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9325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壁挂式空气调节器的进风口不是封闭式结构,而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容易造成外界环境的各类杂物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调器内部,极易造成空调器进风口处有杂物堆积,对空调器的风量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且空调器在关闭不工作的状态下,其进风口位置同样是非封闭式的结构形式,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观察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像是有两个缺口,外观上不美观。或者有进风挡板的空调器从外部会看起来显得复杂,给人一种结构复杂且不美观的感觉。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为非封闭式结构而导致杂质易进入空调器内部从而影响空调器的风量、且外观美观性较差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杂质易进入空调器内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外壳主体和与所述外壳主体相连的面板,所述面板通过驱动连接机构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主体上,所述驱动连接机构能驱动所述面板沿竖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和/或沿横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通过所述面板的竖向运动和/或横向运动使其打开和封闭住所述进风口。

优选地,当所述面板与所述外壳主体相接的位置时,所述面板关闭所述进风口;当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外壳主体时,所述面板打开所述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接机构包括“L”形齿条和主动齿轮,所述“L”形齿条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上、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面板固接且使得所述面板随着所述主动齿轮的运动而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接结构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齿轮旋转的电机。

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接结构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面板延伸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主体之间的位置;和/或,所述面板为一面开口且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面板竖向向上运动的上升距离范围为10-40mm;和/或,所述面板横向运动的距离范围为20-80mm。

优选地,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主体上、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且能通过所述导风板的旋转打开和封闭所述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远离所述面板,当所述导风板封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自由端靠近或相接于所述面板的下端。

优选地,定义所述导风板封闭所述出风口时其旋转角度为0°,其旋转打开所述出风口的旋转角度范围为30°-150°。

优选地,所述空调外壳为竖向布置,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封闭式空调,其包括前述的封闭式空调外壳。

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所述空调外壳用于容纳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通过面板经由驱动连接机构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主体上,所述驱动连接机构能驱动所述面板沿竖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和/或沿横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通过所述面板的竖向运动和/或横向运动使其打开和封闭住所述进风口,能够对空调的进风口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能在空调不需要进气或不工作时将该进风口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空调内部,进而防止空调器的风量受到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通过面板经由驱动连接机构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主体上,所述驱动连接机构能驱动所述面板沿竖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和/或沿横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通过所述面板的竖向运动和/或横向运动使其打开和封闭住所述进风口,还能够使得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再也观察不到呈缺口形状的进风口,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通过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能够对空调的出风口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能在空调不需要进气或不工作时将该出风口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杂质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内部,进而防止空调器的风量受到影响;

4.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及具有其的封闭式空调,通过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出风口的导风板,还能够使得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再也观察不到呈缺口形状的出风口,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进风口和出风口全封闭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进风口和出风口全打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外壳,2—外壳主体,3—面板,4—导风板,5—进风口,6—出风口,7—“L”形齿条,8—主动齿轮,9—换热器,10—风机,11—扫风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式空调外壳,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的进风口5和出风口6,其中所述外壳1包括外壳主体2和与所述外壳主体2相连的面板3,所述面板3通过驱动连接机构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主体2上,所述驱动连接机构能驱动所述面板沿竖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和/或沿横向远离或靠近所述外壳主体地运动,通过所述面板的竖向运动和/或横向运动使其打开和封闭住所述进风口5。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能够通过所述面板对空调的进风口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能在空调不需要排气或不工作时将该进风口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空调内部,进而防止空调器的风量受到影响;还能使得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观察不到呈缺口形状的出风口,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此时面板除了起到其原有的作用之外还起到了封闭和打开进风口的作用,提高了对面板的利用效率,无需再增设一部件以封闭进风口、节省了材料和成本。

优选地,当所述面板3与所述外壳主体2相接的位置时,所述面板3关闭所述进风口5;当所述面板3远离所述外壳主体2时,所述面板3打开所述进风口5。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的面板运动的优选位置对应的打开或关闭进风口的不同的方式,即通过面板运动至与外壳主体相接(与外壳主体进风口面)时的位置能够在此时有效地封闭(或关闭)住所述进风口,远离外壳主体时、面板打开进风口,这是面板打开和封闭进风口的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接机构包括“L”形齿条7和主动齿轮8,所述“L”形齿条7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主体2上、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8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8与所述面板3固接且使得所述面板3随着所述主动齿轮8的运动而运动。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的驱动面板运动的驱动连接结构的优选结构和实施方式,通过“L”形齿条(包括设置于横边上的横边齿和设置于竖边上的竖边齿)及与其两条边上的齿能依次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能够通过主动齿轮的转动带动面板沿着“L”形齿条的竖边做竖向运动或沿着“L”形齿条的横边做横向运动,以实现面板远离所述外壳主体的运动以打开进风口、靠近外壳主体的运动以关闭进风口的目的和效果。

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接结构还包括驱动所述主动齿轮8旋转的电机(图中未示出)。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中的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优选驱动方式,为主动齿轮的转动提供动力,从而实现打开和关闭空调外壳的进风口的目的和效果。

