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管以及具有该集管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57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集管以及具有该集管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用于采用两相制冷剂的热交换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该热交换器的集管。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例如用于机动车辆的散热器、冷凝器或蒸发器,通常包括进口集管、出口集管、水力连接两集管用于其之间流体流动的多根制冷剂管和连接这些制冷剂管的外翅片。集管、制冷剂管和翅片通常组装成整体结构并且进行钎焊以形成热交换器。

当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以蒸发模式运行时,部分膨胀的两相制冷剂从进口集管进入制冷剂管较低的部分,当其在管s内上升时膨胀吸收空气的热量并且转化成气相。由液相和气相之间巨大的质量差产生的动量和重力效应能够导致进口集管内相态的分离并且导致贯穿制冷剂管的差的制冷剂分布。差的制冷剂分布降低蒸发器性能并且能导致整个芯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现有的民用和商用的热交换器在集管内部增设了分配管和收集管,它们设有均布的小孔用于分配或收集制冷剂。例如可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集管。该集管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集管腔1、2,集管腔连接着多根制冷制管5。图示左侧集管腔1内置有圆形截面的收集管3,图示右侧集管腔2中内置有稍小一些的圆形截面的分配管4。采用这种结构的集管,能够使热交换器使穿过热交换器芯部的制冷剂的温度分布更均匀。

然而,由于集管内部增设了分配管和收集管,因此,与原先的集管相比,增加了内置管的集管的直径会增加,整个热交换器芯部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加大,这对于例如车辆中空调系统的组装布置是相当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该集管形成第一集管空腔,第一集管空腔内设有第一内置管,第一内置管设有多个小孔,其中,第一集管空腔包括设置用于连接制冷剂管的多个槽的第一空腔部和容纳所述第一内置管的第二空腔部,第一空腔部和第二空腔部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空腔部横向布置所述第一空腔部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内置管不面对所述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集管包括形成第一集管空腔的外壳,外壳由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构成,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彼此密封接合在一起,其中多个槽设置的第一外壳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的一部分包围形成第一空腔部,而第二外壳部的另一部分卷曲形成第二空腔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内置管的截面大致为半圆形或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集管还可包括第二集管空腔,第二集管空腔内设有第二内置管,第一集管空腔和第二集管空腔横向地并排布置,第一集管空腔和第二集管空腔由分隔壁隔开,第二集管空腔包括设置用于连接制冷剂管的多个槽的第三空腔部和容纳所述第二内置管的第四空腔部,所述第三空腔部和所述第四空腔部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四空腔部沿横向布置所述第三空腔部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二内置管不面对设置在第三空腔部的多个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集管包括形成第一集管空腔和第二集管空腔的外壳,外壳由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彼此密封地接合,其中多个槽设置的第一外壳部上,第二外壳部具有位于中部的分隔壁,并且当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彼此连接时,分隔壁抵靠第一外壳部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上述第一外壳部由带有钎焊包层的铝板构成,而第二外壳部通过挤压铝板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内置管的截面大致为半圆形,设置在第二内置管的截面大致为圆形,第一内置管为收集管,第二内置管为分配管。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如上的集管,制冷剂管,制冷剂管的一端部插入集管的槽中,其中第一内置管横向于制冷剂管的延伸方向位于制冷管的端部的一侧。制冷剂管的端部设置在第一空腔部中,从而不与第一内置管直接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集管截面的形状,将用作分配管或收集管的内置管设置在了制冷剂管连接到集管的端部的横向侧,即,不设置在制冷剂管的延伸线上,从而减小了热交换器在制冷剂管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附图说明

以下,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该集管具有分配管和收集管。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低轮廓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在热交换器中的集管10、20。集管10、20用来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制冷剂管50,使制冷剂分配到每一个制冷剂50中。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管的截面示图,其中集管将进口集管20和出口集管10合成为一体,从而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一侧上,但也可以设想,进口集管20和出口集管10分别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两侧上。

图2所示的集管的左侧为出口集管10,集管10的集管空腔内设有作为收集管的内置管20,而图2所示的集管的右侧为进口集管20,该集管空腔内设有作为分配管的内置管40。

