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768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



背景技术:

热泵烘干技术已经代替传统的加热烘干设备,在农产品初加工领域开始推广使用。热泵烘干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无火灾等危险);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无人值守);环保(无废物排放)等一系列优点,在农村逐步开始推广、普及深受农民欢迎,解决了部分农产品的保存和运输问题。

但传统的热风干燥系统,基本采用在用户所指定的场地搭建烘箱(房),再配套热泵置的传统形式,具有以下缺点:

1、一次性设入大。对于农户的收入,一台热泵烘箱超过15万人民币(含场地等费用)是较高的,对于普通农户是一笔较大支出。

2、利用率低。农产品季节性很强,烘箱每年的利用率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其余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设备闲置,一方面导致投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更主要的是闲置期间,设备会因为缺乏足够的养护和技术支特而更易损坏。

3、安装、维护和技术支持困难。设备需要现场安装调试和技术支特,大量的物品运输也不方便,限制了产品在边远地的推广和使用。

4、标准化程度不高、维护和修理困难。由于农户基本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设备使用中碰到技术问题时,解决困难,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

5、一致性不好,运行效率不易衡量。热泵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节能技术,不同的使用工况对设备的效率影响很大。传统的设备都是非标定制,缺少必要的技术监控、更缺乏相应的技术对应指标,从而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不详,造成冷源浪费。

6、工作环境恶劣,产品缺乏必要的防护导致寿命短。传统的烘箱基本采用彩钢板搭建、属于简易厂房。实际上热泵设备对运行环境还是有较高要求的,防护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设备运行不稳定、寿命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其具备成本低廉、易于移动、运输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包括集装箱以及设置于集装箱内的热风道、物料间和热泵系统;所述热风道、物料间和热泵系统相互连通形成封闭循环;所述物料间具有入风侧和出风侧,所述热泵系统具有回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热泵系统的排风风道通过热风道与物料间的入风侧连通,物料间的出风侧与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集装箱内的热风道、物料间和热泵系统由顶板、第一均风板和第二均风板间隔形成;其中,所述顶板水平安装于集装箱内,顶板的上方与集装箱的顶部内壁间隔一段距离,顶板的下方垂直连接第二均风板,所述第二均风板的一侧安装热泵系统,位于第二均风板另一侧的顶板末端与集装箱的侧壁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均风板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末端的下方;第一均风板和第二均风板之间的空间为物料间,第一均风板为物料间的入风侧,第二均风板为物料间的出风侧;顶板的上方及第一均风板的外侧形成热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间内设有多个物料车,物料车的底部设有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位于排风风道的下方,回风风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热管、蒸发器和第二热管,回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设置有冷凝器;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和连接管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凝器的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热管、第二热管和蒸发器连接,蒸发器还通过连接管路与压缩机的回气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对应热泵系统的排风风道处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用于将排风风道中的空气排向热风道。

进一步地,顶板上方的热风道内还安装有导风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的侧壁上与顶板上方的热风道相对处开设有出风口,集装箱底部靠近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入口处开设有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中安装有新风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热管上安装有回风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和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连接有过热保护器和显热回收器;所述热风道中还设置有工作间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设有排气温度传感器,压缩机的回气端设有回气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将热风道、物料间和热泵系统集成安装在集装箱内,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解决了售后服务、技术备件的问题,便于产品推广;同时使得设备的安装、操作和维护更加简便。通过使用集装箱,减少了使用场地、节省了建设时间,使用时不需要进行现场组装,还能够方便地通过海、陆、空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包括集装箱1以及设置于集装箱1内的热风道2、物料间3和热泵系统;所述热风道2、物料间3和热泵系统相互连通形成封闭循环;所述物料间3具有入风侧和出风侧,所述热泵系统具有回风风道41和排风风道42;热泵系统的排风风道42通过热风道2与物料间3的入风侧连通,物料间3的出风侧与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41连通。

具体地,集装箱1内的热风道2、物料间3和热泵系统由顶板51、第一均风板52和第二均风板53间隔形成;其中,所述顶板51水平安装于集装箱1内,顶板51的上方与集装箱1的顶部内壁间隔一段距离,顶板51的下方垂直连接第二均风板53,所述第二均风板53的一侧安装热泵系统,位于第二均风板53另一侧的顶板51末端与集装箱1的侧壁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一均风板52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1末端的下方;第一均风板51和第二均风板52之间的空间为物料间3,第一均风板52为物料间3的入风侧,第二均风板53为物料间3的出风侧;顶板51的上方及第一均风板52的外侧形成热风道2。

其中,所述物料间3内设有多个物料车31,物料车31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物料车31用于装载待烘干的物料,通过物料车31,可以批量的放入或取出物料,还可以随意调整各物料车31在物料间内的摆放顺序。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41位于排风风道42的下方,回风风道41内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热管61、蒸发器62和第二热管63,回风风道41和排风风道42之间设置有冷凝器64;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压缩机65和连接管路,所述压缩机65的排气端通过连接管路与冷凝器64的一端连接,冷凝器6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热管61、第二热管63和蒸发器62连接,蒸发器62还通过连接管路与压缩机65的回气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51上对应热泵系统的排风风道42处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风机71,用于将排风风道42中的空气排向热风道2。顶板51上方的热风道2内还安装有导风风机72,用于加速热风道2内的热空气流通并实现气流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1的侧壁上与顶板51上方的热风道2相对处开设有出风口81,集装箱1底部靠近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41入口处开设有进风口82。所述出风口81和进风口82用于自动调节集装箱1内的气压,避免热风道2中的气压过高以及回风风道41中的气压不足。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82中安装有新风温度传感器91,所述第一热管61上安装有回风温度传感器92。所述新风温度传感器91和回风温度传感器92用于检测进入回风风道41的空气温度,以便热泵系统及时调整空气加热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65的排气端和冷凝器6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连接有过热保护器93和显热回收器94;所述热风道2中还设置有工作间温湿度传感器95。所述工作间温湿度传感器95用于监控热风道2内的温度和湿度以便热泵系统及时调整空气加热策略。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65的排气端设有排气温度传感器96,压缩机65的回气端设有回气温度传感器97。所述排气温度传感器96和回气温度传感器97分别用于监控压缩机65排气端和回气端的温度,以便及时调整压缩机65的工作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热泵除湿干燥箱工作时,压缩机65启动,将高温高压制冷剂通过连接管路输送到冷凝器64,使冷凝器64释放热量,将由回风风道41流入到排风风道42中的空气加热。排风风道42中的热空气经由排风风机71流入热风道2中,并通过热风道2从物料间3的入风侧(即第一均风板52)流入。热风将物料车31中的物料烘干后变成温度稍低且湿度较高的暖风,暖风由热泵系统的回风风道41流入。在热泵系统中,制冷剂经冷凝器64冷凝降温后,通过连接管路流入第一热管61、第二热管63和蒸发器62,暖风依次经过第一热管61、蒸发器62和第二热管63进行吸热降温,潮湿的暖风经过蒸发器62时,还会在蒸发器62表面凝结成水,使暖风最终在回风风道41末端变成干燥的冷风。干燥的冷风在经过冷凝器64时,又再次被加热成干燥的热风流入排风风道42进入下一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将热风道、物料间和热泵系统集成安装在集装箱内,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解决了售后服务、技术备件的问题,便于产品推广;同时使得设备的安装、操作和维护更加简便。通过使用集装箱,减少了使用场地、节省了建设时间,使用时不需要进行现场组装,还能够方便地通过海、陆、空进行运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