优选地,所述驱动连接结构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面板3延伸方向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主体2之间的位置;和/或,所述面板3为一面开口且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结构,所述内部容纳空间能用于容纳所述换热器9和所述风机1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连接结构的优选个数和设置位置,通过在面板延伸方向的两端与外壳主体之间的位置分别设置驱动连接结构的方式,能够通过两端共同对面板产生作用,推动面板做向上和/或向左的平动,使得运动平稳、不发生偏移、歪斜等情况的发生(优选该两个驱动连接结构的运动为同步);同时将面板选择或制造成为具有内部容纳空间的壳体结构,能够通过该壳体结构对空调器的内部相应部件(优选为换热器和风机)起到容纳和保护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面板3竖向向上运动的上升距离范围为10-40mm;和/或,所述面板3横向运动的距离范围为20-80mm。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的面板的向上和向左的优选运动距离范围,在该距离范围内能够有效保证面板能够完全且有效地打开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为由多段弧面和多段平面共同组成的立体结构。这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作为壳体结构的优选的结构形式。

优选地,在所述出风口6处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出风口6的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主体2上、靠近所述进风口4的位置,且能通过所述导风板4的旋转打开和封闭所述进风口4。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通过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和打开所述进风口的导风板,能够对空调的进风口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能在空调不需要进气或不工作时将该进风口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杂质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进而防止空调器的风量受到影响;还能够使得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再也观察不到呈缺口形状的进风口,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且通过铰接的方式、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得导风板能够有效地起到打开和封闭进风口,从而防止杂质进入空调器内部而影响风量等性能、还能保证空调器的美观性。通过导风板还能完成出风口处导风的作用和效果。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4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出风口6远离所述面板3,当所述导风板4封闭所述出风口6时、所述导风板4的自由端靠近或相接于所述面板3的下端。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优选安装方式,如图1-2所示的安装于外壳主体的顶部出风口右端位置,通过导风板的逆时针旋转至与面板的下端相接或靠近以将出风口进行封闭。

优选地,定义所述导风板4封闭所述出风口6时其旋转角度为0°,其旋转打开所述出风口6的旋转角度范围为30°-150°,优选为60°、90°、12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外壳的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优选可以选择60°、90°、120°等,最大旋转角度可以旋转至竖直向下的位置(150),如果再做顺时针旋转的话那么可能会由于右端外壳主体的阻挡作用而无法再继续转动,即被限位了,并且此时进风量达到最大,因此将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范围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进风量的大小,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进风面积、提高出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4为平板的结构形式。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具体且优选的一种结构形式,加工起来简单、方便,使用起来也简单方便,且能够有效地起到遮挡出风口的作用,实现防止杂质进入出风口及实现美观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空调外壳为竖向布置,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下端。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外壳的优选布置方式和结构形式,这是根据实际室内机空调的摆放空间而定的,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而言,其顶部一般为进风端、底部为出风端,面板位于前端,与面板相对的一端位于后端,通过后端将该空调室内机固定于墙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封闭式空调,其包括前述的封闭式空调外壳。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由于包括前述的封闭式空调外壳,能够通过所述面板对空调的进风口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能在空调不需要进气或不工作时将该进风口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空调内部,进而防止空调器的风量受到影响;还能使得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观察不到呈缺口形状的进风口,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空调,由于包括前述的封闭式空调外壳,能够通过导风板对空调的出风口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能在空调不需要进气或不工作时将该出风口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外界杂质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内部,进而防止空调器的风量受到影响;还能使得消费者从外观视觉上观察不到呈缺口形状的出风口,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外观美观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器9和风机10,所述空调外壳用于容纳所述换热器9和所述风机10。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与空调器内部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接关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外壳能够容纳换热器和风机之外,还能对换热器和风机等部件起到保护作用,提高空调的工作性能。

优选地,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所述换热器为翅管式蒸发器,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在于设计一种进风挡板和面板一体化的空调器全封闭式结构,有效地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空调器内部、进而保证空调器的风量等性能,在视觉上更加简洁、设计美观且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全封闭式空调器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全封闭式结构主要指在进风口位置通过面板的延伸以对进风口进行封闭、在进出风口位置设计有导风板以对出风口进行封闭,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空调器内部、进而保证空调器的风量等性能,避免进风挡板结构的装置设计复杂不美观,运行不可靠。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空调器内部、进而保证空调器的风量等性能,2.完美实现空调器整个外观全闭合,满足消费者的视觉美观性;3.进风挡板和面板一体化,视觉上简洁、美观且设计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设计一种可以使得空调器进风口全封闭的面板结构,一方面使得外界环境中的杂物等无法进入空调器内部,保证空调器内部的清洁,且不会有因杂物堆积进风口位置而造成空调器风量衰减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保证空调器外观的美观性。可活动的面板3与外壳主体2的进风口5的装配如图1-2所示。

闭合时,面板如图1所示,此时面板3将整个空调进出口全封闭,保证空调内部清洁。空调打开时,面板先向上升起16mm,接着向后升起43mm,然后出风导风板4逆时针旋转约80°,旋转至如图2位置,此时空调处于打开状态,空调运转时,风从进风口5进去实现制冷制热。

本实用新型的面板3的上升距离优选在10—40mm之间;面板3向后升起距离优选在20—80mm之间;导风板4逆时针旋转角度优选在30°—150°之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