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245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属于领域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现有申请技术号:201320561759.8 一种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单排换热器,换热器的侧面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覆盖换热器的侧面的部分面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三角形固定板的面积减小,因此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低成本;并且换热器管路不再局限于换热器一侧布管,还可往A型或V型换热器内部拓展,具有更大的布管自由度,更大的空间利用率,可以做更大的换热器。该种换热器缺乏紧固小孔,不能加强仪器的固定,提高安全性,进气装置没有隔热保温层,不能降低热量的丧失,提高效率,内部无多根传热管,不能有效的提高效率,杜绝浪费,表面没有耐腐蚀油漆,不能经久耐用,延长使用时间,功能单一,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以解决紧固小孔,不能加强仪器的固定,提高安全性,进气装置没有隔热保温层,不能降低热量的丧失,提高效率,内部无多根传热管,不能有效的提高效率,杜绝浪费,表面没有耐腐蚀油漆,不能经久耐用,延长使用时间,功能单一,实用性不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包括壳体、进气装置、支座、上进气口、管板、上进水管、传热管、折流管、下出水管、下出气口,所述的壳体与进气装置连接,所述的支座与壳体连接,所述的上进气口与进气装置连接,所述的管板经由上进气口与进气装置连接,所述的上进水管与管板连接,所述的传热管与通过上进水管与管板连接,所述的折流管与传热管连接,所述的下出水管与折流管连接,所述的下出气口通过下出水管与进气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设有紧固小孔,加强仪器的固定,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装置设有隔热保温层,降低热量的丧失,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装置内部采用多根传热管,多根传导,有效的提高效率,杜绝浪费。

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表面涂有耐腐蚀油漆,经久耐用,延长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有紧固小孔,加强仪器的固定,提高安全性,进气装置设有隔热保温层,降低热量的丧失,提高效率,内部采用多根传热管,多根传导,有效的提高效率,杜绝浪费,表面涂有耐腐蚀油漆,经久耐用,延长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隔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装置、11-支座、12-上进气口、13-管板、14-上进水管、15-传热管、16-折流管、17-下出水管、18-下出气口、100-紧固小孔、101-隔热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提供一种新型耐腐蚀换热设备技术方案:包括壳体1、进气装置2、支座11、上进气口12、管板13、上进水管14、传热管15、折流管16、下出水管17、下出气口18,所述的壳体1与进气装置2连接,所述的支座11与壳体1连接,所述的上进气口12与进气装置2连接,所述的管板13经由上进气口12与进气装置2连接,所述的上进水管14与管板13连接,所述的传热管15与通过上进水管14与管板13连接,所述的折流管16与传热管15连接,所述的下出水管17与折流管16连接,所述的下出气口18通过下出水管17与进气装置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有紧固小孔100,加强仪器的固定,提高安全性,进气装置设有隔热保温层101,降低热量的丧失,提高效率,内部采用多根传热管,多根传导,有效的提高效率,杜绝浪费,表面涂有耐腐蚀油漆,经久耐用,延长使用时间。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流体从上进水管14加入,当气体从上进气口12进入进气装置由下出气口18排出,流体由下出水管17排出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