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596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自动供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暖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供氧炉。



背景技术:

燃煤采暖炉经济又实惠,对于没有集中供暖和不具备燃气采暖条件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采暖费用较低的燃煤采暖炉是理想的选择。但市场上广泛使用的采暖炉炉膛内供氧一般都只是打开风门使空气进入,供氧量有限,往往造成炉膛内的煤炭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通过外界送风则需要额外购买送风装置,如鼓风机等,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占据更多的空间,且不能在缺电的地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供氧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采暖炉供氧量有限,煤炭燃烧不充分,易产生有毒气体,造成能源浪费;购置送风装置增加投入成本,占据更多空间,受地域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自动供氧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置有加煤口和配风口,内部由两个风盒依次分隔为干馏室、燃烧室和干馏室,所述风盒的上方设置有二次配氧气化装置,

所述配风口通过引流口与所述风盒相通,通过导流板与所述二次配氧气化装置相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盒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通气口,所述引流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配风口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风盒之间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两侧与所述干馏室连通,底部通过烟气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插板设置在所述通气口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依次连接的顶板、中板和底板,

所述配风口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配风口与所述中板之间有空隙。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煤口为两个,所述通气口的个数为1~5个。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配氧气化装置包括均匀设置有通风孔的内筒和设置在所述内筒上的外筒,所述外筒与采暖盒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采暖盒中央设置有过火口,所述过火口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第一水盒和第二水盒,两个所述第二水盒之间设置有第一火道口,所述第一火道口处通过第一转轴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水盒和所述第二水盒之间,及所述第二水盒和所述采暖盒之间为第二火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盒与所述采暖盒之间设置有侧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采暖盒一端设置有与烟筒连接的出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清灰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的下部还包括组合成V字型的两个倾斜炉条,所述倾斜炉条一端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设置在炉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摆轴上,所述摆轴一端穿过所述炉体与摇把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在支架上的支撑板与凸块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炉体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煤块经加煤口加入炉体内,之后煤块经干馏室干馏后进入燃烧室,期间煤块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不断经烟筒排出,随着炉内烟气的不断排出,炉内气压变小,炉外气体将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配风口进入炉体内,在导流板的引导下向四周扩散,流向两侧的气体经第一侧板上的引流口进入风盒内,再经通气孔流入干馏室,为煤块燃烧提供氧气;流向上方的气体则通过二次配氧气化装置进入燃烧室,为燃烧不充分的燃煤提供二次供氧。

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的供氧结构设置,实现了燃煤过程中的自动供氧功能,确保了设备使用时的供氧量,保证了采暖炉内煤块的充分燃烧,有效降低了烟气中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等)的含量,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增大了单位时间的产热量,避免了能源浪费,有效降低了供暖成本;无需加设额外的送风装置(鼓风机等),有效节省了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占地面积,且不依靠电力,不受地域限制。这一设置符合燃煤采暖炉使用要求,高效节能,科学环保。同时空气流经风盒时,可带走风盒上的热量,实现风盒降温,避免长期高温下使用造成风盒变形,有效增加了风盒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两个风盒之间设有插板,插板两侧与干馏室连通,底部通过烟气口与燃烧室连通,燃煤经低温干馏所产生的烟气可经插板两侧的通口进入插板内腔,再经插板底部的烟气口进入燃烧室,为燃煤的燃烧提供能量。插板的设置为干馏室内的烟气提供了流转通道,并为燃烧室内燃煤的燃烧提供了进一步的能量支持,有效提高了炉膛内热量的利用率,设计简单合理。

3、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采暖炉只在炉体顶部设置有一个加煤口,且炉体内仅设置有单一炉膛的固有模式,在炉体的正面板上设置了两个对称的加煤口,由于正面板位于炉体的侧面,相较于加煤口设置在炉体顶部,有效提高了加煤时的便利性;且加煤口尺寸相较普通采暖炉的加煤口显著增大,向采暖炉内加煤时可不受煤块大小的限制,无需在加煤前对较大煤块进行加工处理,有效简化了加煤时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加煤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加煤时的顺畅性;同时加煤口设为2个,大大增加了加煤速度,提高了炉体的存煤量(为普通采暖炉的2倍左右),使得炉体内有2个干馏室和1个燃烧室,有效加快了煤块的燃烧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满足了集中采暖时的供煤需求,设计科学合理。

