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516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换气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既能测量静压,又能用于排水的孔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作业人员在安装热交换机1后根据房间的大小检测并设定风量,现有技术在热交换机1的框架2上安装静压测量孔3,如图1所示。当需要测定风量时,只要作业人员将静压测量器对准静压测量孔3,就能测出热交换机1内的静压。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调节适合的风量大小。

冬天,当热交换机1启动时,由于热交换机内流动着两股分别从室外进入的空气和从室内进入的空气,所以热交换机1内容易发生冷热交替,而导致结露水积聚在热交换机内。由于不知道热交换机1内部有积水,当客户需要打开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热交换机1的面板4进行点检或者维护时,积聚已久的水就会淋湿客户或弄湿房间内的物品。因此,现有技术不仅在热交换机1上设置静压测量孔3,还需要在热交换机1上其他地方上设置排水孔5,如图1所示。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申请人逐渐认识到:在热交换机1上分别设置静压测量孔3和排水孔5不仅增加成本,容易使客户混淆,还会使得热交换机1的气密性变差,影响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既能测量静压,又能用于排水的孔的换气装置。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在所述框架内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风路;以及用于测量所述风路所在空间静压的多个开孔;其中,多个开孔中至少有一个开孔用 于排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所述风路包括:空气从室外到室内的流动路径的给气风路和空气从室内到室外的流动路径的排气风路;所述给气风路与所述排气风路的交错处设有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互相交换能量的热交换素子;所述开孔设置在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素子前的风路上,或空气离开所述热交换素子后的风路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所述框架的一面上设有能开合的面板,所述开孔设置在所述面板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在所述开孔上设有能固定静压测量仪上的不同尺寸的测试管的固定栓。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所述固定栓包括中空圆台形状的固定栓本体,所述固定栓本体包括:伸入所述框架内部的第一底面,在所述第一底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留在所述框架外侧的第二底面,在所述第二底面上开设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所述固定栓还包括设有在所述测试管的插入方向上比所述开孔直径大的外沿;在所述外沿上,设置有沿着所述固定栓的旋转方向向外延伸的挡块,所述外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开口,所述挡块的一端设有钩部,另一端形成与所述外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开孔包括:能使所述固定栓本体通过的主孔;以及能使所述挡块通过的侧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所述外沿上设有与所述挡块相对应的观测孔,在所述外沿上设有凹陷的凹部或突出的凸块。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还包括:盖子;其中,所述盖子包括:能覆盖所述第三开口的覆盖部;以及能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径相卡合的卡合部;其中,所述卡合部上设有能使所述卡合部变形的缺口,所述覆盖部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所述面板的内侧设有能阻隔换气装置的内部空气与换气装置的外部空气发生冷热交替的保温部材,所述保温部材上设有贯穿所述保温部材的导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中,在所述保温部材上设有向所述面板 方向凹陷的储水部,所述导孔设置在储水部的最低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为送风机或热交换器。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将用于静压测量的开孔设置在给气风路和/或排气风路上结露水积聚较多的位置,就可以同时实现静压的测量和排水,可以减低成本,确保气密性;

(2)将开孔设置在面板上,不仅方便了客户能直接将静压测量仪的测量管放置于位于下方的开孔上测量静压,而且结露水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往位于下方的开孔上聚集,更有利于排水,从而方便使用及维护;

(3)当需要排水时,只要客户在打开面板之前,将设置在开孔上的固定栓拆除,那么,积聚在热交换机内的结露水就会从开孔流出,由于结露水已被排出,所以客户打开面板也不会被淋湿,方便排水;

(4)在固定栓上,在测试管的插入方向上设置的外沿比开孔直径大,所以外沿不能插入开孔内,防止了固定栓掉入框架内;

(5)在固定栓的外沿上,沿着固定栓的旋转方向向外延伸两个相向的挡块,挡块的一端设有钩部,另一端往形成与外沿连接的连接部,通过在如此设计,方便安装和拆卸固定栓,提高产品的操作性;

