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944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的最主要部件是热交换芯体,能将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的新风送进室内或将室内的空气热交换后排出室外的一种换气设备。它与其他新风换气机相比,具有双向换气、高效节能等特点。

现有立式风机安装型的全热交换器,当将竖直设置的风机和竖直设置的转轮芯体装配连接后,因为整个设备的重心一般向风机方向偏置,所以整机会向风机方向发生倾斜,然而,目前风机支架有的是采用固定无缓冲方式安装,整机不平稳,无缓冲减振装置,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问题;有的在芯体风口和与其对接连通的风机支架上的芯体接口处,采用带有缓冲垫的安装方式,因安装后整机向风机方向倾斜,而风机支架和芯体接口固定,所以芯体接口处将会产生间隙,发生漏风漏气现象,从而降低整体的能量回收效率,增加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其至少具有结构简单、降低噪音、不漏风漏气、提高通风效率和热回收效率等优点。

具体实用新型内容如下:

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它包括风机、风机支架、支架基座,所述风机支架下端的四个角各通过一缓冲固定结构固定在支架基座上,所述风机支架的一侧设有芯体接口,所述芯体接口及风机支架整体向热交换芯体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支架和芯体接口与竖直方向成1.4度倾斜角。

作为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基座上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压紧片,所述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有缓冲介质,所述风机支架通过风机支架脚与所述缓冲固定结构连接,所述风机支架脚的一端设在缓冲介质内部,另一端与风机支架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介质为缓冲棉。

作为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芯体接口的一侧与所述风机的风口密闭连通,另一侧与热交换芯体的风口弹性密闭连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倾斜设置的风机及风机支架上的芯体接口与芯体的风口直接弹性密封对接,根据整机设备重心偏向风机的原理,安装后使用时即可不漏气漏风,形成良好的风道,增加了热转换效率;另外,将风机支架通过设有中空结构的缓冲固定结构与支架基座连接,在中空结构中填充有缓冲介质,可以使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减振、消除噪音。综上,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结构简单、降低噪音、不漏风漏气、提高通风效率和热回收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装配时的原理结构参考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机;2、风机支架;3、支架基座;4、缓冲固定结构;5、芯体接口;6、热交换芯体;7、缓冲介质;8、风机支架脚;9、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与热交换芯体对接的防振风机结构,它包括风机1、风机支架2、支架基座3,所述风机支架2下端的四个角各通过一缓冲固定结构4固定在支架基座3上,所述风机支架2的一侧设有芯体接口5,所述芯体接口5及风机支架2整体向热交换芯体6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支架2和芯体接口5与竖直方向成1.4度倾斜角。

作为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固定结构4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架基座3上的具有中空结构的压紧片9,所述中空结构内部填充有缓冲介质7,所述风机支架2通过风机支架脚8与所述缓冲固定结构4连接,所述风机支架脚8的一端设在缓冲介质7内部,另一端与风机支架2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介质7为缓冲棉。

作为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芯体接口5的一侧与所述风机1的风口密闭连通,另一侧与热交换芯体6的风口弹性密闭连通。

工作原理:

装配热交换芯体和与之直接连通的风机及支架机构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及风机支架等全部组件,向热交换芯体方向沿倾斜1.4度,将支架基座水平固定在设备内部,风机、风机支架、风机支架上的芯体接口倾斜设置;将热交换芯体竖直设置并与芯体接口弹性密闭连接:热交换芯体与芯体接口连接处的芯体风口,其与芯体接口之间有弹性密封棉条,两者之间为弹性密闭连接。当装配完成后,因整个热交换其设备的重心偏向风机方向,故芯体接口与热交换芯体之间有顺势向风机方向的倾斜趋势,此时风机本身的倾斜度与装配后的倾斜趋势相抵,热交换芯体和芯体接口正好弹性密闭无缝对接,形成通风效果较好的风道,不漏风漏气,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缓冲固定装置可防止设备发生振动和噪音,提高设备的质量和装配精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