通气口的个数为1~5个,确保了通过配风口进入炉体内的气体可快速进入干馏室,保证了干馏室的供氧速率。

4、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了不同水盒的布置和挡板的设置设计出了双火道结构,很好的将火道和水套结构结合在一起,同时将普通采暖炉中的水管结构改为特殊的水盒结构,大大增加了其与烟气的接触面积,相较于普通采暖炉采用隔板来设置火道,有效节省了设备材料,合理利用了采暖炉的内部空间,使 得水套结构的单位时间采暖量更大,大大提高了采暖炉的热量利用率,更好的实现了采暖炉的采暖、炊事两用性,避免了能源浪费。

5、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普通采暖炉中炉条采用水平设置的固有模式,创新性的采用了炉条倾斜设置的方式,并巧妙的将两个倾斜炉条组合为V字型,并通过摆轴、凸块和支撑板的设置使得清渣作业更加顺畅、高效。由于炉条采用倾斜设置,使得相邻两个炉条的间隙与炉渣的接触面相较于水平设置的炉条减少了很多,从而大大降低了炉渣卡入炉条的几率。同时倾斜炉条设置和V字型组合相配合,较利于将炉体内分散的炉渣聚集在统一的区域(均占整个倾斜炉条面积的1/4~1/2),便于用户对其进行集中清理。这一设置结构简单、稳定,大大降低了清渣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科学、合理,符合采暖炉清渣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采暖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倾斜炉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加煤口,3-配风口,4-风盒,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通气口,5-导流板,51-顶板,52-中板,53-底板,6-空隙,7-引流口,8-过火口,9-二次配氧气化装置,91-筒体,92-圆孔,10-采暖盒,11-第一转轴,12-第一水盒,13-第二水盒,14-第二转轴,15-挡板,16-第二火道,17-侧口,18-出气口,19-清灰口,20-倾斜炉条,21-支架,22-摆轴,23-摇把,24-支撑板,25-凸块,26-干馏室,27-燃烧室,28-插板,29-烟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供氧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上设置有加煤口2和配风口3,内部由两个风盒4依次分隔为干馏室26、燃烧室27和干馏室26,风盒4的上方设置有二次配氧气化装置9,

配风口3通过引流口7与风盒4相通,通过导流板5与二次配氧气化装置9相通。

使用时,将煤块经加煤口2加入炉体1内,之后煤块经干馏室26干馏后进入燃烧室27,期间煤块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不断经烟筒未示出排出,随着炉内烟气的不断排出,炉内气压变小,炉外气体将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配风口3进入炉体1内,在导流板5的引导下向四周扩散,流向两侧的气体经第一侧板41上的引流口7进入风盒4内,再经通气孔43流入干馏室26,为煤块燃烧提供氧气;流向上方的气体则通过二次配氧气化装置9进入燃烧室27,为燃烧不充分的燃煤提供二次供氧。

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特的供氧结构设置,实现了燃煤过程中的自动供氧功能,确保了设备使用时的供氧量,保证了采暖炉内煤块的充分燃烧,有效降低了烟气中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等的含量,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增大了单位时间的产热量,避免了能源浪费,有效降低了供暖成本;无需加设额外的送风装置鼓风机等,有效节省了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占地面积,且不依靠电力,不受地域限制。这一设置符合燃煤采暖炉使用要求,高效节能,科学环保。同时空气流经风盒时,可带走风盒上的热量,实现风盒降温,避免长期高温下使用造成风盒变形,有效增加了风盒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风盒4包括均设置在炉体1上的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上均设置有通气口43,引流口7设置在第一侧板41靠近配风口3的一端。