(6)在固定栓的开口处设置盖子,通过在卡合部上设置缺口,可以放盖子可靠地卡合于固定栓内,通过在覆盖部设置空隙,可以方便的取下盖子,只要取下盖子,就能测试静压;

(7)在保温部材上形成储水部,并且在储水部的底部设置导孔,可以使热交换机内的结露水凝聚在储水部,最终通过处于最低处的导孔流出外部,从而确保了气密性,便于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热交换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的框架去除面板和两个侧面后所呈现的热交换机内部结构及风路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打开面板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中面板上开孔的示意图;

图6A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中固定栓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固定栓在不同角度下观察的立体图。

图6C为图6A所示固定栓中固定栓本体的示意图;

图7A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中固定栓锁固在面板上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7B是图2所示热交换机中安装在面板上的固定栓可拆除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8A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中盖子安装在固定栓的剖视立体图;

图8B为图8A所示盖子的立体图;

图9为图2所示热交换机中保温部材和面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

100-框架

111-室外进风口;112-室内进风口;

113-室内排风口;114-室外排风口;

120-面板;

121-开孔;

121a-主孔;121b-侧孔;

130-保温部材;

131-导孔;

210-给气风路;220-排气风路;230-热交换素子;

211-给风风机;221-排风风机;

241-第一开孔;242-第二开孔;

243-第三开孔;244-第四开孔;

300-固定栓;

310-固定栓本体;

311-第一底面;311′-第一开口;

312-第二底面;312′-第二开口;

320-外沿;

321-挡块;321a-钩部;321b-连接部;

322-观测孔;321b-连接部;

323-凸块;324-凹部;

320′-第三开口;

400-盖子;

410-覆盖部;411-间隙;

420-卡合部;421-缺口;

A-室外进风区域;B-室内排风区域;

C-室内进风区域;D-室外排风区域;

E-储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将部分(或全部)用于静压测量的开孔用于排水,降低了换气装置的成本,并且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包括送风机和热交换器等。在下文中,主要以热交换机为例进行说明。依据相关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送风机的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可以安装在天花板上,也可以是安装在墙壁或者地下室。以下内容以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情况说明。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热交换器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100;在框架100内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风路;以及用于测量风路所在空间静压的多个开孔121。其中,该多个开孔121中至少有一个开孔121用于排水。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热交换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2~图4,框架100是中空长方体形状,包括:四个侧面,一个顶面,能向下开合的面板120;以及在框架100的六个面的内侧,覆盖有用于阻隔热交换机内的空气与机外的空气发生冷热交替的保温部材130。

在框架100上,开设有使室外空气进入框架100内的室外进风口111; 使室内空气进入框架100内的室内进风口112;使该框架100内的空气排出室内的室内排风口113;以及使该框架100内的空气排出室外的室外排风口114。

请继续参照图3,对于热交换器而言,风路包括:(1)空气从室外到室内的流动路径的给气风路210;以及(2)空气从室内到室外的流动路径的排气风路220。在给气风路210与排气风路220的交错处设有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互相交换能量的热交换素子230。如图4所示,该热交换素子230,将热交换机划分为室外进风区域A、室内排风区域B、室内进风区域C和室外排风区域D。

请参照图3,室内排风区域B内设有的给风风机211能将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111吸入框架100后,从室内排风口113排出。对于整个给风风路210而言,室外空气由室外进风口111进入,经过热交换素子230和给风风机211,通过室内排风口113进入室内。

请继续参照图3,室外排风区域D内设有的排风风机221,能将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112吸入框架100后,从室外排风口114排出。对于整个排气风路220而言,室内空气由室内进风口112进入,经过热交换素子230和排风风机221,通过室外排风口114排出室外。

请参照图4,开孔121可以设置在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230前的风路上,也可以空气离开热交换素子230后的风路上。

