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124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V型换热器大量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为了节省机组的占地面积,实际应用上常采用多个V型换热器组合安装的方式,这样导致在V型盘管中间组合位置的盘管进风面由于受到旁边盘管的影响,使得仅能从换热器的前后方向进风,进风面明显变小。并且,V型换热器风机常布置在换热器顶部,这样使得盘管下部由于距离风机较远,风量较小,导致V型换热器换热条件进一步变差,造成换热器冷凝压力偏高,压缩机功耗明显增加,在夏季炎热环境下更容易导致室外机高压保护而停机。因此在V型冷凝器,尤其是多模块的V型冷凝器上使用喷淋技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包括管路、至少一组连接在所述管路上的喷嘴组件,及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喷嘴组件的工作状态的电磁阀,所述喷嘴组件位于多系统换热器的进风面、并与所述多系统换热器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每一组所述喷嘴组件包括连接管及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的喷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所述喷嘴的喷洒方向与所述多系统换热器的进风方向相同或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每一所述喷嘴与所述多系统换热器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所述连接管包括主连接管及至少一个连接在所述主连接管上的支路连接管,每一所述支路连接管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嘴;当所述支路连接管包括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所述支路连接管并联的连接在所述主连接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所述多系统换热器由多个换热器排列组成,每组所述喷嘴组件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换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一组、两组或多组所述喷嘴组件共用一个所述电磁阀。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每一组所述喷嘴组件上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所述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所述电磁阀并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所述喷嘴组件包括多组,多组所述喷嘴组件并联的连接在所述管路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中,所述多系统换热器的安装有所述喷嘴组件的进风面处设置有网罩,所述多系统换热器的未安装有所述喷嘴组件的进风面处设置有密封板。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喷淋降温装置通过喷嘴产生雾化水,使雾化水喷洒在换热器翅片上或者空气中,降低换热器压力,解决目前因室外高温环境和热岛效应形成的冷凝压力偏高和高压保护宕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了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包括管路2、至少一组连接在管路2上的喷嘴组件3,及至少一个连接在管路2上用于控制喷嘴组件3的工作状态的电磁阀4。其中,多系统换热器由多个换热器1(如冷凝器等)排列组成,喷嘴组件3位于多系统换热器的进风面、并与多系统换热器间隔设置。每组喷嘴组件3包括连接管32及至少一个连接在连接管32上的喷嘴31,喷淋组件3通过喷嘴31产生雾化水,使雾化水喷洒在换热器翅片上或者空气中,降低换热器压力,解决目前因室外高温环境和热岛效应形成的冷凝压力偏高和高压保护宕机的问题。

换热器1大致呈V形,为了节省机组占地面积,将多个V形换热器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安装,这样导致V形换热器左右两侧的进风面受到相邻换热器的影响,使换热器的进风面减小。因此,本实施例将喷嘴组件3设置在V形换热器左右两侧的进风面处,并使喷嘴31采用顺喷的方式进行布置。具体的,喷嘴31沿换热器翅片两侧的进风面布置,且喷嘴31喷出的水雾直接喷洒在换热器翅片上,水雾喷洒方向与换热器1的进风方向相同。

连接管32包括主连接管321及至少一个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的支路连接管322,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嘴31。当支路连接管322包括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支路连接管322并联的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本实施例中,支路连接管322包括三个,三个支路连接管322并联的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均连接有三个喷嘴31。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支路连接管322及连接在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的喷嘴31的具体数量,支路连接管322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四个或更多,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的喷嘴31也可以包括一个、两个、四个或更多。并且,本实施例也不限定连接管32的具体结构,连接管32还可以呈树杈状,喷嘴31连接在连接管32的各个分枝上。

优选的,喷嘴31布置在换热器翅片的进风面,且每个喷嘴31与换热器翅片之间的距离可分别调节,实现各个喷嘴31与换热器翅片间距的差异化。

电磁阀4连接在喷嘴组件3的前端,用于控制喷嘴组件3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每组喷嘴组件3上均连接有一个电磁阀4,用于控制该组喷嘴组件3的所有喷嘴31的工作状态。具体的,电磁阀4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电磁阀4由冷凝压力或温度或风机启动信号控制器开关。当系统检测达到喷淋开启条件时,检测到开启条件的电磁阀4打开,电磁阀4打开后使其控制的喷嘴31有水流经过,并经喷嘴31雾化作用后直接喷洒水雾在换热器翅片上,而未检测到开启条件的电磁阀4则保持关闭,不会有水流经过该电磁阀4对应控制的喷嘴3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电磁阀4的具体数量和安装位置,电磁阀4的数量及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以适应各换热器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管路2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式,使一个电磁阀4同时控制两组或多组喷嘴组件3,或者每一组喷嘴组件3上设置有两个或多个电磁阀4。当电磁阀4包括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电磁阀4并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包括三个,三个换热器1并列设置,每一换热器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喷嘴组件3,即一个换热器1对应两组喷嘴组件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器1还可以包括四个或更多,且每一换热器1还可以对应一组、三组或更多的喷嘴组件3,或者一个喷嘴组件3对应一个、两个或多个换热器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了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包括管路2、至少一组连接在管路2上的喷嘴组件3,及至少一个连接在管路2上用于控制喷嘴组件3的工作状态的电磁阀4,换热器1的四周分别安装有密封板5或网罩6。其中,多系统换热器由多个换热器1排列组成,喷嘴组件3位于多系统换热器的进风面、并与多系统换热器间隔设置。每组喷嘴组件3包括连接管32及至少一个连接在连接管32上的喷嘴31,实施例之二与实施例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实施例之二的喷嘴31采用逆喷的方式进行布置,且多系统换热器四周的进风面处分别安装有密封板5与网罩6。

