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76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大功率制热运行或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性能,通常在空调室内机中增设电辅热,利用电辅热与换热器共同对室内空气进行制热。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电辅热受风面积越大,制热效果越好;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电辅热受风面积越小,即对风量的阻挡越小,风量越高,制冷能力越强。另外,夏季空气湿度比较大,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换热器上将会产生冷凝水,而电辅热一般设在换热器的内侧,电辅热的受风面积直接影响到空调器的凝露和吹水。

相关技术,电辅热固定在空调器内,也就是说空调器在工作时,电辅热的受风面积是固定的,这样将会造成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无法同时兼顾,增大电辅热的受风面积,将会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性能,但同时会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同样地,减小电辅热的受风面积,将会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性能,但同时会降低空调器的制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使电辅热可绕其轴线转动,从而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电辅热可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大位置处,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电辅热可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小位置处,从而可以同时保证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机壳内;电辅热,所述电辅热设在所述机壳内以对进入所述机壳内的空气加热,且所述电辅热可绕其轴线转动;驱动装置,所述驱 动装置与所述电辅热相连以驱动所述电辅热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使电辅热可绕其轴线转动,从而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电辅热可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大位置处,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电辅热可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小位置处,从而可以同时保证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电辅热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轴,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电辅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轴套,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轴套过盈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一连接轴间隙配合在所述轴套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转轴,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壁相连,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电机转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通孔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电机转轴配合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第二连接轴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配合的装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支撑凸起,所述环形支撑凸起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外表面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保证空调器的制热和制冷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 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第二连接板沿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

换热器2;第一连接板21;定位孔211;第二连接板22;通孔221;环形支撑凸起222;螺钉柱223;支撑凸起224;

电辅热3;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2;装配孔321;第一侧壁301;第二侧壁302;

电机4;电机本体41;安装孔411;电机转轴42;

轴套5;

连接件6;第一连接部61;连接孔611;第二连接部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换热器2、电辅热3和驱动装置。

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换热器2和电辅热3设在机壳1内以对进入机壳1内的空气加热。具体而言,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冷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内,电辅热3与换热器2共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12排入室内环境中;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内热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空调器内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冷凝,冷凝后冷空气由出风口12排入室内环境中。

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电辅热3对进入空调器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电辅热3的受风面积越大,空气与电辅热3可以更加充分接触,并且可以减缓空气的流动,电辅热3对空气的加热时间更长,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制热性能越好;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电辅热3不工作,电辅热3的受风面积越小,其对空气的阻挡作用越小,风量越高,制冷性能越好。

相关技术,电辅热固定在空调器内,也就是说空调器在工作时,电辅热的受风面积是固定的,这样将会造成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和制热性能无法同时兼顾,增大电辅热的受风面积,将会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性能,但同时会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性能;同样地,减小电辅热的受风面积,将会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性能,但同时会降低空调器的制热性能。

由此,参见图1-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电辅热3设在机壳1内且可绕其轴线转动,通过电辅热3的转动可以调节电辅热3的受风面积,从而可以兼顾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工作性能。

具体而言,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使电辅热3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大的位置处,这样进入空调器内的空气可以充分与电辅热3接触,并且可以减缓空气的流动,电辅热3对空气的加热时间更长,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制热性能越好;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使电辅热3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小的位置处,这样电辅热3对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小,空调器的制冷性能更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辅热3的受风面积指的是电辅热3对空气的 阻挡面积。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中所示,换热器2大致呈“八”字形,电辅热3设在换热器2的内侧其沿着机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电辅热3的横截面为矩形,电辅热3包括第一侧壁301和第二侧壁302,第一侧壁301和第二侧壁302垂直相连,且第一侧壁301的面积大于第二侧壁302的面积。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电辅热3转动至第一侧壁301与进风口11正对位置处,此时电辅热3的受风面积较大,空调器的制热性能较好;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电辅热3转动至第二侧壁302与进风口11正对位置处,此时电辅热3的受风面积较小,空调器的制冷性能较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电辅热3相连以驱动电辅热3的转动,便于电辅热3受风面积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使电辅热3可绕其轴线转动,从而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电辅热3可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大位置处,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电辅热3可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小位置处,从而可以同时保证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1,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22,电辅热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2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相连。例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沿左右方向延伸,换热器2和电辅热3设在机壳1内且均沿机壳1的长度方向延伸,换热器2的右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1,左端设有第二连接板22,电辅热3的右端与第一连接板21相连,电辅热3的左端与第二连接板22相连,从而将电辅热3固定在机壳1内。

进一步地,电辅热3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轴31,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轴32,电辅热3通过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2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相连。例如图3所示,电辅热3的右端设有第一连接轴31,且第一连接轴31与第一连接板21相连,电辅热3的左端设有第二连接轴32,且第二连接轴32与第二连接板22相连,电辅热3通过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2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相连,电辅热3的固定更加方便。

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轴套5,第一连接板21上设有定位孔211,轴套5过盈配合在定位孔211内,第一连接轴31间隙配合在轴套5内,第一连接轴31可在轴套5内转动,并且在轴套5孔内可以涂抹润滑剂,可以减小第一连接轴31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第一连接轴31转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电辅热3转动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装置为电机4,电机4包括电机本体41和电机转轴42,电机本体41与第二连接板22的外侧壁相连,电机转轴42与第二连接轴32相连,通过电机转轴42转动带动第二连接轴32转动,从而带动电辅热3转动。这里需要说明是,第二连接板22的外侧壁指的是第二连接板22邻近机壳1外侧的侧壁。

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第二连接板22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机4的两个螺钉柱223,螺钉依次穿过电机本体41上的安装孔411和螺钉柱223内的螺纹孔将电机本体41固定在第二连接板22的外侧壁上。另外,第二连接板22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支撑凸起224,支撑凸起224大体成“T”字形,电机本体41可以支撑在支撑凸起224上,支撑凸起224与两个螺钉柱223不在一条直线上,支撑凸起224和螺钉柱223对电机4可以起到三角支撑的作用,电机4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机转轴42和第二连接轴32的连接件6,连接件6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通孔221,第二连接部62穿过通孔221伸入第二连接板22的内侧且与第二连接轴32相连,第一连接部61与通孔221配合且第一连接部61设有与电机转轴42配合的连接孔611,通过连接件6将电机转轴42和第二连接轴32连接在一起,电机转轴42转动驱动第二连接轴32的转动,从而带动电辅热3的转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板22的内侧指的是第二连接板22邻近机壳1中心的一侧。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6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第二连接轴32设有与第二连接部62相配合的装配孔321,第二连接部62插入装配孔321内与第二连接轴32进行装配。第二连接部6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例如可以为图5中所示的六边形,当然还可以是三边形、四边形或者五边形等,这样第二连接部62与第二连接轴32之间可以更好地配合,从而提高电机转轴42与第二连接轴32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第二连接板22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支撑凸起222,环形支撑凸起222的内表面与第二连接轴32的外表面配合,也就是说第二连接轴32可以插入到环形支撑凸起222内,通过设置与第二连接轴32相互配合的环形支撑凸起222,可以对第二连接轴32以及第二连接轴32与电机转轴42的连接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电辅热3与驱动装置的连接更加可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板22的内壁指的是第二连接板22邻近机壳1中心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以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从而使得电辅热3的转动更加智能化。例如,冬季时,用户通过对控制装置进行设定,自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电辅热3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大的 位置处;夏季时,用户通过对控制装置进行设定,自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电辅热3转动至受风面积较小位置处。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时保证空调器的制热和制冷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