首先,对出口集管10进行说明。

出口集管10形成有集管空腔,集管壁上设有槽(未示出),从而来自于制冷剂管50的两相制冷剂可流入集管空腔内。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与传统的整体截面为圆形的集管空腔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管空腔被设置成两个空腔部:第一空腔部110和第二空腔部120,这两个空腔部彼此流体连通。第一空腔部110为直接通过接纳制冷剂管的槽的一部分空腔,而第二空腔部120为容纳收集管的一部分空腔。第二空腔部120横向布置在第一空腔部110的一侧。这里所谓的“横向”是指相对于制冷剂管延伸方向为横向方向。这样,内置的收集管不面对插设制冷剂管的槽,也就是说,内置的收集管不面对制冷剂管的出口。从图2中可以看到,收集管是与制冷剂管的插入槽的端部错开地设置在端部的一侧,而不是设置与端部设置在制冷剂管的延伸线上。通过这样的设置结构,集管在制冷剂管延伸方向上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小了制冷剂管延伸方向中热交换器的长度尺寸。

从图2中可以看到,出口集管是由两个外壳部构成:第一外壳部101和第二外壳部102,第一外壳部101和第二外壳部102彼此密封接合在一起,例如通过焊接。第一外壳部101上开设多个接纳制冷剂管的槽,这些槽基本平行、等间隔地设置。

第一外壳部101和第二外壳部102的一部分包围形成第一空腔部110,而第二外壳部102的另一部分卷曲形成第二空腔部120。具体而言,第一外壳部101构造成大致平坦的。第二外壳部102包括平坦壁和卷曲壁,大致平坦的第一外壳部101与第二外壳部102的平坦壁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对设置,从而围绕形成扁平状截面的第一空腔部110,制冷剂管的插入槽的端部接纳在扁平状截面的第一空腔部110内。而第二外壳部102的卷曲壁包围起来形成了第二空腔部120。从图2中可以看到,第二空腔部120的截面形状从平坦壁起测得的尺寸大于第一空腔部110的截面形状从平坦壁的外侧面起测得的尺寸。

第二空腔部120内设置了收集管30,较佳地,该收集管30的截面呈大致半圆形,从而截面形状具有一平直部31和一弯曲部32。弯曲部32的弧形设置成与第二空腔部120的弧形内表面贴合,而平直部31上可设置收集孔,并且平直部31面对第一空腔部110和第二空腔部120的连接。

接着,对与出口集管一体设置的进口集管20进行说明。进口集管同样地也包括一个集管空腔,它被分成两个空腔部:第三空腔部210和第四空腔部220,两个空腔部210、220彼此流体连通。第三空腔部210为直接通过接纳制冷剂管的槽的一部分空腔,而第四空腔部210为容纳分配管的一部分空腔。第四空腔部220横向于制冷剂管延伸的方向布置在第三空腔部210的一侧,从而使内置于其中的作为分配管的第二内置管40不面对插设制冷剂管的槽。也就是说,内置的分配管30不面对制冷剂管50的进口。

同样,进口集管20可类似于出口集管10那样也由两个外壳部201和202构成。

图2示出的实施列中,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设置为一体,它们由两个外壳部101、201和102、202构成,这两个外壳部彼此密封地接合在一起。第一外壳部101、201上设置有两排接纳制冷制管50的槽,而第二外壳部102、202具有位于中部的分隔壁103,并且当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彼此连接时,分隔壁103抵靠第一外壳部101、201的内部,从而分隔壁103将进口集管20和出口集管30隔开。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到,第一外壳部101、201和第二外壳部102、202的截面形状形成相对于分隔壁103对称。

与出口集管30中的收集管30的形状不同,进口集管40中的分配管的截面较佳地设置为圆形。

较佳地,设有制冷剂管连接槽的第一外壳部101由带有焊包层的铝板构成,而第二外壳部102通过挤压铝板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集管截面的形状,将用作分配管或收集管的内置管设置在了制冷剂管连接到集管的端部的横向侧,即,不设置在制冷剂管的延伸线上,从而减小了热交换器在制冷剂管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集管由两件外壳部组成,构造方便,降低了相应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