当喷嘴31采用逆喷的方式进行布置时,水雾的喷洒方向与换热器1的进风方向相反,雾化水喷洒在空气中,降低换热器进风温度,进而降低换热器系统压力。图2和图3中的虚线仅示意水雾喷洒方向逆着换热器1的进风方向,不代表水雾喷洒角度。

本实施例中,喷嘴组件3包括多组,多组喷嘴组件3分别安装在多系统换热器前后侧的进风面处,及安装在多系统换热器右侧(或左侧)的进风面,多系统换热器的左侧(或右侧)安装有密封板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多系统换热器左侧(或右侧)的进风面也可以不安装密封板5,而在该侧安装喷嘴组件3。

在多系统换热器布置有喷嘴组件3的各进风面分别安装网罩6,网罩6上开有小孔(未示出),网罩6与喷嘴组件3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本实施例中,位于多系统换热器前后方的网罩6的横截面为圆弧状,位于多系统换热器一侧的网罩6为平板状,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网罩6的具体形状、材质及开孔大小,网罩6的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方形等其它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形状、材质及开孔大小的网罩6,只要使得网罩6与喷嘴组件3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即可。

如图2所示,喷嘴组件3包括连接管32及至少一个连接在连接管32上的喷嘴31。连接管32包括主连接管321及至少一个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的支路连接管322,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嘴31。当支路连接管322包括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支路连接管322并联的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本实施例的连接管32具有多种不同样式的连接结构,例如,连接管32可以只包括主连接管321,至少一个喷嘴31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如图2中最左侧的连接管32;或者,连接管32包括主连接管321及至少两个并联的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的支路连接管322,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喷嘴31,如图2中从左至右的第二个连接管32;或者,连接管32的支路连接管322上继续连接有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子支路连接管(未标号),如图2中从左至右的第三个连接管32。结合图3所示,位于多系统换热器右侧进风面的连接管32包括三个支路连接管322,三个支路连接管322并联的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每一支路连接管322上均连接有三个喷嘴3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连接管32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在连接管32上的喷嘴31的具体数量,连接管32的具体结构还可以为除图示外的其它结构,喷嘴31的具体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优选的,喷嘴31布置在换热器的进风面,且每个喷嘴31与换热器之间的距离可分别调节,实现各喷嘴31与换热器间距的差异化。

电磁阀4连接在喷嘴组件3的前端,用于控制喷嘴组件3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每组喷嘴组件3上均连接有一个电磁阀4,用于控制该组喷嘴组件3的所有喷嘴31的工作状态。具体的,电磁阀4连接在主连接管321上,电磁阀4由冷凝压力或温度或风机启动信号控制器开关。当系统检测达到喷淋开启条件时,检测到开启条件的电磁阀4打开,电磁阀4打开后使其控制的喷嘴31有水流经过,并经喷嘴31雾化作用后直接喷洒水雾在空气中和网罩6上,而未检测到开启条件的电磁阀4则保持关闭,不会有水流经过该电磁阀4对应控制的喷嘴3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电磁阀4的具体数量和安装位置,电磁阀4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以适应各换热器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并根据换热器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实现喷淋的差异化控制。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管路2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式,使一个电磁阀4同时控制两组或多组喷嘴组件3,或者每一组喷嘴组件3上设置有两个或多个电磁阀4。当电磁阀4包括两个或多个时,两个或多个电磁阀4并联连接。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系统换热器的喷淋降温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可以实现换热器进风温度的预冷却和翅片盘管降温,降低机组冷凝温度,从而降低机房空调能耗。

其次,通过该喷淋降温装置,可以降低换热器的冷凝压力,解决目前因室外高温环境和热岛效应形成的冷凝压力偏高和高压保护宕机的问题。

第三,无需更改现有换热器的盘管结构,即可方便拆装,同时喷嘴安装位置可以灵活调整,能适应不同盘管的变化。

第四,逆喷系统中的网罩可以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防止灰尘附着在冷凝器翅片上导致换热器效率下降。

第五,喷嘴前的电磁阀采用并联控制,可以结合多系统换热器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实现差异化控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