轴的方向朝下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具有封堵第二风道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导风板形成第一风道的风道壁。

进一步地,壳体上还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

进一步地,导风板具有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导通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一格栅结构,第一格栅结构相对于第一出风口可转动地设置以调整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或,第二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二格栅结构,第二格栅结构相对于第二出风口可转动地设置以调整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导风板连接,以驱动导风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相通的第一风道和与第二出风口相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交,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相交处的导风板以控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导风板包括分别位于转动中心的两侧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相交处的导风板以控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没有调整出风方向的结构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以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双出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的附图标记:

1、第一出风口;2、第二出风口;3、导风板;31、第一导风板;32、第二导风板;4、第一格栅结构;5、第二格栅结构;6、蜗舌;7、蜗喉;8、底壳;9、接水盘;10、枢转轴;11、进风口;12、风机;13、驱动电机;14、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和第二出风口2,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相通的第一风道和与第二出风口2相通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相交,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3,导风板3通过枢转轴10安装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相交处的导风板3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和第二出风口2的出风,导风板3包括分别位于枢转轴10的两侧的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交汇处可枢转地设置有导风板3,当导风板3的第一导风板31转动至阻挡第一风道的位置时第二出风口2出风,当导风板3的第一导风板31转动至阻挡第二风道的位置时,也即图1和2中所示的导风板3的位置,第一出风口1出风,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可枢转地设置的导风板3实现出风方向的切换。

如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并朝向壳体的上方。第二出风口2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优选地,第二出风口2朝向壳体的前下方。

第二出风口2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第二导风板32位于第二出风口2的上部,在第二出风口2处于出风状态时,第二导风板32沿远离枢转轴10的方向朝下延伸。第二出风口2处于出风状态时,导风板的第二导风板32用于引导出风的流向,将出风引导至空调室内的前下方。

壳体上还设置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设置在壳体的下部,壳体内还设置有换热器14和风机12,风机12用于将经换热后的空气引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换热器14呈V字型布置,且上述的V字型的尖端朝向下方,由进风口11进入壳体内部空气在风机12的作用下,经换热器14换热后引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在导风板阻挡第一风道时,换热后的空气由第二出风口2排出,在导风板3阻挡第二风道时,换热后的空气由第一出风口1排出。

优选地,换热器14的下方还设置有接水盘9

第一导风板31具有封堵第二风道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导风板31形成第一风道的风道壁。优选地,在第一位置第一导风板31与第一风道壁的其它部分流线形过渡,从而有利于出风。

第一出风口1上设置有第一格栅结构4,第一格栅结构4相对于第一出风口1可转动地设置以调整第一出风口1的出风方向。

第二出风口2上设置有第二格栅结构5,第二格栅结构5相对于第二出风口2可转动地设置以调整第二出风口2的出风方向。

如图5所示,还包括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与导风板3连接,以驱动导风板3转动。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状态下采用第一出风口1出风,如图1所示,导风板3下端旋转至蜗舌6处,风从空调器下端的进风口11吸入,流经第一导风板31与蜗喉7形成的第一 风道,从第一出风口1吹出,第一格栅结构4的导风板可旋转角度微调最终出风方向。这种近垂直向上的风口可以很好的将冷空气输送到房间上方,冷空气向下沉降弥漫整个房间。

如图3和6所示,第二导风板3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31倾斜设置,从而第二导风板32起到引导风向的作用。

也可以为,导风板3呈弧形,导风板3向枢转轴10所在的方向拱起,导风板3通过枢转轴10安装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相交处,位于上述的枢转轴10的两侧的两部分导风板3分别形成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呈角度设置,第一导风板31为朝背离第二导风板32的方向拱起的弧形,或第二导风板32为朝背离第一导风板31的方向拱起的弧形。

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3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31向下弯折。从而将换热后的空气引导至空调室内机的前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在制热状态下,导风板3阻挡第一风道,从而第二出风口2出风,弧形导风板3旋转至与下侧的与第二风道相配合的蜗舌6平行的位置,与风保持流向一致。虽然不能完全挡住第一出风口1,但因为贯流风叶对气流的作用,风会从下方吸入,沿贯流风叶的切线方向流动,最终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第二格栅结构5同样可以微调制热出风方向,热风从水平方向吹出,向上散布弥漫整个房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第一风道相对应地设置的蜗喉7和设置在蜗喉7的背对风机12的一侧的底壳8。

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具有使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导通的第二位置。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双出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导风板旋转到某个临界角度间的特定角度的第二位置,使两个风口同时出风,且效率达到最高,损失最小,满足房间个性化的送风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