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四个开孔(241、242、243、244):设置在室外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230前的给气风路210上的第一开孔241;设置在室外空气离开热交换素子230后的给气风路210上的第二开孔242;设置在室内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230前的排气风路220上的第三开孔243;设置在室内空气离开热交换素子230后的排气风路220上的第四开孔244。

请参照图3和图4,当给气风机211启动,室外空气通过室外进风口111进入热交换器的室外进风区域A,然后通过热交换素子230后进入热交换器的室内排风区域B,这时,由于热交换素子230的阻力,使得室外进风区域A的空气经过热交换素子230后压力损失,所以使得室内排风区域B的静压与室外进风区域A的静压不一样。所以当要测试给气风路210的静压时,需要利用静压测量器,在设置在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230 前的给气风路210上的第一开孔241测量室外进风区域A的静压,然后再通过设置在空气离开热交换素子230前的给气风路210上的第二开孔242测量室内排风区域B静压,这样,通过两处测量的值才能计算出给气风路210的静压值的差。

同样的,当排气风机启动时,通过设置在室内空气进入热交换素子230前的排气风路220上的第三开孔243测量室内进风区域C的静压,然后再通过设置在室内空气离开热交换素子230后的排气风路220上的第四开孔244测量室外排风区域D的静压,就能测量出两个区域(室内进风区域C、室外排风区域D)的静压值,然后再通过计算算出排气风路220的静压值的差。

最后,根据给气风路210静压值的差和排气风路220静压值的差,调节适合该房间的风量大小。

本实施例中,将用于静压测量的开孔121设置在给气风路210和/或排气风路220上结露水积聚较多的位置,就可以同时实现排水功能。这样,就省去了另外在别处开设排水用的开孔121的麻烦,有利于减低成本,确保气密性。关于是将全部用于静压测量的开孔121用于排水,还是只将部分,甚至是只将一个开孔121用于排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请参照图4,框架100的一面上设有能开合的面板120。面板120通过铰链结构与框架100连接。为了方便客户打开面板120进行点检或者维护,热交换机安装在天花板上时,会将能开合的面板120放置在下方。那么,将开孔121设置在面板120上,不仅方便了客户能直接将静压测量仪的测量管放置于位于下方的开孔121上测量静压,而且结露水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往位于下方的面板120上聚集,更有利于排水。

请参照图6A、图6B和图6C,在开孔121上设有能固定静压测量仪上的不同尺寸的测试管的固定栓300。该固定栓300包括:固定栓本体310;设有在测试管的插入方向上比开孔121直径大的外沿320。其中,固定栓本体310与外沿320可以一体化形成,也可以是分别形成。

固定栓本体310为部分插入框架100内的中空圆台。其中,固定栓本体310包括伸入框架100内部的第一底面311,留在在框架100外部的面 积大于第一底面311的第二底面312。在第一底面311上设有第一开口311′,在第二底面上设有第二开口312′。

当测量静压时,由于固定栓本体310是中空圆台,所以能固定静压测量仪上不同直径大小的测试管。当固定栓300被安装好的状态时,圆台的细侧置于换气装置的内部侧。这样,测试管从面积较大的第二底面的第二开口312′插入直到与固定栓300的内壁接触后停止,这时,测试管被固定在固定栓300中而不能往左右移动,确保了测试管与开孔121之间的气密性。这样,通过第一底面311上与热交换机内部连通的第一开口311′,静压测量仪就能测量到热交换机内部的静压。

当需要排水时,只要客户在打开面板120之前,将设置在开孔121上的固定栓300拆除,那么,积聚在热交换机内的结露水就会从开孔121流出。由于结露水已被排出,所以客户打开面板120也不会被淋湿。

请参照图6A、图6B和图5,在固定栓300上,外沿320在测试管的插入方向上比第二开口312′直径要大。外沿320上设有连通第二开口312′的第三开口320′。在固定栓300上,在测试管的插入方向上设置的外沿320比面板120上开孔121直径大,所以外沿320不能插入开孔121内,防止了固定栓300掉入框架100内。

