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纹铜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258阅读:1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波纹铜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波纹铜管,属于换热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现有热交换装置的重要零件,现有市场上的普通铜管,在用于生产换热器时存在换热效果差,体积大、容易结水垢的问题。国内外大多数换热设备使用的换热管均为圆管或椭圆管。现有换热管的内壁和外壁通常为同轴且平行的圆柱面或椭圆柱面,由于这种换热管的内壁面始终平行于换热管的轴线,使得通过换热管的流体,不易形成紊流,从而影响流体与换热管内壁面的热交换。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203454886U,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2月2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螺旋波纹管,包括管体及其外壁设置的螺旋凹槽,所述管体内壁上形成有与螺旋凹槽相对应的螺旋凸肋,该螺旋波纹管的管体外表面积小,与外界气体交换时换热效率低,作为换热管时,相同换热效果下,该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箱体积偏大,无法满足特定环境下对换热箱体积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换热面积大、机械强度高且不易变形的波纹铜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波纹铜管,包括管体、管体外壁上的螺旋凹槽及对应螺旋波纹的螺旋凸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凹槽前后紧密排列,所述螺旋凹槽的深度为管体壁厚的0.6~1.2倍,所述螺旋凸肋的顶端为平面状,所述螺旋凸肋的高度为螺旋凹槽深度的0.5~1倍。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凹槽前后大小一致,相对应的螺旋凸肋前后大小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波纹铜管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波纹铜管的材料可为紫铜管、黄铜管。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凹槽的深度为管体壁厚的0.8~1倍,螺旋凸肋的高度为螺旋凹槽深度的0.7~0.85倍。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凹槽的深度为管体壁厚的0.9倍,螺旋凸肋的高度为螺旋凹槽深度的0.8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螺旋凹槽设置成前后边缘相互重合,增加了波纹铜管的外表面积,提高了波纹铜管的换热效率,能实现制造小体积换热箱的目的;2、通过将螺旋凸肋的顶端设置为平面状,由于螺旋凹槽深度过深导致的螺旋凸肋过高,管内液体流动受阻,设置为平面状后,降低了螺旋凸肋的高度,使得液体在管道内的沿程损失小,同时形成较强的湍流,减小了边界滞留流体层的厚度,另一部分流体则沿着管体的轴向流动,同时受到螺旋凸肋对其产生的周期性扰动,从而强化管内单相流体的传热,达到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波纹铜管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波纹铜管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波纹铜管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波纹铜管,包括管体1、管体外壁上的螺旋凹槽2及对应螺旋波纹的螺旋凸肋3,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凹槽2前后紧密排列,所述螺旋凹槽2的深度为管体1壁厚的0.6~1.2倍,所述螺旋凸肋3的顶端为平面状,所述螺旋凸肋3的高度为螺旋凹槽2深度的0.5~1倍。

所述螺旋凹槽2前后大小一致,相对应的螺旋凸肋3前后大小一致,所述波纹铜管为一体成型,所述波纹铜管的材料可为紫铜管、黄铜管,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凹槽2的深度为管体1壁厚的0.8~1倍,螺旋凸肋3的高度为螺旋凹槽2深度的0.7~0.85倍。

通过将螺旋凹槽2设置成前后边缘相互重合,相对与现在市面上的波纹换热管,增加了波纹铜管的外表面积,提高了波纹铜管的换热效率,在制造换热箱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可以设计出体积小巧,换热效率高的换热箱,达到特定场合下的需求。

通过将螺旋凸肋3的顶端设置为平面状,由于螺旋凹槽2深度过深导致的螺旋凸肋3过高,管内液体流动受阻,设置为平面状后,降低了螺旋凸肋3的高度,使得液体在管道内的沿程损失小,同时形成较强的湍流,减小了边界滞留流体层的厚度;另一部分流体则沿着管体的轴向流动,同时受到螺旋凸肋3对其产生的周期性扰动,从而强化管内单相流体的传热,达到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