引流口7设置在第一侧板41靠近配风口3的一端,使得外部气体通过配风口3进入炉膛后,可以最短的路线快速进入风盒4,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炉膛内的配风,满足燃煤燃烧需要。

进一步,两个风盒4之间设有插板28,插板28两侧与干馏室26连通,底部通过烟气口29与燃烧室27连通,插板28设置在通气口43上。

两个风盒4之间设有插板28,插板28两侧与干馏室26连通,底部通过烟气口29与燃烧室27连通,燃煤经低温干馏所产生的烟气可经插板19两侧的通口进入插板28内腔,再经插板28底部的烟气口29进入燃烧室27,为燃煤的燃烧提供能量。插板的设置为干馏室内的烟气提供了流转通道,并为燃烧室内燃煤的燃烧提供了进一步的能量支持,有效提高了炉膛内热量的利用率,设计简单合理。

进一步,导流板5包括均设置在第一侧板41上且依次连接的顶板51、中板52和底板53,

配风口3设置在顶板51和底板53之间,配风口3与中板52之间有空隙6。

导流板5包括均设置在第一侧板41上且依次连接的顶板51、中板52和底板53,由配风口3进入炉膛的气体,在底板53、中板52和顶板51的引导下只能向上或四周扩散,避免气体由配风口3进入炉膛后,气体均向下流动影响炉膛内其他区域和二次配氧气化装置的配风效果,有效保障了炉膛内各区域燃煤的燃烧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进一步,加煤口2为两个,通气口43的个数为1~5个。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采暖炉只在炉体顶部设置有一个加煤口,且炉体内仅设置有单一炉膛的固有模式,在炉体1的正面板未示出上设置了两个对称的加煤口2,由于正面板位于炉体1的侧面,相较于加煤口设置在炉体顶部,有效提高了加煤时的便利性;且加煤口2尺寸相较普通采暖炉的加煤口显著增大,向采暖炉内加煤时可不受煤块大小的限制,无需在加煤前对较大煤块进行加工处理,有效简化了加煤时的操作流程,降低了加煤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加煤时的顺畅性;同时加煤口2设为2个,大大增加了加煤速度,提高了炉体1的存煤量为普通采暖炉的2倍左右,使得炉体1内有2个干馏室26和1个燃烧室 27,有效加快了煤块的燃烧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满足了集中采暖时的供煤需求,设计科学合理。

通气口43的个数为1~5个,确保了通过配风口3进入炉体1内的气体可快速进入干馏室26,保证了干馏室26的供氧速率。

进一步,二次配氧气化装置9包括均匀设置有通风孔的内筒91和设置在内筒91上的外筒92,外筒92与采暖盒10连接。

燃煤产生的烟气通过配风口3的二次配风,在内筒91和外筒92间的腔体内再次燃烧,所产生火焰由通风孔进入炉膛内,随烟气上涌至采暖盒,其能量可用于采暖或炊事使用。二次配氧气化装置9的这一结构设置,有效将烟气二次燃烧所产生的火焰聚集在一个固定区域,有助于热量的聚集和利用,设计简单、科学合理。

进一步,采暖盒10中央设置有过火口8,过火口8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第一水盒12和第二水盒13,两个第二水盒13之间设置有第一火道口,第一火道口处通过第一转轴11设置有挡板15,第一水盒12和第二水盒13之间,及第二水盒13和采暖盒10之间为第二火道16。

使用时,燃煤燃烧所产生的带有热量的烟气通过过火口8进入采暖盒10内。做饭时,烟气中的热量大部分用于做饭,采暖炉内的烟气温度较低,不适合采暖使用,且做饭需要燃煤高效燃烧,需要保证采暖炉内烟气快速流通,此时将挡板15打开,烟气可直接通过两个第二水盒13之间的第一火道口再经采暖盒的出气口18进入烟筒排出,无需经过第二火道16,大大减少了烟气的流通路径,提高了烟气流通速度,保证了采暖炉作为炊事工具的使用要求。