为了方便固定栓300的安装和拆除,在外沿320上,沿着固定栓本体310的旋转方向向外延伸的挡块321。挡块321的一端设有钩部321a,另一端形成与外沿320连接的连接部321b,如图6A、图6B所示。相对应的,面板120上的开孔121包括:能使固定栓本体310通过的主孔121a;以及能使挡块通过的两侧孔121b,如图5所示。

如图7A所示,当安装固定栓300时,将固定栓本体310的细侧和挡块321分别对准主孔121a和侧孔121b使固定栓300插入开孔121后,通过旋转固定栓300带动挡块321移动,使挡块321的钩部321a与框架100的内壁接触,当挡块321与侧孔121b不相对且连接部321b与侧孔121b边缘(面板120)接触时,固定栓300被锁固在开孔121上。

如图7B所示,当需要拆除固定栓300时,只要将固定栓300往相反的方向旋转,使挡块321的钩部321a与框架100的内壁不再接触。当挡块321对侧孔121b相对时,就能从面板120上的开孔121将固定栓拆除。

此外,请参照图6A和图6B,为了操作方便,在外沿320上设置与挡块321相对应的观测孔322,以了解以及观察到挡块321的状态,而且为了方便拆除和旋转固定栓300,在外沿320上设有两处凹陷的凹部324或两处突出的凸块323,这样就能利用两只手指同时操作,拆除或旋转固定栓300,从而可以方便地安装和拆卸固定栓300,提高产品的操作性。

请参照图8A和图8B,为了不影响气密性,本实施例热交换器还包括:盖子400。其中,盖子400包括:覆盖第三开口320′的覆盖部410;以及与第二开口312′的内径相卡合的卡合部420。通过盖子400,不仅能防止外部空气从固定栓300进入,而且由于气压,盖上盖子400后,结露水就不能从第一开口311′流出,如图8A和图2所示。通常,运转时,固定栓300是安装有盖子400的。而当测量静压时,客户只要将盖子400打开,就能将测试管放入固定栓300内。排水时,客户则不需要将盖子400打开,而是直接将带有盖子400的固定栓300拆除即可排水。也就是说,无论排水还是测静压,都只需要取下一个部件就可以实现。

请参照图8B,在卡合部420上设有两处相对向的缺口421,当需要盖上盖子400时,由于卡合部420上设有缺口421,所以通过挤压就能使卡合部420变形后卡入第二开口312′,卡入第二开口312′后卡合部420恢复原状,紧紧地卡在第二开口312′中。

另外,覆盖部410与第三开口320′之间设有间隙411,所以当需要掀开盖子400时,只要通过将手指勾住间隙411就能将盖子400掀开。

请参照图9,面板120的内侧设有能阻隔换气装置的内部空气与换气装置的外部空气发生冷热交替的保温部材130。该保温部材130可以是泡沫塑料或海绵等材质。

为了进一步确保气密性,在设置在面板120内侧,用于阻隔热交换机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发生冷热交替的保温部材130上设置贯穿该保温部材130的导孔131。当固定栓300插入导孔后,导孔131就会包围固定栓300的外壁,阻隔外部空气从固定栓300与开孔121之间的缝隙进入,起到密封的作用。

利用保温部材130设置向面板120方向凹陷的储水部E,导孔131设置在储水部E的最低处。这样,就可以使热交换机内的结露水凝聚在储 水部E,最终通过处于最低处的导孔131流出外部,从而实现在确保气密性的前提下,便于排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热交换器进行了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了热交换器之外,还可以应用于送风机等换气类电器。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换气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不再另外在别处设立排水用的开孔,而是将部分(或全部)用于测量静压的开孔用于排水使用,并且基于此,对开孔及面板120上相关部件进行了改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