采暖时,炉体各出口(除烟筒外)均处于闭合状态,炉内烟气所携带热量较大,此时挡板15也闭合,烟气不能通过第一火道口排出,只能通过第一水盒12和第二水盒13之间,及第二水盒13和采暖盒10之间设置的第二火道16流动,其中第二火道呈多弯道设置,大大加大了烟气在炉内的流经路径,增大了烟气与各水盒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使得水盒中的水可以更快的实现加热,更好的满足取暖要求。

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了不同水盒的布置和挡板的设置设计出了双火道结构,很好的将火道和水套结构结合在一起,同时将普通采暖炉中的水管结构改 为特殊的水盒结构,大大增加了其与烟气的接触面积,相较于普通采暖炉采用隔板来设置火道,有效节省了设备材料,合理利用了采暖炉的内部空间,使得水套结构的单位时间采暖量更大,大大提高了采暖炉的热量利用率,更好的实现了采暖炉的采暖、炊事两用性,避免了能源浪费。

进一步,第一水盒12与采暖盒10之间设置有侧口17。

第一水盒12与采暖盒10之间设置有侧口17,加上第一水盒12和第二水盒13之间的间隙,使得烟气可同时通过多个入口进入第二火道16。这一设置在保证第一水盒12与烟气有足够多接触面积的同时,又使得烟气可快速向第二火道16中扩散,保证了烟气流通的顺畅性,避免烟气流通速度慢对燃煤燃烧效果造成影响,设计简单合理。

进一步,采暖盒10一端设置有与烟筒连接的出气口18,另一端设置有清灰口19。

采暖盒10上设置有清灰口19,方便用户定期对采暖盒10内的落灰进行清理,避免过多落灰对火道造成堵塞,影响烟气排放。这一设计符合采暖炉的日常使用要求,设计简单合理。

进一步,炉体1的下部还包括组合成V字型的两个倾斜炉条20,倾斜炉条20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4活动设置在炉体1上,另一端设置在摆轴22上,摆轴22一端穿过炉体1与摇把23连接,另一端穿过设置在支架21上的支撑板24与凸块25连接,支架21设置在炉体1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煤块经加煤口2进入炉体1内,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倾斜炉条20上,再经倾斜炉条20滑落至燃烧区,在此期间经过干馏、挥发分燃烧、碳燃和燃尽四个阶段形成炉渣,产生的热量随烟气经燃烧室27向上传递用于炊事或采暖使用,剩下的炉渣停留在倾斜炉条20上,炉体1内的炉渣到达一定程度后,进行清渣。

清渣时,转动设置在摆轴22一端的摇把23,位于摆轴22另一端的凸块25将随之转动,位于摆轴22上方的倾斜炉条20将被顶起,其与摆轴22间的角度将随之发生改变,上下反复转动摇把23,倾斜炉条20设置在摆轴22上的一端也将反复上下移动,从而不断改变其与炉渣间的接触角度和面积,像筛子一样,将倾斜炉条20上的较小的炉渣(或炉灰)从炉条间的空隙中筛下,同时 使得体积较大的炉渣均滑落至倾斜炉条20较低的位置,方便用户从掏渣口对其进行集中清理。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普通采暖炉中炉条采用水平设置的固有模式,创新性的采用了炉条倾斜设置的方式,并巧妙的将两个倾斜炉条组合为V字型,并通过摆轴、凸块和支撑板的设置使得清渣作业更加顺畅、高效。由于炉条采用倾斜设置,使得相邻两个炉条的间隙与炉渣的接触面相较于水平设置的炉条减少了很多,从而大大降低了炉渣卡入炉条的几率。同时倾斜炉条设置和V字型组合相配合,较利于将炉体内分散的炉渣聚集在统一的区域(均占整个倾斜炉条面积的1/4~1/2),便于用户对其进行集中清理。这一设置结构简单、稳定,大大降低了清渣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科学、合理,符合采暖炉清渣的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